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浩 葛京 劉君皓
摘?要:以鱘魚、羅非魚為例,通過流行病學調查、臨床癥狀、剖檢等研究淡水養殖魚類海豚鏈球菌病的發生和流行特點,結合細菌學檢測確診病原,經過多年生產實踐研發集成了海豚鏈球菌病防治關鍵技術,篩選出聚維酮碘等外消藥6種、復方磺胺甲噁唑粉等內服藥5種作為治療的優選藥物。
關鍵詞:淡水養殖;魚類;海豚鏈球菌病;診斷;防治
淡水養殖魚類海豚鏈球菌病是一種暴發性流行、感染宿主廣、發病率高、病程持續時間長、易反復、死亡率高的傳染性疾病,其傳播途徑常以水平傳播方式相互感染,其病原為海豚鏈球菌(Streptococcus?iniae),屬革蘭氏陽性菌,能產生溶血素,破壞魚類的器官、組織結構和功能,有時還與其它病原菌合并感染,導致其靶器官功能紊亂,進而引起魚體局部感染甚至全身敗血癥,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診治,不但會快速蔓延造成大面積死亡,甚至會傳染人[1-2]。近年來,保定市多個養殖場羅非魚、鱘魚等海豚鏈球菌病暴發、頻發,導致大批死亡,危害極其嚴重,多年來,在省內外專家的大力協助下,對海豚鏈球菌的致病機理、流行病學、防治方法等進行了系統研究,研發集成了系列關鍵技術,為從業者提供參考。
1?流行特點
海豚鏈球菌病全年均可發生,水溫20~26?℃多發;體表損傷、水環境惡劣、密度過大、飼喂不當等易暴發流行,水平傳播,可感染30余種魚類,易感品種羅非魚、鱘魚等。
2?診斷
2.1?臨床檢查
2.1.1?臨床癥狀?病魚食欲減退或停止攝食,體色發黑,游動緩慢,偶見間歇性狂游或旋游。急性感染的魚類常出現暴發性死亡。
2.1.2?外部檢查?病魚眼睛充血,眼膜渾濁發白;鰓蓋基部、胸鰭基部充血;肛門紅腫;其中,羅非魚單側或雙側眼球突出、鰓蓋內緣出血是其典型特征(見封三圖1),鱘魚腹部發黃、病魚嘴發黑(見封三圖2)。
2.1.3?剖檢?肝腫大,變色,質地變脆,或彌散性充血,呈花肝狀、鰓出血(見封三圖3);脾、腎腫大,呈暗紅色;腸道充血、腸壁變薄(見封三圖4);其中,鱘魚腸腔內食物較少或充滿黏液;羅非魚膽囊腫大、膽汁發黑;腸內積水、心外膜出現大量10~1.5?mm白點。
2.2?實驗室檢查
2.2.1?細菌分離與純化?在無菌環境下,取病魚的肝、腎及腦組織,按常規劃線分離方法接種血瓊脂培養基,28?℃培養,36~48?h后,挑取表面光滑、微隆起、邊緣整齊的淡黃色優勢菌落劃線接種于血瓊脂平板進行純化培養[3]。
2.2.2?細菌鑒定
2.2.2.1?細菌染色?革蘭氏染色呈陽性,成雙或鏈狀排列球狀細菌。
2.2.2.2?生化反應?可水解精氨酸、七葉苷;過氧化氫酶試驗、氧化酶試驗陰性;V-P試驗和馬脲酸鈉試驗陰性;發酵D-甘露醇,不發酵L-阿拉伯糖、菊糖、核糖、乳糖、山梨醇。
2.3?綜合判定
根據臨床癥狀、菌落形態、染色觀察和生理生化特征(參考文獻[4])綜合判定。
3?藥敏試驗
取分離到的病原菌采用紙片擴散法對21種藥物進行藥敏試驗,結果海豚鏈球菌對磺胺類、β-內酰胺類、四環素類、氨基糖苷類、大環內酯類、苯丙醇類敏感;對喹諾酮類不敏感。
4?疾病防治
海豚鏈球菌病的發生是由水體環境因素、魚體抗病力和病原菌的共同作用,對于其防治方法,主要采取改善水體養殖環境、增強免疫力、加強管理和藥物治療等措施[5]。
4.1?預防措施
該病全年均有發生,水溫20~26?℃多發,病因多為水質惡劣(溶氧低、密度大、水溫高、底質差等)、體表損傷以及飼料營養缺乏、霉變、過度投餌等導致廣泛傳播,因此,在養殖生產中著重強化清塘消毒、魚體消毒以及加強養殖管理等措施,消除病害隱患,達到有效預防。
4.1.1?清塘消毒?清除池底淤泥,然后用生石灰1?125~1?500kg/hm2干法清塘消毒;或含氯石灰20?g/m3(漂白粉)帶水清塘消毒。
4.1.2?苗種選擇及魚體消毒?選擇優質健壯無傷殘苗種,苗種下塘前,用3%食鹽溶液浸浴5~20?min;發現魚體受傷,應立即全池潑灑聚維酮碘溶液(10%)0.45~0.75?mL/m3或復合亞氯酸鈉(8%)(二氧化氯)0.1~0.2?g/m3。
4.1.3?養殖管理
4.1.3.1?水質管理?養殖用水符合漁業規范要求;養殖期間靜水池塘水體溶氧大于3?mg/L,流水池塘溶氧大于5?mg/L。靜水池塘及時清淤,流水池塘及時吸污,降低池底有機物含量。
4.1.3.2?調控養殖密度?根據養殖品種、條件確定適宜養殖密度;隨著魚類生長情況及時分池。鱘魚、羅非魚不同規格主要養殖方式下魚種的放養密度參考表1、表2。
4.1.3.3?飼喂管理?投喂優質配合飼料,每千克飼料添加黃芪多糖0.5?g或三黃粉4.0?g,每月5~7?d[6];病害多發季節,投喂量不超過正常量的80%為宜,切勿過量投喂。
4.2?治療方案
發病初期治療效果顯著,因此,快診、精準用藥很重要。根據藥敏試驗結果和防治經驗優化選用藥物第一時間精準施治,采用外消內服提高治愈效果,通過總結分析幾年來我市多地海豚鏈球菌病防治方法及效果,又分別從藥物性能、成本、副作用、使用便利性、易操作等方面考量,篩選出外消6種、內服5種藥作為治療的優選藥物。外用藥物用法用量見表3。
4.2.1?外用藥物及使用方法?發病早期,全池潑灑消毒藥1~3次,外用藥物及用法、用量見表3[7-8]。
表3?外用藥物及用法、用量
藥物名稱用量用法休藥期/度·日
含氯石灰(漂白粉,有效氯28%)1~2?g/m3先將漂白粉溶于水,濾去殘渣后全池潑灑1~2次,每天1次無
聚維酮碘溶液(10%) 0.45~0.75?mL/m3 全池潑灑2~3次,隔日潑灑 500
復合亞氯酸鈉(二氧化氯)(8%) 0.1~0.2?g/m3 全池潑灑2次,隔日潑灑 無
黃蓮 2~4?g/m3 粉碎,加水熬煮后全池潑灑2次~3次,每天1次 無
黃芩 2~4?g/m3 粉碎,加水熬煮后全池潑灑2次~3次,每天1次 無
五倍子 2~4?g/m3 搗碎后用開水浸泡,連渣帶汁全池潑灑1次~3次,每天1次無
4.2.2?內服藥物及使用方法?發病嚴重時,可換1/3新水,同時內服藥餌,內服藥物及用法、用量見表4[9-10]。
表4?內服藥物及用法、用量
藥物名稱用量用法休藥期/度·日備注
復方磺胺嘧啶粉以磺胺嘧啶計20?mg/kg魚體重制成藥餌,拌餌投喂,連喂10~15?d,每天投喂1次,第1天用量加倍。500出口韓日禁用
復方磺胺嘧啶粉、氟苯尼考以磺胺嘧啶計5~10?mg/kg魚體重、氟苯尼考5~10?mg/kg魚體重制成藥餌,連喂10?d,每天投喂1次,第一天用量加倍;氟苯尼考拌餌投喂,連喂5~7?d,每天投喂1次。500兩種藥分上下午單獨投喂;氟苯尼考不宜高劑量長期使用;出口韓日禁用
鹽酸多西環素[11]20?mg/kg魚體重制成藥餌,連喂5~7?d,每天投喂1次。750
復方磺胺間甲氧嘧啶鈉粉以磺胺間甲氧嘧啶計20?mg/kg魚體重制成藥餌,連喂10~15?d,每天投喂1次,第一天用藥量加倍。500出口韓日禁用
復方磺胺甲噁唑粉(10%)450~600?mg/kg魚體重制成藥餌,連喂5~7?d,每天投喂2次,首次用藥量加倍。500出口韓日禁用
參考文獻:
[1]
羅曉雯,李莉,朱永肖,等.魚類海豚鏈球菌病研究進展[J].水產科學,2018,37(6):?847-854.
[2]?王靜波,徐立蒲,劉建男,等.鱘感染海豚鏈球菌組織病理學研究[J].中國水產,?2021(11):94-96.
[3]?張旭麗,簡紀常,王蓓,等.羅非魚海豚鏈球菌的培養及其培養基的優化[J].廣東海洋大學學報,2009(6):50-54.
[4]布坎南R?E,吉本斯?N?E,等.伯杰鑒定細菌學手冊[M].8版.北京:科學出版社,1984.
[5]?陳勇,吳聞,周艷玲,等.免疫增強劑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J].當代畜牧,2013(35):?67-68.
[6]?孫愛杰,任同軍,孫永欣.多糖免疫增強劑對水產動物免疫影響及機理研究[J].飼料與畜牧,2011(12):24-28.
[7]?張彬,黃婷,陳福艷,等.10種中草藥及4種組方對羅非魚致病性海豚鏈球菌體外抑菌試驗[J].淡水漁業,2011,41(5):36-39.
[8]?吳穎瑞,龔慶芳,方宏,等.153種中草藥對羅非魚無乳鏈球菌和海豚鏈球菌的抑菌活性研究[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1):25-32.
[9]?李全振.鱘魚海豚鏈球菌病防控技術[R].石家莊:河北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2021.
[10]?陳德舉,強俊,陶易凡,等.不同溶氧水平對吉富羅非魚幼魚生長、血液生化、脂肪酸組成及其抗海豚鏈球菌病的影響[J].淡水漁業,2019(4):83-89.
[11]?王小亮,徐立蒲,王靜波,等.雜交鱘海豚鏈球菌的分離、鑒定及藥物敏感性[J].微生物學報.2014,54(4):442-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