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芳,王姍姍,王 靜
(河北傳媒學院 美術與設計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1430)
“京繡”又稱“宮廷繡”或“宮繡”,多用于宮廷服飾、裝飾等,用料考究,技藝精湛,格調雅致。從地域上看,可將京繡定為北京及其周邊地區的手工藝刺繡;從工藝上看,京繡是指以北京為中心的地方特色刺繡工藝,其在發展過程中也融合了多種刺繡的特色并形成了獨立的刺繡工藝完整體系以及具有自身鮮明特色的適用于宮廷的手工刺繡工藝。京繡的歷史可追溯到唐代,《契丹國志》中描述燕京(北京的舊稱)為“錦繡組綺,精絕天下”[1],經過初期的發展,隨著元朝的建立,為宮廷服務的京繡也逐漸被重視,生產力的飛速發展使大量的刺繡匠人集結在都城。這種局面使之前的刺繡技藝融入了很多地方刺繡工藝,在此基礎上也發展出屬于京繡的紋樣圖案以及技藝的雛形,為京繡這一繡種的建立奠定了基礎。經歷了時間的積累和沉淀,京繡在元代以后開始得到系統的發展,到清代形成了較為完整的體系,融合各繡種之精華,并使用皇家專用的圖案等,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宮廷裝飾風格,被譽為“宮繡”[2]。經歷了幾個朝代的發展融合,宮繡已經具備獨特的工藝技法和圖案紋樣以及特殊的服務對象和職能。但是由于宮繡服務對象的限制,這種工藝僅限于宮廷,沒有在民間得到應用和發展。
近年來,隨著國家開始重視傳統手工藝的保護、傳承與發展,人們逐漸認識到“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中國的傳統手工藝蘊含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不僅是技藝的傳承,還是文化的傳承,人們逐漸意識到生活方式可以是多樣的,傳統的手工藝既有較高的審美價值,又有較高的實用價值,且具有健康環保、獨一無二等特點,逐漸受到更多人的喜愛。產業化的發展使京繡的運用方式得到了很大的發展,這是一個好的開始。
近年來,國家大力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2014年,京繡被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國辦發〔2017〕25號文件指出:“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加強文化遺產保護,振興傳統工藝,有助于傳承與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養文化生態,豐富文化資源,增強文化自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游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發布的文件(文旅非遺發〔2018〕12號)亦提出《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并將京繡列入第一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隨著國家和當地政府對京繡這種手工藝越來越重視,更多的資源傾斜于產業化發展以及扶持政策上。作為傳承人,諸多手工藝人也將傳統的京繡技藝整理成較為翔實的文字資料,以便更好地保護和傳承。隨著社會生活的不斷變化,越來越多人開始回望歷史,挖掘中國傳統文化,進而對煥發新生的傳統手工藝產生好感。例如更多人開始對京繡產生濃厚的興趣,主動學習和傳承,這樣更有利于京繡的長久發展。同時,京繡的設計越來越多元化,將京繡元素更好地融入現代服裝以及日用品中,不僅具有裝飾和裝點生活的作用,還有很高的實用性。因此,京繡得到了更加全面的發展,包括保護與傳承、產業化發展、紋樣以及使用形式的創新等。京繡傳統工藝得以煥發新生,研究京繡的發展、紋樣和使用形式的創新為以后的研究者提供了更多的理論依據和發展的可能性。
京繡以北京為發展中心,輻射到北京周邊地區,如河北、天津、河南等地,后與雕漆、宮毯、花絲鑲嵌、金漆鑲嵌、景泰藍、牙雕、玉雕并稱為“燕京八絕”。北京是明清兩代的首都,也是文化藝術中心,京繡依托地域優勢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形成了鮮明的藝術特點。只為宮廷服務的技藝有諸多的限制,當京繡“走”出宮廷后,得到了更加多元化的發展,更好地融入了當地的文化和人們的生活。隨著社會的變革,很多京繡藝人從宮廷中走出來,這些曾經為皇室服務的京繡技藝傳承人在民間將這項工藝一代代傳承了下來。
京繡的題材紋樣涉獵較廣,也具備很強的特殊性,部分刺繡紋樣是其他刺繡種類中被禁止使用的,例如彰顯皇家威嚴的龍袍上的十二章紋、五爪金龍等紋樣,當時是皇家專屬。這些圖案有區分穿著者等級的作用,民間不準使用,在其他繡種中更是看不到。除了最開始只供特定人群使用的圖案紋樣之外,京繡還有山水花鳥、吉祥八寶等紋樣,這些紋樣不僅具有較好的寓意,代表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時還具有很強的趣味性,每個紋樣都有具有吉祥寓意的“口彩”,發展到后來就變成“紋必有意,意必吉祥”。京繡的圖案紋樣具有深刻的文化內涵,展現出獨特、優雅、高貴的東方魅力。
京繡整體的藝術風格非常華麗,用料考究、色彩明艷,除了最基礎的絲線,常用一些珍貴的材料在重要部位點綴作為輔助提升整體效果,包括珍珠、珊瑚等。京繡的制作技藝非常復雜,每個步驟要求極高。首先是設計,包括構圖、紋樣以及總體布局等;其次是繪圖,描摹出圖案的線稿;再次用硫酸紙進行扎孔,這個環節對精細程度要求極高,要求細密地扎出孔洞,保證其完全貫穿且孔洞之間不可以相連,每個小孔的距離需控制在幾毫米左右,可謂相當困難,需要常年積累的經驗才可以很好地完成;從次開始進行刺繡,京繡以纏針、接針、輔針等為主要針法,根據所繡紋樣分為陰陽兩面,通過變色以及針法的變換表現物象的色彩層次和立體感,其獨創的盤金、打籽繡使用真金捻線盤成團或者將其結籽并繡于其上,顯得非常精致、華貴;最后進行整體調整并完工,工藝煩瑣,要求甚為苛刻,使京繡在博采眾長的基礎上發展出屬于自己的特色。
宮廷紋樣是指生活在宮廷中的皇帝、后妃、官吏等使用的紋樣。京繡中的宮廷紋樣屬于皇家專用,非頒賜不可僭用。《明史·志第四十三輿服三》規定官吏服飾不能織繡龍鳳紋和使用玄、黃、紫三色,以此維護皇家至高無上的權力。為了加強統治,清政府制定了冠服制度,明確規定了帝王、貴族、官員的服飾紋樣及用色,如只有帝王可以使用五爪龍紋樣和十二章紋,對官員的官服補子也有明確的紋樣等級規定[2]。這些紋樣包括龍鳳紋以及瑞獸禽鳥紋。其中,龍紋不是抽象簡約的紋樣,而是非常完整、麟角分明的具象龍紋,繡工精細,細節表現到位,具有威嚴的氣勢;鳳紋以翔鳳為主,呈現出飛翔的狀態,通常與祥云、花卉一同出現,整體紋樣華貴端莊。瑞獸禽鳥紋樣主要包括麒麟紋、仙鶴紋、孔雀紋、白鷴紋以及鴛鴦紋等,多用于清代官員官服上的裝飾,稱為補子,按照官員的等級區分[3-4]。
京繡進入民間發展之后紋樣的變化很大,為了迎合普通民眾的審美和使用要求,紋樣不斷推陳出新,衍生出很多平民百姓接受和喜愛的動植物以及具有吉祥寓意的山水景物等圖案。整體可以分為形、意、象3種,其中,形態類主要包括用物象形態表現具有美好寓意的紋樣,例如用“梅蘭竹菊”四君子的圖案寓意高潔的品格,用牡丹紋寓意富貴;石榴寓意多子多福等,也會加入纏枝圖案和花卉進行結合。“意”類圖案多為文字類,例如壽字紋。象征類如海水紋、云紋、八寶紋等。這些紋樣都在京繡的發展過程中不斷被重新設計和使用,也結合了不同的針法使整體效果越來越好。
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人們對時尚的新需求,京繡要想更好、更全面地發展,需要進行全面的創新,在傳承的基礎上更加貼合當代社會的發展規律以及審美、使用需求。以河北傳媒學院為例,2015年,該校建立了京繡工作室,邀請了京繡非遺傳承人作為工作室特聘講師,在學校開展了多門選修課,讓感興趣的學生參與京繡的學習與創作,將京繡的圖案運用于服裝、手提包、胸針、香囊等服飾上,多次參加國家級展覽和珠寶飾品展會,在社會上得到非常好的反響。
紋樣是京繡最直觀的表現,文化內涵、美好寓意、特色技藝等都需要通過紋樣直觀地傳達給受眾[5]。因此,有必要從以下方面對京繡紋樣進行創新。
3.2.1 夸張和簡化
夸張與簡化是相互對立統一的兩種創新方法,夸張需要在傳統紋樣的基礎上構成新的圖案,使整體圖案紋樣更具典型性和代表性。例如京繡中的鳳紋,對其進行局部夸張,使新的紋樣不像傳統鳳紋圖案那么完整、寫實,相對抽象,更加適用于現代服飾設計需求。簡化是做精簡歸納的藝術化處理,設計出新的紋樣。例如對京繡傳統圖案中的花卉紋樣—纏枝菊花紋進行再設計,遵循現代圖案簡化抽象的特征,將其單獨提取做簡化處理,利用構成中的形式美法則重新進行排列并運用于服飾設計,既避免了傳統紋樣中的復雜設計,又使用了傳統紋樣中的圖案。不管是局部夸張還是提取簡化,都是根據現代服飾設計對紋樣的整體要求進行的創新設計,既要讓人們看到京繡的傳統圖案,又要通過創新設計使紋樣煥發新的生機,更加符合現代審美。
3.2.2 重復與重構
重復法是從構成形式中衍生而來,將紋樣進行創新提取之后經過規律和非規律的排列組合構成新的紋樣,具有整體統一的特點。例如從京繡傳統圖案壽桃圖中提取桃葉的圖案,按照枝葉自然生長的規律進行重復性排列產生新的紋樣,更符合現代服裝設計中圖案局部使用的要求,并且便于統一顏色,做簡約設計。重復與重構的方法是將構成形式與現代設計形式美法則運用于京繡圖案的創新設計,更加符合生產和設計要求,這樣的紋樣創新設計更加有利于京繡的產業化發展。重構是指將兩種或者兩種以上的傳統京繡紋樣進行打破和重組,變化出新的圖形,新的圖形經過創新具有新穎性和獨特性。例如,從京繡傳統圖案中提取鳳紋,將尾部圖案分離出來設計出新的圖案,新的圖案只有傳統圖案的局部并將特點進行放大;提取傳統的花卉圖案將原有的獨立花卉進行重組結合,進一步模糊各種花卉之間的區別將其進行融合,設計出更加符合現代時尚要求的花卉圖案。
3.2.3 條理與適形
條理是指將傳統紋樣進行秩序化再設計形成新的圖案,具有更強的規律性和條理性。例如,從京繡吉祥海水紋樣中提取線條并重新排列,借鑒構成形式中均衡線的排列方法,將線條進行更加秩序化、條理化的排列,形成更具視覺沖擊力的新圖案,再根據服飾設計需要排列組合形成全新的圖案。這種條理性的重新設計更加適合角隅式圖案填充,更加靈活多變。適形是指將傳統的一個或者多個圖案和特定的形狀相結合,設計出新的圖案用于現代設計中。例如,提取京繡中的鳳紋以及祥云紋樣,根據服飾所需的輪廓進行相應的結合,其中也會用到夸張或者簡化的設計方法,形成全新的圖案,這樣既簡化了傳統圖案中大量的平鋪圖案,也突出了位于中心位置的圖案,并且很好地滿足了設計需求。
當代京繡紋樣在傳統圖案基礎上創新發展的紋樣十分別致,色彩鮮艷、多變。從整體的效果上來看,其還保留了傳統繡品中精致奢華、裝飾性強等特色,充分體現了京繡的藝術價值、文化價值、社會價值、歷史價值等。在社會不斷變化的過程中,京繡這種純手工藝制品一度受到很大的沖擊。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京繡不斷被傳承和創新,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了新的發展,研究紋樣的創新和產業化有助于京繡得到更加全面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