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建芬 李本祥
摘要:為了更好地了解基層動物防疫員的狀況,為養殖業保駕護航,結合多年的基層工作經驗,對富源縣基層動物防疫員隊伍進行一個淺顯的分析和初步的探討,找出了存在的不足,并做了討論。
關鍵詞:基層;動物防疫員;現狀;討論
隨著富源縣畜牧業的健康、穩步發展,動物疫病預防控制工作尤為重要。村獸醫在基層動物防疫工作中充分發揮了主力軍作用,為保障動物食品衛生安全筑牢了第一道防線。尤其是2018年非洲豬瘟傳入我國以來,村獸醫在基層動物防疫工作中的作用更加突顯,為了更好地了解基層動物防疫員的狀況,做好服務,結合多年的基層工作經驗,對當地基層動物防疫員隊伍進行一個淺析,供相關管理和技術人員參考。
1 村獸醫的現狀
1.1 人員基本情況
20世紀70年代初,我國畜牧業落后,畜牧獸醫技術人員非常稀少,為了加強動物防疫工作和檢疫工作,推動畜牧業生產,自公私合營開始到20世紀六七十年代,基層鄉鎮獸醫工作的主力是農民身份人員,各地也沒有規范的稱呼,有的叫赤腳獸醫,有的叫合同工、臨時工等等,招收手續也不完備,大多數是經過簡單培訓后就上崗工作,但是基本是全天候在鄉鎮獸醫站工作,從事區域內的防疫、檢疫和動物診療以及畜牧獸醫技術推廣工作,基本脫離農村勞動[1]。
改革開放以后,基層畜牧獸醫站幾收幾放,有時下放鄉鎮,有時上收縣里,有時還推向市場承包經營,原來的人員有的轉為正式工,有的回到村里務農,有的繼續在站上作為臨時工作人員[1]。到現在,全部由鄉鎮畜牧獸醫站管理。這部分人員男性占大部分,23人中,年齡大的73歲了,年齡最小的26歲,近幾年充實了部分年輕的,平均年齡51歲。文化程度,中專生4人,初中文化14人,小學文化5人,文化結構層次偏低,真正經過專業技術教育的很稀缺,大多數是由村委會推薦,邊學習邊開展工作,鄉鎮畜牧獸醫站從專業技能的方面引導和培訓。就這樣的一支特殊隊伍,確實是為了畜牧業生產發展、畜牧獸醫執法和公共服務做過較長時間的貢獻。
1.2 人員補助、工資情況
1973—1982年,集體經濟,村獸醫的補助以在公社參與勞動的工分計算,1982年土地下戶,每月多少不等,參加會議時要自帶糧食作為伙食費。到1994年每月15元生活補助,2013年每人每月300元。這個標準一直持續至今。因為每月補助相對較低,年輕的基本不愿干,人員變動也就很頻繁[2]。
1.3 工作情況
70年代村獸醫的主要工作是負責醫療,確保畜禽存欄量,牛、馬是主要的生產力,80年代負責馬傳貧等病的監測,負責催肥打蟲,獸醫站每年都有使用中藥的任務數,可以生產一些簡單的注射用水,黃連素注射液等。90年代初以防疫工作為主,治療為輔,免疫的疫苗有雞新城疫、禽流感、豬瘟、豬肺疫等。1999年新增口蹄疫苗,包括豬、牛、羊口蹄疫苗的注射和耳標佩戴工作。2007年新增豬藍耳疫苗,狂犬病疫苗,并且要進行抗體監測。至今村獸醫的工作任務,對畜禽進行免疫的疫苗有豬瘟、豬藍耳、豬口蹄疫、牛口蹄疫、牛結節性皮膚病、羊口蹄疫、羊小反芻獸疫、禽流感、狂犬,每年春、秋兩季進行集中免疫,其他時間進行適時補針。每年進行血清采樣抗體監測兩次,不定期抗原檢測。工作量較大幅度增加[3]。
1.4 工作職責
2021年最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第七章第七十二條“執業獸醫、鄉村獸醫應當按照所在地人民政府和農業農村主管部門的要求,參加動物疫病預防、控制和動物疫情撲滅等活動”,對村級動物防疫員賦予了新的法定職責。現在與70年代相比,村級動物防疫員的工作量已超了很多,隊伍具有相當的不穩定性。春季、秋季集中免疫的時候在崗位,其他時間有部分外出打工。
2 存在的問題
2.1 村獸醫的身份問題
因為歷史的原因,這支隊伍自產生之初,一直到現在,補助已經每個月300元,能干一天就有一天的補助,干不動了就自行回家。在這個崗位上最早的有1973年參加的,若按正常干部的履職年限計算,到現在已經有50多年的工齡了,他們很希望提高工資待遇甚至享受退休補助,這也是很多獸醫人員最大的盼頭,期望有一天能夠解決這個問題。
2.2 年齡結構問題
中老年占70%以上,年輕的很少,年齡大的服務態度非常好,也非常盡職盡責,就是行動不方便。年紀輕的,不安守這份工作,財政待遇太低不夠他們維持家用,有可能再過幾年等老這一批村級獸醫人員干不動了,年輕人又不愿意干,這支隊伍有可能就缺乏人員補充,那么基層畜牧獸醫工作的開展將受到嚴重制約。
2.3 知識老化問題
隨著畜牧業的快速發展,新的病種不斷發生,新的養殖理念不斷的推出,村獸醫們現有的知識已滿足不了發展的需求。許多新的病種的出現,原有的知識已經應對不了,不能及時掌握新的防控措施,比如非洲豬瘟等新病種,確實對基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考驗。飼草飼料加工、養殖場“瘦肉精”檢測、糞污資源化利用,抗生素減量行動,無疫小區建設等諸多方面,都需要不斷的知識更新,才能適應工作需求的。
2.4 工作量逐年加大
根據多年的基層工作經驗,現在的疫苗注射,若按防疫密度要求,正常注射完,時間至少是半年,他們早出晚歸,翻山越嶺,走村入戶,不怕臟,不怕累認真開展免疫工作。每年的抗體監測、抗原檢測,動物產地檢疫工作,農業政策性生豬保險,能繁母豬豬臉識別、育肥豬現場點數,數據統計上報,防疫通APP數據上傳,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措施的落實等。工作量已呈現逐年上升趨勢。
2.5 經費保障不足
村獸醫的補助每月僅300元,全年3 600元,工作時間長達半年以上且非常辛苦,付出與收入不成比例。每次集中免疫,村級動物防疫員的生活開支、交通費用以及參加會議的差旅費都是自己承擔。
3 討論與小結
(1)村級動物防疫員有存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村級動物防疫員是基層專業技術人員,所擔負的責任重要,因此,至今仍然保留。工作量逐年遞增,年齡結構與知識,已滿足不了基層一線畜牧獸醫工作需求,年紀輕的不愿意干,加上待遇低的原因,導致動物防疫員隊伍整體專業素質和工作積極性都不夠高。
(2)為改善村級動物防疫員的補助,穩定好這支隊伍,依法成立了合作社。合作社是社會化服務組織,可以進行勞務收費,現已初見成效,距離步入良性循環還有待提升,運行機制和業務范圍還在進一步嘗試、探索中。
(3)通過成立基層動物防疫專業合作社,促進政府購買服務,通過有償服務來解決村級動物防疫員的補助問題,但還有很多問題須處理好,比如收費的問題,養殖戶訴求的問題,政策落地服務的問題等。創收的項目,啟動資金,利益分配,管理配套等諸方面,都有待于進一步規范和完善。
(4)基層動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也有部分省份已出臺了相關政策,采取補繳養老保險、發放工齡補助、納入最低生活保障、一次性經濟補償、對在崗人員完善手續落實待遇等辦法解決村級防疫員待遇問題,但要完全解決或許還有待時日。動物防疫員是基層獸醫工作者,代表著獸醫的榮譽和形象,而基層獸醫的水平也很大程度反映了行業工作的整體水平[4]。若能盡量、盡快、盡早改善防疫員身份和待遇,并妥善安置他們的養老保障,使他們積極安心工作,同時吸引更多的專業人才加入,這支隊伍發揮的作用必將越來越大。
參考文獻
[1] 李小林.基層動物防疫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3,24(8):190-191.
[2] 潘旭東,邵建明,吳巧梅,等.基層動物防疫員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畜禽種業,2019,15(9):11-13.
[3] 楊玉霞,陳文武,王忠山,等.對基層動物防疫員隊伍建設的思考[J].新疆畜牧業,2016(2):42-43.
[4] 田文發.基層動物防疫工作淺析[J].云南農業,2013(7):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