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游戲是民間文化的一種外在反映。任何一個國家的民間游戲都有其獨特的文化內涵。而民間體育游戲是民間游戲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有著文化上的特色,還能提高游戲參與者的身心素質。在小學低年級體育教學中應用民間體育游戲,不僅符合新課標的相關要求,還能促進“雙減”政策的全面落實,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但是,要想充分發揮民間體育游戲在小學低年級體育教學中的作用,教師不僅需要了解各種民間體育游戲,還需要把握好民間體育游戲的特點,理解其應用的價值和意義,并采取滿足教學需要及學生需求的策略。
一、民間體育游戲的特點
民間體育游戲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不同的民族和地區都有著獨具特色的文化和風俗,進而產生了各種各樣的民間體育游戲。比如,秧歌本質上就是一種融合了音樂和體育的民間游戲,根據地域等因素的不同,秧歌可以分為鼓子秧歌、陜北秧歌、高蹺秧歌等。而通過文化的傳播交流,一些民間體育游戲也具備了“全國性”,如“跳皮筋”“跳房子”“扔沙包”等。民間體育游戲兼具文化性、趣味性、綜合性、地域性等特點,因此,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選擇合適的民間體育游戲,并將其融入小學體育課堂,為打造高效體育課堂創造條件。
二、在小學低年級體育教學中應用民間體育游戲的作用
(一)激發學生對體育的興趣
民間體育游戲能夠激發學生參加體育運動的興趣。絕大部分民間體育游戲需要集體參與,這就使得同齡學生可以在互動中為實現彼此思維的碰撞、進行能力比拼、爭取游戲勝利而自主創新。這不僅符合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成長規律,還能讓學生感到興奮和愉快,有助于激發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
(二)提高學生的運動能力
民間體育游戲可以提高學生的運動能力。比如,上文提到的秧歌,學生在參與時不僅需要根據音樂節奏做出相應的動作,還要保持動作的連貫性并展現出一定的形體美,這些對學生今后學習健美操、體操等運動項目有很大幫助。又如,“跳皮筋”對學生的運動技巧有著很高的要求,能夠為學生今后掌握精細的腿部動作奠定基礎。因此,民間體育游戲能夠提高學生的運動能力。
(三)培養學生的心理品質
民間體育游戲能夠培養學生的心理品質。正如上文所說,民間體育游戲絕大部分需要集體參與,且有勝負之分。學生在游戲中要學會與同伴合作,并和對手展開公平競爭,努力爭取勝利。由于游戲過程是愉快的,學生能夠在輕松的氛圍中學會正確地處理合作與競爭的關系,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
(四)傳承優秀民間文化
教師在小學低年級體育教學中應用民間體育游戲,能夠促使學生承擔起傳承優秀民間文化的重任。如不同地區的秧歌,其音樂的節奏、動作的幅度、表演時的服裝等都反映著當地的文化特色。因此,民間體育游戲能夠成為學生與地區優秀民間文化的橋梁,有助于傳承優秀民間文化。
三、在小學低年級體育教學中應用民間體育游戲的原則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小學低年級體育教學中應用民間體育游戲也要有“規矩”,有基本的原則,這樣才能保證教師采取的策略符合實際情況,能夠充分發揮民間體育游戲的作用。
(一)趣味性原則
趣味性原則即民間體育游戲在學生眼里必須是有趣的,教師不能用自己的主觀臆測代替學生的實際體驗。例如,有些難度較大的民間體育游戲看起來很有趣,但部分小學低年級學生無法有效參與,無法體會民間體育游戲的趣味性,因此,教師不宜選擇這樣的民間體育游戲。堅持這一原則,教師在選擇民間體育游戲時能夠更加客觀,會讓所有學生積極參與民間體育游戲,體會到民間體育游戲的趣味性。
(二)適當性原則
適當性原則是指民間體育游戲的形式和內容要與學生當前的能力特征及成長需要相符合。適當性原則與趣味性原則密切相關,因為只有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民間體育游戲,才能讓學生感受到游戲的趣味性。不過,游戲是否適當不能完全以學生的趣味感受作為判斷標準,教師應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準確把握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使學生在完成游戲的過程中獲得快樂,提高學生的各方面能力。
(三)競爭性原則
競爭性原則是指教師選擇的民間體育游戲應該有一定的競爭因素。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能力有限,他們對游戲趣味性的判斷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勝負體驗,即在游戲中獲勝可以促使他們繼續參與體育游戲。因此,堅持競爭性原則能夠為學生參與民間體育游戲提供動力。不過,教師要注意游戲的安全性和對游戲秩序的維持,避免因過度競爭造成學生的沖突或讓學生受到
傷害。
(四)本土性原則
民間體育游戲歷史悠久,有較強的民族性和地域性,教師在選擇時要堅持本土性原則,讓學生感到熟悉和親切,并獲得良好的游戲體驗。當然,對于一些在全國各地都廣為流傳、學生普遍參與的游戲,教師應積極引入課堂,不能過分追求游戲的民族性和地域性。
四、在小學低年級體育教學中
應用民間體育游戲的策略
在小學低年級體育教學中應用民間體育游戲時,教師不僅要堅持一些基本原則,還要采用合適的策略,以保證民間體育游戲的應用效果。
(一)提高自身水平,科學選擇游戲
在以往的小學體育教學中,部分教師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和對民間體育游戲缺乏重視,導致缺乏相關的教學資源和教學方法儲備,在選擇游戲時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因此,教師可以從三個方面努力:一是從學生主體的角度出發,加強師生互動,了解學生熟悉和喜愛的民間體育游戲的名稱、內容、形式、規則等,豐富教學資源;二是開展自主學習,結合新課標的要求,深入理解民間體育游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并反思以往的教學活動;三是積極參與學科教研或相關的課題研究活動,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創新教學方式,并在創新中關注民間體育游戲的實際應用效果及教學方法的有效性。
(二)創設良好環境,鼓勵學生探索游戲
鑒于小學低年級學生容易受到環境、氛圍的影響,教師應創設良好的游戲環境,營造良好的游戲氛圍,鼓勵學生大膽探索,讓他們思考如何利用游戲規則和游戲場地,與同伴更好地配合,以鍛煉學生的運動技能,培養學生的體育品德,并促使學生深入感受游戲的樂趣。
例如,在“滾鐵環”游戲中,教師可以先播放相關視頻,激發學生的興趣,勾起學生的回憶。隨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劃定游戲的場地,教師說明游戲的注意事項和基本規則,并讓學生選擇重量、長度合適的鐵環和鐵棍開展游戲。在開展游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主動交流,幫助不太了解這個游戲的學生盡快上手。在第一輪游戲結束后,教師可以組織分享活動,讓學生談一談自己的游戲體會,允許學生協商交換鐵環、鐵棍,并完善規則,再開展第二輪游戲,提高游戲質量。
(三)根據學生需求,促使學生主動參與
在以往的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部分學生的游戲參與度不高,可能是因為基礎較差、缺乏經驗,抑或性格較為內向。對此,教師應分析學生的具體情況,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手段,促使學生深入、全面地參與游戲。
例如,對于缺乏相關游戲經驗的學生,教師可以組織他們先熟悉簡單的“跳房子”“丟手絹”等民間體育游戲,讓他們感受游戲的快樂,再逐漸加大難度,如在“跳房子”游戲中,教師可以將格子畫得小一些,讓學生從雙腳跳變成單腳跳。
(四)鼓勵學生自主創新,豐富游戲素材
小學低年級學生普遍好奇心強,注意力容易轉移。民間體育游戲雖能激發他們的興趣,但如果缺乏創新,游戲種類有限,他們的興趣就會逐漸下降,進而影響民間體育游戲的作用。因此,教師要積極引入新游戲,并鼓勵學生自主創新,不斷豐富游戲素材,給學生帶來新的游戲體驗。
例如,“扔沙包”游戲的規則是將學生分為兩隊,一隊站在一個長方形的框里,另一隊分成兩部分站在長方形較短的兩條邊外。框外隊伍扔沙包,砸中框里的人,框外隊伍得一分;沙包被框里的人接住,框里隊伍得一分。在開展幾次這個游戲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微創新”,如在游戲開始10分鐘后允許框外隊伍從邊框的長邊進攻等,從而增強游戲的競爭性和趣味性。
(五)推動家校合作,提升游戲價值
學生在生活中很容易看到人們在進行民間體育游戲,有些學生也是在和家長的互動中學會了一些民間體育游戲的玩法。教師應利用這一點,鼓勵學生在家庭生活中積極參與民間體育游戲,推動家長和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民間體育游戲活動。這樣既能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又能拉近親子關系。
教師可以將較為流行的民間體育游戲引入課堂,鼓勵學生在課后繼續和家長、其他學生一起玩耍,并將課堂上的創新成果告訴家長,實現家庭游戲的同步創新。教師還可以向家長介紹課堂開展的民間體育游戲,并鼓勵家長帶領學生繼續參與、練習,提高學生的運動水平。
結語
民間體育游戲在小學低年級體育教學中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既能滿足小學低年級學生在情感和個性方面的需求,又能促使學生主動參與,是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重要渠道。在開展小學低年級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在充分把握民間體育游戲的意義和應用原則的基礎上,用合適的教學策略將其引入課堂,構建深受學生喜愛且能夠產生良好效果的新型小學低年級體育課堂,以提升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為其今后在該領域的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作者單位:南寧市銀嶺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