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限制語(hedges)的概念最早由Lakoff(1973)提出,他認為模糊限制語是那些“把事物弄得模模糊糊的詞語”(words whose job is to make things fuzzy or less fuzzy)。模糊限制語有兩種功能,一種是改變一個命題的價值,另一種是表達個人意見或主觀評價。在此基礎上,Yule(1996)指出模糊限制語是對話語怎樣被理解的謹慎的注釋性表達。Prince et al.(1982)從語用角度將模糊限制語分為變動型(approximators)和緩和型(shields)兩類。變動型模糊限制語可以改變命題的真值條件,對話題內容作出修正,屬于語義范疇。緩和型模糊限制語則不可以改變命題的真值條件,說話者模糊、間接地表達對某一事物的觀點,不影響話題的內容,屬語用范疇。
長期以來,語言學家對模糊限制語進行了大量研究,研究領域逐漸從語義學、邏輯學發展到語用學、話語分析等。但關于模糊限制語的討論主要仍集中在分析其分類和語用功能,而對其在翻譯領域的研究相對較少。而翻譯領域的研究語料涉及醫患傳播話語(Prince et al.,1982)、科技語體(趙英玲,1999)、學術話語(蔣婷,2006)、廣告話語(梁雪秋、胡家英,2013)、新聞話語(許靜,2017)、法律語篇(黃萍,2010)等,對文學作品中模糊限制語的使用關注較少。
《紅樓夢》中存在大量模糊限制語,這些模糊限制語使話語模糊化,對話題內容作出修正,是翻譯中的一大難點。因此,總結并梳理《紅樓夢》中模糊限制語的英譯策略很有必要。對于《紅樓夢》中特定詞語的英譯研究數量比較少,且集中在熟語和習語上。本文以《紅樓夢》的譯文為例,嘗試探究文學作品中變動型模糊限制語“些”的翻譯策略。
本研究的理論基礎是會話含義理論。會話含義(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即說話者的“言外之意”(陳融,1985),是說話者在理解句子的基礎上根據會話原則推導出來的意義。此處的會話原則指合作原則(cooperative principle)(Grice,1975),包括以下四條準則。
1. 量的準則(The Maxim of Quantity):所說的話應該滿足交際所需的信息量;所說的話不應超出交際所需的信息量。
2. 質的準則(The Maxim of Quality):不要說自知是虛假的話;不要說缺乏足夠證據的話。
3. 關系準則(The Maxim of Relation):所說的話要相關。
4. 方式準則(The Maxim of Manner):所說的話要清楚明了;避免晦澀;避免歧義;簡練;井井有條。
會話含義來源于對準則的遵守及破壞兩個方面。在實際的交流中,說話者往往會違背合作原則及其準則。違背的原因不盡相同,大多數情況下,說話者會為了達到某些效果而刻意為之,如追求修辭效果、遵守禮貌原則、諷刺等。
Grice(1975)指出會話含義具有可推導性(calculability),會話含義的識別對于理解說話者違反合作原則的非合作態度至關重要。信息的接收者具有根據所說句子的意義、背景和上下文信息對說話者暗示的內容進行假設的能力。聽話人可以基于話語的字面意義和合作原則及其準則來推導出真實的會話含義(何自然,1985)。
本研究通過分析《紅樓夢》原文中模糊限制語“些”的會話含義,探討《紅樓夢》譯文的翻譯策略。本文先分析了原文中“些”是否違背了合作原則及其準則,是否產生了會話含義,產生了怎樣的會話含義,譯者采取了怎樣的策略將隱含的會話含義傳達給讀者,然后總結譯者的翻譯策略,并對該策略產生的翻譯效果進行評析。
本研究以紹興文理學院開發的《紅樓夢》漢英平行語料庫*作為研究工具。該語料庫收錄了楊憲益、戴乃迭譯本和霍克斯譯本。楊憲益、戴乃迭譯本的前八十回以《紅樓夢》“有正本”(即“戚序本”)為底本,霍克斯譯本則基于“程乙本”,所以語料庫采用了“一對一”對齊處理;兩個譯本的后四十回都是基于“程乙本”,因此語料庫使用了“一對二”處理。楊氏夫婦的翻譯忠于原文,主要采取了較為保守的直譯法,而霍克斯更多地采用歸化的意譯方法(李明,2006),對原語文本的語言結構調整較大,“些”字的具體翻譯不易鎖定。因此,本研究參考楊憲益、戴乃迭譯本,對模糊限制語“些”的翻譯策略進行分析。為避免指示代詞的干擾,研究者在使用語料庫進行檢索時篩除了指示代詞“這些”和“那些”,在此基礎上共檢索出2058條含“些”的句子。“些”通常具有兩個含義,一是表示不定的數量,二是用在形容詞后表示比較的程度。楊憲益、戴乃迭在翻譯“些”時主要運用了以模糊譯模糊和以精確譯模糊這兩種策略。下文將對這些翻譯策略進行討論分析。
以模糊譯模糊的翻譯策略包括直譯、正說反譯和替代。
直譯(literal translation)指譯文既保持原文的內容,又保持原文的形式,如詞序、語法結構等。與意譯相比,直譯有著明顯的優勢:直譯能夠較好地避免主觀因素的干擾,較為客觀地保持原文的語言表達形式,以呈現原汁原味的效果。不同的語言中“些”的模糊性也不盡相同,但這并不妨礙不同語言之間的直譯。如上文所述,“些”具有兩個含義,在這兩種情況下,譯文對“些”的處理方法各不相同。
(1)“些”表示不定的數量或程度
《紅樓夢》原文中使用“些”雖然違背了合作原則中的方式準則,但如果“些”后面修飾的是名詞,說話人的會話含義是不清楚、不具體的數量和程度,避免承擔相應責任,用“些”就遵守了質的準則,即不說缺乏足夠證據的話。此時,譯者可以用與“些”意義相對應的單詞或詞組進行字面翻譯。如在表1列出的例句中,譯文用some、many、slight、certain、briefly、a little、a few、a lot of、a good deal of表示不定的數量或程度。具體來說,譯文將表示數量的“賺些好體面”譯成get some reflected credit;將表示程度的“減了些燒”譯成temperature went down a little。此外,譯者也可以通過將名詞的單數形式轉化成復數來處理。如將“便命人挑了繩子,去了夾板,開了鎖看時都是些綾羅緞綢錦洋貨等家常應用之物”譯成Xue Pan called servants to unfasten the ropes and remove the spars, then he unlocked the cases. They saw that one was filled with silks, satins, brocades, foreign imports and articles of daily use。但這種不另外加詞,只改變原有單數形式的直譯方法只限于可數名詞。
(2)“些”表示比較
此外,“些”還可以表示比較。這時“些”修飾的特征通常以形容詞的形式出現,且這些特征是有參照對象的。參照對象可能是隱含的,沒有在文中明確指出,但讀者可通過推導背景知識、聯系上下文而知曉。這里的“些”違背了合作原則,產生的會話含義是進行對比。因此,在直譯時,可通過使用形容詞比較級或添加副詞來體現。
[例1 ]
原文:才要稱姑奶奶,忽見周瑞家的稱他是“平姑娘”,又見平兒趕著周瑞家的稱“周大娘”,方知不過是個有些體面的丫頭。(第六回)
譯文:But before she could greet her as “my lady” she heard the girl and Mrs. Zhou address each other as equals and realized that this was just one of the more favoured maids.
例1中,平兒雖說也是下人丫頭,但是身份不同于一般丫頭,她是王熙鳳的陪嫁丫頭,是鳳姐的心腹,幫著鳳姐料理事務。“有些體面”是將她與一般奴才相比,會話含義是相較之下,平兒更有體面,地位更高,因此這里用more favoured更合適。
[例2 ]
原文:我說倒不如小人家人少的好,雖然人少寒苦些,倒是歡天喜地,大家快樂。(第七十一回)
譯文:It seems to me humble households are better off having fewer people even though they’re poorer, because parents and children enjoy themselves together, laughing and joking.
同樣,例2中“寒苦些”是拿一般小人家和自己家(大戶人家)相比,原文中沒有明說,但譯者連用兩個形容詞比較級fewer、poorer突出了小人家的特征。
[例3 ]
原文:倘或他來支取東西,或是說話,我們須要比往日小心些。(第十四回)
譯文:When she asks for things or gives orders, we must be extra careful.
例3中,“比往日小心些”并不意味著往日可以不小心,而是強調雖然往日要小心,但是“他”(王熙鳳)來支取東西的時候,要比平常更加留意,多個心眼兒。譯文extra careful中的extra作為副詞修飾careful,表示另外、格外,指較平常更加小心。
譯者通過直譯,將原文中的模糊概念再現照搬到譯文中。根據“些”的會話含義,譯文可具體分為兩種情況。當原文中“些”的會話含義是說話者不清楚具體的數量和程度,降低自己的責任感時,“些”修飾的大多是名詞,譯文用與“些”意義相對應的單詞或詞組進行翻譯或直接將可數名詞由單數變為復數;當“些”的會話含義是進行對比時,“些”修飾的是形容詞,譯文用形容詞比較級或加副詞修飾來體現。
正說反譯(negation)指運用逆向思維,從側面進行翻譯,把原文中的肯定說法變為譯文中的否定說法。這里“些”的會話含義是未定的數量和程度。
[例4 ]
原文:家里有了一個女孩兒,長的好些兒,就獻寶的似的,常在老太太跟前夸他們姑娘怎么長的好,心地兒怎么好。(第九十四回)
譯文:The Fus have a daughter who is not bad-looking, so they keep coming to praise her to the old lady for her good looks, good heart and good manners.
[例5 ]
原文:今日忽聽兄弟拜相回京,王家榮耀,將來寶玉都有倚靠,便把失玉的心又略放開些了,天天專望兄弟來京。(第九十五回)
譯文:His return to the capital now as Grand Secretary would exalt the Wang family and give Baoyu someone to rely on in future. She stopped worrying so much about the loss of the jade, looking forward every day to her brother’s arrival.
例4把“好些”譯成not bad,例5把“心又略放開些了”譯成stopped worrying so much。這樣既忠實于原語,又符合目的語的表達習慣。但是正說反譯法沒有規避模糊限制語的存在,依舊違背了合作原則中的方式準則,保留了語言的模糊性。
替代指用非對等詞來表達相同的模糊概念。替代對原文的意義進行了部分修改,用另一個變動型模糊限制語來替代“些”。
[例6 ]
原文:如今留了些,我要自己吃,恐怕折福;左思右想,除我之外,惟有你還配吃,所以特請你來。(第二十六回)
譯文:… but I’ve still quite a bit left. To hog it all myself might bring me bad luck; and after thinking it over I decided you were the only one fit to share it. So I came over specially to invite you.
例6是薛蟠想將別人送他的藕和瓜分給寶玉時所說的。“留了些”在這里是客氣、委婉的說法,譯成quite a bit表示留了許多,而事實上我們并不清楚薛蟠到底留了多少,是多是少。譯文quite a bit可能違背了事實,但它卻揭示了背后的會話含義——薛蟠表明自己留了“很多”,足夠分著吃,希望寶玉不要客氣,從而達到了交際目的。
[例7 ]
原文:王夫人聽了這話,猛然觸動往事,便問鳳姐道:“上次我們跟了老太太進園逛去,有一個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正在那里罵小丫頭。(第七十四回)
譯文:Thus reminded, Lady Wang remarked to Xifeng, “Last time we went for a stroll with the old lady in the Garden, I noticed a girl with a willowy waist, sloping shoulders and eyes and eyebrows rather like Daiyu’s. She was scolding one of the younger maids.
例7譯文rather表示相當,體現了王夫人猜測的肯定語氣,與脂硯齋“晴為黛影”相呼應。譯文用替代保留了模糊概念,雖然和原文在內容上有所不同,但仍然尊重了原文的會話含義,順利地達到了交際功能。
以精確譯模糊的方法包括意譯和省譯。
意譯(liberal translation)是指譯文與原文內容一致而形式不同。相較于有時生硬死板的字對字、詞對詞的翻譯,意譯在尊重內容的前提下打破原語的思維模式,譯者大膽地跳出原文語言的藩籬,靈活處理,變動表達形式。
[例8 ]
原文:天天三四趟去告訴賈母,鴛鴦測度賈母近日比前疼黛玉的心差了些,所以不常去回。(第九十七回)
譯文:… though sending three or four times a day to report to the old lady. But as Yuanyang had noticed that recently Daiyu had lost favour in her grandmother’s eyes, she often neglected to pass on their messages.
例8中,原文“比前疼黛玉的心差了些”,而事實上黛玉已然失寵,用“些”的模糊表達為黛玉保留了體面。雖然違背了合作原則中的方式準則,但“些”的會話含義是積極維護黛玉的面子,遵守了禮貌原則。試想,若直接說“比前疼黛玉的心差了”則顯得刻薄含酸。此外,雖然鴛鴦是賈母的大丫鬟,說到底還是個下人;而黛玉即使沒有從前在賈母心中的分量,畢竟還是個主子,以鴛鴦的身份是不可隨意揣測的。且身份階層不同,若鴛鴦冒犯頂撞,以下犯上,則不符合賈府封建大家庭的等級制度。這里譯文翻譯成lost favour雖然是將原文說清楚、講明白,遵守了合作原則,避免了模糊表達,但卻違背了禮貌原則,沒有準確傳達出鴛鴦的會話含義。
[例9 ]
原文:第二件,你真喜讀書也罷,假喜也罷,只是在老爺跟前或在別人跟前,你別只管批駁消謗,只作出個喜讀書的樣子來,也教老爺少生些氣,在人前也好說嘴。(第十九回)
譯文:The second thing is this. Whether you like studying or not, in front of the old master and other people stop running it down and making sarcastic remarks about it. At least pretend to like studying, so as not to provoke your father and give him a chance to speak well of you to his friends …
例9是襲人勸誡寶玉的一段話。襲人的本意不是希望寶玉少惹老爺生氣,而是希望他認真讀書,討得老爺歡心,加上“些”字的會話含義是使勸誡誠懇、委婉,緩和了語氣。襲人雖是寶玉的大丫鬟,但仍尊卑有別,譯文的not to provoke your father雖然把握了說話者的意圖,但顯得強硬失格、沒有禮貌,“些”的會話含義在翻譯過程中有所損失。
[例10 ]
原文:他防我象防賊的,只許他同男人說話,不許我和女人說話;我和女人略近些,他就疑惑。(第二十一回)
譯文:She spies on me as if I were a thief. It’s all right for her to talk to other men, but she won’t let me say a word to another woman. If I do, she suspects the worst.
例10是賈璉在平兒面前說鳳姐的不是,“略近些”是個抽象模糊的概念,違背了量的準則。究竟多親近才能稱為“略近些”,讀者不得而知。譯文I do指上文中的say a word to another woman,和女人說一句話就算“略近些”。雖有夸張的成分,但充分表達了賈璉的會話含義——指責和控訴王熙鳳。這里賈璉和王熙鳳作為夫妻,無需考慮尊卑或上下級關系,也無需留有情面和余地。譯文使原文模棱兩可的表達更清晰明朗,同時突出了王熙鳳在婚姻關系中專制獨斷的“母老虎”形象,很好地表達了原文的蘊涵意義。
[例11 ]
原文:他們兩個就有一些不到的去處,有鴛鴦,那孩子還心細些,我的事情他還想著一點子,該要去的,他就要了來;該添什么的,他就度空兒告訴他們添了。(第四十七回)
譯文:… and when the two of them overlook certain things, that child Yuanyang is thoughtful enough to attend to my wants. She sees I get what I need, and tells them in time what wants replenishing.
例11中,原文中“心細些”用模糊限制語違背了方式準則,讓話語難以揣測,沒說明心細到什么程度。但譯文通過enough to給予解釋,即“細心到能滿足我的需求”。
[例12 ]
原文:鳳姐兒故意的把腳步放遲了些兒,見他去遠了,心里暗忖道:“這才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呢,那里有這樣禽獸樣的人呢。”(第十一回)
譯文:Xifeng purposely slowed down until he was out of sight. “You can know a man’s face but not his heart,” she reflected, “I’ll show the beast!
例12的原文中,“把腳步放遲了些兒”,放得多慢,讀者不得而知。譯者將其譯成slowed down until he was out of sight,給予澄清。連詞的使用既加強了上下文的銜接和連貫,同時減弱了原文含義中的模糊,可謂一石二鳥。
意譯法變化語言表達形式或銜接形式。譯者在變化表達形式的同時,要根據不同語境里的會話含義,既遵守合作原則,也要考慮文化背景,遵守禮貌原則和尊卑秩序。此外,使用連詞或句型變化語言銜接形式的方法對原文中的模糊表達進行解釋,同時加強了上下文的聯系,取得了良好的翻譯效果。
省譯(omission)顧名思義,即省略不譯。
[例13 ]
原文:但愿他們兩口兒言和意順,從此老太太也省好些心,我姐姐也安慰些,我也放了心了。(第九十八回)
譯文:I only hope the young couple will live in harmony to spare you worry, and then my sister and I can be easy in our minds too.
例13中,原文不是要強調老太太省多少心、“我”(薛姨媽)姐姐有多安慰。這些其實并不重要,且文學作品沒有必要錙銖必較,過分精確。原文是薛姨媽希望寶玉寶釵關系和睦,使賈母、王夫人和自己能寬心。在這種情況下,“些”相當于語氣助詞,在文中無實際意義,也沒有產生會話含義,因此沒有必要進行字面翻譯。譯文用spare worry和easy in our minds就能充分表達原文的意義。
[例14 ]
原文:每年都不肯賞些體面用了晚飯過去,果然我們就不及鳳丫頭不成?(第五十三回)
譯文:Why will you never honour us with your company at dinner on this day of the year before you leave? Aren’t we as good as Xifeng?
例14中,譯文用“honour”的動詞表達來翻譯“賞些體面”,精煉、準確地概括了原意,且避免了“些”字的模糊性。
意譯和省譯的方法都致力于消除模糊表達,遵守了合作原則。譯者在通過變化語言銜接形式或表達形式把模糊說清楚時,要分析不同語境里的會話含義,既遵守合作原則,也要考慮文化背景,遵守禮貌原則,不能顧此失彼;當“些”在文中無實際意義,相當于語氣助詞時,可將“些”省略不譯,避免模糊。
本研究基于會話含義理論,考察了《紅樓夢》中模糊限制語“些”的翻譯策略。研究發現,楊憲益、戴乃迭在翻譯“些”時主要運用了以模糊譯模糊和以精確譯模糊這兩種方法。
以模糊譯模糊包括直譯、正說反譯和替代,三者都保留了語言的模糊性。直譯法再現原文中的模糊限制語,根據“些”的會話含義分為兩種情況。正說反譯和替代法在原文的內容上作出調整,正說反譯運用逆向思維,從側面進行翻譯,替代用另一個非對等的變動型模糊限制語來替代“些”。以模糊譯模糊的方法尊重了原作的會話含義,將原文中的會話含義完好無損地翻譯到譯文中。
以精確譯模糊的方法致力于澄清或消除模糊表達,包括意譯和省譯。意譯通過變化語言表達形式或銜接形式,把模糊說清楚;省譯則選擇省略不譯,避免模糊。譯者在翻譯時既要遵守合作原則,又要考慮文化背景遵守禮貌原則,否則會顧此失彼,處理不當。
總的來說,原文中會話含義在譯文中的再現可以通過不同方法實現。但不論其表達方式如何,都以充分表達原意為鵠的(方夢之,2018)。譯文無論作什么處理,只要能傳達出原文的會話含義,保留原文交際雙方的社會關系,就能讓讀者正確理解作品提供的基本信息,使譯文順利地實現交際目的。
Grice, H. P. 1975. Logic and conversation [A]. In P. Cole, amp; J. Morgan (eds.). Syntax and semantics, Volume 3: Speech acts [C]. New York, NY: Academic Press: 41—58.
Lakoff, G. 1973. Hedges: A study in meaning criteria and the logic of fuzzy concepts [J]. Journal of Philosophical Logic, 2: 458—508.
Prince, E. F., Frader, J. amp; Bosk, C. 1982. On hedging in physician-physician discourse [A]. In Prietro, R. J. (ed.). Lingustics and professions [C]. Norwood, NJ: Ablex.
Yule, G. 1996. Pragmatics [M].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陳融. 1985. 格賴斯的會話含義學說[J]. 外國語, (3): 65—69+17.
方夢之. 2018. 中外翻譯策略類聚——直譯、意譯、零翻譯三元策略框架圖[J]. 上海翻譯, (1): 1—5.
何自然. 1985. 模糊限制語與言語交際[J]. 外國語, (5): 27—31.
黃萍. 2010. 法律語篇中模糊限制語的人際意義——以中文判決書為例[J]. 學術交流, (2): 159—161.
蔣婷. 2006. 論學術英語中的情態模糊限制語——一項基于語料庫的研究[J]. 外語電化教學, (4): 47—51+57.
李明. 2006. 操縱與翻譯策略之選擇——《紅樓夢》兩個英譯本的對比研究[J].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 (2): 9—14+89.
梁雪秋, 胡家英. 2013. 廣告語中模糊限制語的應用[J]. 學術交流, (10): 217—220.
許靜. 2017. 中美外交新聞發布會話語中模糊限制語的對比研究——批評性話語分析路徑[D]. 南京: 南京師范大學.
趙英玲. 1999. 英語科技語體中的模糊限制語[J]. 外語與外語教學, (9): 15—17.
* 本文所引用《紅樓夢》原文及譯文均引自該語料庫。
黃婕 華東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2021級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