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大學生自我發展,是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重要體現,也是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積極探索。本文立足“一站式”學生社區,圍繞激發自我發展意識、培養自我發展能力,在精準把握教育對象特征、精準提供教育內容、精準選擇工作手段的基礎上,提出大學生自我發展實踐路徑,引導學生在了解自身特質和需求的基礎上,明確成才方向、立志自我發展、強化關鍵能力,以期拓寬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的渠道,為推進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提供可參考案例。
大學生自我發展是大學生根據社會需要和自身期望,明確發展目標和方向,形成自我發展能力,獲得自我提高,實現個人價值的過程。引導大學生自我發展,使大學生真正成為有用之才,不僅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研究課題,更是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重要體現。高校是教育人、培養人、促進人發展的重要陣地,互聯網大數據時代,在精準把握教育對象特征、精準提供教育內容、精準選擇工作手段的基礎上,開展大學生自我發展路徑研究,拓寬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的渠道,為推進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提供了新動能。
1 大學生自我發展
1.1 大學生自我發展的意義
(1)對大學生自身的意義
一是有利于挖掘潛能。大學生自我發展的重點是引導大學生獨立自主地開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在這一過程中,其學習能力、自律能力、協作能力等潛能將被充分發現和發揮,從而更好地促進自我發展。二是有利于健全人格。良好的自我發展包含準確的自我認知、積極的自我發展態度,以及突出的自我發展能力,比如人際交往能力、溝通協調能力等,這些有利于塑造大學生的健全人格。三是有利于終身發展。大學期間短期的教育引導難以持續作用于大學生的終身發展,只有時刻保持自我發展的意愿,具備自我發展的能力,才能夠持續推進自身發展,實現終身發展。
(2)對國家社會發展的意義
大學生是推動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大學生的發展關乎國家和社會的發展,關乎國家未來和民族希望。高校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樹人即培養人才,就是教育引導大學生將個人發展融入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幫助大學指明發展方向,找準自身定位,充分發展自我,實現個人價值,成為黨和國家需要的高素質人才,為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筑牢人才基礎、凝聚青春力量。
(3)對高等教育的意義
教育引導大學生自我發展是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重要體現,突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主性、獨立性和選擇性,而不是被教育、被培養、被塑造和被成長。高等教育持續發展的動力源泉本質上是人們對自身發展無止境的追求,教育引導大學生自我發展順應了當代高等教育的發展趨勢。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是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的重要渠道,教育引導大學生自我發展是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積極探索。
1.2 大學生自我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當前的大學生均為“00后”,其思想行為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結合日常走訪宿舍、學生訪談、問卷調查等途徑了解到,大學生自我發展整體狀態良好,更加獨立自主、充滿自信、積極創新,但也有部分學生存在問題。
(1)自我發展的認知和定位不準確
良好的自我發展必須建立在正確、客觀的自我認知和自我定位的基礎上。一方面,大學生的自我認知和自我定位容易產生偏差,他們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都尚未完全成熟,意志力不堅定,情緒起伏波動較大,判斷能力相對薄弱,容易受到社會風氣、外界環境、師長朋輩的影響,使自我評價不夠客觀。另一方面,大學生的自我規劃能力較弱,他們會結合自己的興趣和特長,制定出比較粗線條的個人學涯、職涯和生涯規劃,考研、出國、就業等大方向比較明確,但缺少與大方向規劃相契合的階段性計劃和有效的實施方法,存在迷茫期和瓶頸期提前的現象。
(2)自我發展的價值導向不明晰
受自由主義、個人主義、利己主義等多元社會思潮影響,大學生自我發展的價值導向存在意義模糊的問題。大學生整體上能夠將自我發展與國家富強、民族復興聯系起來,但部分學生對服務國家社會發展的意識不足。在自我發展的價值導向方面,部分學生看重的不是通過大學階段的學習獲得由內而外的全面提升,而是把工作收入作為衡量個人價值的重要標準,反映出部分大學生對待自我發展的功利化心態以及當前自我發展過程的外在功利導向,這也為以大學生自我發展為切入點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空間。
(3)自我發展的自主性不足
當代大學生普遍具有自我發展的意愿,但在主觀上缺乏能動性,自主意識有待加強。學業發展是大學生自我發展的重要內容,筆者所在學校的學風調研結果顯示,超過85%的學生會制定學習規劃,但堅持執行的僅占32%;僅有約35%的學生會獨立完成作業,剩余約60%的學生不會做的時候抄但會弄懂,個別學生存在經常抄襲或經常不完成作業的情況;自我管理能力差(69%)和找不到合適、有效的學習方法(64%)是影響課后自主學習效率的主要因素;課余時間學生會首選聽音樂、追劇、玩游戲等(81%),其次是學習(65%)和與朋友社交(45%)。這些數據顯示出部分大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約束能力和自覺自律意識還有待加強。
(4)獲得外部支持的主動性欠缺
教師和朋輩可以為大學生自我發展提供有力的外部支持和幫助,但是部分大學生在自我發展過程中尋求外界支持和幫助的主動性有所欠缺。師生交流方面,“00后”大學生在人際關系的建立上更注重邊界性,當教師被劃分到“教授知識的人”這個范疇時,學生對教師的態度就僅表現為“你教”與“我學”,大部分學生不太愿意主動和教師交流討論;朋輩互動方面,“00后”大學生的人際交往更加多樣化,有相同興趣愛好的學生很容易形成社交圈,同班級、同宿舍的同學因為“同班不同學”“同學不同班”等原因反而溝通較少。
1.3 引導大學生自我發展的主要途徑
引導大學生自我發展,就是要利用教育資源和教育手段,幫助學生明確發展需求和自身能力短板,持續激發學生自我發展的意識,培養學生自我發展的能力,引導學生自覺自愿參與到各類發展自我的教育實踐活動當中,形成“發展意愿—發展實踐—新的發展意愿—新的發展實踐”的良性循環,最終走上自我發展之路。
(1)激發自我發展意識
大學生完善自我、提升自我的主觀意愿是其自我發展的動力來源,教育引導大學生自我發展首先要培養的就是學生“我要發展”的強烈意識,以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去推動、激勵、約束自身投入各類發展自我的教育實踐活動中去,從而形成強大的發展自覺和充沛的發展動力。思想政治教育是增強大學生自我發展意識的重要手段。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應當準確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規律、人才培養的規律和大學生成長的規律,立足大學生的學習生活環境,瞄準大學生的實際發展需要,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理想信念、知識能力、健全人格和人生境界的培育當中,引領、喚醒和激勵學生自我發展。
(2)培養自我發展能力
自我發展能力提升是推動大學生自我發展的基本保證,通過教育干預,使學生具備自我發展的能力,不僅可以支持學生更好地完成大學階段的學習發展任務,更為學生終身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中指出,要注重培養支撐終身發展、適應時代要求的關鍵能力,在培養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過程中,強化學生關鍵能力培養;并進一步明確要求培養四種關鍵能力,即認知能力、合作能力、創新能力、職業能力。學生積極投入各類教育實踐活動,在理論學習和實踐鍛煉中提升這四種關鍵能力,推動自我發展。
2 “一站式”學生社區對推進大學生自我發展的積極作用
教育部2019年推行“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管理模式改革試點工作,經持續開展、全面推廣,2022年實現了對1000所左右高校的覆蓋,2023年要求力爭實現全覆蓋。高校“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管理模式改革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創新發展的戰略性選擇。“一站式”學生社區是基于學生生活園區的地理聚集,發揮富有中國特色、體現思政工作要求的高校德育功能,服務學生在課堂學習之外的成長成才,以共同價值理念為聯結的學生教育生活成長共同體。
“一站式”學生社區對于推進大學生自我發展具有積極作用。學生社區作為學生交流互動最頻繁、最穩定的場所,兼具了學校教育管理工作單元和學生學習生活共同體的雙重屬性,生活園區的地理聚集,便于開展各種學科交融、思想多元、文化浸潤的教育實踐活動;德育功能的發揮,能夠激發學生的自我發展意識、強化內生驅動力。同時,“一站式”學生社區以宿舍為基本單元開展管理,是覆蓋學生群體最小單元的服務保障網絡,有利于提供便捷化、精準化、高效化的學生教育管理服務,能夠在課堂之外,發揮黨建、思政、文化優勢,依據年級、類別、需求對學生進行發展引領和指導,將自我發展融入學生的教育生活成長全過程,從而激發學生自我發展意識,培養學生自我發展能力,促進學生成長成才。
3 基于“一站式”學生社區的大學生自我發展探索與實踐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立足“一站式”社區,對于教育引導大學自我發展,進行了積極的思考、探索和實踐。
3.1 工作思路
教育引導大學生自我發展,其基礎從教育者角度是精準識別學生,從學生角度是了解自身特質及發展需求;其遵循是為學生提供多元化、針對性的發展指導方案;其動力是學生自我發展意識被激發后的內生驅動力;其核心是提高學生的自我發展能力。為此,可以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搭建電子信息集成平臺—建立學生自我發展評價模型—構建行為數據+自我測試的雙維度分析體系,從而實施學生自我發展計劃。
學生電子信息集成平臺能夠全方位獲取學生在校產生的各類行為數據,將各類數據與相關觀測點建立映射規則并進行賦分,構建圖譜為學生進行能力畫像,形成“自我發展評價模型”。在觀測點選擇方面,將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理念所提出的“四種關鍵能力”拓展為“十二大核心素養”,即道德實踐與家國情懷、誠實守信與奉獻精神、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規劃執行與邏輯思辨、勞動觀念與勞動技能、人際關系與團隊合作、分析問題與系統思考、創新實踐與科技素養、多元文化與國際視野、學習態度與學習能力、身心素質與自我管理以及工具使用與溝通表達。
將自我測試引入自我發展評價模型,構建“行為數據+自我測試”的雙維度分析體系。依據模型所形成的能力畫像,可以直觀顯示學生個體各項核心素養賦分情況,發現其優勢及短板,更加精準地識別學生、了解學生特質。針對素養和能力短板,為其制定以活動課單為核心的個性化自我發展指導方案,學生依據方案,有針對性地參加能夠促進或提高其素養短板的教育實踐活動,補齊短板。從而形成“針對特質、設計方案,依據方案、開展活動,參與活動、提高能力,塑造能力、錘煉特質”的閉環。
3.2 實踐路徑
立足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一站式”社區實施大學生自我發展計劃,整個計劃包含六個部分,分別為架構層(Framework as a Stratum)、用戶層(User as a Stratum)、傳輸層(Transmission as a Stratum)、應用層(Using as a Stratum)、提升層(Raising as a Stratum)和賦能層(Empowerment as a Stratum),稱之為FUTURE學生自我發展計劃。
(1)架構層
成立校級和院級兩級學生發展中心,按照“兩級兩心兩室”的組織架構推進工作。校級學生發展中心總體牽頭,下設核心素養分析和學生發展輔導兩個工作室,核心素養分析工作室負責學生自我發展評價建模和工作隊伍建設等工作,學生發展輔導工作室負責分級指導方案制定和活動課單制定等工作;院級學生發展中心依托學校的七個住宿式書院建立,負責落實活動課單。
(2)用戶層
開展日常行為爬取和學生自我測試,建立學生自我發展評價模型。日常行為爬取通過學生電子信息集成平臺獲取學生在校產生的各類行為數據,具體涵蓋了學生學籍管理等基本信息、實踐經歷等擴展信息以及課程成績等學業信息。學生自我測試,面向學生開展九型人格測試、MBTI職業性格測試以及霍蘭德職業興趣三種測試,對九種人格、十六類職業性格以及職業興趣的六維三關系等進行整合分析,將測試結果與十二大核心素養建立映射規則。
(3)傳輸層
將學生電子信息集成平臺建設成為“三中心、六能力”的智能化數據中臺。學生電子信息系統作為收集存儲中心,學生成長電子檔案作為分析處理中心,學生能力證書系統作為應用賦能中心,實現信息的匯聚整合能力、數據的分析處理能力、結果的實時反饋能力、方案的智能推薦能力、流程的監測保障能力以及用戶的場景服務能力,為學生自我發展評價模型的運行提供有力的數據和技術支持。
(4)應用層
綜合學生日常基本情況和自我測試結果,開展基于思政教育的內生動力激發和基于數據驅動的評測結果分析。思政教育引導依托黨史校史宣講、思政研學實踐、輔導員訪談等形式,重點激發學生“立德、立志、立行”的內生動力;數據驅動通過為學生提供測試結果說明和分析,重點激發學生“探索自我、認識自我、發展自我”的主體意識。
(5)提升層
該部分為整個計劃的核心,依托“一站式”社區,著力打造匹配學生個性發展需求的“四大平臺”,以豐富多彩的教育實踐活動為載體,開展分層次、個性化的培養。四大平臺由各院級學生發展中心建設,依據教育資源類型將其劃分為通識教育平臺、專業教育平臺、生涯導航平臺和心理輔導平臺。
①通識教育平臺,強化五育教育供給
一方面,對標學生自我發展需求,線上線下結合,建設了涵蓋德智體美勞的通識教育精品課程群。一方面,打造通識教育品牌活動,強化核心素養提升,比如,圍繞“道德實踐與家國情懷、誠實守信與奉獻精神”等核心素養,打造理論、云端、行走的黨史課堂;圍繞“勞動觀念與勞動技能、人際關系與團隊合作”等核心素養,打造食光小廚勞育中心;圍繞“分析問題與系統思考、創新實踐與科技素養”等核心素養,打造“騰飛”科創計劃。
②專業教育平臺,拓展專業教育資源
將學院的學科、專業、名師、校友等資源優勢引入社區,開展“院士進書院”“教授午餐會”等系列品牌活動,定期舉辦教學名師、專家學者等名師導航報告,形成“轉身就是大師、身邊就是專家”的社區育人氛圍;實施“本科生導師制”,知名教授擔任本科生導師,以社區導學為主要形式開展系列品牌導學活動。
③生涯導航平臺,依托社區開展生涯教育
開設生涯指導課程,引導學生形成生涯規劃意識、建立生涯規劃思維、了解生涯規劃路徑;成立生涯發展咨詢室,提供自我發展咨詢建議,對自我發展存在問題的學生進行干預和指導;組織學生參訪名企和研究院所,了解行業發展,增進專業認知。多維度幫助學生建立生涯目標和發展規劃,激發學生自我發展的內生動力。
④心理輔導平臺,幫助學生建立和增強自我發展信心
結合學生特質,圍繞十二大核心素養,有針對性地開展團體輔導,比如“悅享書香”系列讀書會,為不同類型的學生推薦定制化的書單,引導學生感受書籍的精神力量,通過讀書尋找有關生活的答案,從而改善相應的心理狀況;“樂動心靈”系列團輔,引導學業困難學生借助音樂釋放壓力、宣泄情緒,產生積極心理能量。同時,開展個體咨詢,專業心理咨詢師進駐社區,對自我發展存在問題的學生進行干預和指導,幫助學生增強發展信心。
(6)賦能層
依托自我發展評價模型,完成核心素養賦分,形成學生能力畫像。通過能力畫像,可以直觀地反映學生個體各項核心素養賦分情況,發現其優勢和短板,還可以實現個體、班級、書院的橫向對比,以及各學年的縱向對比。將群體特質與個性特點、綜合發展與個性發展相結合,全程引領、階段提升,強化優勢、補齊短板,為學生自我發展賦能。整個過程按照學年進行,通過自我發展計劃的不斷推進,使學生的關鍵能力和核心素養得到持續提升。
本文系陜西高校學生工作研究課題資助項目(2023XKT02);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基本科研業務費資助項目(GLZX23018)。
(作者單位:西安電子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