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佳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當前的高中英語教學也更加關注學生的核心素養。傳統英語課堂教學以灌輸式教學為主,這種落后的教學模式已無法滿足現代教學需要。所以,聚焦核心素養,優化英語課堂是當務之急。文章基于高中英語教學實踐,分析了英語課堂教學的弊端,提出了優化課堂教學的策略,希望有助于英語課堂改革和發展。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英語課堂
英語是一門語言課程,在英語教學中,課堂教學是英語教學的“地基”,事關英語教學效果和質量。新時代下,核心素養成為英語教學的重中之重,高效課堂成為教育界的流行詞匯[1]。在核心素養下,改革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構建智慧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欲望,可以為以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為目標的高中英語教學提供有力保障。因此,在高中英語教學中,要聚焦核心素養,優化英語課堂。
一、傳統英語教學的弊端
(一)教學思想落后,學生沒有參與感
英語是一門外來語言學科,語言學習需要發揮人的主動性,讓學生有學習的動力。人本主義理論認為:教學應從學生本身出發,讓學習變成一項學習者主動參與的活動。要想讓學生掌握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關鍵能力,需要教師了解學生,讓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但是,受應試教育影響,有的教師在英語課堂教學中都是以自己為主,以英語知識講解為中心,很少給學生釋放自我、表現自己的空間和機會。在整個課堂教學中,師生缺少互動,學生比較被動,記單詞,記語法,背課文,做練習,是學習的全部。這種以師為本的教學模式,剝奪了學生質疑、探究和合作的權利,也影響了學生參與課堂互動的興趣。長此以往,會讓學生養成懶惰心理,削弱學生的思考能力、學習能力。
(二)教學方法單一,學生缺少興趣
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不僅僅是讓學生掌握知識,提高成績,更多的是讓學生形成語感,深度思考,積極學習,使學生的學習層次不斷攀升,但是,這一切,都離不開教師的引領,需要發掘學生興趣和潛力,需要高質量的課堂教學來助力[2]。雖說隨著新課改的推進,高中英語教學中出現了許多新舉措,但是,英語課堂教學方法缺乏多樣性,教學手法單一的狀況并沒有得到改善。如在課堂教學中,許多教師考慮的都是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將所有知識一股腦地傳授給學生,卻很少會考慮學生情況和語言學習規律,去創設有趣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有趣的情境中去學習。而且,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無論是講授知識,還是進行練習,學生接受的都是完全相同的內容,英語教學缺少層次性、趣味性。這種單一的教學模式,只能讓學生感到疲憊,產生厭倦心理,使學生長期處于記憶表面文字、基礎知識的境地。
(三)教學設計馬虎,忽略核心素養
教師的責任是教書育人,為學生終身學習、全面發展助力。當前,教書育人的根本是培養核心素養,核心素養下的高中英語教學,需要教師改變那種聚焦學生分數,以考試為指揮棒的思想傾向,將學生素養培養置于首要位置,做好教學設計,基于精心設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但是,關于英語教學,有的教師在教學目標設定、計劃制訂、教學手法方面都存在些許問題,如教學目標以知識和技能教學為主,與核心素養有一定的距離。又如,英語課堂教學以單純的聽、說、讀、寫為主,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缺少聯系,而且缺少有趣的活動,學生沒有機會進行反思性學習和探索性學習,也無法在課堂教學中檢驗所學內容,不會應用英語去解決問題。這樣一來,學生雖然能掌握一定的英語知識,但是,卻不了解英語文化背景,也缺少英語思維和學習能力。
二、優化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的策略
(一)聚焦英語課堂,精心進行教學設計
核心素養下的英語教學,需要打破教師本位的現象,聚焦核心素養,讓學生借助搜集信息、探討問題、合作學習等,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去。聚焦核心素養,首先是在核心素養指導下去進行教學設計,將核心素養教學要求、內容和要義都納入教學設計考慮范圍,滲透到教學設計中去。這就要求英語教師端正思想認識,發揮引導者、設計師的作用,精心進行教學設計,緊貼學生最近發展區,制訂核心素養教學目標,使教學具有針對性和方向感。
如在學習“Choose your favorite athlete”一課時,結合教學內容可知,本課的中心話題為“運動和健康”,屬“人與自我”的主題,語篇主題語境明晰,承載著單元最重要的語言和文化信息,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激活學生已有知識經驗,讓學生在主題語境中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新”為目的制訂教學計劃,進行教學設計。如高一新生的英語基礎相對薄弱,許多人在英語基礎知識學習方面有所不足,在英語交際方面也有畏懼、緊張心理,為此,在教學設計中,教師可從“全民健身”“運動與減肥”等學生熟悉的話題中選其一,以談話的形式導入,以激發學生興趣。在課堂上,開展任務型的課堂活動,如讓學生介紹自己的體育愛好,選出自己心中的體育界傳奇,就如何邀請朋友、說服父母參加體育運動展開討論,讓學生人人都能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去,使不同層次的學生有合作學習的機會,并能通過合作學習查漏補缺、縮小差距。
(二)落實生本理念,創造自主學習機會
學生是教學的根本。高中英語知識體系龐大,涉及英語詞匯、語法、句式等知識。學生只有愛學習,會學習,才能在英語學習中如魚得水,學有所得。自主學習能力是一種“會學習”的能力,也是愛學習的表現。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有終身學習的自覺性和能力,是英語核心素養教學的要求。但是,在傳統高中英語課堂上,學生無論是學習知識,還是進行練習,都是跟著教師的思路前進的,學生缺少自主學習的機會。以人為本是新課改的思想核心,以人為本,也是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的指導理念。核心素養下的高中英語課堂教學,要落實以人為本的理念。更需要教師轉變思想觀念,淡化權威意識,給予學生以尊重和信任,從學生實際出發去進行教學設計,為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機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釋放自我,感受學習的樂趣[3]。
同樣以“Choose your favorite athlete”一課教學為例,為了促進學生思考,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先利用多媒體展示專業體育比賽的場景,再展示某報紙、雜志的讀者來信,借助讀者來信讓學生了解著名運動員郎平、喬丹的事跡、成績。然后,讓學生基于小組合作學習,對文本內容進行深入分析,總結、點評傳奇人物的標準,詮釋他們身上的體育精神,講述運動和體育的意義,并選出自己心中的體育明星,說說自己的理由。這樣結合語境讓學生進行自主思考和語言練習,可以加深對體育的理解,促使學生養成正確的生活觀。
(三)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句話告訴我們,興趣與好學是學習中最重要的因素。教學實踐證明:學生只有對學習充滿興趣,才會愿意學習,才能沉浸到課堂中去。學習環境是英語教學不可或缺的教學資源之一。良好的學習環境,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為學生自主學習、探索、創新注入動力。對于高中生來說,英語是一門外語。許多學生雖然因為升學壓力,在英語學習上花費了很多的時間和精力,但是,受母語影響,許多學生并未形成英語思維,也無法在英語學習中進行沉浸式學習。以學生興趣為落腳點創設教學情境,增加教學的趣味性,可以點燃學生的求知欲[4]。因此,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采取多樣舉措創設教學情境,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快樂學習。
以高一英語必修一Unit 4 Earthquakes Reading部分“A night the Earth don't sleep”一課為例,本課不僅出現了復雜的數字和大量的動詞,而且篇幅較長,出現了定語從句,所以,許多學生還未讀課文就有了畏難心理。為了激發學生的閱讀的興趣,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電影《唐山大地震》中的片段,并出示一些英文報紙雜志報道唐山地震的消息,讓學生借助視頻目睹唐山地震的恐怖場景,從文本中捕捉一些細節,了解有關地震的知識以及題外話,如災難來臨時人們守望相助的情誼,解放軍官兵奮不顧身救人的精神,都令人感動,值得學習。這樣可以讓學生未看課文心里就深受觸動,可以為他們自主學習、有效學習注入動力。
(四)小組合作學習,培養英語學習能力
英語核心素養不僅包括語言能力、文化品質,還包括學習能力和思考能力。概括來講,英語核心素養是一個整體,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任何一方面都不可偏廢。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需要教師將學習的權利交到學生手中,為學生學習搭建支架,鋪就臺階。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以生為本的互動學習法。小組合作學習因為能為學生合作、互動提供機會,讓學生深度思考問題、感悟學習的樂趣和魅力、有效學習,所以在英語教學中深受學生歡迎。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加強合作,促使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充分展示自己,鍛煉和增強學習能力。
以文本“A night the Earth don't sleep”教學為例,在課堂上,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搜集唐山和舊金山的圖片,了解地震、地理知識,總結各地地震的成因。讓學生找出一兩個典型的地震城市,在課堂上展示。在課堂上,讓各組學生選出代表,激活圖式經驗,講述小組合作成果。教師可就學生課前學習成果提出問題,進行評價,使學生通過講、說、聽等,與教師形成積極的互動狀態。在課文講解結束后,可以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開展“采訪唐山地震幸存者”“地震回憶”等小組活動,以培養學生用英語進行創造性交流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
(五)采取互動教學,設計英語語言活動
之前,關于英語課堂教學,有的人這樣認為:課堂就是教師的“自留地”,不論是問題還是成績,都由教師負責。其實不然,真正有意義的課堂教學不應該是教師一個人的“獨角戲”。它需要教師發揮主動性,積極參與到教學設計、活動組織、學生教育中去。更需要將學生動員起來,師生齊心協力,共同參與。還需要教師給予學生以尊重,與學生構建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有質疑的勇氣,討論的機會,發揮的余地。簡而言之,真正有意義的英語課堂教學,要注意師生互動,且保持師生互動的同頻、同步,和諧統一。因此,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以培養核心素養為最終目的,以富有彈性的活動為紐帶與學生加強聯系,以了解學生學習能力、存在的問題,引導學生合作學習,使學生在學習方面更加積極,更有效率。
如在“How Daisy learned to help wildlife”教學中,結合中心話題“野生動物保護”,教師可遵循先輸入再輸出的原則,先后設計Reading和Discussion的環節,讓學生先閱讀課文,了解野生動物瀕臨滅絕的原因,以及當前為了保護野生動物而采取的措施,實施的策略,為課堂討論做鋪墊。然后,讓學生觀看以環保為主題的網絡視頻或錄像帶,讓學生先以口頭回答的形式,講述一下自己關于野生動物保護的看法和意見。再以任務的形式,給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寫封信,或者結合知識圖式設計環保海報,宣傳環保理念。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教師應創新英語主題交際內容展現方式,優化學生口語交際模式,為學生互動提供合理的背景支持,使學生基于有效互動深化認識。
(六)開展思維訓練,增強創新思考能力
思維品質是英語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思考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前提,與語言有著密切聯系。英語作為一門外語,它具有綜合性、規律性,而且與漢語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它在使用時經常與觀察、比較、推理、歸納、論證和批判等心智活動相伴而行。優良的思維品質是英語學習者有效學習必備的心理特征。高中生雖然有了一定的思維能力,但是,許多人在思考問題時還不具有深度和復雜性。在英語學習中,許多人因為思維能力有限,所以只能對表層信息進行加工,在思維方面沒有邏輯性和創造性。在英語教學中,借助學習活動開展思維訓練,極具必要性。因此,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思維訓練讓學生觀察、比較、分析、辨識英語的語篇結構功能和中外文化的異同,以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提升。
以“A night the Earth don't sleep”為例,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先略讀課文,歸納文章大意。然后,設計學習任務,開展思維訓練:1.精讀課文,梳理文章脈絡,了解文章總體框架;2.歸納各部分的中心詞、關鍵句,捕捉文章的重要信息,找出文中的“5個W”,將Who,What,When,Where,Why等信息填在表格上,以了解學生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3.繪制思維導圖,用直觀、便捷、有趣的符號呈現課文要點;4.復述課文,學習地震抗震救人的知識,討論地震時的應急逃生技巧。如此這樣,借助階梯形任務開展思維訓練,讓學生由易到難去學習,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和口才,還可以讓學生深刻領悟作者的創作意圖,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使學生從中受益。
結束語
綜上所述,學生英語核心素養培養需要教師充分了解學生訴求,優化教學模式,才能調動學生的能動性,使核心素養培養成為水到渠成之事。因此,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立足教學改革創新課堂教學理念,優化教學模式,以創造良好的教學條件,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張穎.核心素養下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2023(11):128-131.
[2]馬思思.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策略探究[C]//廣東省教師繼續教育學會.廣東省教師繼續教育學會教師發展論壇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十六),2023:1233-1239.
[3]肖學敏.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海外英語,2022(19):180-182.
[4]張翼霞.核心素養導向的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名師在線,2022(12):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