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凡
國有企業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是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我國國有企業的光榮傳統和獨特優勢。而將黨的領導落實到基層治理各方面、各環節,是提升國有企業基層治理效能的關鍵點。國有企業黨委要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組織引領、責任引領,以推進黨組織建設及其上下互動為重點、以建立新格局為著力點、以構建基層治理網絡為發力點、以建章立制明責為制約點,探索國企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實踐路徑。
“上下互動”要求頂層設計與基層實踐互動、黨組織與基層治理主體互動、黨員與基層群眾互動,以形成合力,提升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效率,助力于提高基層治理效能。
頂層設計與基層實踐互動。以“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為目標、以黨建工作規劃為重要舉措,制定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機制和指導性策略等,為基層黨建提供支持;以基層實踐為重要抓手,根據國有企業自身發展需求和實際情況,制定具體工作方案與措施,形成國有企業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內生動力。
黨組織與基層治理主體互動。開展“第一議題”、理論中心組、“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學習,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黨的二十大、全國兩會精神,教育引導全體員工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切實增強捍衛“兩個維護”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
黨員與基層群眾互動。落實“三會一課”、民主評議黨員、談心談話等基本制度,推進黨員與基層群眾互動。通過開展調研、走訪等形式,增加與基層群眾互動的機會,使基層群眾充分表達自身建議,共同推進基層治理效能提升。
建立“一核”“三共”新格局,需要聚焦基層治理短板與瓶頸,夯實黨組織核心引領地位,通過“共建”“共治”“共享”,發揮多元主體帶動作用,在充分發揮黨組織堡壘作用的基礎上,提升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效能。
夯實黨組織核心引領地位。國有企業應以加強黨組織建設為基本點,提高黨組織力量和戰斗力。以完善組織架構、加強黨員隊伍建設為切入點,培養和建設忠誠、純潔、擔當的黨員隊伍,整體、全面提升黨組織力量。
推進“三共”新格局建設。以“共建”為抓手,推進社會各界共同參與黨組織建設活動,共同創造更好的黨組織建設及基層治理環境;以“共治”為核心,通過協商、合作、參與,聯合多元主體共同解決黨組織建設及基層治理中各項難題;以“共享”為優化路徑,建立資源共享機制,以形成合力,全面提升基層治理效能。
構建基層治理網絡,需要繪好“一張圖”、織好“一張網”、舉好“一面旗”,以細化“大黨建”基層治理服務單元,擴大黨的組織規模、壯大黨員隊伍、加強組織建設、健全黨員管理制度,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提升基層治理實效。
繪好“一張圖”。國有企業應弘揚光榮傳統,建立黨組織全覆蓋。根據地域特征、生產規模、員工數量和周邊環境等因素,綜合考慮,嚴格落實“一崗雙責”要求,在基層實踐第一線設置黨組織,確保全覆蓋。
織好“一張網”。精準靠實黨建責任,構建網格管理。建立“黨委—黨支部—黨小組”三層網格管理架構,將生產經營區域劃分為網格單元并將各種風險隱患點納入網格管理范圍,以及時發現和應對各種風險隱患,確保生產經營的安全和穩定。
舉好“一面旗”。創新黨建工作形式,打造示范點。探索建立“六個一”達標晉級創建機制,通過打造典型班組和亮點崗位,推動黨建示范點的創建;探索機關黨小組、基層黨支部、聯合黨支部和承包商共同參與的“1+2+N”黨建創新體系,激活基層治理動能,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
建章立制明責,對全面提升基層治理效能具有驅動作用。國有企業應在明確建章立制重要性的基礎上,強化機制保障并厘清權責邊界,以有效提升制度約束力度。
重視建章立制,提升制度約束力。深入了解黨員干部員工的期望、需求和問題,特別是他們在工作中遇到的矛盾、短板和弱項。廣泛調研和溝通,建立反饋機制,確保問題得到及時解決。通過“雙向進入、交叉任職”領導體制,將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的各個環節。
強化機制保障,提升基層治理實效。建立各司其職、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企業基層治理機制,推行“黨性體檢”“黨員責任崗”等制度,引導黨員干部在基層治理中發揮先鋒和表率的作用。深入開展“一對一”談心談話活動,及時掌握基層實情,探索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徑,推動整個企業基層治理水平的提升。
厘清權責邊界,構建黨建責任體系。建立“明責履責、考責問責”的黨建工作責任體系,細化責任清單,形成責任鏈條。將黨建工作考核納入述職評議考核,形成年初部署、年中督導、年末考核的工作閉環,使黨建工作真正從“軟指標”變成“硬約束”,確保黨建工作得到有效的監督和推動,落實黨建工作責任和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