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誠
摘要:目前的初中化學新課標教學策略結構,日益偏向于生活化和實際化。既有利于初中階段學生能夠更好地結合生活實際去領會和獲取知識的規律與特點,更有利于順應教學改革發展,提高學生對于學好化學的自信心和積極性。[1]本文對比分析了2011年和2022年相隔十一年的兩個版本的課程標準,從構造“教學理念新轉化”的新課標教學策略優化體系,闡述了新課標理念下的初中化學新課標教學策略結構優化。
關鍵詞:義務教育化學教學優化 新課標理念? 教學質量 學習效率
一、“義務教育階段化學新課標教學”的內涵對比和解讀
(一)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主要內容
2011版本義務教育階段的化學教育,主要教學目標是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好奇心,引導學生認識物質世界的變化規律,形成化學的基本觀念,啟迪學生的科學思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引導學生認識化學、技術、社會、環境的相互關系,理解科學的本質。
(二)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主要內容
《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圍繞“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的教育根本問題,凝練了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新理念,形成了全新育人的義務教育化學課程設計思路。規劃了教學主體由“教師主動傳授”轉變為“學生主動學習”的模式,系統論述了化學新課標在課程四個要素(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和課程評價)上所呈現的新變化。[2]
(三)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與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具體比較
1.義務教育化學課程理念的新變化
(1)“充分發揮化學課程的育人功能”是統攝性理念
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注重體現課程的育人價值,突出強調了義務教育化學課程的全面育人功能。對比兩個版本的化學課程標準,從化學課程目標(化學課程對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化學課程內容(大概念統領)、化學課程實施(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和化學課程評價(發展性評價)等化學課程要素,系統地表達了義務教育化學課程的價值追求。
(2)“育人”是義務教育化學課程理念的“魂”
義務教育化學課程將“育人”作為課程理念的“魂”,并結合課程特點,對育人的三個根本性問題作出了系統的回答。
第一,“義務教育化學課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作為義務教育化學課程重要理念,旗幟鮮明地回答了“為誰培養人”的問題,即教育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體現了化學課程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責任擔當。
第二,教師通過教授“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樹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推動社會進步而奮斗的崇高追求”,“注重學生的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創新實踐,培養學生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必備品格。
2.義務教育化學課程的新變化
《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緊緊圍繞“育人”這一課程之魂,重新設計了義務教育化學課程,使各個課程要素充分發揮育人的功能,有效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1)義務教育化學課程目標的新變化
第一,以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為主旨。為適應信息化時代對人才培養的新挑戰,掀起了以發展核心素養為目標的基礎教育改革浪潮。2022年版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中的“核心素養”,反映了“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時代新人的培養要求”。
第二,整體規劃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化學課程是我國義務教育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擔負著發展中國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責任。為此,課程標準以“整體規劃”作為核心理念與原則,從學科、領域和跨領域培養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
(2)義務教育化學課程內容的新變化
第一,基于學習主題設計化學課程內容結構。主題是化學課程內容結構化的重要表現形式,就其內涵而言,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內容:一是顯性化的,指重要內容;二是隱性化的,指內容所反映的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是基于內容加以概括和提煉而成的。所謂“化學學習主題”指的是,能夠統攝一類化學學習內容的核心概念或大概念。[3]
第二,注重大概念統領化學學習主題。化學學習主題不是一些具體的化學學科知識的堆砌,而是具有獨特素養功能和價值的有機整體,其素養功能和價值主要是通過化學學習主題的大概念來體現的。
基于大概念可以幫助學生建構化學觀念,形成化學學科思維方式和方法,樹立正確價值觀,落實課程任務,實現課程目標。
3.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教學的新變化
(1)注重基于大概念整體設計單元教學。2022年版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高度重視課程教學內容的系統化設計,要求落實化學課程所要求的核心素養,強調基于內容發揮課程的育人功能。單元整體設計倡導基于大概念來組織單元教學內容,發揮大概念的統攝作用。例如:“燃燒與滅火”單元幫助學生進一步發展化學變化的大概念,認識燃燒與滅火的本質是可燃物的化學反應,引導學生建構化學能量變化的觀念。
(2)重視探究與實踐活動的設計與實施。實踐活動操作性和綜合性的特點,決定了其在培養化學課程所要求的核心素養,以及發揮化學課程全面育人功能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2022年版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將“科學探究與實踐”作為核心素養的一項重要內容單獨列出,強調要高度重視化學課程教學中探究與實踐活動的設計與實施。[4]
二、依據新課標,構建教學策略優化體系
(一)整體設計,促進“理念轉化”的進階升級
學科核心素養的達成和理念的建構轉化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循序漸進、逐漸深化的過程。教師如何在基于學生認知發展規律的前提下進行創新性因材施教,結合素養的核心內涵和提升的階段性特點進行整體規劃設計,使得固化的書本知識更容易讓學生習得才是課堂教學的重中之重。[5]
(二)教學中相關變化直觀呈現,引導感受變化過程
1.利用宏觀模型使變化過程直觀化
物質的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微觀過程較為抽象,教師可借助采用宏觀模型代替微觀粒子,加深學生對物質變化微觀過程的印象。比如說用排球,乒乓球等大小不一的球體來展現微觀粒子。
2.利用實驗現象盡可能使變化過程可視化
化學課堂上的相關實驗能夠讓學生更直觀地看到某化學反應的整個過程,是學生感受和認識物質變化的最有效的方式。也是引導學生集中注意力,專注實驗現象變化過程,從而或得更好的學習效率的方式。教師有時在示范完畢以后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實驗零距離接觸化學體驗學習的奧妙,并積極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和分析實驗現象,讓學生對發生的物質變化和能量變化能夠有最直觀的認識,也能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深刻記憶。[6]
例如,稀鹽酸與NaOH溶液的中和反應沒有明顯現象,教師可改變實驗手段,例如:“向溶液中滴加酚酞試液”,“改變滴加的酸或堿的量”,“讓學生在反應前后觸摸儀器外壁”等方法,使學生通過可觀測的現象獲得相應認知。[7]
(三)建構“理念轉化”,形成守恒思想
化學中的守恒思想是“理念轉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質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基本定律之一。通過運用學習進階的方法開展教學,可以較好地促進核心概念的建構,促進“變化觀念”的形成。[8]比如: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利用質量守恒定律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面的應用,幫助學生進一步體會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種類、數目和質量“三不變”的觀點。通過層進式教學,日積月累,以量的積累實現從量變到質變的升華。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
[2]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
[3]劉成祿.新課標背景下如何創建初中化學高效課堂[J].新課程, 2022(27):184-186.
[4]趙慧敏.新課標理念下的初中化學探究式教學策略分析[J].數理化解題研究, 2021(29):2.
[5]洪慧琴.基于新課標理念下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探索與思考[J].學苑教育, 2021, 000(023):P.53-54.
[6]李秀珍.新課標背景下如何構建初中化學高效課堂[J].甘肅教育, 2020(8):1.
[7]張俊葉.新課標背景下初中化學創新教學策略研究[J].新課程, 2019(32):1.
[8]王麗.新課標及信息技術下初中化學智慧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J].教育信息化論壇,2019, 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