張鑫
【摘要】初中的物理知識比較淺顯,并且知識內容多與生活密切相關,但是對于剛接觸物理學科的學生來說,這些知識內容比較零散、瑣碎,甚至相互割裂,很難形成一個系統.同時,課堂時間有限,學生很難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物理知識,并將知識內化吸收.深度學習作為一種新的教學理念,有著諸多優勢,已經被引入教學體系中.在初中物理課堂活動中進行深度學習,不僅能幫助教師和學生更好地明確教學目標,掌握學習方向,構建知識體系,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識,而且能夠提升初中物理教學的整體質量和效率,為以后的學習奠定基礎.
【關鍵詞】深度學習;初中物理;課堂教學
深度學習是一種具有前瞻性的教育學習思想,最近幾年,已經被應用到各個階段的教學工作中[1].與傳統的教學相比,深度學習不僅可讓學生全面地掌握知識內涵,而且可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提升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對知識的遷移能力,讓學生從當前所學的內容出發,將其與已學的知識、生活實踐聯系在一起,并做到舉一反三,更好地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問題.最近幾年,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倡導采用深度學習的方法,其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提升了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新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物理學科核心能力的提升和發展.
1 重視實驗教學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實驗是初中物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借助實驗,不僅可提升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而且可有效檢驗所學的知識內容,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探究知識的內涵和原理[2].同時,借助實驗也能夠讓學生進行深度學習,既可幫助學生掌握實驗探究的技能和方法,也促使學生完成學習目標和任務,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舉一反三,將知識應用到日常生活中來,將日常生活中的內容融入物理中來.在進行實驗教學的過程中,為了避免學生手忙腳亂,沒有按照規定和步驟操作而受傷,所以先由教師借助PPT來展示實驗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項等相關內容,或者是教師先親自做實驗,并講解相關的操作方式和結果,然后再讓學生通過實驗的方式來深度探究實驗內容.
例如 在講解“杠桿”的內容時,教師展示實驗方式和注意事項之后,讓學生自由分成幾組,每組根據預習的內容和對杠桿的理解來探究杠桿平衡的條件.在教師的引領下,學生們紛紛借助工具來開展實驗內容,學生們相互合作,不停地嘗試,終于讓杠桿保持平衡.在實驗期間,學生不斷嘗試,不停地思考和互動,不斷地假設和運算,并對實驗進行檢驗,進而驗證實驗的結果.在每組都完成實驗,探究實驗結果之后,教師讓小組成員回顧整個實驗的過程,對實驗進行復盤,然后讓每個小組派出代表來講解實驗的過程、操作中的不足、改進的方向,如何調整實驗方式來得到實驗結果.在分享的過程中,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也讓學生從其他小組中獲得經驗,進而促進自身對實驗過程、實驗結果的思考.在整個實驗的過程中,學生高度集中注意力,充分參與其中,反復地實驗,不斷地探究,始終處在深度學習的狀態下.通過實驗教學的方式,不僅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中來,而且可讓學生深入地了解知識內容,充分探究物理中的知識點,構建新的知識體系.
2 多種教學方式相結合
初中階段的學生剛接觸物理學科,對物理學科感到新奇,興趣較為濃厚,尤其是物理中包含很多生活中的知識,他們更想一探究竟[3].然而,學習一段時間之后,發現物理知識雖充滿趣味,但是學習難度較大,學習效果不理想,也就逐漸淡化對物理的興趣.從教學實踐的角度來看,學生降低對物理學科的學習興趣,除了知識難以理解外,最根本的是教師采用比較單一的教學方式,就是在課堂上灌輸基礎知識,講解習題,部分有條件的學校教師會用實驗來展示教學內容,部分教師嫌麻煩,即使有實驗條件,也不愿意開展實驗內容教學,更不會通過實驗來深入探究教學內容.長此以往,學生們就不會愿意學習物理知識[4].為了讓學生對物理學科保持濃厚的興趣,并且深度學習物理知識,教師要采用多媒體教學、情境式教學、生活化教學等多種教學方式,不僅讓可學生始終對物理課堂保持濃厚的興趣,充滿期待,而且也可有效地提升教學效果,促使學生深度學習物理知識,并且在多種教學方法的引領下,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快速且高質量地掌握物理中的知識點.
例如 在學習“光的傳播”“光的反射定律”的內容時,教師不要枯燥地講解理論知識,而是要采用直觀演示法,教師借助工具來讓學生觀看光在不同介質下的傳播,或者是光的反射,然后探究光的相關知識.在學習“力與運動”的內容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技術展開教學,以視頻的方式將力和運動展現出來,讓學生觀察力的方向,深度理解運動的概念.通過此種方式,既可讓學生直觀地學習教學內容,而且也可鍛煉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全面提升教學目標.在學習“物態變化”的內容時,可采取情境教學的方法,借助多媒體圖片讓學生置身于水的世界當中,然后讓學生理解水從液態變為固態,從固態變為氣態等不同形態的變化,進而理解熔化、凝固、汽化、液化的不同形態變化.
物理教師要從所要教授的內容出發,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并且盡量讓每節課的教學方式不同,讓學生時刻保持對物理課堂的新鮮感,對物理知識濃厚的興趣,深度思考知識點,逐步建立知識之間的聯系,進而在深度學習中掌握課程內容.
3 深化教學內容
教材是基礎,是教學的內容和方向,但若教師僅圍繞教材來講解知識體系,學生很難理解所學的內容,也很難形成完善的知識框架結構[5].因此,教師要以教材為基礎,講解完相關的內容后,要適當地延伸教學內容.一方面是激發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并幫助學生理解和鞏固課本上的知識點,建立完善的知識體系;另一方面是讓學生從更深的層次理解所學的知識,深化所學的內容,進而更好地掌握所學的知識內容.
例如 在學習“光的折射”的教學內容時,教師借助實物讓學生了解凸透鏡、凹透鏡,并通過實驗的方式來了解凸透鏡和凹透鏡成像的特點,讓學生對光的折射有簡要的認知.然后根據所學的透鏡知識點,帶領學生了解眼睛、眼鏡、放大鏡、顯微鏡、望遠鏡等事物,在探究中認知物理學原理.在深入的探究之后,能夠讓學生掌握所學的知識,以及放大鏡、顯微鏡成像的原理.據此,讓學生深度思考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應用到透鏡的知識點,其物理學原理是什么.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積極參與其中,探究生活中多種物體成像的原理.這樣,不僅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而且也充分將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凸顯出來,并且讓學生帶著疑問來學習知識,既提升學生的注意力,也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質量和學習效率.教師深化教學內容,不僅擴展了學生的知識面,而且也幫助學生建立深度學習的興趣和方法,既提升了學習效果,也達到了深度學習的教學目標.
4 引入生活事例
初中生剛接觸物理,不僅對于物理學科比較陌生,難以消化知識點,而且也無法理解各種實驗原理和實驗操作[6].為此,為了讓學生對物理保持濃厚的興趣,深入地學習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從生活中的事例出發,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帶領學生學習其所涉及的物理學知識點,這不僅可幫助學生構建知識與生活的聯系,而且也可幫助學生更好地認知生活.
例如 在學習“滑輪”的內容時,生活中滑輪是一種常見的工具,而在物理學知識上需要學習滑輪的受力和功率,如何運用滑輪來更好地搬運物體.因此,教師通過旗桿、起重機、吊車來幫助理解滑輪的構成,講解滑輪提升重物并能夠省力的原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滑輪的特點.之后,教師制作一個簡易的滑輪組,設想提升重物的質量為10N,在拉力作用下物品勻速上升,每2s上升0.1m,思考拉力做多少有用功.當學生根據W=Gh的公式計算結果之后,教師再進行不同的設想,或者是多設定其他條件,幫助學生深度理解知識點.教師引入生活案例,拉近了學生與知識之間的距離,既讓學生更好地參與到課堂之中,而且也通過生活案例來幫助學生深度學習知識點,培養他們深度學習的能力.此外,從學生身邊的生活案例出發,能夠讓學生對物理知識有一定深度思考,不僅可提升學生的物理思維能力,而且也可提高學生的物理知識綜合運用能力.
5 重視評價
學習不僅是知識的輸入,更是一個不斷反思的過程.因此,教師要從物理學科的特點,和學生的能力出發,建立完善的評價機制,既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也讓學生了解自身對知識的缺漏,以及自身在學習態度、學習方法上存在的不足,進而以全新的面貌投入到物理學習中來[7].例如,在學習電路的相關知識時,當學生積極且正確地回答問題之后,要給予正面的表揚,鼓勵學生深入思考;當學生回答錯誤時,教師要借助實驗來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點,并鼓勵學生大膽操作,鼓勵學生不要氣餒,要不斷嘗試,最終正確回答問題并理解所學知識點.作為教師,不僅要從課堂內容出發,給予學生客觀公正的評價,還要從學生的學習態度、課堂反應、作業完成情況、實驗參與情況等多方面內容出發,在每一方面都給予學生評價,在評價的過程中要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并且在指出缺點之后,還要給予正確的改進方式,讓學生沿著正確的方向不斷前行,不斷提升自我.
由于學生和教師相處的時間有限,學生之間了解程度較深,所以教師可將學生分成多個小組,讓小組成員相互進行評價,讓學生找到努力的方向.此外,還要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自我反思,總結一段時間以來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分析原因和改進的方向,并不斷努力.總之,教師不斷完善評價機制,借助評價可幫助學生反思當下的學習,并且調整前進的步伐,不僅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識,而且也促進學生不斷成長.
6 結語
初中階段是學生思維提升、能力培養的關鍵階段.在初中階段,學生也剛剛接觸與生活密切相連,但是卻充滿無限奧秘的物理知識,對其充滿了好奇心.為了便于學生理解枯燥的理論知識,在課堂之上,要是要從某個知識點出發,引領學生從生活中探索相關知識,構建知識與生活的聯系.同時,教師要注重引導,讓學生在問題中尋找答案,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進而讓學生在不斷思考的過程中完成深度學習.物理教師在物理學習的基礎階段,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尤為關鍵,這不僅有利于他們深度學習物理知識,提升學生的知識學習和運用能力,為以后學習難度更大的物理知識奠定基礎.
【本文系如皋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微型課題《初中綜合實踐活動問題與對策的研究》 (課題編號:RGwkt200084)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李慶剛.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演示實驗有效性的四點建議[J].數理天地(初中版),2023(20): 57-59.
[2]李大龍.淺談建構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模式的策略[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3(26):107-109.
[3]丁明路.生活化下的初中物理課堂構建[J].文理導航(中旬),2023(08):52-54.
[4]魯遠照.深度學習視野下初中物理課堂的優化策略[J].中學課程輔導,2023(21):36-38.
[5]王夢賢.深度學習的初中物理課堂活動教學思路[J].數理天地(初中版),2022(18):76-78.
[6]吳之洋.基于深度學習的初中物理課堂活動教學思考與探索[J].教育觀察,2022,11(02):104-107.
[7]水江麗,白秀英.深度學習理念下的“五位一體”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活動設計[J].陜西教育(教學版),2021(Z2):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