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越來越多的城市問題涌現出來。城市規劃是城市發展的重要藍圖,也是從根源解決各類問題的關鍵出發點。從城市規劃的內涵與關注點出發,闡述規劃的重要性,并分析智慧城市規劃指導下新加坡的城市建設和生態城市理念指導下德國弗萊堡的城市建設。具體而言,城市規劃程序是復雜的,在不同規劃理念的指導下,城市建設也呈現不同重心。新加坡的智慧城市以智能嵌入為核心,而弗萊堡的生態城市以綠色環保為首要任務,其各自城市規劃理念在城市的發展建設中起到重要作用。
關鍵詞:城市規劃;智慧城市;生態城市
世界范圍內,不同地域、不同城市由于本身城市規劃的定位不同和發展情況的差異,因此采用的規劃方法也不盡相同。隨著規劃框架和流程的逐步完善,越來越多的群體參與城市規劃,問題也隨之產生。不同的城市規劃模式反映了不同的規劃理念和核心利益,并不完全取決于利益相關者的需求。本文首先討論影響城市規劃的關鍵因素,并指出上述觀點的局限性;其次,探討智慧城市新加坡和生態城市弗萊堡的案例,描述智慧城市和生態城市的定義,并分析它們的發展現狀;最后,對智慧城市新加坡和生態城市弗萊堡的未來發展趨勢進行展望。
一、城市規劃的重要性與關注點
如今,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和世界各地城市化的推進,城市人口迅速增長。如此一來,城市應該如何規劃和發展才能更好地接納眾多的人口,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在這種時代背景下,城市規劃的重要性日益顯現。城市規劃是通過規劃和設計給城市帶來變化的手段,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手段和力量。它為地方政府和利益相關者間的合作創造了一個框架,以空間土地為規劃的關鍵資源,開展規劃程序。良好合理的城市規劃需要結合規劃部門和公眾的力量,它能夠創造一個便利、高效、綠色和更具吸引力的環境,可以指導城市的發展,并使所有居住的居民受益。因此,在制定規劃時,規劃部門不僅需要加強與當地居民的溝通,考慮當地利益和實際情況,還需要考慮物質、社會和經濟環境等城市發展的關鍵問題。
物理環境的核心包括位置、溫度、地質條件、食物和水供應的難易程度以及距離。在制定規劃方案時,需要全面了解城市的物理環境特征,從而做到充分地利用當地的地理優勢。
社會環境是指人類在長期的生產和生活活動中所創造和形成的環境,如經濟環境、交通環境、聚落環境、政治環境、制度環境、文化環境、教育環境等[1]。由于社會環境中資源分配不均是許多城市面臨的問題之一,因此,需要確保居民能夠享受規劃帶來的好處,而不是因為資源分配不合理而被排除在外。
在經濟環境方面,幾乎所有的城市規劃方案在產業布局中都大力支持當地的傳統產業,同時嘗試增添新產業,因此規劃需要引導當地的經濟發展走向和產業布局,提高經濟環境的創新力和競爭力。
只有充分了解城市的物質、社會和經濟環境之間的聯系,才能制定出適宜的規劃方案并將其應用于城市建設。
二、新加坡智慧城市的建設案例
新加坡的城市規劃傾向于最大限度地利用該國有限的土地資源,以滿足當前和未來新加坡人的多樣化需求。其關鍵策略之一是使新加坡成為一個智慧城市。智慧城市是以信息技術為核心支撐,通過大量準確的信息獲取、傳遞和處理,提高城市運行效率,形成低碳城市生態圈而構建的新形態城市[2]。
智慧城市利用數字和電信技術提高傳統網絡和服務的效率。智慧城市的概念并不局限于利用通信技術更好地利用資源和減少排放,還意味著更智能的城市交通網絡,互動性更強、反應更迅速的城市管理,更安全的公共空間,以及滿足老齡化人口的需求,等等。它的目標是通過智能化的手段,提升城市治理的效率和質量,優化居民的生活質量,并有效應對環境變化。在實際操作中,智慧城市涵蓋了智慧政務、智慧應急、智慧交通等諸多領域,力求通過技術革新,實現更加精細化和動態的城市管理。在智慧城市中,數字技術將為市民帶來更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務、更合理的資源利用以及更少的排放。
如前提及的問題,新加坡的智慧城市建設也不僅僅是根據投資者和土地所有者的利益和需求。新加坡的“智慧國家”計劃啟動于2006年,政府的目標是通過發展數字經濟、數字政府和數字社會三個關鍵領域,建立一個與智慧城市年發展相適應的合作型政府框架。此舉是為了加強公眾參與,增強政府、民眾和私營部門之間的合作創造和互動交流,進而為新加坡創造更大的價值[3]。新加坡“智慧國家”計劃旨在利用信息技術、網絡和數據來創造更好的生活環境和更多的發展機會,以解決人口老齡化、能源短缺等日益嚴重的問題[4]。新加坡具備建設智慧城市的良好條件,包括完善的基礎設施、先進的技術和優質的人力資源。因此,新加坡嵌入城市的智能服務將會更先進、更精確地聚焦于社會的某些方面。
新加坡的智慧城市轉型過程充分體現了動態治理等諸多關鍵要素。就動態治理而言,它是一種在不斷更迭的復雜環境中通過改變自身適應性,而保持治理有效性、合理性的管理系統。總的來說,動態治理需要應變的能力,這對于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
另外,在新加坡智慧城市規劃中,城市治理的一個特點是整體性。例如,當政府不同部門推出多項政策時,如針對交通、住房和土地使用等不同領域的政策,在實際實行時會以一個系統和整體的方法運行。也就是在不同的政府機構部門之間有一定的整合方式,如數據收集的規則和使用方法相同并建立一個植入智能技術的綜合數據共享平臺,讓所有機構都能從平臺上訪問共享信息。新加坡智慧城市建設背后的內生動力正是這樣一個整體和全面協調的規劃策略。
目前,包括人工智能(AI)、機器人和大數據技術在內的先進技術已經被新加坡當局用來建設和管理智慧城市。這些技術對新加坡智慧城市的建設產生了許多積極影響。例如,隨著新加坡區塊鏈技術的迅速發展,它被廣泛應用于交通監控、醫療保健改善、服務提供和安全保障改善等領域,并在這些領域大放異彩[5]。
此外,由于土地在新加坡是一種非常稀缺的資源,土地管理和監測是另一個在技術應用方面得到強烈關注和取得重大進步的領域,政府通過土地部門的數字化提高了監測和控制土地使用的效率。不僅如此,數字信息還被用于確定能源和水的分配以及監測廢物管理等。總之,新加坡的智慧城市服務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城市交通、安全與居住保障、緊急情況和應對措施、環境、能源、公民互動和溝通機制[6]。新加坡智慧城市是基于先進的信息通信技術(ICT)基礎設施、標準化的網絡流程以及公眾和相關利益相關者的共同目標。
任何智慧城市的建設都依賴于城市規劃的智能化和一體化,將技術融入智慧城市的各個方面,增強整個城市的連通性,這不是一蹴而就的。盡管近年來由于信息技術的發展,智慧城市的發展速度很快,但新加坡仍處于發展智慧城市的早期階段,并正在進入一個更為高級和深入的階段。隨著科技的發展和“智慧國家”計劃的進一步實施,新加坡將在未來變得更加智能。
在未來,新加坡智慧城市將更加關注以下關鍵要素:第一,智慧市民。作為智慧城市的核心,居民應該是第一位的。隨著互聯網普及程度進一步提高,社會網絡系統將得到加強,并用于教育人們有關智慧城市系統和服務,以連接居民。更甚,智慧市民將參與每一次城市轉型。第二,智慧經濟。借助數字信息,其將更多地與潛在消費者互動,以智能的商業模式加速經濟發展。第三,智慧治理。在城市管理中大幅提升公眾參與度,建立信息共享平臺,實現資源信息快速整合,實現城市智慧決策透明化。智慧交通、監測和收集數據的方法將在已經完善的運輸系統的基礎上得到改進,并將增強智能交通的滲透程度。第四,智慧環境。將在全市范圍內監測空氣、污染物排放,如排放監察系統、廢物回收及處置資訊系統以及一系列的數字化管理系統。此外,新加坡還將探索涵蓋智能生活、教育、旅游、醫療保健和公共安全的智能系統,包括人機交互系統和大數據健康監測,這將大大提高公民的生活質量[7]。總之,新加坡的智慧城市將把“智能”更深入地融入城市。
三、弗萊堡生態城市的建設實踐
弗萊堡生態城市的建設不僅僅是為了滿足投資者的需求,更重要的是通過可持續發展規劃創造一個環境友好、低碳的社會,并在此過程中影響氣候變化和生態。生態城市是一種基于自然生態系統本身彈性的人類聚居區域,其資源消耗低于其資源再生產的能力,產生的廢物不超出其廢物處理能力,并且不損害其他生態系統。簡而言之,生態城市強調綠色和可持續的城市發展,注重節能減排。另外,由于每個城市的生態系統和情況不同,生態城市的規劃建設模式也因城市而異。
弗萊堡位于德國西南邊陲,擁有約20萬居民,其在生態城市建設和太陽能利用方面的行動收效頗豐,被譽為“歐洲環保和生態之都”,是公認的生態城市模范建設城市[8]。
弗萊堡實施了一系列當地獨特的生態城市戰略。例如,政府在城市交通方面高度關注環境和社會。內城的部分地區被改造成步行區,公共交通的使用比例大幅增加,從11%增加到18%,自行車的比例也增加了約十分之一,機動車的使用量和行駛距離也大大減少[9]。在能源領域,弗萊堡議會一致通過了“能源供應概念”提案,強調實施建筑隔熱等節能措施和開發太陽能、風能、沼氣等可再生能源,拒絕使用核能。此外,在弗萊堡,政府支持低能耗建筑以節約資源,并出臺了標準和政策來審查和補貼當地建筑的建設活動。同時,弗萊堡建設生態城市的關鍵戰略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雖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但這一戰略在規劃建設綠色城市方面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盡管弗萊堡綠色城市的形象建設并沒有完全達到預期,但它的規劃理念仍然值得借鑒,不僅是因為在建造生態城市時所使用的科學技術,還因為當地獨特的文化、氣候、景觀和資源等。
在未來,弗萊堡的綠色城市規劃會更加完善。在住房建設方面,其將大面積采用低碳、低能耗建筑,這種建筑擁有節能窗戶和熱回收系統,能夠達到較高的隔熱水平。住房領域的能耗也因此將大大降低。
在廢物處理方面,弗萊堡有關部門致力于研發一個全面的回收系統,它可以更精細合理的方式對工業產生的大量廢物進行分類和分揀,再通過回收和再利用的方式減少城市廢物的產生與排放。
在交通發展方面,支持TOD模式的大力發展是弗萊堡當地政府的重要決策,并提高公共交通的使用率和影響力,減少對私家車的依賴,從根本上減少碳排放。另外,在城市中普及步行街也是重要的策略之一。
在能源方面,弗萊堡在使用相對成熟的太陽能技術的基礎上,還將尋找新的替代能源,如地熱、風能等綠色能源,以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從而降低碳排放[10]。總之,在探索生態城市建設方法的過程中,弗萊堡正在探尋一條更有效、更具體的發展轉型之路。
四、結語
本文通過探討城市規劃在城市建設發展中的作用及其關注的核心問題,來回應當下城市規劃建設中的問題,指出良好的合理的規劃在制定時需要考慮和研究社會環境、經濟環境和物質環境三個方面,從多方面多角度因城市制宜地進行規劃設計。本文同時指出,投資者和利益相關者的需求是在規劃制定時考慮的重要部分,而加大公眾參與,確保公平性、透明性以及普遍性同樣是制定方案時重要的一環。
未來,在世界范圍內,城市化進程依舊是不可阻擋的大趨勢。諸多新城市的建立和大量城市人口的產生,勢必令城市規劃的作用和意義更加為人所知,城市規劃理念的碰撞和探討是至關重要的。
參考文獻:
[1]方淑榮,姚紅.環境科學概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22:5.
[2]何東.智慧城市創新發展模式和策略探討[J].信息通信,2012(1):265-266.
[3]沈霄,王國華.基于整體性政府視角的新加坡“智慧國”建設研究[J].情報雜志,2018(11):69-75.
[4]顧清揚.智慧城市與智慧治理:新加坡案例[J].科技與金融,2022(1/2):17-22.
[5]ALLAM Z.Urban governance and smart city planning:lessons from Singapore[M].Leeds:Emerald Publishing Limited,2020:83-109.
[6]城市解決方案與可持續發展 [EB/OL].(2023-04-13)[2024-02-14].https://www.edb.gov.sg/cn/our-industries/urban-solutions-and-sustainability.html.
[7]KIRIMTAT A,KREJCAR O,KERTESZ A,et al.Future trends and current state of smart city concepts:a survey[J].IEEE Access, 2020(8):86 448-86 467.
[8]高磊.德國弗萊堡生態城市建設啟示[J].城市管理與科技,2019(1):83-85.
[9]SP?TH P,ROHRACHER H.The 'Eco-Cities' Freiburg and Graz:the social dynamics of pioneering urban energy amp; climate governance[M].London:Routledge,2011:88-106.
[10]單吉堃,吳一琦.生態城市建設的國際經驗與借鑒[J].學習與探索,2019(7):121-125.
作者簡介:
余嘉樂,碩士,新疆大學建筑工程學院教師。研究方向:城市規劃理論。
楊美惠,四川農業大學建筑與城鄉規劃學院學生。研究方向:城鄉規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