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 石玉萍
摘 要:為有效將課程思政融入到財務管理課程教學中,體現課程以德育人的意識,本文選取了教材中的幾個章節,分別從思政目標、思政元素、思政融入策略和思政考核要素這四個元素探索課程內容與思政融合的路徑。
關鍵詞:財務管理;課程思政;融合
一、總論
(一)課程思政目標。1.倡導樹立正確的資產配置觀念,不盲目消費和投資,做理性社會人。2.提升學生道德素養,培養學生具備企業家社會責任精神與家國情懷。
(二)課程思政元素
1.價值觀教育:樹立正確的“三觀”,增強愛國、愛家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加強大局意識;企業應追求社會效應和經濟效應的兼顧,增強社會責任感;企業的理財環境錯綜復雜,企業的運營應以法律法規和道德責任作為標桿,鑒定理論自信。
2.企業倫理與企業公民,學生溝通與協調能力,財務管理目標與企業社會責任,提高道德修養與社會責任感,制定學習規劃與未來職業規劃;為他人著想、雙贏意識、創新精神、客觀看待自己和他人的長處,全球視野、憂患意識、國家戰略,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最新金融創新技術,遵紀守法、會計職業道德。
3.中小股東權益保護,公司治理機制完善,環境污染治理與環境保護,員工安全與福利。
(三)課程思政融入策略。第一節講財務管理的概念。可通過讓學生從整體上認識財務管理,如財務管理在專業課體系中的位置、在職業發展中的位置、在公司管理中的位置、在公司管理中解決哪些問題、包括哪些工作崗位等等。培養學生觀大勢、謀全局的思維意識。明白謀一城,必先謀全局,避免一葉障目。
第二節講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企業財務管理目標與社會責任息息相關,為實現股東財富最大化,企業需要承擔社會責任,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促進企業價值和投資者利益同步增長。以企業社會責任案例為例,如“王石捐款門”案例,討論萬科公司董事長王石在四川地震后僅捐款200萬元且規定“普通員工限捐10元”,該行為造成萬科公司股價大幅度下跌,導致投資者利益受損。通過案例讓學生深切體會,目標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結果。引導學生樹立合理的長期、中期、遠期人生目標、職業目標、學習目標,并分析如何才能實現目標,制定具體行動計劃。
第三節講解企業組織形式時,激發學生創業熱情,學會在實踐中鍛煉能力。第四節通過企業財務管理環境的影響分析,讓同學們體會無論企業還是人都是存在于特定環境中,只有適者才能生存。我們不但要關注環境、適應環境,而且要善于利用環境的變化抓住機會。財務管理的法律環境告訴學生世上沒有絕對的自由,自由都是在一定規則框架之內,引導同學們樹立守法意識與誠信意識。
(四)課程思政考核要素。學生學習完本節知識后,不僅能夠深刻記憶財務管理目標的基礎知識,而且可以通過自己的調研與分析,評價企業如何定位財務管理目標。同時,能夠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口頭表達能力與文字表達能力。更重要的是,通過調研企業所做的社會責任工作,學生會發現與企業的傳統財務管理目標并不沖突,將企業社會責任與財務管理目標關系進行融合,結合分組任務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增強血色好難過的道德修養與團隊精神。
整個過程前期所做工作較多,學生需要分工搜集資料、調研、撰寫報告、制作PPT、匯報與問題答辯。首先學生以分組任務的形式,每組成員不超過四人,完成一個企業或多個企業的調查,分析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是什么,在企業社會責任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是否在目標或戰略上體現了企業社會責任理念,企業在執行中存在哪些問題或建議等。最后形成一篇論文或報告,字數要求1000字以上,必須為實際的企業調查,有自己的分析和觀點。能夠進行現場答辯的是這些組里的優秀者,最終選擇一組進行。
二、財務管理的價值觀念
(一)課程思政目標。引導學生樹立理性投資觀念和正確的義利觀,強化學生的風險管控意識
(二)課程思政元素。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膽探索,敢于創新、遵紀守法,具備風險意識,勇于承擔責任。2.為人處世教育:培養學生的理性消費觀念,增強金融素養和信用意識,樹立正確的風險意識。
(三)課程思政融入策略。第一節講貨幣時間價值。(1)通過銀行存款不同存法的收益計算,培養學生嚴謹、科學的工作態度和科學財務管理理念。(2)三種特殊年金都是普通年金的變形與延伸,通過讓同學們參與公式的推導,培養學生的應變思維和應變能力,培養分析判斷能力以及發現本質的探究精神。(3)通過對時間價值的講解引導學生樹立時間觀念。
第二節講風險與報酬。通過風險評估案例分析,對學生進行風險意識和風險防范教育。幫助同學們樹立正確投資理念:一是要樹立風險意識;二是理性對待風險與收益;三是避免妄想一夜暴富的投機心理。
第三節講證券估值。以資本市場內幕交易為例,如黃光裕內幕交易案例,討論國美公司創始人黃光裕利用中關村資產重組的內幕信息進行股票交易,該行為嚴重破壞市場秩序和損害投資者利益。以此案例為引導,結合股票風險計量及估值等知識點,幫助學生了解內幕交易危害性及如何幫助投資者防范內幕交易風險。
(四)課程思政考核要素。考評方式可以結合論文、答辯、演講、考試等多種方式進行。第一,可以將思政內容和實事結合,通過案例分析的方式讓學生在報告中談及感受。第二,可以設計答辯或演講環節,指導學生將思政內容融入到專業知識當中并表達觀點,也可設計學生互評的環節,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興趣度。第三,可以通過考試的內容中體現課程思政作為考評的方式,通過這一方式要注意專業知識點和課程教育的融合要自然。
三、財務分析
(一)課程思政目標。對企業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盈利能力和發展能力進行分析,可了解其財務風險狀況。培養具備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培養職業道德和職業精神,養成誠實守信、合法經營、客觀公正的職業素養。
(二)課程思政元素。1.樹立大局意識,財務分析應從系統論角度全局考慮,把握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狀況的優劣。2.求真務實,客觀分析診斷財務狀況。
(三)課程思政融入策略。酒鬼酒——你見過丟錢的上市公司嗎?2012年年底,白酒行業進入了一個震蕩調整期,從各種渠道取得的統計資料來看,2013和2014年白酒企業的日子不太好過,尤其是中小型酒企。其中,日子特別不好過的就屬酒鬼酒。酒鬼酒除了受到宏觀政策、行業影響之外,它放在銀行的錢丟了。2014年1月27日,酒鬼酒發布重大事項公告,其子公司存在農業銀行杭州分行華豐路支行的1億元存款,被犯罪嫌疑人分三次取走了,公司已經報案。事實上,子公司是2014年1月6日發現其在該行的賬戶余額只剩1000多元的,在1月10日確認是被他人分三筆非法轉走,并報案。酒鬼酒卻等到1月27日才發布公告,中間長達20天,沒有及時披露信息(為此,湖南證監局認為該公司違反了信息披露的相關條例,并記入誠信檔案)。
這一銀行存款丟失案,導致酒鬼酒2013年:貨幣資金減少、其他應收款增加(根據公安機關偵查的相關證據,酒鬼酒認為能夠收回3000多萬元)、營業外支出增加、現金流出增加。
本案思考:
1.酒鬼酒所在地是湖南省,為什么要把錢存到杭州去?
——酒賣不出去,就跟銀行合作,我把錢存到你那兒去,你幫我賣酒。這種情況并不少見,瀘州老窖和洋河股份在2015年也先后爆出與銀行合作賣酒,從而引發了資金安全問題。
2.為什么事發之后很久才公告?
——酒鬼酒是在知道錢丟之后20多天,才發布公告的,因此也受到了證監局的警示函。無獨有偶,洋河股份的1.3億元存款是在2014年4月丟的,但一直沒有發布公告,也沒有在其半年報中說明,一直等到披露2014年年報時(2015年4月29日)才提及,這都一年過去了。這里就涉及到信息披露的及時性的問題。告訴我們要誠信經營。
(四)課程思政考核要素
可以結合論文、演講和考試進行考核。學生可自行選定一家公司,分析其近幾年的財務報表,評價其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盈利能力和發展能力,寫一份分析報告。并將時事與思政內容結合,在報告中寫學生自身的感受,將思政內容融入到專業知識中。
四、財務戰略與預算
(一)課程思政目標。幫助學生了解經濟政策、國家戰略、最新財經法規;培養學生熱愛財務管理工作,樹立團隊合作精神,關注社會現實,深入社會實踐;培養學生愛崗敬業、誠實守信、勇于創新、科學理財等職業素質。
(二)課程思政元素。增強國家榮譽感、民族自豪感,樹立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感受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樹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努力的理想信念
(三)課程思政融入策略。第一節講財務戰略,可通過講解企業與政府、投資、受資者、債權、債務人、客戶、供貨商、內部各部門、職工等各種利益沖突與關系,強調只有兼顧各方利益,樹立合作共贏理念,企業才能長久生存。除此之外,要特別強調企業與公眾、社會的關系,強調企業家的社會責任感。第二三節通過講解我國古代理財觀念的發展展現我國歷史文化的源遠流長,幫助學生樹立文化自信及愛國情懷。
(四)課程思政考核要素。定期進行師生互評,學校根據學生的評價體系反饋,確定學生的財務管理知識和課程思政只是的掌握程度,以及知識的聯合應用能力,確定后期課程開設情況和教學模式,不斷完善自己的思想政治素養體系。
五、并購與重組
(一)課程思政目標。合理選擇創新創業分配方式
(二)課程思政元素。中國國情,國家規劃,價值觀教育,中華傳統文化,愛國教育
(三)課程思政融入策略。第一節通過央視“一帶一路”紀錄片了解并購概念,并了解“一帶一路”政策下更多的中國企業走向了國際舞臺,也代表著我國經濟發展的又一高度。
第二節“十四五”規劃加速推動國有資本的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對于一些領域要以做強做優做精為目標,這就使得一些企業選擇了并購和專業化整合的道路。這正是我國企業現階段并購的動因,而其產生的效應則要從大局和細節來判斷。
第三節孫子兵法中說道“不可勝者,守也;可勝者,攻也”,想要獲勝,就要先保證自己立于不敗之地,也就需要做好萬全的準備,使敵人無法輕易將自己擊敗。而并購防御中的策略就是采用了這樣的思想。
第四節企業文化整合在并購整合當中占著極其重要的地位,也是整合過程中較為復雜的環節,稍有閃失則會為企業帶來不利的影響。折舊如同一個民族的文化底蘊一樣,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慢慢積累沉淀的文化底蘊是非常強大的,是不容輕視的,也是中國人的底氣。而一個企業的文化底蘊也影響著其并購整合的結果。
(四)課程思政考核要素。增設老師是否提及思想政治知識和案例、是否將財務管理知識上升到思想道德層次的評價選項,提升學生和老師對課程思政教學的重視程度。同時增加老師對學生思想道德知識掌握程度的評價,分析不同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采取針對性的教育方式全方位培養學生。
參考文獻:
[1]何雨謙.“互聯網+教育”背景下高校財務會計課程智.慧教學改革模式研究[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0,33(13):141-142.
[2]胡彥秋.高職院校《財務管理》課程思政的教學實踐研究[J].國際商務財會,2021(1):65-68.
[3]楊文杰.高職《財務管理》課程思政設計思路與思考?[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0,19(17):184-185.
作者簡介:張燕(1987-),女,博士學位,副教授職稱,研究方向:財務管理。
基金項目:2023-2024學年廣州工商學院質量工程項目實驗課程《智能財務管理實驗》(SYKC102),2023-2024學年廣州工商學院質量工程項目課程思政示范課程《財務管理》(KCSZ202304),2022年度廣州工商學院研究所項目《數智化審計會計研究所》,廣東省高等教育學會“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高等教育研究課題(22GQN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