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會春 康盛剛
【摘要】《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22年版)》明確指出將學業質量作為作業設計的依據.物理學科的核心素養有“物理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科學態度與責任”,結合課標要求,物理作業的設計應關注學生在完成作業過程中個人能力的提升以及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核心素養的養成.“精細化教學”特指教學目標、課前預習、教學活動、課堂檢測、課后作業五個層面進行“精細化”,在此基礎上圍繞“課前預習”“課堂檢測”“課后作業”,圍繞核心素養重整教學目標,細化于三個時段,從而發揮作業輔助教學課堂的作用.
【關鍵詞】初中物理;教學精細化;作業設計
初中物理教學對于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綜合素質的提升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物理學科是科學的基礎,通過學習物理,學生可以了解自然界的規律,培養科學思維方式和科學探究能力,為繼續深造和從事科學研究打下基礎.物理學科注重實證、推理和模型建立,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鍛煉邏輯思維、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物理學習中涉及許多抽象的概念和現象,如力、電、磁、光等,有助于鍛煉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注重課堂和作業的有機統一,讓作業發揮其最大的效力,在作業形式、作業目標以及作業評價等方面都需要進行合理的設計和安排.
1 現階段初中物理作業現狀和問題
1.1 作業量過大,缺乏針對性
初中物理學習在課時安排上比較緊湊,較多的教師將作業視為鞏固復習的主要渠道.當前物理作業的形式依然以做題為主,缺乏層次性和針對性,難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興趣特點,缺乏個性化定制、部分物理作業內容過于枯燥,缺乏互動性和探究性,難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創新意識.
1.2 忽視綜合素質的培養
作業偏重于理論知識的掌握,側重于知識點的死記硬背,忽視了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如動手能力、分析問題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等,缺乏實踐操作,使學生難以從實踐中感受物理知識的真實應用和樂趣.作業多以書面作業為主,缺乏與實際生活和實踐聯系緊密的任務,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其動手能力.
1.3 作業評價方面的單一
當前初中物理作業評價主要以書面作業檢測正確度為主,較少涉及學生的實踐操作、動手能力、創新思維等方面的評價,導致評價方式單一,不能全面反映學生的物理素養.部分學校和教師過分關注物理作業的完成結果,而忽視了學生完成作業的過程,導致學生缺乏思考、探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作業評價標準不夠明確,學生自評和互評難以得到施展,且在評價過程中采用統一的標準,較少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不利于激發學生潛在能力.隨著教育部門對初中物理教學質量的重視,教師在作業評價方面面臨較大壓力,可能導致評價方式趨于保守,忽視學生的個性和創新能力.
2 初中物理教學精細化的意義
2.1 精細化教學
精細化教學是指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學習風格和興趣特點,針對每個學生實施個性化、差異化的教學活動,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提高教學效果的教學策略.以初中物理教學為例,通過精細化教學可以更好地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習差異,設計個性化的物理教學內容和方法,注重實驗操作和動手能力的培養,鼓勵學生進行學科探究和創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實施精細化教學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2.1.1 精細化教學目標
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科特點,制定具體、可操作、有層次、有挑戰性的教學目標,以提高教學效果.根據教學內容,關注學科特點,突出學科的核心素養和關鍵能力,使學生能夠全面掌握學科知識和技能.貼合學生真實學情,確定具體、明確、可操作的教學目標,使學生能夠清晰地了解學習目標并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根據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學科特點,制定有層次的教學目標,使學生能夠逐步掌握知識和技能,不斷提高學習水平.通過制定精細化的教學目標,可以更好地指導教學活動,提高教學效果,促進學生的學習發展.
2.1.2 精細化教學內容
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興趣特點,為不同層次和類型的學生設計差異化的教學內容,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材料和資源.結合學生的學習風格和能力水平,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包括小組討論、實驗操作、多媒體教學等,以滿足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制定分層學習任務,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給予不同的任務設置和要求,并提供相應的學習指導和輔導.
2.1.3 精細化的評價方式
根據學生的個體表現,給予個性化的評價和反饋,指導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調整和提高.實施個體化輔導:對學習困難或學習能力弱的學生,進行個體化的輔導和引導,幫助他們更好地掌握知識和技能.
3 “精細化教學”推動下的初中物理作業設計
“精細化教學”背景下初中物理作業設計是指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學習水平和學科特點,設計個性化、差異化的作業任務,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提高教學效果.
3.1 總體原則
貼合初中生物理學情.在設計作業時,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學習興趣和學科認知水平,以確保作業的個性化和差異化.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和需求,區分難度,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適宜的學習任務.在作業設計中,注重分層作業理念,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能力特點,給予不同的作業要求,針對每個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提供個性化的反饋和輔導,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相應指導和幫助.
作業整體設計具有一定實踐性和探究性,鼓勵學生動手操作、實踐探究,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設計具有啟發性和挑戰性的作業題目,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幾何物理學科課標以及學科核心素養要求,充分調動本地資源,為學生提供多種實踐機會,針對學生的實踐情況進行反饋,及時調整作業要求,確保作業的質量和有效性.
3.2 實施策略
3.2.1 課前預習
為初中物理課程設計有效的課前預習作業,可以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其提前了解課程內容,促進課堂效果的提高.提供相關的閱讀材料或鏈接,讓學生提前了解下一堂課的主題.內容包括教科書上的相關章節、推薦的網上資源、科普讀物等.結合具體情境給出一些問題或者思考題目,要求學生在預習期間考慮并思考有關的概念和問題.這些問題可以與課程內容直接相關,也可以是一些啟發學生思考的問題.如果下一堂課會進行實驗,可以要求學生設計一個相關實驗,這樣他們可以提前思考實驗的目的、步驟、所需材料等.注重教材的使用,引導學生用思維導圖、總結提綱等方式提前對課本內容進行摘錄和筆記整理.在預習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提出問題,這些問題可以是他們自己對課程內容的疑問,或者是就課上所學到的知識向同學提出的挑戰問題.
例如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聲現象”單元預習.
小組合作借助本單元思維導圖,梳理單元內容,勾畫理論知識,并結合下面問題進行分析.
生活中我們會用到“高、低、輕輕的”來描述聲音,你認為這種說法指的是本單元所學內容中的哪一部分?說明你的理由.
本單元是八年級上冊第二章的學習內容,且對本單元所學內容學生有一定的生活經驗.預習環節提供單元思維導圖,引導學生課后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單元預習,同時通過問題驅動激發學生對聲音特性的辨析,從而激發學生自主預習的興趣.
3.2.2 課堂檢測
課堂檢測是課堂教學活動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能夠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另外一方面能夠借助重點題型的講解,優化學生做題的思路,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設計一些與本堂課內容相關的選擇題,難度需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進行調整;設計一些簡答題,檢查學生對課堂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情況;設計一些計算題,檢查學生對課堂知識點的理解和應用能力,同時可以較為清晰直觀地了解學生的解題思路;如果課堂上有實驗環節,可以設計一些與實驗相關的題目,檢查學生對實驗原理和操作步驟的理解;設計一些觀察題,讓學生觀察實物、圖片或實驗現象,并回答相關問題,檢查學生對實驗現象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設計一些討論題,讓學生在小組內進行討論,然后回答問題,這可以檢查學生對課堂內容的理解和交流能力;設計一些思維拓展題,讓學生思考并回答問題,這可以檢查學生對課堂知識點的拓展和應用能力.上述課堂檢測作業的設計形式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及課堂教學內容進行調整,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 八年級上冊“噪聲的危害和控制”實踐作業.
小明家住在夜市的二樓,每到夜晚來臨,樓下人群熙熙攘攘,叫賣聲、音樂聲匯聚到一起嚴重影響到居民的作息時間和睡眠質量.請你和同伴一起想一想,如何幫助小明解決這個問題,并設計一個實驗將你的想法進行驗證.
要求:最少寫出三條符合物理規律的方法,并說明理由;小組合作進行實驗,并清楚地記錄實驗步驟和實驗結果,選擇最優方案進行匯報準備.
此項作業設計是在課時教學的基礎上創設情境,引導學生用物理知識去解決生活問題,并通過實驗來驗證自己的方案.情境符合學生的生活常識,引導學生根據實際情況來提出方案,并通過實驗來驗證方案.將評價融入作業中,學生在合作中對最優方案進行匯報,以成果展示、集體評價的形式來對作業完成度及作業完成效果進行評價.
3.2.3 課后作業
作為理科科目,物理學科的作業多以習題為主.新課標背景下融合各學科內容和形式,創新作業形式,能夠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時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學生對習題的“麻木感”.設計閱讀與總結作業:指定相關章節或科普讀物讓學生自行閱讀,并總結本節課的重點內容,概括收獲,提出問題.鼓勵學生反思課堂學習過程,提出自己的疑問,或撰寫對課堂上所學內容的分享心得;布置一定數量的練習題目,包括選擇題、解答題和計算題,旨在幫助學生鞏固課堂上所學的知識點;提供實驗視頻或者布置實驗作業,要求學生記錄或總結實驗內容和結果,提出實驗操作中發現的問題;結合本地資源,布置一些課外觀察、實驗或實踐任務,要求學生參與,并撰寫觀察記錄;鼓勵學生根據所學知識,進行有創意的科技項目設計或展示,在課后完成相關的作品或報告.創新作業的形式和內容能促進學生對課堂內容的深入理解,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實踐能力,并有助于教師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和學習狀態.需要注意的是,設計作業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負擔,避免過多的負擔,保持科學合理.
4 結語
“精細化教學”立足學生主體地位,教師在備課、授課、課后作業等環節中都能夠依據學生的學情、能力以及學科核心素養來進行設計.在作業設計中,延續“精細化教學”,改變現有的作業模式,逐步提升學生對學科主動學習的興趣.分層作業、跨學科作業、資源作業、實踐作業等的設計,將進一步推動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地,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葉鐘,楊夢琪.物理課程核心素養何以落地——“雙減”背景下初中物理實踐作業設計[J].中學理科園地,2023(01):37-38.
[2]成春華.淺談合作學習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物理之友(綜合版),2020(07).
[3]趙平.“互聯網+”背景下初中物理自學指導與精細化教學研究[J].中教書育人(校長參考),2020(01):79.
[4]靳淑艷.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方法的創新思路[J].學周刊,2014(24):129.
[5]許靜.指向核心素養的初中物理作業設計的策略及建議[J].物理教學探討,2023(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