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英
摘要:當前語文課程的教學目標不僅僅是豐富學生的文化知識,同時還要深入挖掘語文課文中蘊含的“德育”元素,以滲透“立德樹人”教育,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增強學生的審美能力。以往傳統的課堂教學法較為單一,無法引領學生深層理解、領悟文章內容,德育滲透效果有待提升,因此教師應及時轉換教學方法,堅持“以生為本”原則,積極創新課程教學以推進“立德樹人”的深層滲透。
關鍵詞:初中語文 立德樹人 教育策略 教育認識
“道德是做人的根本”,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加強價值觀培養,已然成為當前語文教師的“必修課”。那么如何做才能夠將“立德樹人”充分滲透到語文學科教育教學中呢?這就需要教師從語文教材出發,深入研讀課文內容并深入發掘其中的“德育”元素,再積極融合現實生活、學生實際學習、理解情況等制定教學計劃、設計教學活動,以促進學生對課文內涵、思想感情的深層感悟,進一步以此加強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立德樹人”的意義
(一)引領學生形成正確價值觀念
隨著當前社會的快速發展,也涌現出了各種各樣的新媒體平臺,人們每天能夠通過手機接收到各種各樣的信息、資訊,此中也含有一些媚俗的信息,會對處在心智發育期的中學生產生一定的影響。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充分滲透“立德樹人”這一教學理念,發掘課文中的“德育”元素,能夠更好地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引領學生的價值取向,使學生能夠擁有“明亮”的眼睛去正確辨別社會生活中的“真”“善”“美”,并擁有明辨是非黑白的能力,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思想品質,做一個有道德、有守法意識的公民。
(二)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充分滲透“立德樹人”理念,能夠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也順應了新時代背景下現代化教育改革、發展要求,能夠為國家、祖國培養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1]
二、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立德樹人”的策略
(一)深入研讀教材內容,發掘“德育”元素
語文這一學科具有較為明顯的“思想性” “人文性”特征,其中擁有多篇課文內容且蘊含德育元素,有利于對學生德育素養的培養。但在以往的語文課堂教學中,大部分教師重視于“知識”的滲透,引領學生去認識、品析課文中的語言文字、好詞好句、描寫手法,大多時候忽視了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價值滲透”,導致學生只是“空”學習了知識,無法與作者產生共鳴,也無法深入領悟作者在文章中表達的思想感情。[2]因此,在“立德樹人”理念的引領下,教師在課程教學前,應充分研讀語文教材課本,并發掘其中的“德育”元素,再據此做好教學準備,為“德育”的滲透打好地基。在此基礎上,教師要再基于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進行知識性、情感性、德育性教學目標的制定,并以此目標引領確立課堂教學方向。在正式的語文課堂上,教師可再引出文章思想主題,引領學生圍繞文章主題思想進一步進行文章內容、內涵的探析、理解,以充分促進學生與作者之間的“共鳴”,使學生在課程學習中受到德育熏陶,并能夠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質。
例如,在進行《陋室銘》《愛蓮說》這兩篇文章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引領學生深層分析《陋室銘》前三句排比句,挖掘其中的“德育”元素,如“淡泊名利” “清廉正直”等高尚品格,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再引領學生品味《愛蓮說》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這一句話,感受作者在文章中采用的“托物言志”手法,領悟作者在文章中借贊美蓮花表達自己“不與世俗同流合污”“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人生態度,提煉文章中心思想,進而促進德育滲透。
(二)組織課堂討論活動,提升“德育”素養
在新課標背景下,更提倡教師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推進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討論,以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在“立德樹人”教育滲透的過程中,教師也要堅持“以生為本”的教育原則,為學生提供自由交流、討論的平臺,預留思考、探究空間以帶領學生深入品讀課文內容,進而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價值觀。對于課文,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見解、看法,教師可以組織開展課堂討論活動,促進學生間的思想交流與碰撞,使學生能夠在“碰撞”“交流”中全方位地去理解、感悟文章內容、內涵,進而得到個性化成長。此外,教師作為“引導者”,也要積極做好自身的“引導”工作,在此中插入一些“啟發性”“開放性”的問題,以一個個問題激發學生的表達欲,使學生在問題探究、解決中把握文章中心思想、德育內涵,進而促進學生德育素養的提升。
例如,在進行《藤野先生》這一課程內容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在閱讀完本篇文章后,會涌現出很多不同的想法、體會,教師就可構建自由分享平臺,鼓勵學生大膽發言,說出自己的見解、看法。在學生發表完自己的想法后,教師可以再基于此中的“德育”元素進行問題的設計,并鼓勵小組間進行交流、討論,如:“在生活中,怎么區分施舍和幫助?”“在與高敏感人群進行交流時,我們應該怎么做?”以此些問題為引導開展課堂討論活動,使學生能夠在“討論”的過程中了解到人與人之間交往的技巧,如何與他人和諧、友好共處等,并在“討論”的過程中深入理解、體會到“藤野先生”身上所擁有的“正直”“真誠”“認真負責”等精神品質,引領學生學習,在生活中要尊重他人、尊重不同的思想文化,并真誠待人,與他人正確交往、和諧共處。以此課堂討論活動及教師的引導,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感悟課文中的德育內容,進一步促進德育教育滲透,引領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3]
(三)開展角色表演活動,深入品析文章內涵
課堂氛圍的活躍程度也是影響“立德樹人”滲透的關鍵因素之一,只有課堂學習氣氛夠活躍、夠濃郁,學生才能夠被吸引至課文學習隊伍中,更深入地理解、領悟文章內容,把握其中的德育內涵。但以往“灌輸性”的教學課堂,大部分時間都由教師占據,且采用的方法單一,無法引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探究欲望、學習熱情,更別說德育內容的有效滲透了。所以,在當前“立德樹人”教育背景下,教師應關注課堂教學氛圍的營造,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將課堂“熱”起來,使得學生能夠在此教學活動中把握文章中心思想、情感內涵。角色扮演法的“趣味性”“互動性”較強,符合當前中學生的年齡特點、心智發育情況,且能夠促使學生在“演”中代入課文中的真實角色,深入感悟各人物形象特征,理解課文中心思想。
例如銜接閱讀中,《皇帝的新裝》是一篇故事性較強的課文,其中涉及了諸多人物,如狡猾的騙子、阿諛奉承的大臣、虛偽迂腐的皇帝、誠實的小孩、盲從的民眾等,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教師在組織開展教學時,就可以充分應用“角色扮演法”,鼓勵學生踴躍舉手扮演“大臣”“旁白”“皇帝”“小孩”等角色,并根據課文所描述,用肢體動作、說話語氣等“演”出每個人物鮮明的個性,將課文內容真實“呈現”出來。在此過程中學生需要深入品味、揣摩各人物形象并記憶臺詞,更全面、深刻地記憶了文章內容,也能夠在“演”的過程中充分代入各人物情感,思考、解讀當時各人物的內心想法。如有的學生說:“我扮演的是一名民眾,雖然我看不見這塊布,但是我不敢說皇帝沒穿衣服,于是我也跟著他們一起稱贊。”有的學生說:“我扮演的是大臣,在‘演的過程中我也代入了‘大臣的想法,不能讓他們發現我看不到這塊布,不能讓他們覺得我是個愚蠢的人”……以此使學生深入感受到了“大臣”“皇帝”身上的虛榮心,也突顯出了“孩子”身上“誠實”“單純”品質的可貴。在此角色扮演過程中,學生也領悟到了本篇課文的中心思想是揭露“大臣”“皇帝”昏庸、虛偽的丑惡本質,贊揚無私無畏、誠實勇敢、敢于揭假的品質。在學生表演結束后,教師可再進行總結:“這篇文章給你了什么啟發?在生活中我們應該如何做一個誠實的人?”以此充分鏈接現實生活,更好地滲透思想道德教育。
(四)教師以身作則,積極拓展實踐活動
語文教育教學不能夠僅僅局限于課堂內,課堂時間畢竟是有限的,且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進行知識講解,教師可以積極基于“德育”教育主題多開展課外實踐活動,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相應的德育內容,促使學生在德育實踐中思想道德素養得到充分的提升。教師可以積極開展拓展閱讀、朗讀活動,多為學生推薦一些蘊含豐富德育內容的文章,或是引導學生了解各著名作家的人生經歷,以使得學生收獲豐厚的閱讀體驗,在鍛煉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增強學生的德育認知;也可以積極開展一些課外實踐活動,以“愛國”“愛黨”等主題開展思想教育活動,鼓勵學生通過參觀博物館、參觀革命遺跡等活動感知我國歷史發展,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并拓展布置寫作任務以促進學生的情感表達,以此多元的實踐活動充分豐富德育教育內容、形式,持續推進素質教育的深入滲透,[4]學生的全方位成長。此外,教師也是學生的榜樣、偶像,在實際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注重自身“榜樣”作用的發揮,在課堂上、生活中都要以高標準要求自身,并規范自身的一言一行,以樹立健康、積極的教師形象,使學生能夠感知到教師的“人格魅力”,促使學生向教師學習,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以將德育教育滲透落實到方方面面。教師在初中語文教學中,也要以真誠、平等、耐心地對待班級中的每一位學生,積極與學生進行交流、溝通,以使得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愛、關系,形成正確的待人觀、價值觀。
結語:
綜上所述,在社會環境大趨勢下德育教育已成為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之一,需要教師給予高度重視。在具體的實踐教學中,教師應該具體根據教材內容明確知識目標、情感目標、德育教育目標,再在此全面性目標的引領下去設計、制訂教學計劃,結合角色扮演法、小組討論法等方式全面優化“教”的過程,增強“學”的體驗,以將素質教育、德育教育真正地落實到每一位學生身上,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馬簫.課程思政視野下,關于初中語文課教學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策略探析[J].新作文:教研,2023(1):0035-0037.
[2]吳愛玲.文道合一 育人為本———談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立德樹人的有效策略[J].中學生作文指導,2022(4):3.
[3]羅汝娥.以“學的活動”為導向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名著導讀策略與實踐研究[J].考試周刊,2023(44):65-68.
[4]陳衛樂.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方法探究[J].中學教學參考,2023(15):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