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遠香 白雅萱 陳世海 王浩
[摘 要]本文旨在探討抖音等短視頻軟件對留守兒童親社會行為的影響并提出相關可行性對策。通過分析抖音等短視頻軟件的內容及留守兒童使用狀況,探討在留守兒童成長過程中短視頻可能為其帶來的正面及負面影響,探究如何通過社工介入,引導留守兒童正確認識互聯網,克服短視頻App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
[關鍵詞]抖音短視頻;留守兒童;親社會行為;社工介入
當今社會是一個互聯網急速發展的時代,短視頻軟件越來越受留守兒童喜歡,其中以抖音最為突出。留守兒童逐漸成為短視頻使用的主要群體之一,抖音短視頻具有傳播速度快;信息流通迅速;簡潔明了地傳播實時信息;內容多元化,娛樂化傾向明顯;使用日常化,擠壓學習時間;心理、行為趨向化,盲目模仿盛行的特點。然而,對留守兒童這一群體而言,他們正處于社會化發展階段,抖音這種具有雙面性選擇的特點可能會給他們的成長帶來一定程度的影響。本文重點關注抖音短視頻對留守兒童親社會行為的影響并針對解決方案進行可行性研究。
一、概念界定
親社會行為:出于對他人福祉的關心而進行的自愿行為,旨在幫助、支持或維護他人的利益。這些行為可以表現為關心、同情、合作、分享和幫助等,親社會行為具有積極的社會效果,有助于加強個體之間的聯系,促進社會凝聚力,親社會行為的發展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家庭教育、社會環境和文化背景等。
親社會行為可以分為情感性支持,提供安慰、關心和同情,以幫助他人度過困難或應對壓力;社會支持,與他人建立良好關系,分享資源或信息,以促進他們的社交成功;合作行為,與他人共同努力實現共同目標,分擔責任;主動禮貌,遵循社會規范,對他人表示尊重,避免沖突。
二、留守兒童使用短視頻的特點
(一)使用日常化,擠壓學習時間
由于短視頻的碎片化特點,留守兒童很容易被各種有趣的內容吸引,不自覺地沉浸其中,長時間使用短視頻平臺,可能會擠占留守兒童原本應用于學習、鍛煉和休閑等活動的時間,影響他們的生活質量和學習成績。
(二)內容多元化,娛樂化傾向明顯
據有關學者研究數據可知,在抖音短視頻的內容偏好上,選擇搞笑惡搞類、創意獵奇類這兩項的留守兒童占比高達60%以上,可見對于留守兒童而言,相對輕松愉快的內容更受他們的喜歡。在這些娛樂類視頻之中,大多有著夸張的視覺沖擊、低俗的腳本臺詞、奇葩的表演風格、反智的故事情節,這些新奇、刺激的短視頻快速抓住留守兒童獵奇的心理,使其在這種具有泛娛樂化屬性的短視頻中沉迷無法自拔,更有甚者陷入了“娛樂至死”的旋渦[1]。
(三)心理、行為趨向化,盲目模仿盛行
短視頻中的各種潮流易成為留守兒童模仿的對象。他們可能會直接模仿視頻中的表演,導致自己受到不良影響,甚至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會對自己或他人造成傷害。此外,部分短視頻可能會傳達錯誤的價值觀,誤導留守兒童對待現實生活的態度,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
(四)社交媒體依賴
過度使用抖音可能會導致留守兒童對社交媒體產生依賴,影響他們在現實生活中的社交能力,在抖音這樣的平臺上,他們可能會追求過多的關注和認可感,造成自我價值感的損失。
三、抖音短視頻的負面影響分析
著名心理學家哈維斯特認為,留守兒童時期正是人格發展關鍵時期。當今時代網絡媒介飛速發展,短視頻門檻越來越低,短視頻質量低下、內容惡俗、泛娛樂化等特點對留守兒童的社會化過程產生了嚴重的消極影響,抖音短視頻可能會給留守兒童帶來的影響主要表現為:
(一)影響留守兒童價值觀念的形成。短視頻中的低俗、惡搞等內容和不法分子通過短視頻進行夸大其詞的宣傳等內容易使留守兒童受到影響,可能導致留守兒童道德觀、價值觀發生偏差,如過度崇尚物質、追求快速成功等,影響留守兒童未來的發展。
(二)破壞留守兒童性格發展。過度依賴短視頻的娛樂功能,可能導致留守兒童在面對真實的社會問題時表現出逃避、依賴、急功近利以及缺乏耐心。這些性格弱點會給孩子的心理發育造成嚴重影響,甚至影響到個人的職業發展。
(三)影響社交技能的發展。在網絡上留守兒童可以自信分享自我生活,沒有顧慮地進行社交,但是過度沉迷于短視頻可能導致農村留守兒童缺乏面對面交流的機會,影響社交技能的培養和發展,長時間使用短視頻軟件還可能導致留守兒童缺乏與他人交流的機會,難以與社會群體和諧相處,并且由于現實社會交往的受挫與虛擬社交的認同,使留守兒童的人際交往畸形發展,陷入虛擬人際關系中,而缺少現實社交網絡[2]。
(四)降低自控力。抖音等短視頻會使留守兒童過度沉迷其中,當留守兒童過度沉迷于短視頻時,他們可能會忽略學習、生活和其他重要事物,導致自控力減弱。
(五)模仿不良行為。留守兒童容易因模仿抖音視頻里的行為,且缺少家長正確引導,很容易受到短視頻內容的不良影響,對其親社會行為發展造成負面影響。
四、留守兒童廣泛使用短視頻的原因
(一)家庭監管缺位
留守兒童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工作,無法與孩子開展親子之間的互動,總是給予孩子更多的物質補償來彌補孩子缺失的精神及心理需求。一方面,父母為了與孩子聯系更加方便或應孩子主動要求,會給孩子配置智能手機,然而,由于老一輩監護人對于孩子的溺愛,加上自身不懂沉迷網絡的危害,使孩子缺乏監管;另一方面,由于父母長期在外,無法對孩子的狀況進行實時了解,因而他們難以敏銳地察覺到短視頻給孩子帶來的負面影響,無法及時做出正確引導。
(二)學校教育缺失
學校是留守兒童社會化的主要機構之一,對留守兒童的成長發展以及親社會行為的引導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一些學校缺少對留守兒童正確甄別短視頻內容的專業教育引導,缺少開展相關輔助課程以及課外興趣培養小組來幫助留守兒童增強自我控制與約束意識。
(三)留守兒童心理情感需求
家庭是留守兒童情感的寄托,家庭關系的親疏遠近都會影響留守兒童人格的形成與發展,家庭親密關系的缺位會導致留守兒童的對于情感的親密需求得不到滿足,加上農村留守兒童普遍是隔代撫養或親戚代養[3],缺乏與父母或者同輩親人的交流,導致留守兒童與長輩之間的交流有限,其內心的真實情緒得不到發泄,這種孤獨壓抑心理逐漸積累,最終壓抑的情緒會使留守兒童在虛擬世界中找到寄托和發泄的出口,因而越發對短視頻產生依賴。
(四)留守兒童缺乏自我辨別能力
留守兒童正處于自我人格不斷健全、自我思維不斷發展的階段,尚且缺乏辨別是非的能力,對于抖音短視頻內容的多元化無法正確辨別,容易受到抖音短視頻中利于自我成長的內容影響。在抖音短視頻的不利影響下容易迷失自我,甚至走上反社會行為的道路。
五、社工介入方案
(一)個案工作
1.建立信任關系。社會工作者可以通過與留守兒童進行溝通和交流,傾聽他們的想法和感受,與他們分享自己的經驗和觀點,逐漸建立信任。
2.提供情感支持。留守兒童常常缺乏親情溫暖和陪伴,社會工作者可以提供情感支持,給予他們關懷和鼓勵,幫助他們樹立積極的自我形象和價值觀。
3.教育與培訓。社會工作者可以通過開展教育與培訓活動,向留守兒童傳授親社會行為的知識和技能,例如,舉辦親子溝通課程、社交技巧培訓等活動,幫助他們學會與他人建立積極的關系。
4.引導正確價值觀:社會工作者可以與留守兒童進行深入的談話和討論,引導他們思考抖音短視頻的價值和影響,通過積極引導,幫助他們理解所看到的內容的真實性和影響,培養判斷力和批判性思維。
5.開展替代活動。為了減少對抖音短視頻的依賴,社會工作者可以組織豐富多樣的替代性活動,如戶外運動、手工制作、學習小組等,提供給留守兒童更多有意義的選擇,培養他們的興趣愛好和社交能力。
6.家庭支持。社會工作者可以與留守兒童的家人進行溝通,提供家庭支持和指導,通過幫助家長了解抖音短視頻的影響,鼓勵他們與孩子共同參與有益的親社會活動,促進家庭與孩子之間的親密關系。
(二)小組工作
1.組織互動活動。社會工作者可以組織各種團體活動,例如,游戲、角色扮演、藝術創作等,通過參與活動的方式促進留守兒童之間的互動和合作,培養他們的社交能力和親社會行為。
2.促進團隊合作。社會工作者可以組織小組合作任務,鼓勵留守兒童共同合作完成任務,培養他們的協作能力和團隊精神,通過共同努力,他們可以互相理解、幫助和支持,提升彼此的社交技能和親社會行為。
3.培養情感表達能力。社會工作者可以通過小組討論、分享和表達的方式,幫助留守兒童學會表達自己的情感和需求,鼓勵他們積極參與討論,并提供適當的支持和指導,幫助他們學會與他人的有效溝通和情感交流。
4.引導積極價值觀。社會工作者可以通過小組討論、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導留守兒童思考抖音短視頻的價值觀和影響,促使他們認識到抖音短視頻中可能存在的負面內容和行為,并培養他們的判斷力和批判思維,以形成積極的價值觀。
5.提供自我管理技能。社會工作者可以向留守兒童傳授一些自我管理技能,如時間管理、注意力集中、情緒調節等,幫助他們克服對抖音短視頻的過度依賴,提高自我控制力,更好地應對社交互動和親社會行為。
(三)社區工作
1.組織社區活動。社會工作者可以組織針對留守兒童的社區活動,例如,戶外運動、志愿者活動、藝術創作等,讓他們參與其中,與其他孩子和社區成員進行互動,增進他們的社交技能和親社會行為。
2.開展親子教育活動。社會工作者可以與社區家長合作,開展親子教育活動,向家長傳遞有關抖音短視頻對親社會行為的負面影響的信息,提供技能培訓和指導,通過幫助家長了解對抖音短視頻的正確使用和監督,可以使他們能更好地引導留守兒童建立積極的親社會行為。
3.促進社交支持網絡。社會工作者可以幫助留守兒童建立和擴大社交支持網絡。通過組織社區支持小組或俱樂部,留守兒童有機會結識其他沒有網絡依賴的同伴,并在小組中分享經驗、互相支持和鼓勵,培養他們的親社會行為。
4.提供心理支持服務。社會工作者可以為留守兒童提供心理支持服務,幫助他們認識到抖音短視頻的負面影響并應對相關問題,通過個別咨詢或小組輔導等形式,鼓勵他們表達內心的困惑和問題,提供情感支持和實用建議。
5.開展媒體素養教育。社會工作者可以在社區內開展媒體素養教育活動,向留守兒童傳授正確使用媒體的知識和技能,通過教授媒體解讀能力、信息甄別能力,幫助他們對媒體內容進行分析和評價,并培養正確的媒體消費習慣。
6.建立跨部門合作。社會工作者可以促進社區各個部門和機構之間的合作,形成聯合力量幫助留守兒童克服抖音短視頻對親社會行為的負面影響,與教育部門、文化機構、社區組織等合作,開展多樣化的項目和活動,提供全面的支持和服務。
另外,為更好地減少抖音短視頻對于留守兒童親社會行為的負面影響以及增強正面影響,本文還提出以下幾點綜合性建議。
1.落實學校責任。學校社會工作者應實時關注孩子狀況,加強學校教育,開展小組活動,對學生在校園內使用電子產品進行合理控制,并開展相關主題活動或課程,教育學生如何正確、安全地使用短視頻等電子產品。
2.調動全社會力量。社會工作者通過鏈接社會資源,呼吁社會組織、企業、公益團體等共同關注留守兒童問題,協助開展相關公益活動,加強對留守兒童的關愛,為他們提供教育、心理等多方面的支持,使他們在健康的環境下成長。
3.完善政策法規。政府部門和監管機構應進一步完善對電子產品,尤其是短視頻行業的政策法規,規范內容管理,對違法違規行為進行有效打壓,倡導綠色、健康、有益的網絡環境。
結束語
抖音短視頻是一把雙刃劍,給留守兒童親社會行為帶來的影響是雙面的,一方面,抖音短視頻具有時效性、簡短性等優點,能夠很快地傳達信息,并且增強留守兒童對信息的了解,能夠讓留守兒童接觸到正能量和國家政策,促進他們的親社會行為發展;另一方面,抖音短視頻內容多樣化,受眾多元化,平臺對短視頻質量審核不夠嚴格,短視頻層次多種多樣,不利于缺乏自控能力的留守兒童親社會行為的發展。抖音等短視頻軟件的普及為留守兒童的親社會行為的發展帶來了挑戰,短視頻對青少年的影響是雙重的,既有積極的一面,也存在一些負面影響,短視頻軟件對留守兒童親社會行為的影響值得關注和研究。我們可以通過技術手段,家長、社會工作者和教師的積極引導和教育,學校和社區的協同合作,提高留守兒童在使用短視頻軟件時的親社會行為意識,為他們創造更健康、積極的網絡環境,使他們更好地應對短視頻帶來的挑戰,讓留守兒童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陳玉婷,付琦.短視頻使用對留守兒童社會化的消極影響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21,12(22):58-60.
[2]劉玉.短視頻在農村兒童間火熱現象淺析[J].新聞研究導刊,2020,11(19):3-5.
[3]殷文,焦健.建構主義視角下短視頻App的使用對留守兒童社會化的影響[J].東南傳播,2021(3):116-118.
作者簡介:蔡遠香(2002— ),女,漢族,四川寧南人,宜賓學院,在讀本科。
研究方向:社會學、農村留守兒童弱勢群體研究。
白雅萱(2003— ),女,漢族,四川廣元人,宜賓學院,在讀本科。
研究方向:社會學、留守兒童教育、社會工作方法研究。
指導教師:陳世海(1979—),男,漢族,湖北大冶人,宜賓學院,教授,博士。
研究方向: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
王浩(1973—),男,漢族,陜西咸陽人,宜賓學院,研究員,博士。
研究方向:應用經濟學。
基金項目: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支持項目“復雜網絡環境對留守兒童親社會行為影響研究——以某短視頻平臺風靡為背景”(項目編號:20231064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