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可盈
信息傳播技術和媒體融合的大潮正在持續更新迭代。對于國有企業而言,宣傳隊伍是企業構建宣傳陣地的核心,是企業意識形態工作的主體,國有企業如何鍛造出一支站位高、素質硬、能力強的宣傳干部隊伍,是企業加強黨建引領、做好宣傳思想工作、提升企業文化建設、展示企業品牌形象的需要,也是當下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繩短不能汲深井,淺水難以負大舟。宣傳工作者是國有企業這艘巨輪上的瞭望者,企業專(兼)職通訊員作為宣傳隊伍建設的重要力量,影響著企業在全媒體輿論場敘事的“大局、戰略、理念、意志”,決定著企業文化輸出的軟實力。[1]國有企業需要注重提升宣傳干部素質,以服務中心工作為目標,以加強政治建設為根本,以配齊建強隊伍為關鍵,以提升宣傳能力為核心,以強化考核激勵為保障,打造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高強、求實創新、能打勝仗的企業宣傳思想工作隊伍,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思想保證和輿論支持。
在推進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國有企業需要組織開展學習會,對黨中央和上級黨委決策部署進行集中宣貫,定期總結本單位思想政治工作、意識形態工作開展情況,不定期對企業生產經營發展動態、企業品牌推廣、企業文化進行宣傳。尤其是在當下的融媒時代,“不出聲”“小音量”,容易讓企業的宣傳思想工作陷入被動局面;“及時發聲”“大音量”不僅可以推進工作事半功倍,更可以防范化解各類風險。因此,國有企業需要依靠宣傳干部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遵循企業文化建設和宣傳工作規律,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及時、準確、全面地宣傳公司各項工作中的重點、熱點、特點、亮點,內鼓士氣,外塑形象,擔當企業意識形態工作的“先行者”,為企業生產經營和改革發展保駕護航。
宣傳干部需要能夠準確領會各級文件精神,具備高度的新聞敏感性,能夠及時、準確地發現和把握新聞線索,具有較強的寫作能力和組織策劃能力,能認真履行通訊員職責,能夠較好完成新聞采編工作,積極向各級平臺撰稿、投稿、發聲。宣傳干部不僅要對典型事件、任務有敏銳的觀察力,具備專業的文字處理、新聞采編、新聞寫作的技能,更需要精通攝影、圖片處理、視頻剪輯等專業技術,以適應融媒體工作對宣傳隊伍的高要求。要有“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政治定力,要有“凝聚最大合力”的價值追求,要有“感染人、吸引人、打動人”的敘事話語魅力。[2]
國有企業黨的建設與生產經營融合共進,離不開宣傳干部的策劃、推動、監督、總結,通過不同的形式載體展現企業良好形象。新時代黨建工作對宣傳干部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僅要熟悉黨建業務知識,還要懂企業生產經營,能夠找準宣傳報道的“融合點”,圍繞“安全、質量、進度、環保、信譽、效益”去施工一線發現、挖掘新聞。畢竟在融媒體、自媒體的發展趨勢下,“酒香也怕巷子深”,企業再好的故事和經驗做法也需要依靠宣傳干部采訪、整合、總結,用求新、求異、求變的眼光,變換角度從不同側面去觀察思考,起到內聚人心、外塑形象的效果,講好“很能干、感動人、可信賴”企業故事。
宣傳干部是幫助企業職工、外部客戶、社會公眾加深了解企業的“橋梁”,也是加強國有企業各項決策深入人心的骨干力量。宣傳干部需要去一線采寫稿件,整體工作作風是盡職盡責、積極向上的。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革新,特別是4G、5G的迭代,通信技術革命日新月異,宣傳工作呈現的方式和載體也在迭代發展,對于宣傳干部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新形勢下企業宣傳思想工作要求比,宣傳干部隊伍建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近年來,隨著國有企業經營規模的加大,工程項目數量穩步增長,因為行業性質的限制和公司主營業務領域的考慮,企業每年招聘的新進大學生中新聞寫作專業人才的數量與質量往往達不到企業宣傳的需要。部分基層單位甚至把宣傳崗位工作交給其他部門人員或勞務派遣人員兼任,他們欠缺一線的工作經歷,存在學習能力偏弱、宣傳業務能力不強等問題,對于宣傳思想工作不會干也不愿意干,影響了企業宣傳工作效果。另一方面,宣傳干部晉升渠道單一,且企業工作流動性大,進而也弱化了宣傳崗位對高學歷年輕干部的吸引力,出現宣傳骨干人才流失現象。
基層單位從事宣傳工作的人員多數為兼職通訊員,缺乏專業、系統性的培訓,對于工程語言、專用名詞、施工管理等相關知識仍有欠缺,對于發掘、收集和上報新聞素材流程不明晰,導致企業宣傳工作存在“上熱下冷”“包辦代替”的情況。上級單位開展宣傳思想工作培訓時,基層項目主管領導往往以生產經營為由“不放人”,導致一線兼職通訊員參與度不高;開展培訓前未充分了解受眾需求,培訓內容不夠新穎,未能與時俱進,與實際宣傳工作聯系不夠緊密,導致通訊員接收到有效信息少,無論是政治素養還是業務水平未得到進一步提升;培訓閉環工作有所欠缺,培訓結束后未采取有效措施鞏固培訓成果,存在學習“走過場”“過眼忘”現象。
宣傳干部出現“不作為”問題,雖然與個人的工作態度相關,但與上級單位未發揮績效考核的“指揮棒”也息息相關。在宣傳考核指標的制定上,考核內容計分不夠科學,對不同單位的業務考核標準存在“一刀切”,未能準確反映宣傳干部的實際工作價值,缺乏針對性、有效性;在激勵措施的制定上,無論排名靠前或者靠后,都沒有觸碰宣傳干部的實際利益,缺乏優秀宣傳員評比、年度新聞評選等考核評比機制,沒有形成良性的宣傳思想隊伍進入和退出機制;在過程監督上,沒有對照企業宣傳思想工作目標任務,形成月度推進、半年督導、全年考核機制,難以充分調動宣傳干部的工作積極性。
國有企業應根據實際需求,通過高校引進、社會招聘、內部選調等形式優選宣傳干部,進一步提升宣傳隊伍素質。對于國有企業而言,宣傳干部需要具有較高的政治素質,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3]所學專業對口,個人理論水平較高、寫作基礎扎實、宣傳業績突出,或具備攝影、排版設計、影視制作等方面技能專長;具有基層單位工作經歷,熟悉企業新聞報道流程,掌握基本的工程語言、專用名詞、施工管理相關知識,工作作風扎實,具有較強的集體榮譽感和組織紀律性;熱愛新聞報道與宣傳工作,有高度的責任心,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以正面宣傳為主,及時收集、整理本單位的新聞線索,所報送稿件或信息,在企業內外部宣傳平臺長期能夠發布新聞作品。
國有企業需要持續加強宣傳思想工作隊伍的培訓教育,加強政治理論教育,確保宣傳干部每年集中學習政治理論不少于24學時;健全業務培訓制度,通過導師帶徒、骨干培訓、業務座談、助勤學習、實踐鍛煉、崗位交流等方式,確保每名宣傳骨干每年至少參加1次業務培訓、進行1次基層實踐、參與1次座談交流、獨立承擔1項重點宣傳報道任務,在重點工作、重大課題、重難項目和創新性工作中培養人才,提高宣傳思想工作隊伍的專業化水平;在培訓方式上采取分層管理,按照素質能力劃分層次,因人制宜,對不同層次宣傳干部實行不同的培訓機會和管理模式,強化信息共享和對外交流,以適應日常工作的業務水平和職業素質需求。
國有企業可以采取宣傳干部評定積分制,評定按照“業績至上”原則,根據上年度個人積分情況將通訊員劃分為不同的星級等次,具體評級標準為宣傳稿件考核計分方式,逐級加高星級晉升的門檻,在引導通訊員在勤寫稿的同時,拓寬報道廣度、深度。宣傳干部按月享受業務激勵,每年公司發布文件后,由各單位一次性發放,同時按分數獲取稿費獎勵;“星級”通訊員實行能上能下、能進能出制度,公司將根據通訊員上一年度積分情況,適時調整通訊員“星級”;對宣傳干部的“星級”評定情況,公司將在內部網站或官微進行通報,以達到鼓勵先進、鞭策后進的目的,獲評星級的宣傳干部,還有機會根據等級參加上級單位各類培訓和助勤鍛煉機會,在實干中提升素質,不斷開創新時代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