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生文 姜金玲
基金項目:武威市科學技術局計劃項目(WW23A03RPK002)
作者簡介:趙生文(1984-),男,助理獸醫師,主要從事畜牧獸醫技術推廣工作
摘? 要:一系列扶持發展肉羊產業優惠政策的出臺,使民勤縣肉羊產業快速發展,文章通過對民勤縣肉羊產業化發展的現狀進行分析,探索了肉羊飼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關對策及建議。
關鍵詞:肉羊產業;現狀;對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S815.4 文獻標志碼:A ? ? ? ?文章編號:1001-0769(2024)02-0103-03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推進,民勤縣著力將畜牧業發展作為脫貧攻堅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1],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扶持發展肉羊產業優惠政策,如“8+N”農業優勢主導產業[2]。 2023年底,民勤縣有肉羊產業園區1個(甘肅省農業農村廳在全省共批準10個肉羊產業園區),規模化羊場601個,規模飼養戶1 740戶,肉羊存欄量80萬只,出欄量240萬只,形成了以規模化羊場為主導,農戶繁育為補充的肉羊產業發展體系[2]。2008年民勤縣被農業農村部列為全國肉羊優勢區域縣區;2009年被甘肅省政府確定為全省養羊大縣;2013年獲得“中國肉羊之鄉”的稱號;2019年注冊了“蘇武沙羊”商標,并舉辦了首屆“蘇武沙羊節”,建成了蘇武沙羊美食街,打造了民勤縣羊肉特色飲食和蘇武文化宣傳的窗口,被世界中餐業聯合會授予“中華蘇武沙羊美食之鄉”稱號,民勤縣肉羊入選“甘味”農產品“好中優”產品目錄。
1? 肉羊產業化發展的有利條件
1.1 發揮惠農政策優勢
國家各項扶持養殖業的優惠政策在民勤縣得到了全面貫徹落實,為肉羊產業化發展創造了適宜的發展環境[2]。如甘肅甘味肉羊優勢特色產業集群項目扶持甘肅省10個縣,2020年民勤縣扶持項目資金達930萬元;2020年甘肅省扶持民勤縣建設種羊場1個、種羊擴繁場3個、肉用種公羊采購項目1個、肉羊人工授精站點10個、龍頭企業飼養基地2個、肉羊飼養合作社及家庭農場9個、電商企業2個、品牌建設企業1個、飼草料種植收貯補助點12個。
1.2 良種繁育體系基本形成
提高肉羊良種化程度的重要舉措是進行肉羊良種引進和肉羊雜交改良[1]。目前,已建成民勤縣純種湖羊繁殖場1個(種羊場存欄量9 800只,其中能繁母羊3 800只,種公羊180只)。肉羊常溫人工授精點68家;引進優質種公羊8 000多只,優質母羊6 000多只[1];2021年完成肉羊雜交改良授配58.2萬只,產活肉羔羊164.65萬只,完成肉羊雜交改良60.84萬只,產活雜種肉羔羊103.9萬只。肉羊良種比例達90.2%以上。
1.3 飼草料資源豐富
民勤縣是農業大縣,飼草料資源非常豐富,每年玉米、農作物秸稈等飼草料可達100多萬t,為民勤縣肉羊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利的飼草料保障[3]。
1.4 技術服務體系配套
技術服務體系基本健全。對于畜牧獸醫專業技術人員,民勤縣畜牧獸醫工作站有25人,鄉鎮畜牧獸醫工作站有53人,村級防疫員249人,為肉羊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障[2]。聘請國家肉羊產業體系崗位專家、蘭州大學反芻動物研究所專家為技術顧問,邀請重點合作企業技術服務團隊為民勤縣飼養場(戶)提供肉羊人工授配技術、飼料配方設計、飼喂技術咨詢,以及肉羊繁育關鍵技術培訓等服務。通過大規模、多層次的科技服務指導和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的科技文化素質和產業化經營管理水平。
1.5 自然條件優越
民勤縣被騰格里和巴丹吉林沙漠包圍,是一個半封閉的內陸荒漠區,有許多閑灘空地未有效利用,建設規模化羊場,既治理了環境,又利于動物疫病防控[2]。同時,民勤縣地處沙漠腹地,光照足、溫差大,特殊的水土和氣候條件,孕育了豐富多樣的優質牧草,造就了民勤羊肉“無腥不膻、肉質鮮嫩、攜香帶咸、醇厚鮮美”的獨特風味。
2? 肉羊產業化發展存在的問題
2.1 肉羊舍建設不規范
一些飼養戶本著能省則省的思想,未科學規劃,建設不規范,飼養棚內空氣不流通,疫病滋生蔓延,違背了規模化飼養的原則[1]。部分飼養戶利用長期閑置院落建設羊場,造成了人畜混居的局面,給周邊鄰居身心健康造成影響。初步統計發現,這種建設不規范情況達20%以上[2]。
2.2 飼養管理粗放
受傳統觀念的影響,部分飼養戶雖建了羊場,但飼養管理水平低、規模小、品種差,圈舍設施、疫病防控技術不配套,經濟效益很不穩定,規模效益不突出[2]。
2.3 精深加工增值力量薄弱
肉羊生產加工的大部分企業僅限于分離、分割、去油、包裝等粗加工、初加工,能將羊肉營養成分、功能成分、副產物等進行精深加工的企業很少[1]。民勤縣每年的肉羊出欄量達240萬只,但基本都是以活羊的形式或胴體肉的形式被販賣到本地肉品市場或四川、新疆等周邊肉品銷售市場[2],沒有進行精深加工,導致附加值低。
2.4 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
一是基層防疫體系力量薄弱。鄉鎮畜牧獸醫站編制少(大鄉鎮3人,小鄉鎮2人),且身兼數職,如兼顧著鄉鎮的包村、民政、鄉村振興等其他工作。二是冷鏈體系、防疫設施設備落后。三是人畜共患病的發生,部分人不愿從事動物防疫工作。四是村級防疫隊伍不穩定,防疫人員年齡偏大,這加大了防控工作的難度,防控稍有不慎,就可能導致疫病發生和流行[4]。
3? 肉羊產業化發展的對策
3.1 加快優良品種推廣與應用
連續幾年引進優良品種、建成萬只湖羊種羊場,使民勤縣肉羊產業發展有了很大改善。但大部分散養戶還是按照自繁自育的傳統飼養模式進行生產,飼養效益提高不明顯。建議大力推行雜交改良技術,推廣優秀種羊的飼養,強化畜禽遺傳資源保護[5],才能盡早實現肉羊品質的穩定提升和飼養效益的大幅提高[1]。
3.2 加快推進標準化飼養模式
規范新建羊場審批程序,杜絕亂建場的現象[3]。學習最新科研技術,加快推進畜禽標準化規模化飼養,作為化解現代畜牧業發展瓶頸的切入點和主要抓手[5],形成適合民勤本地的標準化飼養模式,在全縣范圍內大力推廣。
3.3 加強疫病防控,確保飼養安全
肉羊飼養的關鍵環節是肉羊疫病防控[2]。強制免疫是當前防控重大動物疫病的有效措施,是避免和減少疫情發生的關鍵[4]。口蹄疫、小反芻獸疫、布魯桿菌病等重大疫病實行“春秋兩防”,羊痘、羊快疫、羊猝狙、羊黑疫、羊腸毒血癥等常規疫病的防控應堅持“因病設防,突出重點”的原則[1]。應加強疫病監測工作,隨時掌握全縣羊健康狀況,積極做好消毒滅源和病死羊無害化處理工作,確保飼養安全。
3.4 加強技術服務,引導肉羊產業健康發展
縣、鄉鎮技術部門依托科技特派員行動推行技術服務。全面推廣優質種羊飼養,通過互聯網、電視廣播、現場指導等形式多層次、廣區域開展技術培訓,普及肉羊飼養知識,提高飼養效益,調動群眾飼養的積極性,引導肉羊產業健康發展[2]。
3.5 穩定防疫隊伍,加強能力建設
一是穩定基層防疫隊伍。如落實畜牧獸醫醫療衛生津貼等補助政策;讓借調的、身兼數職的基層防疫人員及時歸位,以專業的團隊,給客戶提供優質的服務。二是鼓勵引導農村的年輕人參與村級動物防疫工作,解決村級動物防疫人員老齡化的問題,如建立防疫專業合作社,并將基層防疫隊伍納入合作社管理。
參考文獻
[1] 馬更尕,陶得和.武威市羊產業化發展的對策思考[J].畜牧與獸醫,2015,47(1):143-144.
[2] 聶英.民勤縣牛產業化發展的對策思考[J].中國牛業科學,2014,40(5):59-60,64.
[3] 陶得和.甘肅省武威市生豬產業化發展的對策思考[C]//中國畜牧業協會.第十二屆(2014)中國豬業發展大會論文集.2014.
[4] 崔霞霞.基層畜牧獸醫動物防疫工作現狀及對策[J].甘肅畜牧獸醫,2021,51(5):16-17,20.
[5] 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J].湖南畜牧獸醫,2020(6):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