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高職教育作為培養實用型、創新型人才的關鍵,受到教育界的廣泛關注。“三全育人”作為一種全面培養學生的理念: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對高職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產生深遠影響,因此,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成為高職教育的當務之急。本文以“三全育人”視角為理論框架,旨在深入研究該理念下高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路徑,以促進高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全面提升,同時為高職教育體系的不斷完善和學生全面發展提供實質性的理論支持和實踐指導。
[關鍵詞]“三全育人”視角;高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
在當今快速變革的社會背景下,高職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顯,不僅僅要求學生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還需要他們具備創新創業的能力,以適應未來職業發展的需求。“三全育人”作為一種全面培養學生的理念,逐漸引起了高校的關注,該理念強調人才培養的全面、全程、全方位,旨在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綜合性人才。本文立足于這一視角,探討了在高職教育中如何通過“三全育人”理念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以期讓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培養出創新思維和實際應用的創業技能。
一、“三全育人”的內涵
“三全育人”是一種全面、全程、全方位的人才培養理念,包括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三個方面。全員育人強調每個學生都應該受到平等對待,無論其學科、興趣或背景如何,都應該得到全面的培養;全程育人注重整個學習過程的指導和關注,強調學生在校期間的每一個階段都應該得到系統、持續的教育;全方位育人則強調在學生發展的各個方面進行培養,包括知識、技能、情感、價值觀等多個層面,以培養學生成為全面發展的人才。“三全育人”理念旨在使學生在知識、能力和品德上全面成長,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的需求[1]。
二、“三全育人”視角對高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影響
(一)全面發展
全員育人的原則確保了每位學生都能平等接受創新創業教育,不受學科或背景的限制,這為培養具有全面素養的學生奠定了基礎,使他們能夠更好地適應未來職業挑戰。該觀念使得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于學生整個學習過程,從入學到畢業,學生都能接觸到有系統、有計劃的創新創業培養,使他們在職業發展中能夠更加持續地進行創新和創業。
全方位育人則注重培養學生的多方面素養,不僅僅包括專業技能,還包括創新思維、團隊協作、領導力等,使學生能夠在創新創業領域中更加全面地展現自己的優勢,為他們未來的職業生涯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二)全面素質
全面素質的觀念強調學生應當具備多方面的能力和素養,包括專業知識,而這與創新創業所需的綜合素質密切相關。在全員育人的指導下,每位學生都有機會接觸并參與創新創業教育,不論其專業背景,有助于打破學科限制,使學生在全面素質的培養中更加全面地發展[2]。同時,學生能夠從不同領域的知識中獲取啟示,培養跨學科思維,為創新創業提供更為豐富的素材和
視角。
全程育人的理念確保創新創業培養貫穿于整個學習過程,不僅僅關注特定階段的教,使學生能夠在學業過程中逐漸形成創新創業的習慣和態度,培養持續學習和探索的動力,為未來職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全方位育人則注重培養學生的多層面素養,包括創新思維、團隊協作、溝通能力等,有助于高職學生更好地適應創新創業的多元環境,提高其在職業領域中的競爭力。
(三)全面培養
全面培養強調學生的多維度發展,不僅包括專業技能,還注重個性素養、社會適應能力等多方面的培養,為學生的創新創業之路提供了更為廣泛的支持。在全員育人的框架下,每一位高職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創新創業教育,不受專業限制,有助于拓寬學生的知識領域,激發跨學科思維,為創新提供更為全面的視野,并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應對創新創業中的多元挑戰。
全程育人的理念確保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于學生整個學習過程,注重每個階段的培養,保證學生在學業的不同階段都能夠獲得有針對性的創新創業培養,從而形成更加系統和深入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
三、“三全育人”視角下高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對策
(一)開設創新創業課程
通過構建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學校可以為學生提供全方位、有深度的創新創業教育,使其在職業發展中更具競爭力,這些創新創業課程應該以實際案例為基礎,以真實的市場需求為導向,幫助學生建立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例如,可開設以成功創業企業為案例的課程,通過深入剖析這些企業的創業歷程、困難與挑戰,讓學生從中汲取經驗教訓,這樣的課程設計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更深入地理解創新創業的本質。
此外,創新創業課程的設計應該貫穿于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而不僅僅局限在某一個學期或階段。例如,學生在入學初期可以接觸到創新思維的培養,逐漸深入了解創業的基本概念和流程,在學業的后期,則可以進行更為實際的創業模擬和項目實訓,讓學生在模擬的環境中體驗創業的方方面面。
這也說明,通過開設創新創業課程,高職學生在“三全育人”視角下的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將更為系統和深入,該模式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建立創新創業的理論框架,還能通過實際操作和案例分析,使他們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能夠靈活應對各種挑戰。
(二)提供創新創業實踐項目
在實施“三全育人”視角的高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對策中,提供創新創業實踐項目是一項關鍵措施,這樣的實踐項目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創業熱情,更能夠讓他們在真實的環境中應用所學知識,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例如,學校可以與當地企業合作,設立創新創業實踐項目,讓學生深度參與項目的各個階段。以某新興行業為例,學生可以被分組派往企業,進行市場調研、競品分析,甚至參與產品設計和推廣方案的制訂,通過這樣的實踐,學生能夠全面了解創新創業過程中的挑戰和機遇,同時提升團隊協作和溝通能力[3]。
此外,創新創業實踐項目應該是一個全程貫穿學業的過程,而非僅僅是短期的實踐活動。舉例來說,學生在入學初期可以參與小規模的創業實踐項目,策劃一個校園活動,而在學業的后期,則可以參與更為復雜的項目,如與企業進行實際的業務合作,這樣的全程參與有助于學生逐步提升創業能力,形成創業思維和實踐的自覺性。
創新創業實踐項目還應該強調跨學科合作,將不同專業的學生組成跨領域團隊,共同應對創新挑戰。以一個涉及科技、設計和市場的項目為例,學生可以在項目中發揮各自專業的優勢,形成互補關系,從而培養綜合素質和跨學科思維。
(三)建立導師制度
通過建立導師制度,學校可以邀請業界成功的創業者或有豐富創新創業經驗的專業人士作為導師,與學生建立緊密的聯系,這樣的導師不僅能夠分享自身的創業經驗,更能夠為學生提供實際的指導,幫助他們規劃職業發展路徑。例如,一位成功創業的導師可以通過分享自己創業的心路歷程,激發學生對創業的熱情,同時傳授實際操作的經驗,提供寶貴的創業建議。
導師制度還可以通過定期的個性化輔導,幫助學生解決在創新創業過程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例如,當學生在制訂商業計劃或團隊協作中遇到瓶頸時,導師可以提供具體的建議和指導,幫助他們順利克服困難,一對一指導有助于學生更深入地理解創新創業的核心要素,并提高實際應用的能力。
除了個別輔導,導師還可以組織創新創業研討會、講座等活動,提供一個交流和學習的平臺。例如,導師可以邀請業內專業人士分享最新的市場趨勢和創業案例,幫助學生及時了解行業動態,拓展視野[4]。
(四)開展創業競賽
通過組織創業競賽,學校可以鼓勵學生組建團隊,提出有創意和實際可行性的創業項目。例如,可以設立一個以解決社會問題為主題的創業競賽,讓學生通過提出解決方案,促使他們從社會責任的角度思考創新創業,這樣的比賽能夠激發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培養他們在創新中服務社會的意識。
創業競賽還可以促進學生的團隊協作和溝通能力,團隊成員需要共同協作,將各自的優勢充分發揮,以確保創業項目的全面性和可行性。例如,在競賽中,學生可能需要合理分工,有的負責市場調研,有的負責財務規劃,從而培養出團隊協作的技能和經驗。
此外,創業競賽還能夠為學生提供與業界專業人士互動的機會。例如,設立行業專家評審團,由成功創業者和企業領袖擔任評審,為學生的創業項目提供專業性的評價和建議,這樣的評審過程不僅為學生提供了與業界專業人士交流的機會,更可以讓他們深入了解市場需求,提高創業項目的實際可行性。
通過開展創業競賽,學校可以在“三全育人”視角下,全方位培養高職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這種實踐性的活動不僅能夠為學生提供創業實踐的機會,更能夠通過與業界專業人士的互動,使學生更全面地理解和應對創新創業領域的挑戰。
(五)建立高職院校與企業的合作機制
通過密切合作,學校與企業之間可以實現資源共享、信息互通,為學生提供更為實際、貼近市場需求的創新創業培養環境。首先,建立合作機制意味著學校可以與企業建立起更緊密的聯系,共同探討創新創業領域的發展方向和需求。例如,學校可以與本地創業孵化器、企業加速器等建立戰略合作關系,以獲取實際市場信息,從而更好地調整和優化創新創業課程設置,確保培養出更符合市場需求的創業人才。
其次,通過合作機制,學生有機會參與到實際的企業項目中,與企業進行深度合作,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行業運作,還能夠將學到的知識應用于實際問題的解決。例如,學生可以與企業共同進行創新研發項目,通過實際操作鍛煉創新創業的技能,并為企業提供新的思路和解決方案。
最后,合作機制還可以為學生提供實習和就業機會。學校與企業的深度合作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使他們能夠在實際工作中磨煉創新創業能力。例如,學生在企業實習期間,不僅能夠學到更多實際操作的經驗,還可以建立起與企業的緊密聯系,為將來的創業或就業打下基礎。
(六)鼓勵學生參與創業導向的科研項目
通過將科研與創業緊密結合,學生能夠在科技創新中培養創業精神,提高創新創業能力,學校可以設立專門的創業導向科研項目,引導學生將學術研究與實際創業需求相結合。例如,學生可以選擇參與一個與行業相關的科研項目,通過深入研究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有助于將學術理論與實際創業相融合,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科技創新對創業的支持
作用[5]。
創業導向的科研項目應該注重跨學科合作,使學生能夠結合不同領域的知識進行研究。例如,一個涉及工程、商業和信息技術的科研項目,可以吸引不同專業背景的學生組成團隊,從而培養他們的團隊協作和跨學科思維能力,能夠更好地滿足實際創業過程中的綜合需求,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學校還可以通過設立獎勵機制,激勵學生積極參與創業導向的科研項目。例如,為表現出色的團隊或個人提供獎學金、榮譽證書等獎勵,以鼓勵他們在科研項目中充分發揮創新潛力,這樣的獎勵機制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積極性,還有助于樹立創新創業的良好氛圍。
(七)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提供相關的心理咨詢和支持服務
創新創業過程中可能伴隨著壓力和挑戰,因此,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為他們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有助于建立健康的創業環境。學校可以設立專門的心理健康咨詢服務,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心理輔導,如對于參與創新創業項目的學生,學校可以安排專業心理醫生或心理咨詢師,進行定期的心理輔導,幫助他們處理在創業過程中可能面臨的壓力和情緒波動,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心理抗壓能力,使其更好地應對創新創業過程中的各種困難。
除了定期的心理輔導,學校還可以組織心理健康講座和工作坊,向學生傳授壓力管理和情緒調節的技能。例如,可以邀請專業心理健康專家分享應對創業壓力的方法,通過實際案例和互動討論,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對創新創業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心理挑戰,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意識,培養積極的心態和情緒管理能力。
此外,學校還可以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支持團隊,由專業心理醫生、輔導員和心理健康志愿者組成,為學生提供全方位的支持,這個團隊可以設立定期的心理健康咨詢時段,學生可以在需要時主動尋求幫助。通過這種方式,學校能夠建立一個開放、包容的心理健康支持平臺,讓學生在創新創業的過程中感受到關心和支持。
結束語
在“三全育人”視角下,高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需綜合考慮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通過開設創新創業課程、提供創業實踐項目、建立導師制度、開展創業競賽以及重視學生心理健康,學校能夠全方位激發學生的創新潛力。此外,與企業合作機制的建立使學生更貼近實際,而鼓勵參與創業導向科研項目則促使學術與創業相結合。這些對策共同構建了一個全面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為高職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實踐機會、更全面的培養模式,助力其在未來職場中脫穎而出。
參考文獻
[1]羅才勇.“三全育人”視域下設計類專業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研究[J].科技創業月刊,2023,36(S1):171-173.
[2]范瑜楠.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模式研究[J].河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3,23(4):8-11.
[3]楊博.協同創新機制下高職院校學生提升創新創業能力的方法[J].四川勞動保障,2023(11):90-91.
[4]張晗.基于校企協同創新理念的高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研究[J].教師,2023(23):87-89.
[5]鄭舒心.“三全育人”融入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路徑[J].教育信息化論壇,2023(6):75-77.
作者簡介:李淑蘭(1986— ),女,漢族,福建上杭人,閩西職業技術學院,研究實習員,本科。
研究方向:“三全育人”,教育管理。
基金項目:閩西職業技術學院“三全育人”綜合改革理論研究專項課題“中高職銜接‘三全育人整體格局構建研究”(課題編號:MXZY23SQY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