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永龍 王志科 余文斐 陳永琴
摘?要:為了實現水電站建設過程中對環境保護的有效管理,通過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要點分析,重點說明施工過程中污(廢)水來源、大氣環境污染的原因、產生噪聲問題的原因、固體廢棄物的來源、生態環境的影響、社會環境的影響,通過正對以上問題提出的管理措施,以期實現對水電站建設過程中通過環境保護措施治理、補償與恢復后,各項不利影響均可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與恢復。
關鍵詞:水電站;工程建設;環境保護;管理措施
Discussion?on?Environmental?Impact?Analysis?and
Management?Measures?in?the?Process?of?Hydropower?Station?Construction
—Taking?the?Expansion?Project?of?Lijiaxia?Hydropower?Station(Unit?5)as?an?Example
Bao?Yonglong1?Wang?Zhike2?Yu?Wenfei2?Chen?Yongqin2
1.The?Engineering?Construction?Branch?Company?of?Huanghe?Hydropower?Development?Co.,Ltd.
QinghaiXining?810000;
2.China?Railway?Academy?Co.,Ltd.?SichuanChengdu?610000
Abstract:In?order?to?realize?the?effective?management?of?environmental?protection?in?the?process?of?hydropower?station?construction,through?the?analysis?of?the?key?points?of?environmental?protection?of?construction?projects,this?paper?focuses?on?the?sources?of?sewage(waste)water,the?causes?of?atmospheric?environmental?pollution,the?causes?of?noise?problems,the?sources?of?solid?waste,the?influence?of?ecological?environment?and?the?influence?of?social?environment?in?the?process?of?construction.Through?the?management?measures?put?forward?in?view?of?the?above?problems,in?order?to?realize?the?treatment,compensation?and?restoration?of?environmental?protection?measures?in?the?process?of?hydropower?station?construction,the?adverse?effects?can?be?alleviated?and?restored?to?a?certain?extent.
Keywords:Hydropower?station;Engineering?construction;Environmental?protection;Management?measure
水力發電因其特有的優勢,長期以來為國民經濟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統計數據表明,我國電力生產結構中水力發電量位于第二位,足以說明其重要程度。水的循環使水能可以再生循環使用,稱為“再生能源”。“再生能源”在能源建設中具有獨特的地位;水力發電只利用水流中的能量,不消耗水量,因此水資源可綜合利用,除發電以外,可同時兼得防洪、灌溉、航運、供水、水產養殖、旅游等方面的效益,進行多目標開發;水力發電不消耗燃料,不需要開采和運輸燃料所投入的大量人力和設施,設備簡單運行人員少,廠用電少,設備使用壽命長,運行維修費用低,所以水電站的電能生產成本低廉,且水電站的能源利用率高;水力發電不污染環境,對減少環境污染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同時應當看到水電站建設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如興建水電站土石方和混凝土工程巨大;大型水庫造成大壩上游大面積淹沒,可能會破壞低地、河谷森林和草原,同時也會影響廠區周邊的水生生態系統,對魚類、水鳥和其他動物產生很大的影響。
李家峽水電站位于青海省尖扎縣和化隆縣交界處的黃河干流李家峽河谷中段,是黃河上游龍青段規劃中的第三座大型梯級水電站,是世界上最大的窄峽谷雙列式機組布置的水電站,2022年3月1日,國家電投李家峽水電站5號機組擴機工程項目正式開工,保障“青豫直流”特高壓外送通道的穩定性和經濟性做出重要貢獻[1]。鑒于李家峽水電站的特殊地理位置及環境保護工作的要求,在水電站建設過程中對環境保護工作的落實具有重要意義。
1?建設項目5#機組工程建設的必要性
1.1?青海省海南州特高壓外送通道電源配置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
青海省太陽能、水能、風能等清潔能源資源豐富,開發建設條件優越。建設青海省海南州可再生能源電力外送基地,對推動青海清潔能源示范省建設、促進清潔能源在更大范圍優化配置、改善河南電源結構、推動西部地區經濟轉型發展、推進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1.2?配合新能源運行,促進新能源消納的需要
黃河上游水電資源豐富,在龍羊峽多年調節水庫補償調節下,水電調節能力強,配合西北地區新能源運行,促進了新能源消納。水電配合新能源運行是青海省促進新能源消納的主要方式,也是近期擴大水電規模的有效途徑。本工程建設可配合新能源運行,促進新能源消納。
1.3?青海省海南州特高壓外送通道安全運行的重要保障
建設李家峽水電站5#機組,在特高壓外送通道受端晚負荷高峰時段以及風光電出力較小或無出力時段內承擔負荷發電,以滿足受端用電需求,其余時段處于旋轉備用狀態,利于增強特高壓通道供電保障能力,提升特高壓外送通道的安全穩定運行水平。
1.4?有利于保護環境,促進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
李家峽水電站建設5#機組工程是清潔的可再生能源,在優化陜甘青寧電網及青海電網能源結構、實現總體節能降耗、促進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等方面發揮著巨大作用[2]。因此,結合青海環境生態建設目標及一次能源和用電需求特點,本項目有利于環境保護,對促進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有積極作用。
2?環境影響分析
2.1?廢(污)水量計算分析
施工廢水包括生產廢水和生活污水兩部分[35]。
2.1.1?生產廢水
混凝土拌和系統廢水:拌和樓攪拌罐的沖洗,間歇式排放是混凝土拌和廢水的主要來源。混凝土拌和系統沖洗廢水pH值一般大于10,呈堿性,懸浮物濃度較高[6]。
機械沖洗維修廢水:施工期工程機械和車輛的沖洗、維修、保養將產生一定廢水,綜合加工廠和鋼管加工廠等附屬企業也會產生一定量的廢水。廢水的主要污染物為SS和石油類。
2.1.2?生活污水
未經處理的生活污水中有機污染物CODcr、BOD5、SS濃度均較高[7]。
2.1.3?廢污水及污染物產生量匯總
2.2?大氣污染源分析
施工期混凝土拌和站生產時將產生大量的粉塵;施工機械運行時將產生尾氣,其主要污染物為NO2等;場內道路施工車輛運行時,也將產生汽車尾氣、揚塵等污染物,施工期大氣污染物排放量見表2。
2.3?噪聲污染源分析
工程施工期間噪聲污染的主要來源為機械設備噪聲及交通噪聲,均為間歇性噪聲[8]。由于周邊居民點距施工區均較遠,噪聲僅對施工人員產生影響[9]。
2.3.1?交通噪聲
施工場內道路主要來往車輛,車輛運輸會產生交通噪聲。交通噪聲聲源呈線形分布,屬流動聲源,源強與行車速度和車流量密切相關,一般在70~90dB(A)之間。
2.3.2?機械加工噪聲
機械加工噪聲來自鋼筋加工廠、木材加工廠等,噪聲源強高達100dB(A)。
2.4?固體廢物
工程施工無棄渣產生,固體廢棄物僅包括生活垃圾。
2.5?生態環境分析
本項目占地主要為施工生產生活區(施工營地、拌和系統、倉庫設備停放場等)占地,占地類型以荒草地為主。各項施工生產生活設施布置在德隆尖巴溝廠前區進廠公路靠山側荒地上,距電站廠房約500m,避開了植被良好區域。永久占地將失去原有功能,臨時占地區植被可通過措施得以恢復和優化。
2.6?社會環境分析
居住集中,可能增加傳染病的流行概率,對施工人員及當地居民人群健康有一定影響,同時也會對當地環境衛生造成一定壓力。
建設期需要建筑物資和勞動力,成為推動當地經濟的動力源。各類臨時工程將為地方創造就業機會,有利于增加經濟收入。
3?環境保護管理措施分析
3.1?水環境保護措施
3.1.1?混凝土拌和系統廢水處理措施
施工期混凝土拌和系統廢水采用簡易沉淀處理方案,在拌和系統場地修建了兩個沉淀池。廢水經管道收集后排入沉淀池,在池內沉淀后排入清水池,廢水中的顆粒物主要以混凝土和水泥殘渣為主,上清液可回用沖洗攪拌倉、地面。
3.1.2?含油廢水處理措施
施工期工程機械和車輛的沖洗、維修、保養將產生一定廢水,綜合加工廠和鋼管加工廠等附屬企業也會產生一定量的廢水。根據工程分析,廢水的主要污染物為SS和石油類。施工期含油廢水采用小型隔油池方案,其特點是結構簡單、造價低、運行管理方便,沖洗廢水經隔油沉淀池處理后用作降塵灑水。
3.1.3?生活污水處理措施
李家峽電站生活污水現已接入市政管網,由市政生活污水處理廠處理。
3.2?陸生生態環境保護措施
3.2.1?施工期揚塵影響控制措施
施工期揚塵粗顆粒隨風飄落到附近地面或植物葉、莖、花表面,使其生命活動受到一定影響[10]。在施工期通過采取定期灑水抑塵,縮減揚塵擴散范圍,從而減輕施工期揚塵等對周圍植物及植被的影響。施工時粉狀材料物要堆放好,同時要采取臨時防風、防雨設施;嚴防燃油泄漏,防止油污對土壤環境造成污染;對施工運輸車輛應采取遮擋措施。
3.2.2?施工期人員活動影響控制措施
施工期工程區人員增多,施工人員活動會破壞施工區及周圍植物資源,使其個體損失,植被生物量減少,可通過施工前劃定施工范圍、規范施工人員活動、加強宣傳教育等進行緩解。
3.2.3?施工占地影響控制措施
進一步優化工程布置,減少臨時占地,嚴格劃定施工范圍,禁止越線施工,減少對植被的破壞及對野生動物生存環境的破壞。項目施工前應先對臨建區內可剝離的表土進行剝離,堆存在臨建區西南側的平坦空地上,并采取臨時攔擋和苫蓋措施進行防護,施工結束后用于表土回覆,并及時進行植被恢復。切實落實水土保持方案,加強水土流失防治。
3.3?水生生態環境保護措施
工程施工期無涉水工程,對庫區面積、下游河道面積等無影響,因此對水生生態基本無影響。施工期要注意嚴格按照環保要求施工,生活污水和生產廢水禁止排入河流,防止引起河流水質污染。施工期要加強施工管理和宣傳教育,禁止進行捕魚活動。
3.4?大氣環境保護措施
3.4.1?交通運輸揚塵的削減與控制
(1)出入施工區道路路端可設置洗車槽,避免施工車輛將泥土帶出施工場地。
(2)運輸車輛使用篷布蓋或者可啟閉車廂蓋,水泥等采用密閉式集裝箱運輸;對施工道路勤養護、維修、清掃,進行無雨日灑水車噴水降塵等工作,保持路面清潔、運行狀態良好,抑止施工運輸揚塵,要求施工區道路灑水一日至少四次,灑水時間控制在7:00、12:00、17:00、22:00。
3.4.2?混凝土拌和系統粉塵的削減與控制
(1)混凝土拌和系統采用具有除塵設備的裝置。
(2)砂石料及混凝土拌系統設備要符合國家有關衛生標準,加工系統附近采用灑水降塵的方法,結合水土保持中的綠化措施,以降低粉塵污染的程度。
3.4.3?燃油廢氣的削減與控制
進場施工機械盡量選用燃燒效率高的設備,對大型施工機械、車輛加強維修保養,保持良好狀態,降低油耗,減少污染物的排放量。
3.4.4?施工人員防護措施
施工區內施工人員應加強個人防護,佩戴防塵口罩等個人防護用品[11];地下工程通過采用增設通風設施,加強通風,降低廢氣濃度[12];施工面經常灑水,保持材料一定濕度,不至于因材料的卸堆、拌和、攤鋪作業而產生揚塵。
3.5?聲環境保護措施
3.5.1?設備選擇
選用符合國家有關環境保護標準的施工和運輸機械。在滿足標準情況下盡量選用低噪聲設備和施工工藝[12]。
3.5.2?設備運行要求
應盡量縮短高噪音機械設備的使用時間,配備、使用減震坐墊和隔音裝置,降低噪聲源的聲級強度,運行時可減少噪聲。結合施工區環境狀況制定道路交通管理法規,并禁鳴高音喇叭。
3.5.3?混凝土拌和系統運行噪聲控制
針對混凝土拌和時產生的噪聲,可采取以下控制措施:首先可選用低噪聲設備,其次縮短高噪聲設備的使用時間,同時可通過加裝隔音裝置等手段降低聲源強度;加強保養;合理安排施工時間,控制夜間施工,盡量避免高噪聲施工活動在夜間進行,以減小對周圍聲環境的影響[13]。
3.5.4?其他噪聲控制措施
施工承包商應加強施工人員勞動保護,配備防聲用具,施工人員在進入強噪聲環境中作業時,應佩戴個人防聲用具。對于強噪聲源,使作業人員盡量遠離噪聲源。
3.6?固體廢物
3.6.1?生產垃圾
施工輔助企業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少量的廢物,需設置專門的垃圾堆放處,定期對垃圾進行清運。施工期維修、保養產生的含油廢紙、廢布等廢棄物堆放在指定垃圾桶內,隔油池產生的浮油和含油污泥等集中收集,后交由有資質的單位統一處理。
3.6.2?生活垃圾
公共衛生設施的布置應根據施工總體布置,結合工程管理實際和施工人員居住區分布狀況,設置成永久性或半永久性及臨時衛生設施。為了便于生活垃圾的收集與清運,在施工期、辦公區及施工人群密集區設置垃圾桶(箱)與果皮箱。
3.6.3?處理方式
采用分類收集、分類存放運輸的辦法,與樞紐管理區生活垃圾一起定期運送至尖扎縣垃圾處理場。
3.7?施工期魚類保護措施
施工期魚類的保護措施通過設置保護牌、建立水資源魚類資源保護制度、加強管理等措施,對魚類采取有效的保護措施。
結語
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是水電站工程最主要的特點,工程建設過程中對環境產生的不利影響通過落實環保措施后,施工過程中對環境的影響可得到有效緩解與恢復。
參考文獻:
[1]溫存.國家電投李家峽水電站5號機組擴機工程開工[J].中國設備工程,2022(07):2.
[2]劉昕.廣蓄B廠計算機監控系統設計[D].華南理工大學,2006.
[3]歐陽秋平,王瑋,陳洋,等.白鶴灘水電站施工期水環境保護措施與實踐[J].中國水利,2019(18):2829+32.
[4]章文.基于二維穩態水質混合模式的水利工程施工對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影響預測分析[J].江西水利科技,2015,41(03):213217.
[5]范宏.引洮供水一期會寧北部供水工程對環境影響的初步分析及評價[J].甘肅科技縱橫,2012,41(03):5658+116.
[6]魏東.吉音水利工程施工對水環境的影響分析[J].黑龍江水利科技,2017,45(06):4749.
[7]張星.城鎮生活污水處理系統碳排放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18.
[8]趙小偉.露天煤礦開采環境污染及防治研究[J].環境與發展,2020,32(06):52+54.
[9]張作勇,趙雙權,李曉初.三江平原近期防洪治澇工程中熱澇區工程對環境的影響[J].黑龍江水利科技,2006(03):7375.
[10]王麗.我國西南地區鐵路建設環境保護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7.
[11]楊志剛,池永斌,馬迅,等.水電水利建設項目作業場所環境安全檢測檢驗方法的初步研究[J].水力發電,2007(06):7981+92.
[12]史云吏.清蓄電站環保水保工程管理與實踐[J].水電站機電技術,2018,41(04):7881+86.
[13]馬瑞先.塞罕壩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環境影響評價[J].河北林業科技,2011(06):7072.
作者簡介:鮑永龍(1976—?),男,漢族,青海西寧人,本科,工程師,研究方向:水電站建設施工工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