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萌 劉玉琴
湖北省武漢市江岸區一元路小學毗鄰美麗的漢口江灘,鐘勤成為一元路小學的教師后,一直倡導“水育”,即教育如水,潤物無聲,剛柔并濟。然而,在實踐中,鐘勤感到困惑:“水育”理念美好而深遠,但有些抽象,有沒有更具操作性的方法呢?
一個偶然的機會,鐘勤看到《正面管教》一書,她驚喜地發現,正面管教所倡導的和善而堅定的教育理念與自己一直研究的“水育”不謀而合。“正面管教提供了很多具體而實用的建議,當我將這些方法運用到實際的班級管理工作中,收獲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武漢市“百優”班主任、湖北省第八屆“新銳班主任”鐘勤說。
對人和善,對事堅定
“和善而堅定”是正面管教的核心理念,但教師在實踐中難免有困惑:和善大于堅定,無形中縱容了孩子;堅定大于和善,容易過度苛責孩子。如何把握“和善而堅定”的度呢?
鐘勤的回答是:“和善,是對學生尊重;堅定,是對事件本身尊重。”她逐漸摸索出一套踐行方案:深度共情,理解孩子的想法和需求;明確表達教育目標,讓孩子知道朝哪個方向努力;不接受借口,堅決執行教育計劃;及時給予孩子積極的反饋和指導。
小偉愛撒謊,即便事實擺在眼前,他都不承認。和家長溝通后,鐘勤才知道,父母離婚后,小偉跟著奶奶生活,只要犯錯了,奶奶就會打他。為了不挨打,小偉開始頻繁撒謊,哪怕回到媽媽身邊后,仍然無法改掉這一習慣。
小偉說謊是為了躲避懲罰,所以,鐘勤找小偉談心,溫柔地說:“我知道你之前撒謊是有原因的,我理解你對懲罰和責備的恐懼。今后,只要你把事情的經過還原給我聽,我絕不懲罰你。”
而對于撒謊行為本身,鐘勤則一步不讓。她“見招拆招”,不達目的不罷休,讓小偉明白說謊無濟于事,該完成的事情必須完成。
某次,當小偉又以忘記帶作業為由,否認自己沒有完成作業的事實時,鐘勤請小偉到她的辦公室,以平和的語氣開始對話:“小偉,你今天沒有交語文作業,能告訴我是怎么回事嗎?”
“我忘記帶了。”小偉理直氣壯地說。
鐘勤也不戳穿,溫柔地說:“沒關系,老師和你一起回家拿。”
“我沒帶鑰匙,家里沒人,拿不了。”
“不要緊,老師可以等你放學一起回家,等你媽媽回來,或者給你媽媽打電話。”
面對小偉的各種借口,鐘勤始終耐心應對。小偉終于承認:“老師,我沒做作業。”
這時,鐘勤馬上表揚他:“真棒!承認錯誤并不容易,但你做到了,我為你感到驕傲。”接著又問:“你是哪里不會做嗎?老師來教你。”
小偉被鐘勤的夸獎驚呆了,愣愣地說:“作文太難了,不會寫。”鐘勤笑著說:“你就把今天這件事情寫下來,不管多少字都行。撒謊并不能解決問題,下次遇到類似的情況,你可以試著告訴我真實原因,我們一起想辦法解決。好嗎?”
每當小偉坦誠面對問題時,鐘勤都會及時肯定并提供可行性建議。慢慢地,小偉發現,無論說不說謊,該做的事情都必須完成,不說謊還能得到表揚,慢慢地就不再說謊了。
對于一些有特殊情況的孩子,“和善而堅定”也是改變他們的鑰匙。
天天患有閱讀障礙癥,語文課上,他能聚精會神地聽講,也能夠回答問題,但就是寫不好字,他寫的字甚至是左右顛倒的。鐘勤惋惜又擔心:天天會不會因此自卑?該怎么幫助他呢?
一方面,鐘勤經常鼓勵天天:“我知道你在閱讀和寫字上遇到了困難,這不是你的能力問題,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學習節奏和方式,你只是需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而已。”
另一方面,鐘勤并不放棄天天的語文學習,想方設法讓天天接觸他最害怕的寫字。講字詞的時候,鐘勤故意點天天回答問題:“這個字怎么記,要注意什么?”讓天天說出字的部首、結構。鐘勤還整理了一、二年級常用、常考的300個字,打印出來,讓天天每天臨摹20個字,寫完了再打亂重來。“功夫不負有心人”,字表上的字從300個縮減到100個,再到40個,最后變成0。鐘勤知道,這個問題的解決并非一勞永逸,于是,她對天天說:“你寫作文的時候盡量用會寫的字去表達,不要害怕寫錯,錯一個我們學一個。”
語文學習是一個積累的過程,鐘勤用和善且堅定的態度指引天天前行。四年級之前,天天進步緩慢,鐘勤也不氣餒,繼續鼓勵他。到了六年級,天天的語文能穩定在80分了。
鐘勤用實際行動向學生傳達一個信息:我尊重你的感受,但是不能接受你的不當行為;我理解你的苦衷,愿意指導你改變。
關注問題解決方法而非懲罰
鐘勤深知,懲罰并不是解決問題的有效方式,關注解決問題的方法才能促進孩子成長。如何做呢?言傳身教。
五年級時,一次“家長課堂”結束后,學生對水缸里的小金魚格外感興趣,請求家長將金魚留在教室,大家一起培育。
剛開始養魚時,鐘勤把全班分為6組,按照換水、喂食、清潔和周末養護的職責安排每日任務。但是,第一次養魚的孩子只圖新鮮,責任感不強,各種問題隨之出現:重復喂食,三四天不換水,隨意往魚缸里丟東西……結果沒過幾天,一條黑金魚死了。
那天,鐘勤一進教室,坐在門口的奇奇就說:“老師,小黑死了。都怪小明,他老是以換水的名義把魚撈出來玩。”
小明辯解:“我是喜歡它才這樣的,你怎么確定是我的錯,說不定它是撐死的呢!”
兩人就這樣吵起來,甚至有更多同學“揭發”其他同學的不當行為。比如,往魚缸里丟面包屑,自來水不曬就倒入魚缸,等等。
“是老師的責任!”鐘勤突然高聲一呵,震住了下面嘰嘰喳喳的學生。
“是鐘老師沒有指導你們把魚養好。魚是班級的,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事情已經發生了,老師沒有想懲罰誰,我們不該推卸責任,而是弄清原因,善待余下的金魚。”
講臺下鴉雀無聲,孩子們被鐘勤的“自我檢討”驚呆了,不少孩子低頭反省。
鐘勤說:“大家冷靜下來想一想,我們怎樣才能養好剩下的魚?”
每個人都開始尋找解決辦法。班長重新制訂“金魚養護輪值表”,精簡人員,改以小組負責為責任到人,除換水、喂食、清潔和周末養護外,新增監督員一職。同學們上網查詢養魚的方法,細化養魚注意事項:金魚每天喂食量固定為15顆,每3天更換魚缸三分之一的水,每7天更換一次濾棉,等等。
有了“小黑事件”的警醒,同學們對生命有了敬畏之心,后續的養魚工作有條不紊地開展起來,責任感在養魚的過程中自然生成。
當個別學生犯錯了,鐘勤總是在班上說:“犯了錯誤,老師找你了解情況不是為了懲罰你,是為了幫助你解決問題,教你如何正確應對。”
有一次,班上的值日生把垃圾倒在了學校垃圾桶外面,清潔工向鐘勤投訴。鐘勤找學生了解情況時,學生坦誠地承認了錯誤:“上課鈴響了,我們趕著回教室,就沒有注意。”鐘勤沒有批評他們,而是問:“那你們該怎么做?”幾名學生把垃圾撿回垃圾桶,還把所有垃圾桶周圍都打掃得干干凈凈。
鐘勤笑著夸獎學生:“知錯能改就是進步,快回去上課吧!”清潔工仍有些不高興,說:“是他們有錯在先,把垃圾倒在外面了。”鐘勤說:“他們是犯了錯,我替他們給您道歉。但是,他們已經補救過了,現在周圍都很干凈。”
正是因為鐘勤的示范和理解,很多學生犯錯后都愿意主動坦白,因為他們知道,在鐘老師的班級里,犯錯并不可怕,重要的如何解決問題。
用自然后果激發內驅力
在正面管教的框架下,合理運用自然后果是促進孩子成長的重要手段,它強調讓孩子通過體驗自己不當行為的自然后果來成長,而不是通過父母或教師的懲罰或說教。
鐘勤鼓勵學生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她說:“成長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不是父母可以代勞的。讓孩子順應自然規律成長,做得好就會有好結果,做得不對就要承擔不好的后果。”
晴晴是一個活潑開朗的女孩,但很愛上課講話,鐘勤多次提醒她,甚至把晴晴放在一群安靜的學生中間,希望她能受到熏陶。結果,晴晴不僅沒有改變,還影響周圍的同學。
有一次,樂樂用“換座位卡”和晴晴換座位,晴晴周圍的同學都鼓掌“歡送”晴晴。這對晴晴來說無疑是一次沉重的打擊。
鐘勤卻看到了這件事的另一面:這是讓晴晴學會承擔“自然后果”的絕佳機會。她私下開導晴晴:“你知道樂樂為什么要換你的座位嗎?”
“我那個位置挺好的,旁邊都是愛學習的同學。”
“你被換走了,其他同學為什么鼓掌?”
晴晴低頭小聲說:“我上課愛講話,同學們可能嫌我吵。”
“那你就甘愿這樣被‘歡送走嗎?”
晴晴沒說話,邊搖頭邊哭。
面對自然后果,孩子可能會沮喪、失望或憤怒。這時,教師要提供支持和安慰,以確保孩子能夠從后果中學習而不是被情緒所困擾。鐘勤握住晴晴的手,鼓勵她:“那你能不能改變一下?爭取也得到‘換座位卡,然后換到自己喜歡的位置?”
晴晴停止哭泣,默默點頭。
鐘勤繼續引導:“那你該怎么做呢?”
晴晴說:“上課認真聽講,不講話,認真完成作業,努力獲得積分去兌換‘換座位卡。”
自那以后,課堂上的晴晴變得安靜專注多了,學習態度也有了明顯改變。這是一次成功的“自然后果法”的實踐——上課頻繁說話的自然后果是被身邊的同學討厭,這是晴晴不能接受的,于是產生改變的動力。
“自然后果法”不等于放養,有時候,教師需要創設讓孩子體驗自然后果的情境。
小杰成績優秀,但人際關系不好,好勝心強,不愿意分享,連一支筆都不愿意借給同學。
為了讓小杰懂得分享,改善人際關系,鐘勤刻意以小組為單位舉辦傳統文化知識競賽。為了取得勝利,小杰在家整理了四大名著的資料,刻苦背誦,但還是在第一輪比賽中輸了。因為必答題需要小組每個人都回答;搶答題也需要合作,有人按搶答器,有人快速答題。小杰就算再聰明,把知識點背得再熟,一個人也難獲勝。
有了上次的經歷,小杰深知憑一己之力無法取勝,因此,準備下一輪比賽時,他鼓勵小組每位同學都去準備,甚至把自己整理好的資料分發給小組成員,安排哪個組員背哪幾個部分的知識點。在第二輪比賽中,他們小組終于獲勝,小杰還開心地和小組成員分享獎品。
不分享的自然后果是輸掉比賽,這是小杰不能接受的,于是發自內心改變。在這個過程中,鐘勤的教育是無痕的,她創設了需要分享的情境,剩下的由學生自己感悟。她說:“只有學生意識到自身行為的影響,他們才能真正成長。”
適時通過自然后果喚醒學生的內驅力,鐘勤成功地將班級管理變成學生自主管理,讓班主任工作變得輕松、高效。
鐘勤說:“正面管教中那些具體而實用的教育方法,幫助我踐行‘水育,兩者都強調一點——教育是溫柔而堅定的。”鐘勤懷揣著一顆如水初心,堅定地走在探索正面管教的路上,在她的引領下,孩子們茁壯成長。(文中學生均為化名)
責任編輯 ?魏 ?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