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超杰
為助力城市品牌建設,2023年9月1日起,河南商丘日報重磅策劃了“殷商之源探源 大美商丘尋美”大型融媒體主題報道。“殷商之源探源”采訪組以商丘為起點,分赴洛陽、鄭州、開封、安陽、新鄉、鶴壁等地,探訪商朝的歷史進程,尋訪商朝在中原大地留存的厚重文化,印證殷商文化起源于商丘;“大美商丘尋美”采訪組,聚焦商丘近年來的發展,以圖片展現商丘城市和各縣(市、區)城市美、鄉村美、產業美、文旅文創美等。一個多月的深入采訪,多元傳播,全方位展示出真實、立體、豐富、生動的城市文化、城市風貌、城市品質,讓“殷商之源 大美商丘”的城市品牌具體可感,達到了很好的宣傳效果。
商丘宋國故城是中國歷史上兩周時期的宋國都城遺址,為商丘地區尋找“商之源”提供了重要線索,對探索商丘地區早商和先商文明具有重要意義。2023年9月1日,在宋國故城考古發掘現場,商丘日報社啟動“殷商之源探源·大美商丘尋美”大型融媒體采訪活動。
首篇《殷商探源與商丘尋“商”》,記者深入到商丘市睢陽區、梁園區和柘城縣、永城市、夏邑縣、虞城縣等地,現場尋訪宋國故城考古發掘現場、孟莊遺址、造律臺遺址、李莊遺址、潘廟遺址、帝嚳陵、馬莊遺址、湯王祠等,通過實實在在的歷史遺存,梳理殷商文化在商丘的傳承,盤點從1936年至今,“四代考古人”在商丘接力考古、“尋商探宋”,讓“殷商之源”在新時代煥發出日益奪目的光彩的考古歷程。
“殷商之源探源”域外采訪組,一路從洛陽、鄭州到開封,再奔赴安陽、新鄉和鶴壁,通過采訪博物館、考古院、商城遺址,看歷史典籍、聽專家講解,盤點商王朝“前八遷,后五遷”的歷史軌跡,探尋早商、中商、晚商的歷史文化遺存,從而證實殷商文化起源于商丘。
9月11日至12日,在洛陽,記者走進二里頭遺址、洛陽博物館、偃師博物館(原偃師商城博物館),采寫的《偃師商城印證商代早期文明》,通過講故事的方式,介紹了偃師商城的發現、發掘過程,勘察、發掘與研究結果表明,它是早商時期一座重要的具有都邑特征的城址。9月17日,在鄭州,記者來到位于鄭州市老城區中心的商城遺址、河南省博物館、新鄭黃帝故里和鄭韓故城等。采寫的《鄭州商城見證商人“定鼎”中原》文中說:“鄭州商城是商代一處重要的都城遺址,商人從商丘遷徙到這里,以黃河流域為中心的商文明也在這里發展起來。”9月21日至22日,在安陽,記者到殷墟宮殿宗廟遺址(殷墟博物館)和殷墟王陵遺址,追尋晚商先人興衰印記,聆聽殷商文化故事。文章寫道:“自商湯建國至商紂亡國,再加上商朝之前的商部落,殷商之源商丘與殷商之都安陽因歷史的長河而隔空‘牽手’我啟商之源,君把商之尾,輝煌燦爛的商文化根脈相連、根固葉茂。”
從商丘出發,梳理商王朝的發展脈絡;再回到商丘,探尋商宋文化的根源。10月17日刊發的《殷商文化起源于商丘》,10月18日刊發的《商宋一脈源遠流長》,通過探訪歷史遺存、查閱歷史文獻、采訪權威專家,證實商丘是商祖、商人、商品、商業、商文化的發源地,商宋文化是商丘歷史文化的主流文化。“殷商之源探源”系列報道,以新聞采訪的方式,生動詮釋了殷商文化的發展歷程和深厚內涵,提升了商丘的文化品牌影響力。
“大美商丘·尋美”大型主題報道,以行進式調研采訪形式進行,重點以圖片和視頻形式展示商丘的城市美、鄉村美、交通美、生態美、文旅文創美、園區美、企業美、社區美、生活美,用小切口展現大主題,用心、用情、用力講好大美商丘故事,展示商丘踐行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輝煌成就。
此大型主題報道,開局就氣勢磅礴,先聲奪人。9月5日至12日,前6篇報道,聚焦商丘交通樞紐、城市建設、文旅文創、生態環境、產業項目、文明創建,分別以《“硬核大交通”美出新高度》《城市在“蝶變” 生活更美好》《文化熱起來 文旅強起來》《生態展畫卷 四季皆美景》《全力抓項目 奮力“加速跑”》《文明樹新風 溫暖一座城》為題,全部采取通版的方式,用最美、最生動、最有表現力的圖片展現商丘的新變化、新風貌、新氣象。
接著,“大美商丘·尋美”報道聚焦10個縣(市、區),成立10個采訪報道組,每個報道組都是報社領導班子成員帶隊,深入基層、深入一線,用腳步丈量大地,用雙眼閱讀文化,用鏡頭記錄變遷,到城市公園、工廠車間、田間地頭、農戶家中“尋美”。每個縣(市、區)推出4個攝影版的報道,重點聚焦城市美、鄉村美、產業美、文旅文創美,簡短的文字、精美的圖片、精心的編排讓每個報紙版面都如同一個街頭的宣傳版畫,吸引讀者在欣賞精美新聞圖片的同時,了解到各地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
9月13日刊發的永城市的四個攝影版,分別以《永城:“工業強市”挺起發展脊梁》《永城:“農業立市”筑牢振興基石》《永城:“商旅興市”煥發經濟活力》《永城:“品質之城”時時溫暖你我》為題,聚焦永城市工業、農業、文旅文創、城市建設,以精美的攝影圖片展現出大美永城的城市魅力。其中城市建設版面,更是將攝影圖片展示到了極致,文字部分只有短短的500字左右,用詩一樣凝練的語言概括城市發展成就:“行走永城,一花一木,一河一湖,無不在彰顯城市品質。行走永城,一路一園,一館一校,無不彰顯民本情懷。”
“殷商之源探源 大美商丘尋美”大型融媒體主題報道,報紙、網絡、新聞客戶端、微信公眾號全部參與,作品以融媒體新聞作品形式傳播,每一個采訪組都有文字記者、攝影記者和視頻錄制記者,每篇報道都以整版或者通版的方式呈現,策劃報道在報紙上都不是單純的文字內容,都配發大量精美圖片,同時附有視頻的二維碼,真正實現了一次生成,多元傳播。通過多主體聯動、立體化、重點鮮明、廣泛覆蓋的融媒報道,引發傳播的水波紋效應,推動主題報道的“正能量”產生主流輿論強勢的“大流量”。
9月28日刊發的“大美商丘·尋美”民權篇,在刊發《民權:故道明珠“蝶變”向美而生》《民權:特色產業昂首闊步前行》《民權:文旅文創演繹詩和遠方》《民權:鄉村振興展開時代畫卷》4個整版的攝影報道前,9月27日圍繞民權的城市建設、產業發展、文旅文創、鄉村振興制作了四期視頻,在商丘日報視頻號提前發出。報紙出版后,當天的微信公眾號進行集納編輯后,再次在公眾號頭條推送;當天的今日商丘客戶端,也進行重新編輯后,首屏推送。同時,在京九晚報微信公眾號和商丘日報微博進行轉發。
這次大型主題報道啟動后,還在“學習強國”商丘學習平臺申請了專題。在商丘學習平臺“殷商文化”欄目下,申請了“殷商之源·探源”專題,所有報道在該欄目下全部進行了展示;在商丘學習平臺“大美商丘”欄目下,申請了“大美商丘·尋美”專題,所有報道也在該欄目下進行展示,進一步提升了這兩個主題策劃的影響力。
2023年10月23日,第九屆中國·商丘國際華商節舉辦。商丘日報將“殷商之源探源 大美商丘尋美”大型融媒體主題報道的所有版面集納,精心設計版面,認真編排內容,出版了96個整版的《殷商之源 大美商丘——第九屆中國·商丘國際華商節典藏特刊》,送給所有出席華商節的嘉賓,得到廣大讀者尤其是參加華商節客商、專家和媒體記者的好評。
作為地市黨報,就要充分發揮主流媒體的權威性和引導力,為當地發展大局鼓與呼。兩年一度的中國·商丘國際華商節是商丘市展示城市形象、城市文化、城市魅力的好時機,商丘日報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把握好時間節點,策劃“殷商之源探源 大美商丘尋美”大型融媒體主題報道,堅持導向為魂、移動為先、內容為王、創新為要,打造重磅融媒作品,創新新聞表達方式,讓“殷商之源大美商丘”的城市品牌更加深入人心,提升了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