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凱,吉增軍,馬正坤
泰州市第二人民醫院檢驗科,江蘇泰州 225500
糖尿病屬于常見代謝疾病之一,主要病因包括遺傳因素、不健康飲食、缺乏運動等[1]。患者會出現多飲、多尿等癥狀,倘若未能及時診治,使得血糖長時間處于較高水平,則會對各種組織造成慢性損傷以及功能障礙,造成糖尿病腎病、視網膜病變等并發癥發生,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2]。現階段,糖尿病并無根治之法,治療目標為并發癥防治、血糖控制以及減緩病情進展。基于此,應確保糖尿病診斷的及時性和病情判斷的有效性。目前,凝血四項以及血脂檢驗在臨床中較為常見,具有結果可靠、技術成熟的特點,可以為糖尿病診治和預防提供有力支持,為患者健康安全提供有力保障。本研究旨在分析凝血四項聯合血脂檢驗的應用價值,選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泰州市第二人民醫院接收的43例糖尿病患者以及43名健康體檢者為研究對象,現報道如下。
選取本院收治的43例糖尿病患者以及同期的43名健康體檢者為研究對象,分別納入觀察組和參考組,并根據患者有血管病變將觀察組分為A組(有血管病變,n=21)和B組(無血管病變,n=22)。觀察組男24例,女19例;年齡44~80歲,平均(62.27±3.21)歲;病程1~10年,平均(5.14±1.30)年。參考組男25名,女18名;年齡42~79歲,平均(61.94±3.25)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參與對象對本研究均知情同意。
納入標準:觀察組患者符合糖尿病診斷標準[3];具備完整臨床資料者;遵醫性優者。
排除標準:存在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異常者;存在精神或意識障礙者;患有惡性腫瘤者。
引導全部研究對象在檢驗前3 d開始清淡飲食,于檢查當日取晨起空腹靜脈血5 mL,分別置入生化分離膠促凝試管3 mL和存在抗凝劑的血凝試管2 mL。實施10 min離心處理,轉速為3 000 r/min,取上段清液部分。通過積水CP3000全自動凝血分析儀對血凝管標本進行凝血四項檢驗,運用磁珠凝固法;選取日立LABOSPECT 00 8AS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對生化管標本展開血脂檢驗,方法采用拉網式檢驗法。
①觀察組和參考組凝血四項檢驗結果:檢驗并記錄凝血酶時間(Thrombin Time, TT)、凝血酶原時間(Prothrombin Time, PT)、部分凝血活化酶時間(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以及纖維蛋白原(Fibrinogen, FIB)指標。
②觀察組和參考組血脂檢驗結果:檢驗并記錄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 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水平。
③A組和B組檢驗結果對比:比較凝血四項檢驗結果以及血脂檢驗結果。
采用SPSS 25.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凝血四項檢驗結果、血脂檢驗結果)符合正態分布,以(±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FIB水平高于參考組,TT、PT、APTT均低于參考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1。
表1 觀察組與參考組凝血四項檢驗結果比較(±s)

表1 觀察組與參考組凝血四項檢驗結果比較(±s)
注:TT:凝血酶時間,PT:凝血酶原時間,APTT:部分凝血活化酶時間,FIB:纖維蛋白原。
FIB(g/L)4.51±0.62 3.00±0.41 13.321<0.001組別觀察組(n=43)參考組(n=43)t值P值TT(s)13.17±0.94 17.90±1.05 22.009<0.001 PT(s)10.51±0.80 12.39±0.85 10.562<0.001 APTT(s)28.52±4.04 32.18±4.22 4.108<0.001
觀察組患者的HDL-C水平低于參考組,TC、TG、LDL-C水平均高于參考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2。
表2 觀察組與參考組血脂檢驗結果比較[(±s),mmol/L]

表2 觀察組與參考組血脂檢驗結果比較[(±s),mmol/L]
注:TC:總膽固醇;TG:三酰甘油,H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組別觀察組(n=43)參考組(n=43)t值P值LDL-C 3.11±0.87 2.04±0.75 6.108<0.001 TC 5.38±1.33 4.40±1.27 3.495 0.001 TG 3.08±0.81 1.53±0.42 11.140<0.001 HDL-C 1.10±0.28 1.58±0.33 7.273<0.001
A組患者的FIB水平高于B組,TT、PT、APTT水平低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A組患者的HDL-C水平低于B組,TC、TG、LDL-C水平高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3。
表3 A組與B組凝血四項及血脂檢驗結果比較(±s)

表3 A組與B組凝血四項及血脂檢驗結果比較(±s)
注:TT:凝血酶時間,PT:凝血酶原時間,APTT:部分凝血活化酶時間,FIB:纖維蛋白原,TC:總膽固醇;TG:三酰甘油,H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組別凝血四項檢驗血脂檢驗(mmol/L)PT(s)TG HDL-C APTT(s)TT(s)FIB(g/L)TC LDL-C 10.15±0.79 10.78±0.81 2.552 0.015 3.35±0.96 2.72±0.81 2.298 0.027 1.01±0.17 1.35±0.24 5.298<0.001 A組(n=21)B組(n=22)t值P值27.61±1.06 29.44±1.15 5.362<0.001 12.73±0.96 13.44±1.14 2.183 0.035 4.81±0.79 4.03±0.80 3.215 0.003 5.71±0.98 5.06±0.86 2.285 0.028 3.38±0.54 3.02±0.43 2.390 0.022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高發疾病,主要是由于胰島素分泌缺陷(和)或其生物作用受損導致的高血糖,常見癥狀主要有多飲、多尿以及乏力等,若未能及時診治并加以控制,會導致并發癥發生,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腎病等,對患者健康安全造成嚴重影響,導致生活質量嚴重下降[4-5]。在糖尿病患者的常規檢查項目中,凝血四項檢驗和血脂檢驗均屬于常見檢驗方法之一[6]。凝血四項檢驗可以對受檢者凝血功能加以判斷,TT能夠體現血液內抗凝物質水平;PT也可反映出抗凝物質水平,與外源性凝血因子活性密切相關;APTT能夠反映內源性凝血因子活性以及水平;FIB與凝血酶活性、濃度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5]。血脂檢驗主要對患者機體內的TC、TG、HDLC、LDL-C等指標水平進行檢驗,可以反映出受檢者的血脂水平[7]。對于糖尿病患者而言,高脂血癥屬于一種高發并發癥,對血管壁和內皮細胞功能均造成不利影響,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發生和發展,導致心血管事件發生概率上升。通常情況下,糖尿病患者會出現TC、TG、LDL-C水平上升,HDL-C水平下降病理表現。基于此,血脂檢測對于糖尿病診治同樣至關重要[8]。
本研究中,觀察組FIB、TT、PT、APTT分別為(4.51±0.62)g/L、(13.17±0.94)s、(10.51±0.80)s、(28.52±4.04)s,其中FIB水平高于參照組,TT、PT、APTT均低于參照組(P均<0.05)。觀察組TC、TG、LDL-C水平均高于參考組,HDL-C水平低于參考組(P均<0.05)。A組FIB水平高于B組,TT、PT、APTT水平低于B組(P均<0.05);A組的HDL-C水平低于B組,TC、TG、LDL-C水平高于B組(P均<0.05)。說明糖尿病患者和健康體檢者在凝血功能四項和血脂水平方面存在著顯著的差異[9];另外,FIB可反映凝血酶活性及濃度,由于A組患者存在并發癥,基于保護機體的目的,其機體生理反應會促進FIB水平上升,故相比于無并發癥者較高[10]。糖尿病患者通常存在高凝傾向,主要是由于代謝異常導致神經、末梢血管處于高糖狀態,組織缺氧發生風險上升,導致血流速度下降,從而影響到機體的凝血功能[11-12]。此外,糖尿病患者也可能會出現脂類代謝異常,會出現TC水平提高的表現,主要是由于胰島素分泌不足或胰島素抵抗,引發TC清除障礙,使得出現其水平上升的情況[13]。本文研究結果與臨床中諸多研究結論基本一致,在朱寧[14]的研究中,試驗組PT、APTT、FIB、TT分別為(10.63±0.62)s、(28.70±5.21)s、(4.63±0.78)g/L、(13.39±0.57)s,與對照組差異明顯(P均<0.05);試驗組TC、TG、HDL-C、LDLC分別為(5.41±1.31)、(3.20±1.43)、(1.18±0.51)、(3.15±1.39)mmol/L,與對照組差異明顯(P均<0.05);并發組FIB水平高于未并發組,PT、TT、APTT水平低于未并發組(P均<0.05);并發組血脂含量與未并發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糖尿病患者中實施凝血四項聯合血脂檢驗,可以為臨床診治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