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冬 陳敏 趙明 郝利國 錢麗麗
[摘 要]新醫科背景下,高校在對醫學專業大學生進行的創新創業教育中,應融入職業教育,注重專業基礎課程學習的同時,將創新創業意識培養和實踐能力提升作為培養目標。在新醫科背景下,高校應轉變理念,探索醫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新模式;明確醫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目標,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管理;以學生為中心,完善實踐教學體系,積極建設專業化教師隊伍;搭建實習教學平臺,加強企業與學校之間的協作;注重考核評價方式改革,以提高醫學生的實踐能力。文章通過構建醫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教學管理體系,以期對醫學專業人才的培養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新醫科;醫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教學;管理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722(2024)09-0010-03
★課題項目:齊齊哈爾醫學院教育科學研究項目《新醫科背景下醫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教學體系建設與研究》(QYJY20230209)
隨著新的技術革命與工業轉型,醫學發展也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新醫科建設對醫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以“大健康”為核心的醫學教育思想,以培養高素質、高技能的醫學人才。
隨著國家“雙一流”建設和醫學教育綜合改革的推進,高等醫學教育進入了新醫科時代。醫學專業人才的培養要把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和創業精神作為重點,通過“專業+創新創業”的實踐教學模式改革,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勇于開拓的醫藥專業人才。
隨著新醫科建設的不斷推進,醫學院校的人才培養理念、教學模式和人才培養方案等均需進行相應的變革,這就要求醫學院校對自身的定位和培養目標進行重新審視,為大學生創造更加多樣化的創業教育平臺,促進大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提高自己的創新創業水平。
近年來,我國相繼頒布了一系列的政策和舉措,以促進大學生的創新創業,需要高等院校予以更多關注,要把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作為重點,要優化人才的培養結構,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增強他們的創新和創業精神。
(一)轉變理念,探索醫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新模式
在新醫科背景下,醫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應轉變觀念,從“重理論、輕實踐”向“重實踐、強理論”轉變,把創新創業教育和職業教育結合起來,以專業知識的學習為基礎,增強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在教學方法上將理論知識與創新創業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注重課堂教學,通過案例分析和實際操作,培養學生的創業精神。在考核評價方面,將學生的創新創業實踐成果作為重要的考核指標[ 1 ]。
在課程體系建設方面,采用“互聯網+教育”的新模式進行整合和優化。充分利用高校現有資源,以學生為主體建立校內創新創業實踐基地和校外實踐教學基地。校內實踐基地建設方面,將國家和省級重點實驗室、省級工程技術中心、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和大學生科研平臺作為大學生學習與實踐相結合的平臺。校外實習基地建設方面,主要是在各專科醫院、中小型醫學院校建立實習基地,增加學生實習的機會,通過專業實踐基地和校外實習基地建設實現對醫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
在教學活動開展方面,應根據新醫科背景下醫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要求,改革傳統教學模式。以“線上+線下”為載體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是培養醫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有效手段。首先,將“線上”與“線下”相結合。其次,將傳統教學與創新創業教育相結合。最后,將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在課程設置方面,以培養醫學生實踐能力為目標,合理設置課程內容[ 2 ]。
(二)明確醫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目標,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管理
在實踐教學環節中,可以通過開設基礎實驗、創新創業訓練、綜合性實驗等課程,在課程設置上,把創業教育內容與課程內容結合起來,以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在教學內容方面,可以結合醫學類專業學生的學習特點,將醫療設備研發、醫療服務體系構建等與臨床實踐結合起來。在教學方法方面,可以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如案例分析、文獻研究等,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以學生為中心,完善實踐教學體系
醫學類專業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應以學生為中心,把職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大學生在進行創新創業的同時,提高整體能力。
首先,學校應以就業為導向,及時了解社會需求,對培訓計劃進行適當的調整以適應社會的需要,更新教學內容。
其次,完善實踐教學體系。應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和單一的實驗課教學方式,以學校為基礎建立創新創業實踐平臺,使學生親身體驗醫療專業的工作環境,為學生提供創新創業實踐機會。
同時,應以項目為導向,增強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 3 ]。醫學類專業教師應加強科研能力鍛煉,通過參加學術會議、國內外學術交流等活動提高自己的學術水平。此外,教師應在實踐教學中深入一線醫療機構或社區進行調研,了解醫療衛生事業的現狀和發展方向。
(四)打造實踐教學平臺,強化校企合作機制
醫學類專業具有學科交叉的特點,所以,對醫科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高校應加強與臨床醫院、醫療機構的合作,充分利用學校和企業的優勢,建立實踐教學平臺。在實踐教學平臺建設過程中,學校可通過邀請醫療機構的專家來校授課、邀請醫療機構的醫護人員來學校指導學生等方式,加強醫學生對臨床實踐工作的了解[ 4 ]。此外,學校還可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來建設實踐教學平臺。
一方面,學校可與醫療機構、醫療企業等建立合作關系,簽訂產學研合作協議,共同建設實驗室、實習基地、研究中心等實踐教學平臺。
另一方面,學校可組織醫學生到醫療機構進行社會實踐和頂崗實習,感受臨床工作環境,加深對醫學專業的理解。
在校企合作過程中,學校應把重點放在指導學生認識企業上,培養學生對醫療行業的興趣。在實踐教學平臺的建設過程中,醫學院校要重視對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教育,在實踐教學平臺的設計過程中融入創業教育理念。在實踐教學平臺建設完成后,要引導醫學生積極參加各種創新創業競賽。各種比賽活動的開展和參賽經驗的積累,對于提升醫學生的創新創業綜合素質具有重要意義。
(五)注重考核評價方式改革,提升醫學生的實踐能力
考核評價是醫學類專業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環節,在實踐教學中,應將實踐過程、實踐成果、學生表現和實踐效果等納入考核評價體系,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要注意過程性評估和結果性評估的有機結合。
過程性評價主要包括:組織開展創新創業實踐活動的過程,包括實踐準備、項目申報、方案設計、實施過程等;收集整理創新創業實踐活動的相關資料;通過各種形式進行成果的交流和展示,總結學生創新創業成果。
結果性評價主要包括:根據考核內容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評估,考察其是否具備較強的社會實踐能力、溝通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通過課程考試成績對學生創新創業成績進行測評。
醫學類專業創新創業教育的考核評價要將理論學習與實踐活動相結合,將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相結合。要對醫學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進行改革,使其具備較強的創新創業精神和較高的綜合素質[ 5 ]。
(六)加強創新創業實踐師資隊伍建設
建設創新創業實踐教師隊伍。對創新創業教育有豐富經驗的教師進行培訓,鼓勵其向更多有經驗的教師學習,提高理論水平。加強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建設,學校要建立健全創新創業教育專業教師準入和退出機制,要從具有實踐經驗、了解企業運營的專業教師中選拔,加強年輕的創業師資隊伍建設。
制定激勵政策。學校可以設立專項資金鼓勵學校專業教師、科研人員及企業管理人員參與創新創業教育工作。同時,在職稱評審和崗位聘用等政策上予以傾斜。
建設優秀創業導師團隊。在校內,邀請校外企業家、技術專家等作為兼職導師,鼓勵其參與學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工作。在校外,鼓勵校企合作建設實踐教學基地和開展校企聯合培養模式,與各大企業形成長久、穩定的業務伙伴關系,聘請企業高管擔任創業導師[ 6 ]。
搭建校企合作平臺。高校可以通過與企業共建實習基地、科研基地等方式加強校企合作,為學生創新創業提供實踐平臺。
(七)注重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
醫學類專業人才的培養不能僅僅局限于醫療領域,要將醫學與其他學科相融合,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高校應整合醫學類專業的教師、學生等資源,由專業教師、臨床經驗豐富的教師、管理人員組成醫學生創新創業指導團隊,根據專業課程需要進行針對性指導。
在醫學類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可通過理論課程與實踐教學相結合、課堂教育與課外教育相結合、校內教育與校外教育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在課堂教學中,可采用“教師講授+案例分析+互動討論”的方式進行,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究,提高學習效率[ 7 ]。
在課后,可以通過舉辦創新創業論壇、座談會等活動來幫助學生了解創新創業知識和最新發展動態。在課外教學中,可組織醫學生開展相關研究項目或課題研究活動。例如,在科研實踐過程中,可通過開展“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等活動來激發醫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創新創業訓練中,可邀請具有創新創業能力的導師擔任指導教師。在學科競賽中,可通過舉辦創新創業比賽激發醫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科研興趣。
(八)強化考核評價方式改革,提高醫學生的實踐能力
考核評價是創新創業實踐教學體系中不可或缺的環節,它是客觀評估實踐教學效果的重要方法,對學生創新創業實踐能力的提升起著重要作用。目前,高校對創新創業實踐教學的考核仍然以期末考試為主,這種考核方式難以全面反映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不能滿足醫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需要。在新醫科背景下,高校應針對醫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教學現狀,以培養創新精神、提高綜合素質為目標,積極探索考核評價方式改革[ 8 ]。
重視醫學生創新創業意識的培養。在考核評價中,應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以多種方式反映醫學生在創新創業實踐過程中展現出的精神面貌,包括但不限于作品展示、PPT制作、演講答辯等,通過多種渠道展示學生的成果,激發學生熱情,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還能加深醫學生對創新創業的認識和理解。
強化對醫學生創新創業實踐能力的評價。在考核評價中,應將醫學生在不同領域的表現納入評價標準,例如在論文寫作中,要求學生有明確的問題意識和寫作思路;在演講答辯中,要求學生能夠從不同角度和層次對問題進行闡述;在項目答辯中,要求學生能夠提出具體可行的研究方案和實施計劃。
醫學創新創業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長期地建設。在新醫科背景下,要構建完善的醫學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實踐教學管理體系、師資隊伍體系和實踐教學保障體系,進一步提高專業課程和創新創業課程的結合度,促進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機結合,構建醫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教學新模式。
同時,要加強醫學生實踐教學環節管理,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為醫學生提供創新創業教育服務。另外,要加強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必須擁有一支高素質、高技能、高水平的師資隊伍。在新醫科背景下,高校應注重構建醫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教學管理體系,通過改革考核評價方式和組織形式等措施培養出一批具有較強的專業素質、人文素養、創新精神和實際操作能力的醫學專業技術技能人才。
[1]龔琳.基于協同共建理念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教育平臺構建[J].黑河學院學報,2021(04):110-112.
[2]周星宇,江希望.“新醫科”下高校醫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教育研究[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2(08):34-36.
[3]付紅梅.論大學生創業實踐的德育功能[J].湖南社會科學,2022(08):90-92.
[4]王洪亮.大學生就業創業實踐教育的幾項要素[J].科技資訊,2022(07):34-36.
[5]張利君.我國大學生創業實踐模式的探索與構建[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20(03):34-37.
[6]馬從兵.獨立學院培養學生創業實踐能力的策略研究[J].教育探索,2021(02):112-114.
[7]袁校衛.超越結構與行動:青年創業實踐的困境與出路[J].青年探索,2022(12):23-25.
[8]張貞.指導大學生校園創業實踐的啟示[J].現代交際,2022(05):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