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昌棟
摘 要:在新的教育時期,高中體育教師要把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作為一項關鍵教育任務,通過優化體育教學模式、創新體育教學方法來落實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將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提升到新的高度,推動學生形成關鍵能力與高尚品質。文章將分析改進高中體育教學模式,有效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意義與具體措施,為高中體育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升打好基礎。
關鍵詞:高中體育;教學模式;核心素養;培養策略
隨著新課標的落地,高中體育教學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不再適合新階段的教學發展需要。高中體育教師必須積極創新體育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大力培養學生的運動能力、健康行為與體育品德,才能助力學生獲得理想的發展。而當前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高中體育教學模式尚不完善,難以為學生提供更加新穎、有趣的體育學習體驗。如何在體育教學中有效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成為高中體育教師應思考的重要問題。
一、改進高中體育教學模式,有效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意義
(一)引導學生樹立終身體育意識
教師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觀念引導下合理、科學地設置體育訓練的形式,能夠讓學生明確體育訓練的重要性,逐漸使學生習慣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享受身體健康帶來的積極影響。學生在參加體育訓練、競技比賽中獲得的積極情緒體驗也能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與社交能力,更利于學生轉變對體育訓練的刻板印象,學生將主動樹立終身體育意識[1]。
(二)培養學生的堅韌品質
體育訓練具有一定的難度和枯燥性,沒有堅韌的品質支撐,學生很難堅持下去。教師合理引導學生看待在體育訓練過程中遇到的挫折,培養學生良好的挑戰精神和增強學生的環境適應能力,更利于學生擁有堅強的毅力和耐心,促使學生以積極的心態投入體育訓練當中。良好的毅力、逆境適應能力、挑戰精神和自我管理能力不僅對學生運動技能的提升有促進作用,也對學生個人的成長發展有積極影響,是學生實現個人理想的重要推力。
(三)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科學、有效的體育訓練活動可以提升學生的耐力、速度、力量、靈敏度等身體素質,提高學生的免疫力,為學生享受美好生活創造了條件。與此同時,體育訓練為學生提供了釋放學習、生活壓力的機會,有助于學生更好地調節自身情緒。學生在體育訓練中也能發展自身的社交素養,提高自己的團隊合作能力與領導能力[2]。因而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基礎的高中體育教學模式對學生的綜合發展有積極意義。
(四)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在經濟發展的推動下,人們的生活及工作節奏越來越快。學生進入工作狀態之后難免要面對沉重的工作任務和巨大的工作壓力,這些因素對學生的身體素質、綜合能力提出了較大考驗。高中體育教師有效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促進學生養成科學的運動技巧和增強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對學生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及綜合能力有推動作用,可以為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提升做好鋪墊。
(五)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
教師以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為導向設計教學任務,結合學生的體育學習情況、心理發展特點優化教學設計,使不同的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項目和以良好的心態接受體育學習中的各項挑戰,進而將學生的體育學習潛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出來。此外,體育教師密切關注學生的閃光點和不足之處,合理調整課堂教學內容,對學生體育學習信心的樹立意義突出。
二、改進高中體育教學模式,有效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具體措施
(一)改進體能訓練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的運動能力
學生擁有良好的體能是提升其體育學習質量的前提與基礎。一些體育運動項目具有很強的對抗性、競技性,如羽毛球比賽、籃球比賽等。參與這些體育比賽往往需要運動員具備高水平的身體素質。此外,缺乏良好身體素質的支持,運動員很難將戰術技巧充分展現出來,也難以取得比賽的勝利。而現階段很多高中學生的身體素質呈下降趨勢,在高中體育教學中加強體能訓練顯得尤為必要[3]。一是訓練學生的心肺功能。體育運動的激烈性、對抗性較強。學生必須擁有良好的心肺功能才能適應較長時間的劇烈運動。例如:在羽毛球訓練中,很多學生會出現呼吸急促、胸悶氣短、小腹疼痛等現象,這與其心肺功能的欠缺不無關系。為此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參加一些心肺功能提升類的訓練項目,如慢跑、跳繩、游泳、騎單車等,為學生高質量開展體育訓練提供必要的支撐。二是訓練學生的手臂與腰腹力量。順利參加一些球類運動項目需要學生具備良好的手臂力量和腰腹力量。例如:在排球運動中,學生的手臂有力,擊球速度及力量才能更具殺傷力;學生的腰腹有力,才能高質量完成騰空跳躍的動作。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可以組織學生參加引體向上及俯臥撐訓練來發展學生的手臂力量和腰腹力量。三是訓練學生的速度及爆發力。符合標準要求的速度與爆發力是學生贏得競技性比賽的重要基礎。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加短跑訓練、多方位移動訓練等活動,以此培養學生的爆發力,并使學生具備良好的反應速度和靈敏度。教師還可借助一些小游戲提升訓練學生的有效性。例如:教師將學生分成兩人一組,在兩名學生之間放置一塊體操墊。兩名學生玩“石頭剪刀布”的游戲,獲勝的學生要快速追捕失敗的一方,在目標人物跑回“大本營”之前完成追捕任務則加一分。這些小游戲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在訓練學生速度及爆發力方面也有較大用途。
(二)改進實踐活動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健康行為
相比單一、機械的體育理論學習,新穎、有趣的體育實踐活動更能吸引學生,是學生體育學習過程中的“調味劑”。而以往部分高中體育教師的教學觀念陳舊,學生在枯燥的練習環境中很難高效率掌握體育技能,也不利于激發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給學生健康行為的養成帶來了負面影響。為了轉變這一現狀,高中體育教師要賦予體育實踐活動趣味性、新穎性特點,盡最大努力調動學生參與體育訓練活動的積極性[4]。與此同時,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體育學習能力,教師在設置體育實踐活動時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性,盡量使體育實踐活動滿足所有學生的學習需要。例如:教師重視展現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鼓勵學生自主設計體育實踐活動,進一步維護了學生的體育學習熱情。有的學生設計了鍛煉平衡類的體育游戲,有的學生設計了考驗自己耐力的體育游戲。由學生自主設計的體育活動更利于學生堅持下去。除了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組織多種形式的體育訓練活動外,高中體育教師還要積極創新課外實踐活動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獲得更多新鮮的體育學習體驗感,學生才能認識到體育學習的快樂,進而在潛移默化中樹立終身體育意識和養成健康的行為習慣。例如:教師組織學生參加“陽光跑步”活動。學生需要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利用課余時間按照“跑步圖譜”進行跑步鍛煉。學生每到一個目的地便要以圖片、視頻的方式完成打卡任務,學生憑借“打卡”數量可以向教師兌換相應數量的“百寶箱”,包括一些獎品和運動新技能、新知識等。這種形式的體育實踐活動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參與體育訓練的興趣。再如: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親子共練”類體育作業。學完“行進間運球”后,教師為學生布置與家長一起完成運球訓練的作業任務。學生要將自己與家長共同訓練的視頻發送給教師,教師要做出有針對性的指導。學生與家長共同參加體育訓練活動不僅能增進親子感情,還能進一步激發學生參與體育訓練項目的興趣。在家長的陪同下,學生也更能將自己的運動計劃堅持下去。最后,為了進一步增強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和推動學生養成健康的行為習慣,高中體育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向學生傳授有關運動健康和鍛煉方法的知識,大幅度提升學生的運動認知水平,更利于優化學生的運動習慣。教師還要出臺有效的激勵機制,利用群體效應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體育運動氛圍。例如:教師依據學生的運動能力、興趣愛好等特點將學生劃分成不同的小組,為每個小組布置有針對性的鍛煉任務,并授予堅持鍛煉時間最長的小組成員“運動小明星”的稱號,有效維護其堅持鍛煉的積極性。
高中階段學生的課業壓力較大,趣味性強的體育鍛煉,不僅能夠提升學生鍛煉的積極性,也能更好地緩解學生學習帶來的精神上的疲憊。在應用趣味性體育鍛煉方法時,教師可以通過學生探討、投票表決的方法,選出最受歡迎的幾種體育游戲方式。在落實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身體狀況和學生意愿,對游戲體育活動進行分類,對學生進行分組,保障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鍛煉,保障學生的身體健康和體育核心素養的提升。再者,趣味性體育教學也需要及時更換游戲類型,維持學生體育鍛煉的新鮮感,進一步保障教學質量。
(三)改進課堂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體育品德
教師要結合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要求不斷優化體育課堂教學內容,重新設計體育教學活動使其更具教育性,為學生體育品德的發展打好基礎。教師在開展體育品德教育時要注意為學生創設相應的情境,在潛移默化中助力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念[5]。例如:在向學生講解排球運動技巧時,教師可以在多媒體技術的幫助下為學生播放中國女排的比賽視頻。在一場比賽中,女排姑娘雖然處于下風,但她們不服輸,堅持頑強拼搏,最終逆轉局勢取得了勝利。生動形象而又富有激情的視頻更能讓學生深刻領悟女排精神的內涵。當在體育學習過程中遇到挫折時,學生也能堅定信念,有對抗挫折的勇氣與信心。教師為學生提供系統的挫折教育內容,有助于學生保持健康的心態,也能使體育教學活動更有成效。除此之外,教師要以完成“立德樹人”的根本教育任務為導向將德育內容滲透到體育教學當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例如:教師組織各小組學生玩“尋寶游戲”。教師給不同的小組發放了不同的“尋寶”路線,學生在完成“尋寶”線路上的任務挑戰后將獲得“寶藏”的線索。各小組學生要合作利用教師提供的線索找到“寶藏”。這些寶藏可以是校訓、班規,也可以是名人名言。小組學生在合作完成“尋寶”任務的過程中不僅能提升團結合作的能力,也能在德育教育內容的熏陶下實現思想品質的進一步提升。最后,教師要扮演好學生成長道路上的“引路人”角色,在教學過程中密切觀察學生的綜合表現,結合實際情況給學生提供合理的幫助和指導,并注重用激勵性語言鼓勵學生,使學生更好地戰勝困難,有效提升學生的體育運動信心。例如:在投籃訓練中,教師發現有的學生多次投籃不中,慢慢失去了練習的耐心。教師便與該學生耐心分析存在的原因,教授其正確的投籃方法,鼓勵該學生有戰勝困難的決心和勇氣。在教師的指導和激勵下,該學生最終在不斷的自我挑戰中提升了自己的投籃命中率。
(四)改進教學評價方式,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教學評價是高中體育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內容。要想更好地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高中體育教師要與時俱進地更新評價觀念,發揮評價的重要作用,使學生的核心素養水平實現大幅度提升。首先,教師要拓展評價的內容。以往高中體育教師只注重評價學生的體育測試成績,忽視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情況,難以將學生培養成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綜合型人才。教師只有將學生的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德發展情況納入評價體系當中,落實“教-學-評”一致性的要求,才能穩步提升學生的體育素養發展水平,也能提高學生對自身實現綜合發展的重要性認識。其次,教師要尊重學生的評價主體地位,重視開展小組互評、學生自評活動,在提升評價全面性、科學性的同時,也能更好地激發學生參與體育訓練的興趣。小組長可以從客觀角度評價組員在合作類活動中的綜合表現,包括組員的活動參與積極性、任務完成情況與是否具備良好的合作意識等。學生也能通過欣賞其他同伴的活動表現給出客觀評價。多元評價主體能夠大幅度提升評價的科學性,可以為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提供助力。最后,教師要合理利用評價的結果。對于在多元評價環節中發現的問題,教師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如為學生制定符合其發展現狀的訓練方案,設立“核心素養成長檔案”,認真記錄學生在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德發展中取得的點滴進步,并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調整教學方案,優化教學內容。
結束語
進入新的教育背景,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高中體育教師面臨的關鍵任務。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基礎的體育教學活動可以引導學生樹立終身體育意識,培養學生的堅韌品質,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和個性化發展水平。高中體育教師要改進體能訓練、實踐活動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的運動能力和培養學生的健康行為;改進課堂教學內容、教學評價方式,培養學生的體育品德,將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
參考文獻
[1]譚欣怡,余振東.高校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研究[J].健與美,2023(12):120-122.
[2]黃燕斌.高中體育羽毛球模塊教學中核心素養的培養途徑[J].學苑教育,2023(32):94-96.
[3]姚向斌.高中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的策略淺探[J].試題與研究,2023(24):67-69.
[4]羅春濤,李曉敏.挫折教育讓學生變得堅韌:闡述學科核心素養下高中體育教學“挫折教育”[C]//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2023中西部地區教育創新與發展論壇論文集(二).重慶市綦江區三江中學,2023:2.
[5]孔德積.改進高中體育教學模式,有效培養學生核心素養[C]//課程教學與管理研究論文集(一).甘肅省永靖中學,2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