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兵兵
摘?要:本文探討了數字經濟背景下智能財務專業的教學改革問題。首先,分析了智能財務研究的最新進展及智能財務專業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其次,從教學理念轉變、課程體系建設、實踐教學開發、育人價值提升4個方面提出了智能財務專業教學改革的實現路徑;最后,提出了智能財務專業教學改革的未來展望。
關鍵詞:數字經濟;智能財務;教學改革;結構化信息
中圖分類號:F23?????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0.050
0?引言
隨著數字經濟的普及和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智能財務理論與實踐都在快速推進,對智能財務人才培養與教學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數字經濟發展為財務管理提供了更加充足的信息流,而傳統財務不能全面吸收,需要智能財務來消化這些信息紅利和避免信息資源浪費。另一方面,數字經濟模式使很多資源的配置方式發生了重構,生產數字化、庫存數字化、物流數字化、銷售數字化對企業的財務管理活動產生了重大沖擊,如果不進行智能財務轉型就可能導致企業被市場淘汰。但智能財務轉型離不開智能財務專業人才的培養?!丁笆奈濉眹倚畔⒒巹潯芬蠹涌旖ㄔO數字中國,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教育部等三部門在《關于“雙一流”建設高校促進學科融合?加快人工智能領域研究生培養的若干意見》中要求,“構建基礎理論人才與‘人工智能+X復合型人才并重的培養體系,探索深度融合的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新模式”,這些都為高等學校智能財務專業人才培養和教學改革提供了發展指導。
1?智能財務研究進展與教學改革必要性分析
理解和把握智能財務的最新研究進展,分析智能財務專業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進行智能財務專業教學改革的前提,可為智能財務專業教學改革提供科學的理論指導,否則智能財務教學改革就會變得無的放矢。
1.1?智能財務研究的最新進展
20世紀80年代,美國AICPA(注冊會計師協會)首次將人工智能概念引入財務管理領域,形成了智能財務系統的雛形。隨后,Malone,?O′Leary和O′Keefe和Moudud-Ul-Huq等從技術觀、應用觀等多方面對智能財務展開了具體研究。盡管當前對“智能財務”(Intelligent?Finance)尚未形成統一定義,但隨著國內外研究不斷深入,其內涵、特征、應用、技術及效果等基本的理論與實踐問題逐漸清晰。在理論層面,劉梅玲等系統分析了智能財務的基本理論框架問題。趙磊認為智能財務理論應融合“三論”思想:信息論、系統論、控制論。田高良和張曉濤認為智能財務的探討應基于數字經濟思想、全價值鏈視角和生態管理模式。在實踐層面,金源和李成智分析了ChatGPT對智能財務的影響。楊寅等認為,財務人員不會被人工智能全部替代,人機一體化協同將是智能財務未來的主要運作模式。在技術層面,馮靜從結構化信息視角分析了傳統財務的不足,反映出智能財務的技術趨勢,即如何解決非結構化信息問題。樊行健和李慜劼從本質屬性、相關技術、應用場景等8個方面提出了智能財務標準化建設的建議。關于“智能財務”詳細的研究綜述,可參見Moudud-Ul-Huq和張慶龍。
1.2?智能財務專業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智能財務并非簡單的“人工智能+財務”,而是兩者的深度耦合,是一種“閉環思維”體系,包含4個特征:第一,本質上,智能財務仍是財務活動;第二,智能財務專業具有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屬性;第三,智能財務專業教學應涵蓋大數據、機器學習、人工神經網絡等現代信息技術課程;第四,智能財務專業實踐應重點關注財務管理領域數據標準化和人工智能生態建設等內容。研究證實,智能財務專業人才匱乏是企業財務智能化發展的最大障礙,而智能財務分析師是最缺乏的人才類型。
相對于傳統的財務管理專業,智能財務專業是一個較為新興的專業。為充分了解現階段智能財務專業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學者們對國內外十所大學的智能財務或相關專業的人才培養情況進行了具體研究。研究后發現主要存在三個問題:第一,高等學校的智能財務專業建設起步較晚,落后于智能財務實踐;第二,開設智能財務專業的高校比較稀少;第三,在智能財務教學中缺乏高度匹配的課程和教材體系,課程設置存在財務和技術“兩張皮”現象。
為進一步分析學生對智能財務專業人才培養的需求,筆者對某高校財務管理專業大三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結果概括如下。第一,該學校尚未開設智能財務專業,但是設置了部分與智能財務相關的課程;第二,92.96%的調查者認為智能財務能夠提升財務信息質量和財務管理效率;第三,60.56%的調查者非常希望接受智能財務專業的系統學習;第四,84.51%的調查者認為智能財務教學應該是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并重;第五,70.42%的調查者認為智能財務專業教學會對未來就業產生深遠影響。綜上可見,當前智能財務專業教學已無法完全滿足學生的需要,因此,在這種情況下,積極探索智能財務專業的教學改革與人才培養新模式就變得非常迫切和必要。
2?智能財務專業的教學改革路徑分析
2.1?在智能財務專業教學理念中融入數字經濟思想
數字經濟在很大程度上重構了財務管理信息系統,使財務管理不斷向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轉型,體現在財務信息來源、傳輸、處理和生成等各方面。例如,在數字經濟模式下,經濟與社會的信息化逐漸得到普及,企業能夠獲得更多外部信息;工業互聯網的運用實現了企業內部各業務節點的信息自動生成與傳輸,極大提高企業內部信息流的質量;最后,各類數據匯總到數據中心后,中心處理器會運用機器學習等人工智能技術進行智能化分析并提供決策方案??梢姡瑪底纸洕鷮е仑攧展芾淼倪\行機制發生了巨大變化,在智能財務教學中,應深刻融入數字經濟理念,使智能財務教學能夠緊貼現實,增強智能財務專業人才培養的現實意義。
2.2?建設多學科交叉融合的智能財務專業綜合課程體系
智能財務專業課程建設應加強相關學科融合,并形成綜合性、系統性的教材體系。課程與配套教材設置應包括3大類:第一類是技術性課程,主要解決財務信息標準化問題,例如計算機、大數據、人工智能等課程;第二類是專業核心課程,包括會計學、財務管理學、管理會計、投資學等課程,幫助學生形成財務管理認知;第三類是專業基礎課程,包括經濟學、管理學、運籌學、戰略管理、博弈論等課程,對企業而言,市場瞬息萬變,財務決策通常是“一事一策”,屬于典型的非結構化信息問題,需要用到這些課程知識。特別說明的是,此三類課程并非獨立,而是交叉融合,以財務管理課程為核心向外輻射,最終形成有效的智能財務專業課程體系(見圖1)。
2.3?開發基于分布式數據庫的智能財務專業實踐教學項目
智能財務專業的人才培養離不開實踐教學,實踐教學是智能財務專業教學中一項必不可少的環節。而智能財務專業實踐教學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實踐教學項目的開發。當前,智能財務專業的實踐教學由多個模塊構成,分布于多個課程,例如:會計學、財務管理學、投資學等,不同模塊之間相互獨立,難以發揮課程協同效應。為共享融合不同課程的實踐教學,為學生搭建一個相對統一的專業實踐框架,需要開發一個基于分布式數據庫的綜合虛擬實踐平臺。每個課程的專業實踐內容對應于分布式數據庫中的其中一個,其實踐操作既依賴于前置課程的實踐結果(調用前置課程的實踐數據),又為后置課程的專業實踐提供一定基礎(被后置課程的專業實踐所調用)。綜合性專業實踐教學平臺可以增強智能財務專業實踐的可視化與系統性,既易于學生理解又可促進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實踐應用。
2.4?提升智能財務專業的教學實效與育人價值
智能財務專業的教學以企業的財務管理活動為主要研究對象,在教學實踐中不應忽視對資金價值的講解,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資金觀,在增強教學實效的同時提升育人價值。例如,在講解籌資決策與資本結構時,應強調財務杠桿平均過高可能會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在講解投資決策時,強調在委托-代理情況下如果管理者過分追求自身利益可能導致企業整體受損;在講解利潤分配時,說明不合理的利潤分配可能會損害中小股東利益;在講解營運資金管理時,討論營運資金不合理占用可能會導致企業資金鏈斷裂甚至破產;在講解企業價值時,強調企業在實現價值最大化的同時還要考慮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社會責任等外部性問題。
3?數字經濟背景下智能財務教學的實踐案例分析
以財務管理教學中非常重要的內容之一“存貨管理”為案例,來分析數字經濟背景下智能存貨管理的教學實施策略。首先,在專業理論教學中,講解存貨管理的基本理論內容,例如:講解經濟訂貨批量模型(Economic?Order?Quantity),推導使訂貨存儲總成本最小下的訂貨批量(Q*)。其次,專業實踐教學中,講解如何將存貨批量模型設置為相應的計算機模型,只需輸入變量A、C、P的信息,就可以依靠算法快速輸出Q*。C是單位存貨年儲存成本,P是每次訂貨成本,更接近結構化信息,易于獲得。但A是年存貨需求總量,是一個非結構化信息,因為影響需求總量的因素眾多。這時就要向學生講解如何通過智能財務手段收集處理市場信息來對A進行更精準的預測。另一方面,還可以從存貨本身的角度,向學生展示如何通過智能財務技術深度挖掘匹配到更加合適的供貨商,實現低庫存或零庫存,極大降低企業的存貨管理成本??傊?,讓學生充分理解智能財務在存貨管理上的信息優勢和價值增加,激發學生專業興趣和提升教學效果。
4?結論與展望
本文研究了當前智能財務專業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相應的教學改革路徑建議。智能財務是一個新興的專業,其教學實踐已取得較快發展,但仍存在專業稀缺、課程體系不完善、實踐教學不系統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本文從教學理念轉變、課程體系建設、實踐教學項目開發、育人價值提升4個方面提出了教學改革建議。
未來展望。從事物的客觀發展趨勢來看,智能財務仍屬于新生事物,未來發展具有明顯的時變特征。但不管未來如何發展,智能財務專業的教學改革都應順應數字經濟和人工智能的發展趨勢,始終以提高財務信息質量和財務管理效率為核心,以培養智能財務專業人才為己任,為經濟社會財務智能化轉型和發展提供專業人才支撐。
參考文獻
[1]MALONE?D.?Expert?systems,artificial?intelligence,and?accounting[J].?Journal?of?Education?for?Business,1993,68(4):222226.
[2]O′LEARY?D?E,O′KEEFE?R?M.?The?impact?of?artificial?intelligence?in?accounting?work:?Expert?systems?use?in?auditing?and?tax[J].?Ai?&?Society,1997,11:3647.
[3]MOUDUDULHUQ?S.?The?Role?of?Artificial?Intelligence?in?the?Development?of?Accounting?Systems:?A?Review[J].?IUP?Journal?of?Accounting?Research?&?Audit?Practices,2014,13(2).
[4]劉梅玲,黃虎,佟成生,等.智能財務的基本框架與建設思路研究[J].會計研究,2020,(03):179192.
[5]趙磊.智能財務決策支持系統:理論、框架、實踐[J].財會月刊,2022,(06):103110.
[6]田高良,張曉濤.基于價值共創的智能財務生態管理[J].財會月刊,2022,(23):1318.
[7]金源,李成智.ChatGPT對智能財務體系的影響:場景優化、技術革新與人員轉型[J/OL].財會月刊.https://kns.cnki.net/kcms2/detail/42.1290.F.20230727.0929.002.html.
[8]楊寅,趙健,呂曉雷,等.中國企業智能財務應用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基于調查問卷數據的例證[J].財會通訊,2021,(11):140146.
[9]馮靜.人工智能財務決策支持系統研究[J].上海會計,1999,(04):3941.
[10]樊行健,李慜劼.智能財務標準規范建設的前置性研究[J].財會月刊,2022,(02):38.
[11]張慶龍.智能財務研究述評[J].財會月刊,2021,(03):916.
[12]張敏,賈麗,史春玲,等.數字經濟背景下的智能財務人才需求研究——基于調查問卷數據的實證分析[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3,73(02):5668.
[13]張敏,吳亭,史春玲,等.智能財務人才類型與培養模式:一個初步框架[J].會計研究,2022,(11):1426.
[14]張敏,王銀屏,李昂,等.智能會計(財務)專業培養方案:一個框架構建——基于AACSB認證視角[J].中國大學教學,2021,(06):2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