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豪
摘 要: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是指在教育中將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與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育環境等方面進行有機融合,使學生在學習中全面發展,再加上隨著近年來我國立德樹人教育模式的實施,更是對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提出了諸多的要求,因此學校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優化現有的教育方案,提高思政教育的效果?;诖耍疚膶⒔榻B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的方法,旨在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學生發展;世界觀;價值觀
高中階段是學生接受教育的重要階段,思想政治教育在其中起到了引領和塑造學生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重要作用。然而,長期以來,由于學校教育理念的分散與碎片化,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學中的重要性逐漸被忽視。為了讓高中生在成長中獲得全面而健康的發展,推進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成為當務之急。
一、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體系的特點
(一)協同性
協同性特點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體系構建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協同性,作為一種積極的合作和互動方式,強調個體之間的協同合作,旨在促進教育過程的全面發展和學生的全面素質提升。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體系中,協同性特點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協同性特點體現在教育資源的共享與整合上。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體系將各個學科的教育資源進行整合,形成全面而完善的教育體系,使學生能夠在一個統一的框架下接受全面的教育。例如:在歷史、地理等學科中,可以通過協同教學的方式,將相關知識進行整合,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所學的知識,促進知識的交叉融合。
其次,協同性特點體現在教師團隊的協同合作上。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體系構建的過程中,教師團隊的協同合作起著重要的作用。教師們可以共同制訂教學計劃和教學目標,共同研究教學方法和教學資源,共同評估學生的學習情況[1]。通過互相協助和支持,教師們能夠更好地發揮自己的優勢,為學生提供更全面、更優質的教育服務。
再次,協同性特點體現在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上。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體系中,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是至關重要的。通過合作學習,學生可以共同解決問題,互相借鑒經驗,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和創新能力。例如:在討論一個問題時,學生們可以分工合作,各自負責一部分內容,然后匯總討論結果,從而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最后,協同性特點體現在學校與社會資源的整合上。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體系構建還需要借助社會資源的支持和參與,以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和經驗。學校可以與社區、家長、企業等各方合作,共同開展教育活動、實踐活動和社會實踐等,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學習平臺和資源支持。通過與社會資源的協同合作,學生能夠更好地了解社會,培養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
(二)育人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與接班人的重要環節。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體系的構建中,強調育人性特點,旨在培養學生的良好品德、正確價值觀,從而塑造出具有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的新一代。育人性特點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覺性,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并非只依賴于外部教育措施,更需要學生主動地參與其中,主動地思考、主動地學習。因此,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應該通過啟發學生思維、激發學生主動性的方式,引導學生自覺地思考自身發展的方向和目標,從而培養出自主學習、自我管理的能力,同時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要以情感的培養為重點,注重培養學生的感恩之心和愛國情懷。學生是具有感情的個體,在情感體驗中更容易接受和體會到教育的力量。因此,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應該注重培養學生對家庭、學校、社會的感恩之心,讓學生從小就懂得感恩、尊重與珍惜。同時,要以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為出發點,通過學習國家歷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教育內容,激發學生對祖國的熱愛,培養學生成為具有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自信心的人。此外,高中思想政治教育還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學生作為社會的一員,應該具備相應的社會責任感,關心他人、關心社會。在教育過程中,可以通過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參與公益事業等方式,讓學生從實踐中體驗到責任的重要性和價值,逐漸培養學生對社會問題的關注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還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明確自己的責任和使命,培養學生為實現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做出貢獻的意識。最后,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育人性特點還體現在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批判思維上。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已經成為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激發學生對新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的批判思維,讓學生具備辨別事物的能力,學會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形成獨立思考的能力,不被誤導和愚弄。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體系構建中的阻礙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體系構建的進程中,我們不可否認存在著一些阻礙。這些阻礙,或許是外部環境與內在機制的制約,或許是教育體制與教育觀念的不完善,抑或是師生關系與教學方法的矛盾。無論其形式如何,這些阻礙都給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帶來了一定程度的挑戰。其中需要正視的是外部環境與內在機制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限制,在當今快節奏、多元化的社會中,學生面臨著來自網絡、娛樂等各種各樣的誘惑與干擾,這些誘惑使得學生難以集中精力學習思想政治教育所涉及的重要知識與理念。此外,當前教育體系內部機制的規范性和約束力還不夠強,導致思想政治教育容易被其他學科所邊緣化,顯得不夠重要。這些外部環境與內在機制的制約,給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體化體系構建帶來了不小的阻礙。同時,教育體制與教育觀念的不完善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體系構建的阻礙之一。傳統觀念中,“思政課”通常被視為灌輸意識形態的工具,而師生之間的關系常常是一種單向的、強制性的關系。這種觀念與體制的制約使得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缺乏參與感和主動性,導致課程內容的乏味性和平庸性。
三、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體系構建的方法
(一)統籌內容資源
統籌內容資源,是指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體系構建中,合理地安排和利用各種教育資源,以達到最優的教育效果。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在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塑造良好思想品德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統籌內容資源的方法則是保證這一目標實現的關鍵[2]。
首先,統籌內容資源需要注重多元化的內容覆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涉及的內容廣泛,需要包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等方面的知識。因此,在統籌內容資源時,應該確保各個知識點的全面覆蓋,避免片面性和偏頗性。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獲得全面、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其次,統籌內容資源需要注重深度與廣度的平衡,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中,有些知識點需要深入理解和學習,有些則需要廣泛涉獵和了解。因此,在統籌內容資源時,應該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需求,合理分配深度和廣度的比例。既要確保學生對重點知識點的深入學習,又要開拓學生的思維廣度,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和創新精神。再次,統籌內容資源需要注重與實際生活的結合,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實踐能力。因此,在統籌內容資源時,應該盡量將所學的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結合,讓學生能夠在實踐中感受和應用所學的知識。通過實際操作和社會實踐,學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和意識形態。最后,統籌內容資源需要注重創新與多樣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資源應該多樣化,不僅僅局限于傳統的教材和課堂教學。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使用圖片、視頻等形式進行內容展示,使學生更加生動和直觀地了解知識點。
(二)擴展新媒體教育渠道
擴展新媒體教育渠道,構建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體系,是適應現代化教育發展需求的必然選擇。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新媒體平臺成為青少年獲取知識、交流思想的重要途徑[3]。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利用新媒體渠道,能夠拓展教育資源,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學校應該積極借助互聯網和移動終端設備,建設在線學習平臺。通過建立統一的網絡平臺,學校可以將思想政治教育與新媒體技術結合起來,使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通過電腦、平板或手機等終端設備,進行在線學習和交流。在這個平臺上,學生可以觀看教學視頻、參與在線討論、完成作業和測驗等一系列學習活動。這樣一來,不僅方便了學生的學習,還能夠與傳統教學相互補充,增強教育效果。之后,學??梢酝ㄟ^建設微信公眾號、博客、微博等新媒體賬號,開設思政教育專欄,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和互動平臺。在這些平臺上,學??梢园l布與思政教育相關的文章、視頻、音頻等內容,向學生傳達價值觀念、國家政策和社會熱點等信息。同時,學生也可以通過這些平臺進行互動交流,發表對于時事問題的見解、分享學習經驗、參與線上辯論等活動。通過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和表達能力。另外,學校應該充分利用在線課程資源和網絡教育平臺,引入新媒體技術,開設創新的教學模式。通過在線教學平臺,教師可以錄制思政教育的專題講座、教學視頻等,讓學生在家中就能夠觀看,為課堂學習打下基礎。而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討論、案例分析、小組活動等形式,引導學生深入思考、互動交流,加強教學效果。這種創新的教學模式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同時也為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學習空間和資源。此外,學校還可以與新聞媒體、網絡平臺合作,舉辦各類思政教育活動。
(三)構建大思政格局
在當代社會,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被譽為培養未來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一環。然而,當前教育體系中普遍存在思政課程與其他學科相對獨立、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脫節等問題,制約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發展與創新。為了推進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體系的構建,我們需要探索一條新的發展路徑,打造一個開放、多元、創新的大思政格局。
首先,構建大思政格局需要強調思政課程與其他學科的融合,當前,思政課程與其他學科往往在教學內容和方式上存在割裂,缺乏交叉融合的機會。因此,我們應該通過開設跨學科的綜合課程,將思政教育與科學、文化、藝術等學科有機結合,打破學科邊界,促進知識的綜合運用以及跨學科思維的培養。這樣的做法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也有助于促進思政課程的深入實施。其次,構建大思政格局需要注重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的有機融合。傳統的思政教育模式往往過于重視理論灌輸,忽視了實踐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我們應該通過引入社會實踐、情境模擬、學生自治等方式,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經驗相結合,使學生在實踐中感悟思政教育的內涵。這樣的做法可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使學生在面對實際問題時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形成對思政教育的真正理解。再次,構建大思政格局還需要倡導多元教育的理念,傳統的思政教育往往過于注重單一的價值觀傳遞,忽視了學生個性發展的多樣性。因此,我們應該鼓勵教師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為學生提供不同的學習路徑和發展空間。同時,我們也應該引導學生從多元的角度思考問題,培養學生的批判思維和辯證思維能力,使學生能夠在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保持自我獨立的思考能力。最后,構建大思政格局需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思政教育的質量取決于教師的專業水平和教育理念。因此,我們應該加大對思政教育師資培養的投入,提高教師的學科素養和教育能力。在構建大思政格局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注重改革創新,積極引入國際先進經驗和理念。同時,也要根據我國國情和學生特點,靈活運用這些經驗和理念,結合實際情況進行適度的調整和創新。
(四)滲透傳統文化
中國是一個擁有悠久歷史和豐富傳統文化的國家,傳統文化承載了民族的智慧和精神追求,對于培養學生的身心健康、價值觀念和道德品質具有重要意義。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體系的構建中,滲透傳統文化成為一種重要手段,旨在讓學生在學習思想政治知識的同時,也能夠領略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和內涵。
例如:傳統文化教育應注重情感的培養。通過讓學生親身體驗傳統文化的藝術形式,如傳統戲曲、古代詩詞等,引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和熱愛。可以組織學生去觀看傳統戲曲演出,參觀文物展覽,或者邀請藝術家來學校進行傳統藝術的講解和表演。在情感上與傳統文化建立起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情感共鳴。之后,傳統文化教育應強調實踐和參與,學生通過參加傳統文化實踐活動,如端午龍舟比賽、春節聯歡晚會等,親身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和活力??梢岳酶鞣N途徑組織學生參觀名勝古跡,學習傳統手工藝技巧,體驗傳統節日的習俗等。通過實踐,讓學生親身體驗和參與,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傳承意識。
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的體系構建需要學校、教師、家長等多方共同努力。通過構建統一的教育體系,建立良好的教育環境,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才能夠更好地實現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培養有社會責任感、良好道德品質的未來公民。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為社會的發展培養出更多有思想、有素質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尹飄萍.立德樹人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課育人實效性分析[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12):174.
[2]趙曉威.立德樹人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策略探析[J].現代交際,2021(10):200-202.
[3]胡燕萍.立德樹人視角下內地西藏高中班思想政治教學有效性探究[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0,3(12):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