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建洪
初中地理高效課堂的構建,不僅能夠切實提高初中地理教學質量,還對初中生地理綜合素質的提升及個人的全面發展都有很大幫助。本文基于新課標理念,分析并研究培養初中生地理核心素養的重要意義,探索初中地理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打造“以生為本”的有效課堂,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習效率。
一、初中地理高效課堂概念
初中地理高效課堂構建指的是教師在有限時間內,通過創新教學活動、優化教學過程等一系列教學措施,實現提升學生學習效率、落實教學目標的一種模式。
首先,教師要明確教學目標,合理設計教學任務,以任務為引領培養學生的深度學習意識,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通過合理的教學設計和組織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更多的知識和技能。其次,教師應精選教學內容,依托科學、新穎、有效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在多元化的學習中高效掌握地理學科內容,提升地理分析能力。最后,教師還需要及時評價學生的課堂表現、學習能力,幫助學生調整學習方法和策略,進一步實現深度學習,構建初中地理高效課堂。
二、構建初中地理高效課堂的意義
初中地理高效課堂的構建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教師應積極探索和實踐,實施綜合性分析,打造高質量的初中地理課堂,促進學生能力與素養的綜合發展,有效推動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改革,在實踐中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促進學生地理素養與知識分析能力的發展,以為未來學習和生活奠定基礎。
(一)提高教學質量
初中地理高效課堂的構建要求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精心設計教學方案,合理安排教學環節,以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同時,高效課堂通過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如案例分析、討論、實驗等,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使其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地理知識。教師還可以通過提問、討論等形式加強課堂互動,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知識的內化和運用,進一步提高初中地理教學質量。
(二)促進學生發展
初中地理高效課堂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主動探索和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培養,學會如何獲取知識、如何思考問題、如何解決問題,這對于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生活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初中地理高效課堂教學中涉及需要學生小組討論、探究的地理學習任務,以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合作精神,在互動交流中拓展學生的學習思維,培養協作能力,促進其綜合發展。
(三)落實課標理念
初中地理高效課堂不僅注重知識的傳授,還注重培養學生的地理技能、地理思維和地理素養。這種知識與能力的整合符合新課標理念中知識與能力并重、注重能力培養的要求。同時,初中地理高效課堂通過情境創設、案例分析等方式,能夠保證學生以正確的學習方式對待地理學習任務。而且,初中地理高效課堂的構建注重聯系實際,運用多種教學資源和教學手段開展開放性的學習活動。這種開放性學習符合新課標理念中開放性教學、跨學科教學的要求。
(四)推動教育改革
初中地理高效課堂注重聯系實際,強調知識與能力的整合,注重過程與方法的探究,這有助于推動課程改革,實現課程內容的更新和教學目標的調整。同時,高效課堂還能提高學生的地理分析能力與讀圖能力,發展學生的地理思維和地理素養。教師還可以此確定評價目標,促進教育評價改革,實現評價方式的多元化和評價目標的全面化。初中地理高效課堂的構建還要求教師具備較高的教育教學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這有助于推動教師專業發展,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育質量。
三、新課標背景下初中地理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
新課標背景下,為構建初中地理高效課堂,教師應關注學生的興趣、需求和特點,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把握學生實際,優化教學活動,及時調整教學方案。教師還需要為學生明確教學目標,以目標為引領合理設計教學任務,促使學生通過探究任務達成學習目標,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習效率。同時,教師還可以運用多種教學方式,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活動引領學生高效參與到課堂活動中,注重聯系實際,運用案例、實驗、調查等實踐手段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引導學生不斷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果。
(一)興趣引領:融合課外知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習的興趣”,教師應將高效課堂的構建基礎奠定在學生興趣培養上,挖掘地理學科教材中的趣味因素,通過趣味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教師可以在其中融入一定課外知識,以興趣為引領提高學生的求知欲望;合理設計課外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地理空間思維,提高學生的地理想象能力;引入實踐性與趣味性的知識,促使學生能在多維度引領下激發探究興趣,深入地探索地理知識,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地理素養,增強地理感知。
例如,在教學《地球和地球儀》一課時,教師可以融合課外知識創設課外實踐活動,以提高學生求知欲望。首先,教師向學生推薦一些有趣的地理類圖書,如《地球的秘密角落》《地理雜志》等,讓學生在閱讀中了解更多的地理知識。其次,教師組織學生進行一些地理考察活動,如參觀當地的自然景觀、名勝古跡等,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理解地理知識,發現地理鬼斧神工的魅力。在實踐活動中,教師可以帶上地球儀與地圖,為學生指出當前地理位置,以提高學生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最后,教師結合“地球和地球儀”概念、內容開展地理知識競賽、地理謎語等活動,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地理知識。
(二)媒體課件:滲透信息教學,提高知識運用
教育信息時代下,以計算機技術為基礎的多媒體課件在課堂上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初中地理高效課堂的構建中,教師應在教學實踐中應用信息技術軟件,依托信息技術開展教學,促使學生實現深度學習,在智慧課堂構建中培養其知識運用能力與遷移能力。
信息技術中具備融視頻、圖片為一體的多媒體課件,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課件形象地展示地理知識,降低地理學科知識的教學難度,加深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教師還應挖掘教材中與多媒體課件相契合的趣味元素,讓學生在輕松、自由的環境中學習地理知識,滿足學生的多元化學習需求,為學生打造現代化初中地理高效課堂。
例如,在教學《海陸的變遷》一課時,教師應合理借助多媒體課件開展高效教學,以數字化、信息化教學為引領,提高學生的地理素養。首先,教師利用圖片、視頻等多媒體手段展示海陸變遷過程,讓學生在視覺上感受到地理學科的魅力。其次,教師將“海陸的變遷”的重點知識與概念制作成微課視頻,通過微課視頻導入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為學生打造信息化地理課堂。最后,教師引導學生自制地理課件,如地圖、圖表、海陸分布等,幫助學生在實踐中提高讀圖、識圖能力,落實培養學生知識運用能力與遷移能力的目標。
(三)教材奠基:解讀教材內容,拓展研究深度
初中地理教材涵蓋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區域地理等方面的內容,是初中地理高效課堂的構建基礎,教師應深入解讀教材內容,挖掘教材中的核心內容,拓展研究地理知識的深度。
教師還應當培養學生的地理分析能力,引領學生把握地理知識的內在聯系點,加深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學習效果;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推動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發展,落實高效初中地理課堂的構建。
例如,在教學《地形和地勢》一課時,教師應深入解讀教材內容,以教材為引領實現深度學習,為構建高效地理課堂奠定基礎。首先,教師指導學生采用“預習—閱讀—總結—復習”的方法有效地閱讀教材,理解地理概念,如地理位置、地形、氣候等,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地理概念體系。其次,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教材中的地理規律,如氣候分布、地勢變化等,幫助學生掌握地理知識的內在聯系。最后,教師鼓勵學生運用教材知識開展研究性學習,如撰寫地理小論文、參加地理課題研究等,拓展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研究深度。
(四)生活實踐:融入生活元素,活用地理知識
地理課程的學習價值在于分析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讓學生了解世界、認識世界,教師需在初中地理高效課堂構建中融入生活元素,以生活元素為引領促使學生在實踐中感悟地理知識,培養學生善于觀察、分析生活中的地理現象的能力。
教師還可以推薦學生閱讀地理相關的書籍、雜志、文章等,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拓展地理知識、培養閱讀興趣。這樣便能夠通過生活元素的引領,保證學生學會活用地理知識解釋生活中的地理問題,提升學生的地理認知水平。
例如,在教學《自然災害》一課時,教師可以依托生活元素構建高效課堂,拉近學生與地理學科的距離,落實培養學生地理分析能力與運用能力的目標。首先,教師需要組織學生結合現有生活經驗,分析自己所了解的自然災害;運用生活中的案例,如城市規劃、環境保護等解釋地理知識,使學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其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運用地理知識參與社區服務,如參與當地的環境保護、資源調查等。最后,教師引導學生設計關于環境保護、預防自然災害的情景劇,增強學生的地理感知。
(五)把握重點:背誦高頻考點,提高知識掌握程度
基于新課標背景構建初中地理高效課堂,教師應引導學生把握重點、背誦高頻考點,提高學生的地理知識掌握程度。
教師應深入分析教材,梳理出各章節的重點、難點和高頻考點,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有針對性地進行復習和背誦;指導學生運用記憶技巧,如聯想記憶、歸納記憶、對比記憶等,更好地記憶和掌握地理知識,進而以重點與背誦技巧為引領,幫助學生深入地探索與掌握地理知識。
例如,在教學《交通運輸》一課時,教師應為學生明確背誦重點,實現對學生地理思維與素養的培養。首先,明確重點,即掌握各種交通運輸方式特點;記住我國主要鐵路主要路線以及樞紐;舉例說明交通運輸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其次,教授學生背誦技巧,如將地理知識點進行分類整理并用思維導圖表示出來;制作學習卡片,包括關鍵詞、概念、特點等,方便隨時查閱和背誦。最后,在背誦地理知識點時,指導學生運用聯想記憶法,將知識點與生活實際、歷史事件等聯系起來,從多個角度學習和理解地理知識點,提高記憶效果。
(六)問題導學:實施問題驅動,發展學生地理思維
在初中地理高效課堂的構建中,教師應注重對學生思維與思考能力培養,合理開展問題導學,引導初中生對地理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分析,有效發展學生的地理學習思維,幫助學生打開地理學習視野,擺脫固定思維局限,助力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
教師可借助問題發展學生的地理思維,引發學生深入探索地理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品質,使初中生能夠在問題思考及分析中加深對地理知識的學習與理解,進而提升地理學習效率,更好地實現構建地理高效課堂的目標。
例如,在教學《自然資源的基本特征》一課時,教師可以采用問題驅動,以問題為引領引發學生的地理思考,有效培養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首先,教師設計問題,如:什么是自然資源,其主要有哪些類型?我國自然資源國情是怎樣的?怎樣正確評價我國自然資源的優勢與劣勢?其次,劃分學習小組,使學生以小組的形式深入思考地理知識。最后,教師引導學生設計解決方案,如通過實地考察、查閱資料等方式尋找問題的答案,鼓勵學生自主探究解決方案,收集和整理相關數據、資料,對問題進行深入探究。
四、結語
總而言之,新課標背景下構建初中地理高效課堂,教師可通過融合課外知識、融入信息技術教學、解讀教材內容、融入生活元素、背誦高頻考點、開展問題驅動教學等路徑,構建有助于提升教學質效、培養學生地理綜合能力和核心素養的高效課堂。初中地理教師不僅應該重視文化教學,通過豐富課堂教學內容來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還應該將學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培養放在首位,積極組織教學活動,在活動中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打造高效課堂,落實對學生地理思維、地理能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