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娟娟
摘 要: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大單元教學的引入為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帶來了新的啟示。大單元教學強調整體性、系統性和綜合性,將閱讀教學內容置于更廣闊的背景中進行審視和整合,有助于學生全面理解和掌握閱讀材料。本文將從大單元視角出發,探討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特點和策略,并結合實踐案例進行分析,以期為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提供有益的借鑒。
關鍵詞:大單元;閱讀教學;實踐策略
在傳統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往往只注重單篇課文的講解,缺乏對整個單元內容的整體把握。這種教學方式容易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停留在表面,無法形成系統性的知識結構。而大單元教學則強調整體性和綜合性,將整個單元的課文視為一個整體,注重各篇之間的聯系和整合。在大單元視角下,教師需要先對整個單元的課文進行整體把握,明確單元主題和教學目標,然后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內容的特點,制定針對性的教學策略。
一、大單元教學理論框架
(一)理論依據與發展歷程
大單元教學理論框架的構建基于對教育理論和實踐的深入研究,旨在適應當今社會對學生全面素質發展的需求。首先,教育心理學中的學科整合理論為大單元教學提供了理論基石。該理論強調不同學科之間的相互關聯性,主張通過整合各學科知識來促進學生更全面的認知發展。大單元教學正是在這一理論基礎上倡導語文閱讀教學與其他學科知識的有機融合,實現跨學科的綜合學習。其次,教育學領域對于學科綜合能力培養的研究為大單元教學的發展提供了理論支持。傳統語文教學過于注重知識點的傳授,而缺乏對學生跨學科思維與實際運用能力的培養。大單元教學在設計過程中,注重將文本與其他學科知識相結合,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能夠形成綜合性認知,培養跨學科思維能力,更好地適應未來復雜多變的社會需求[1]。最后,教育技術與信息化的快速發展也為大單元教學提供了可行性。通過數字化資源、在線學習平臺等工具,學生能夠更廣泛地獲取相關知識,實現教學內容的多樣化呈現,從而增強了學科整合的可能性。這一趨勢也反映在大單元教學的發展中,使其更具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綜合而言,大單元教學理論框架的建構是在多個教育領域的理論支持下,致力于培養學生更全面、綜合的能力,以適應當今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通過深入研究其理論依據,能夠更好地理解其核心思想,為實際教學提供科學而有效的指導。
(二)大單元教學的定義與特點
大單元教學是一種以單元整合為特征的教學模式,其核心理念在于將不同單元的內容有機結合,構建完整而有深度的學習單元。在傳統教學中,不同單元往往被割裂開來,學生難以形成對知識的全面認知,而大單元教學通過整合各單元內容,使學生能夠在文本中深度感知單元之間的聯系,提升綜合認知水平。每一個大單元都被構建成一個具有內在邏輯關系的知識體系,涵蓋了語文閱讀所需的各類知識要素,這種完整性的設計有助于學生形成對知識的系統性理解,從而提高對文本的深層次解讀能力。同時,大單元教學也倡導將課程的時間框架拉長,以確保學生有足夠的時間深入學習每一個大單元,而非匆匆了事。此外,大單元教學強調學生的參與和合作。學生在大單元學習中不僅僅是知識的接受者,更是知識的構建者。通過小組合作、討論等方式,學生能夠在交流中形成對知識的更深層次理解,并培養團隊協作精神,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動力[2]。
二、高中語文大單元閱讀教學的優勢
(一)提升閱讀深度
大單元閱讀教學以大主題為核心,將多篇文章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完整的閱讀體系,這種教學方式能引導學生深入挖掘某一主題,通過對比、分析、歸納等思維活動,提高學生的閱讀深度和理解能力。在傳統單篇教學模式中,學生往往只關注單個文本的理解,缺乏對主題的深入探究。而大單元閱讀教學則鼓勵學生進行拓展閱讀,從多角度、多層面探究主題,培養學生的整合思維和批判性思維。通過大單元閱讀教學,學生不僅能夠理解文本的表層意義,還能挖掘文本背后的深層含義和作者的意圖,提高閱讀理解和鑒賞能力。另外,大單元閱讀教學還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小組討論、交流和協作,對主題進行深入探討,這種教學方式能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精神,進一步拓展學生的閱讀深度。
(二)強化知識整合
高中語文大單元閱讀教學的優勢之一在于其強化了知識整合的重要性,將語文閱讀與其他學科知識相融合,為學生提供了更為綜合和有機的學習體驗。大單元教學注重構建具有內在聯系的學科體系,使學生在一個較為延時的時間內系統地學習一個主題,這種學科整合不僅讓學生更全面地理解文本,同時也促進了不同學科知識的交叉應用,培養了學生的跨學科綜合能力[3]。在大單元閱讀教學中,語文并非孤立存在,而是與其他學科相互滲透。例如:在閱讀一篇探討科技發展對社會影響的文章時,學生不僅需理解文章的語言表達,還需關注科技、社會學等學科知識,這樣的學科整合帶來了更廣闊的學科視野,使學生能夠更全面地理解和解讀復雜的現實問題。此外,教師有機地將語文知識與其他學科知識相結合,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能夠自然而然地接觸到相關領域的知識,不僅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還培養了學生對于不同領域之間聯系的敏感性,促使他們形成更為綜合的認知結構。
(三)培養綜合素質
大單元閱讀教學不僅關注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還注重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批判性思維和跨學科素養,這種教學方式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學生未來的學習和工作奠定基礎。一方面,大單元閱讀教學通過多樣化的閱讀內容和思維活動,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學生在探究某一主題的過程中,需要學會分析、評價和判斷,形成自己的觀點和見解。這種教學方式能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使學生更好地應對復雜的社會問題。另一方面,大單元閱讀教學注重學生的表達能力和跨學科素養的培養,學生通過參與各種實踐活動,如演講、辯論、寫作等,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溝通技巧。同時,大單元閱讀教學還鼓勵學生將不同學科的知識和技能進行整合,培養學生的跨學科素養和綜合素質。
三、大單元視角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實踐策略
(一)明確單元主題,激發閱讀興趣
在大單元視角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應注重明確單元主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應對單元內容進行整體規劃和整合,提煉出單元主題,并根據主題設計閱讀任務和活動,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探究欲望[4]。以部編版必修上冊第一單元為例,本單元包括《沁園春·長沙》《紅燭》《百合花》《哦,香雪》等課文,教師可以將主題設定為“青春、生命和奉獻”。通過這個主題,學生將在閱讀中深刻體驗青春的激情、生命的獨特價值以及奉獻的崇高意義,這樣的主題既關乎學生內心感受,又涉及人生哲理,能夠引發學生深度思考,激發他們對文本的情感共鳴。單元主題的明確有助于學生在閱讀中建立起與作者、與文本內容的緊密聯系,從而更好地理解和品味其中的文學之美。在實際教學中,以《沁園春·長沙》《紅燭》《百合花》和《哦,香雪》為例,教師可以通過這一主題,構建一個關于青春、生命和奉獻的大單元。首先,通過《沁園春·長沙》這首詞,引導學生深入探討青春時光的獨特價值,詞中蘊含的對生命的熱愛和追求。接著,通過《紅燭》和《百合花》,以小說中人物的奉獻精神為切入點,引發學生對于奉獻與生命價值的深刻思考。最后,通過現代散文《哦,香雪》,呈現當代青年對于生命意義的探索,引導學生思考個體與社會的關系,激發他們對于奉獻的認識。通過這樣一個緊扣“青春、生命和奉獻”主題的大單元設計,學生不僅能夠在情感上獲得共鳴,更能夠在對生命和奉獻的思考中,培養批判性思維,提升文學鑒賞水平。這種主題的設計有助于使學生在大單元中獲得全面的學科體驗,提高對文學藝術的感悟力。
(二)整合單元內容,深化閱讀體驗
在高中語文大單元教學中,整合單元內容是一項關鍵策略,將不同文本整合于一個主題之下,創造出一個豐富而內在聯系緊密的學習單元,有助于提升學生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例如:在部編版必修上冊第七單元中,以《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與地壇》和《赤壁賦》等文本為例,這些課文圍繞“都市風光與人文情懷”展開,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涵蓋多方面、具有深度的學科體驗。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以《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與地壇》和《赤壁賦》等為基礎,構建一個關于“都市風光與人文情懷”的大單元。首先,通過《故都的秋》,引導學生感受都市的秋日風光,同時通過文中對歷史的回溯,激發學生對城市歷史的興趣。接著,通過《荷塘月色》和《我與地壇》,深入探討城市中自然景觀與文化遺跡的共存,引導學生從多角度認識都市風光。最后,通過《赤壁賦》,引發學生對古代文學作品中蘊含的人文情懷進行深度思考,拓展對都市文學的理解。這樣的整合單元設計,不僅能夠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感受到都市的多樣性,也能夠使他們在文學作品中找到人文情懷的共通點。通過整合,學生在大單元中既能夠獲得關于都市風光的視覺體驗,又能夠深刻領悟其中蘊含的人文內涵,提升文學鑒賞水平。整合單元內容的策略有助于使學生在全面認知都市的同時,更深入地理解其中所蘊含的文學意義。
(三)設計問題情境,引導自主探究
在大單元視角下,設計問題情境是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的關鍵,教師需根據單元主題和課文內容,創設具有探究價值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促使他們主動參與到閱讀和思考中。以部編版必修下冊第二單元為例,本單元包括《竇娥冤》《雷雨》《哈姆萊特》三篇課文,主題為“戲劇藝術”。為了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教師可以設計以下問題情境:1.戲劇沖突:《竇娥冤》《雷雨》《哈姆萊特》在沖突設置上有何異同?請分析并比較。2.人物塑造:這三部戲劇中的人物形象有何特點?他們的性格和命運是如何相互影響的?3.語言藝術:請分析三部戲劇中語言的運用及其對劇情發展的作用。4.探究主題:請結合三部戲劇的主題,思考人性的復雜與矛盾,以及命運的不公與反抗。5.文化背景:這三部戲劇分別反映了哪些文化背景和社會現實?它們對于當今社會有何啟示?通過以上問題情境的設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深入挖掘文本的內涵和價值。同時,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和觀點,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和創新精神。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資源,如戲劇表演視頻、專家講座等,豐富學生的探究途徑和體驗。同時,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分享交流等活動,促進他們之間的合作與互動,進一步拓展探究的深度和廣度。綜上所述,通過設計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戲劇藝術的魅力,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和審美情趣。同時,這種教學方式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精神,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四)組織合作學習,促進交流互動
合作學習有助于打破傳統教學中的孤立性,通過小組討論、共同解讀,學生能夠獲得不同的觀點和解釋,激發對文本多元性的認識。此外,通過互相交流,學生的閱讀理解水平得以提升,共同分擔閱讀壓力,使學生更主動、深入地投入整本書的學習中。比如:教學部編版必修下冊整本書閱讀《紅樓夢》這一單元時,學生往往面臨龐大的文本,合作學習能夠激發學生對文本的深度思考,促進交流互動,通過小組協作,學生能夠分享各自的理解,拓展對文本的解讀,使學習過程更為充實和多元。教師可以組織合作學習,設立小組,每個小組分工閱讀、解讀不同章節。例如:小組A負責解讀賈寶玉的成長過程,小組B負責分析林黛玉的命運軌跡,小組C關注賈府的社會結構與文化背景等。小組內的學生在閱讀后分享各自的觀點,進行深入討論,從而形成更為全面的對《紅樓夢》的理解。在小組合作的基礎上,教師還可以組織整個班級進行座談或辯論,讓不同小組之間交流各自的觀點,挑戰和拓展對《紅樓夢》的解讀。此外,教師還可以設置一些問題,引導學生展開深度思考,促使他們在合作中激發創新思維,提高批判性閱讀的能力。通過這樣的合作學習,學生在整本書的閱讀過程中不僅能夠獲得豐富的知識,還能夠培養團隊協作、表達和批判性思維等綜合素養。這種組織合作學習的策略在大單元教學中尤為重要,能夠使學生更好地應對整本書的復雜性,提升對文本的深度理解和學科素養。
結束語
在大單元視角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不僅是一種教學方法的變革,更是一種教育理念的升華。它強調整體性、綜合性,以及跨學科的學習,使學生在深度閱讀中獲得豐富的知識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使學生在探究和實踐中發展閱讀能力和批判性思維,真正實現了從“知識傳授”向“素養培養”的轉變。在實踐中,教師應積極探索大單元視角下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通過整合教學資源、優化教學結構、創新教學方式,使閱讀教學更具深度和廣度。同時,教師應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以適應教育改革的新要求,引領學生走向更為廣闊的閱讀天地。
參考文獻
[1]戴穎華.基于大概念的高中語文大單元教學研究:以高中語文必修上冊第七單元為例[J].中學語文,2023(32):81-82.
[2]王志芳.高中語文大單元教學的著力點和創新點研究:以統編版必修下冊第二單元為例[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23(11):28-30.
[3]齊志偉,杜松楠.基于思維視角的高中語文大單元教學設計與實踐路徑探究[J].黑龍江教育(教育與教學),2023(11):58-59.
[4]程鳴娣.大單元教學背景下群文閱讀的實踐探析[J].安徽教育科研,2023(18):39-4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