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莉 曹慶樓
大學生涉農教育、創業計劃行為與涉農創業意愿關系實證研究——以黔南民族師范學院為例
肖莉曹慶樓
(黔南民族師范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貴州都勻558000)
文章基于國內外文獻,提出了“涉農教育-創業計劃行為-涉農創業意愿”的關系模型,對黔南民族師范學院246名學生開展了問卷調查,研究了涉農教育和涉農創業意愿的關系,驗證了創業計劃行為在涉農教育與涉農意愿間的中介效應。結果證實:涉農教育對涉農創業意愿以及創業計劃行為呈正向顯著;創業計劃行為對涉農教育也呈正向顯著;創業計劃行為在涉農教育和涉農意愿中存在中介作用。
涉農教育;創業計劃行為;涉農創業意愿;大學生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不斷完善創業帶動就業的保障機制。大學生創業帶動就業,是解決就業問題的有效途徑。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要大力推進大學生涉農教育,培育更多的適應時代需求的返鄉創業人才,建設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涉農科技人才隊伍,才能解決鄉村對人才的迫切需求,加快推進農村現代化建設。
黔南民族師范學院是一所地方院校,位于中國優秀旅游城市——都勻市。2021年該校獲批貴州省高校鄉村振興研究中心,學校設立了相應的激勵條件鼓勵學生創業。據統計,在2021—2023年,該校涉農創新創業項目數占總項目數的15%左右,由此可見該校大學生的涉農創業意愿并不高。創業意愿是創業行為最好的預測指標[1],大學生的涉農意愿較高,在畢業后選擇涉農創業的概率就比較高。
眾多學者在研究涉農教育與創業意愿的關系時,大多集中在創業理論課程、環境等方面,把實踐課程作為研究變量與創業意愿關系的較少。目前,課堂教學越來越重視第二、三課堂的開展。基于此,本文將涉農教育分為理論、實踐教育,同時引入創業計劃行為這一中介變量到研究框架中,研究涉農教育對創業意向的作用,以及創業計劃行為在創業涉農教育與涉農創業意愿中的中介作用,以此突出涉農教育的重要性,并為高校的課程開展提供更可靠的數據參考。
眾多學者研究證實,涉農教育與涉農創業意愿起到正向顯著作用。李新毅(2018)對全國21所高校1 050名在校大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表明參與涉農教育頻率越高的學生,他們的涉農創業意愿更濃厚[2]。蔣紀平(2019)借助實證分析得出,參加過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的學生在創業意愿上高于參加普通實踐活動的大學生[3]。李晨(2023)通過研究華南農業大學學生涉農創業意愿影響因素,證實了涉農教育是大學生在校期間成長的關鍵,也是創業儲備積累與創業思維培養的關鍵時期[4]。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設:
H1:涉農教育對涉農創業意愿呈正向顯著性影響;H1-1:理論教育對涉農創業意愿呈正向顯著性影響;H1-2:實踐教育對涉農創業意愿呈正向顯著性影響。
Ajzen(1991)認為,創業計劃行為確定了三種能夠預測意向形成的先決條件,分別是對目標行為的態度、主觀規范和感知行為態度[5]。李興光(2021)通過構建創新創業教育與創業意向的多重中介效應關系模型證實了,創新創業教育對創業態度、主觀規范、感知行為控制起到正向顯著的作用[6]。鐘云華、王驕華(2022)基于H省的754名應屆大學生做了關于創業意向的問卷調查,其結果表明,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能夠提升大學生的創業態度,促進其主觀創業并且使其創業感知行為控制增強[7]。基于以上學者的分析,本文認為,涉農教育對創業計劃行為有積極作用。因此,提出以下假設:
H2:涉農教育對創業計劃行為呈正向顯著性影響。
施瑩(2019)把江蘇農林職業學院學生作為研究對象,以TPB計劃行為理論為框架,研究證實了創業計劃行為對涉農創業意愿存在顯著的相關性[8]。向彩綾(2022)通過對深圳G高職院校在校學生創新創業意愿進行調查研究,結果表明創業計劃行為對創業意愿有正向作用[9]。馬肖靜(2022)以創業者為調查對象,調查范圍涉及超過20個省份,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研究證實了創業計劃行為在創業教育和創業意愿匯總呈中介作用[10]。因此,本文沿用上文分析,提出以下假設:
H3:創業計劃行為對涉農創業意愿呈正向顯著性影響;H4:創業計劃行為對涉農教育和涉農創業意愿之間呈中介作用。
本研究主要采用定量方法并輔之以問卷調查法開展實證分析研究。
在涉農教育與涉農創業意愿中,引入創業計劃行為作為中介變量,構建本文理論模型(見圖1),以此研究涉農教育對涉農意愿的影響機制。

圖1 理論模型
調查問卷面向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學生,問卷于2023年10月正式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發放。為確保問卷質量和回收率,在發放問卷時,說明此問卷發放的目的、意義以及注意事項,并時刻和填問卷的學生保持聯系。同年11月收集問卷,通過整理,共計253人回復了問卷,除去一些回答不完整問卷,最終有效問卷為246份。
回收問卷基本情況如表1所示。性別:男生120人,占比48.78%,女生126人,占比51.22%。年級:大一學生由于剛入校不久,參與涉農教育和涉農學習較少,因此參與調查者少,占比13.41%;大三學生居多,占比42.28%。學院:生農學院和經管學院占比偏多,這主要是因為這兩類專業的涉農專業最多。父母創業經歷:有31.71%的學生的父母有過創業經歷。

表1 描述性統計分析表
2.3.1 涉農教育量表
涉農教育目前暫無統一的定義,也沒有相對成熟的量表,因此結合本文的研究,本文將涉農教育分為實踐教育和理論教育。理論教育包含課程建設和專題講座,而實踐教育包括創業實踐、交流、創業技能等。理論教育問卷量表借鑒王若琬(2016)編制的量表,并做出相應修改,題目分別為“我在校期間修讀了很多涉農課程”“我常自學涉農類的相關書籍”“我所在的學校常舉辦涉農創業類的講座”“我所在的學校為學生提供涉農創業方面的信息”,共4道題目[11]。
實踐教育量表借鑒戴永玉(2021)的問卷量表,題目分別為“我所在的學校建有涉農創業實踐基地”“我在學校參加過涉農競賽”“參加學校的涉農教育交流后對我的創業意愿幫助非常大”“參加學校的涉農交流后對我的創業能力幫助非常大”,共4道題目[12]。
2.3.2 創業計劃行為量表
創業計劃行為量表主要借鑒了陸根書(2013)、Reitan(1997)、Li?án(2009)等學者的問卷量表,內容包括“我對創業的興趣比找一份工作大”“我認為創業利大于弊”[13]“我的直系親屬會支持我創業的決定”“我的朋友會支持我創業的決定”[14]“創辦公司并維持其運營對我來說很容易”“如果我嘗試創辦公司,我很有可能成功”[15],共6道題目。
2.3.3 涉農創業意愿量表
當前,涉農創業意愿還沒有統一、大眾的測量量表。本文借鑒Chen等(1998)、Fayolle等(2014)對個體創業意向的量表,并結合本文研究進行了適當的修訂,形成了本研究中采用意向的量表。內容包括“我對建立涉農企業的公司很感興趣”“我認真考慮過涉農創業的事情”[16]“我做好了成為農業創業者的充分準備”“我會努力使創業成功”[17],共4道題目。
3.1.1 信度分析
應用SPSS 26軟件克隆巴赫信度系數(Cronbach'salpha)評價模型對問卷進行信度檢測,從表2可看出,量表整體的克隆巴赫系數為0.943,大于0.7,分量表的數據均大于0.7,表明數據具有可靠性。

表2 克隆巴赫統計表
3.1.2 效度分析
如表3所示,巴特利特(Bartlett)球形檢驗結果顯著性水平小于0.05,KMO檢驗統計量為0.920(大于0.7),顯著性概率為0.000,說明各影響因素相互關聯,問卷設計合理,可進行下一步分析。

表3 KMO和巴特利特檢驗
3.1.3 相關性分析
相關性分析反映了兩個變量間的相關程度,從表4可看出,創業計劃行為、涉農創業意愿和涉農教育兩個變量之間呈現出明顯的正相關關系。同時也對涉農教育的兩個分維度理論教育、實踐教育教學相關分析,如表5所示,變量間均呈正相關關系。因此,本研究提出的假設初步得到證實。

表4 涉農教育、創業計劃行為和涉農創業意愿的相關矩陣表
注:**表示在0.01級別(雙尾),相關性顯著。

表5 各分維度間的相關矩陣表
注:**表示在0.01級別(雙尾),相關性顯著。
3.2.1 模型路徑分析
根據理論模型,借助SPSS 26統計軟件進行路徑分析,分別以“創業計劃行為”和“涉農創業意愿”為因變量進行路徑分析,具體如表6所示,方差膨脹系數(IF)均小于5表示自變量間沒有共線問題,2均大于0.4表示自變量對因變量有中度解釋能力,德賓-沃森系數均在2左右,表示數據符合樣本獨立。
以“創業計劃行為”為因變量的路徑分析中發現,涉農意愿的標準化系數最大,為0.657,說明涉農意愿是創業計劃行為影響最重要的變量;以“涉農創業意愿”為因變量的路徑分析中發現,實踐教育標準化系數最大為0.452,說明實踐教育是涉農創業意向最大的變量。
根據表6得出,理論教育、實踐教育對涉農意愿呈顯著影響,所以H1、H-1、H-2假設成立;創業計劃行為對創業意愿呈顯著影響,所以H3假設成立。

表6 路徑分析
3.2.2 模型的中介效應
為驗證假設H4,采用偏差校正的非參數百分位Bootstrap法,使用SPSS 26中的process程序的Model 4,進行5 000次自抽樣檢驗,以檢驗中介效應。
中介模型結果表明(見表6、7),涉農教育能夠顯著正向預測創業計劃行為(= 0.59,= 13.53,= 0)。當涉農及教育和創業計劃行為分數都進入回歸方程時,涉農教育(= 0.25,= 5.09,= 0)與創業計劃行為(= 0.73,= 13.30,= 0)都可以顯著正向預測涉農創業意愿。

表7 中介變量中各關系的回歸分析(N246)
注:(1)模型中各變量均采用標準化后的值代入回歸方程。(2)模型1——涉農教育預測涉農創業意愿;模型2——涉農教育預測創業計劃行為;模型3——涉農教育和創業計劃行為共同預測涉農創業意愿。
中介效應的Bootstrap95%不包含0,表明中介效應顯著,中介作用路徑圖如圖2。綜上所述,創業計劃行為在涉農創業教育對涉農創業意愿的影響起到中介作用,中介效應占總效應的比例為62.3%,即假設H4成立(見表8)

表8 創業計劃行為的中介效應分析

圖2 創業計劃行為在涉農教育和創業意愿間的中介效應路徑圖
第一,涉農教育對涉農創業意愿存在正向顯著影響。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相結合的方式,能夠有效地提高大學生涉農創業意向。在路徑分析中,實踐教育標準化系數最大為0.452,說明實踐教育是涉農創業意向最大的變量。因此,對于學生而言,學校越重視實踐教育越能激發學生的涉農創業意愿。
第二,創業計劃行為與涉農教育和涉農創業意愿存在正向顯著影響。通過涉農教育,可以有效地影響大學生的創業計劃行為(創業態度、主觀規范、感知行為)。積極的涉農教育,可以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創業態度,并且使其創業感知行為控制增強。同時,創業計劃行為增強,可以有效地增強大學生的涉農創業意愿。
第三,創業計劃行為在涉農教育對大學生涉農意愿中存在中介效用。表明涉農教育既可以直接影響大學生創業意向,又可以通過增強創業計劃行為影響大學生創業意向。通過這兩者共同作用,以此可以有效增強大學生涉農創業意愿。
第一,完善涉農教育體系,明確人才培養目標。涉農教育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突破傳統的限制,合理地優化教學模式。打造趣味性較強的課堂,讓學生切實融入課堂,推進學生真情體驗式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同時要不斷豐富教學內容,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在增強理論知識學習的同時還要重視實操能力,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現代農業創新思維。
第二,構建協同高效的涉農創業實踐平臺,以賽促練。除了鼓勵大學生積極參加常見的比賽達到訓練目的之外,還可以通過資源共享、教研互通、平臺共建,與各涉農企業建立起互利互惠、合作共贏的良性運行機制。讓涉農企業生產流程入校園,改造和升級現有的實踐平臺,提高平臺的利用率,并面向全體學生開放,保證學生在平時的訓練、競賽中得到鍛煉。
第三,營造大學生涉農創業氛圍,激發大學生創業意識。邀請農業企業家、專業人士等作為創業導師,為學生提供指導和支持。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農業創業的機會和挑戰。同時整合校內外農業創業資源,建立農業創業孵化平臺。提供創業輔導、技術支持、市場信息等資源,幫助大學生在農業領域實現創業夢想。
[1]BIRD B. Implementing Entrepreneurial Ideas : The Case for Intention[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8,13(3):442-453.
[2]李新毅. 農業院校大學生涉農創業意愿及影響因素研究[D]. 北京:北京農學院,2018.
[3]蔣紀平,胡金艷. 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與創業意愿關系的實證研究[J]. 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9,39(4):81-84.
[4]李晨. 大學生涉農創業意愿及影響因素研究:來自華南農業大學數據[D]. 廣州:華南農業大學,2023.
[5]AJZEN I.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J].Organizational Behavior &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1991,50(2):179-211.
[6]李興光. 創新創業教育對大學生創業意向的影響機制與路徑研究[D]. 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21.
[7]鐘云華,王驕華. 大學生創業意向動態變化的影響因素與作用機制:基于計劃行為理論視角的定量考察[J]. 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23,22(1):89-99.
[8]施瑩. 農業高職院校學生涉農創業意向影響因素研究:以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為例[D]. 南京:南京農業大學,2019.
[9]向彩綾. 計劃行為理論下高職院校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參與意愿研究:以深圳G高職院校為例[J]. 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20(2):20-25.
[10]馬肖靜. 創業行為影響因素研究[D]. 哈爾濱:哈爾濱工業大學,2021.
[11]王若琬. 高校創業教育對大學生創業意向的影響研究[D]. 南京:南京大學,2016.
[12]戴永玉. S大學創新創業教育對大學生創業意向的影響研究[D]. 宜昌:三峽大學,2021.
[13]陸根書,彭正霞,康卉. 大學生創業意向及其影響因素研究:基于西安市九所高校大學生的調查分析[J]. 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4):104-113.
[14]REITAN B. Where Do We Learn That Entrepreneurship Is Feasible , Desirable , And/or Profitable[J]. Icsb World Conference,1997:21-24.
[15]LI?áN F,CHEN Y W. Development and cross–cultural application of aspecific instrument to measure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09,33(3):593-617.
[16]CHEN C C , GREEN P G , CRICK A. Does entrepreneurial self-efficacy distinguish entrepreneurs from managers?[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1998,13(4),295-316.
[17]FAYOLLE A,LI?áN F. The Future of Research on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14,67(5):663-666.
10.3969/j.issn.2095-1205.2024.03.37
G642.4
B
2095-1205(2024)03-121-05
貴州省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提升高校學生雙創素養——以黔南民族師范學院為例”(202310670066);民族地區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中心(2022xjg024);貴州省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指導委員會“涉農專業大學生農村創業路徑研究——以黔南師院為例”(2022SCJZW06)
肖莉(2003—),女,漢族,貴州安龍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為農村區域發展。
曹慶樓(1988—),男,漢族,江蘇邳州人,博士研究生,教授,研究方向為創業管理、農林經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