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曉平 李夢華
摘 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醫學院校開展思政教育的重要資源。仲景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與醫學院校思政教育互融共通。當前中華優秀傳統醫藥文化資源尚未得到深度挖掘和開發利用,其蘊含的精神價值也未被深度解析和科學應用,尤其是作為中醫藥文化瑰寶的“醫圣”仲景文化在醫學院校思政教育方面還有更廣闊的開發空間。醫學院校要將仲景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從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三個層面著手,實現仲景文化與思政教育的同頻共振,進一步推動中醫藥文化傳承創新發展。
關鍵詞:仲景文化;醫學生;思政教育;醫學院校
教育的本質在于立德樹人,思政教育的核心在于鑄魂育人。新時代醫學院校應將中華優秀傳統醫藥文化融入思政教育,使仲景文化與思政教育緊密相聯、同向同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堅定文化自信是當代中國的一個重大命題,這對醫學院校進一步將仲景文化融入思政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新方向。醫學院校是開展思政教育的主陣地,仲景文化蘊含著豐富的醫學人文知識,是醫學院校進行思政教育的重要資源,也是醫學院校開展思政教育的主抓手。河南作為“醫圣”張仲景故里,其濃厚的仲景文化氣息和鮮明的地方特色為醫學院校開展思政教育提供了條件和資源?;诖?,醫學院校應挖掘和傳承仲景文化蘊含的豐富醫學精神和人文精神,將仲景德育思想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結合,從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三個層面入手,做好仲景文化融入醫學院校思政教育工作,進一步推動中醫藥文化傳承創新發展,打造醫學特色名校強校,培養合格的醫學人才,提升中醫藥文化的影響力和傳播力。
一、歷史邏輯:仲景文化與醫學院校思政教育的辯證關系
仲景文化作為中華優秀傳統醫藥文化的精髓,是我國傳統中醫藥文化傳承發展的生命力和源動力所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基因,植根于中國人內心,潛移默化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西方文化霸權、宗教滲透等對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形成了一定沖擊。在此背景下,醫學院校必須堅定中華文化立場,更好地堅持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豐富營養,保持旺盛生命力和持久影響力。新時代新形勢下,醫學院校更應與時俱進,科學挖掘和開發中華優秀傳統醫藥文化中蘊含的德育思想,堅定醫學生的職業理想和價值追求,引導醫學生在仲景文化傳承和創新道路上行穩致遠。醫學院校開展思政教育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將仲景文化提煉應用,做到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從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融入醫學院校思政教育工作中,融入學生日常生活學習中。只有將仲景文化“根基”深深扎進醫學院校思政教育工作土壤中,才能激活“民族基因”,筑牢“思想基石”,為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提供支持。這既是一個理論問題,又是一個實踐問題,醫學院校只有把握思政教育與仲景文化的契合點,并促進二者充分融合,才能幫助醫學生堅定職業理想、實現人生價值。
二、理論邏輯:仲景文化融入醫學院校思政教育的學理分析
醫學人才肩負著守護國民健康的重任,其道德素養不僅能夠反映出社會德育水平,更能體現出整個社會的文明程度。做好仲景文化的傳承和創新工作是推進醫學院校思政教育成效的有效抓手,對構建當代醫學院校德育體系發揮著重要作用,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仲景文化蘊含的民族精神,能夠激發醫學生的愛國熱情,提升醫學生的人文素養,解決教學中存在的“重專業知識傳授、輕人文素養培養”的問題,更加注重醫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二是仲景文化倡導的倫理道德思想,不僅可以提升醫學生的道德素養,增強他們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堅定社會主義理想信念,自覺抵制社會不良風氣影響,還可以培養醫學生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秉持大醫精誠、醫者仁心的人文理念,厚植醫學生堅持真理、追求進步的高尚情懷。三是仲景文化能夠幫助醫學生養成批判性思維,增強思辨能力,引導醫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正確辨識多元文化。
三、實踐邏輯:仲景文化融入醫學院校思政教育的路徑探索
(一)仲景文化+思政教育,優化頂層設計出“新招”
優化醫學院校思政教育頂層設計,需要將仲景文化與思政教育統籌安排,與大醫精誠的醫德教育相結合,將之融入醫學院校思政教育實踐中,教育引導醫學生具備不分貴賤、普救蒼生的醫德醫風,勤求古訓、立志弘醫的專業志向,博采眾方、精究方術的醫療技能,體恤民疾、懸壺濟世的仁愛情懷;將醫學知識講座與道德講堂相結合,進一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醫藥文化和仲景文化;將仲景文化所蘊含的“崇仁、厚德、恒志、精術、濟世”等精神品格與思政教育中的紅船精神、延安精神等中國精神相結合;打造集輔導員、思政課教師和黨政工作者于一體的思政教師團隊,挖掘和梳理仲景文化與醫學院校思政教育的契合點,用一個個有溫度、有力度、有深度的動人故事,引導醫學生堅定理想信念,提升醫學院校思政教育工作成效。
(二)仲景文化+體驗式教育,構建立體教育平臺顯“新意”
依托線上教學平臺資源,創新教育教學載體,是將仲景文化有效融入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徑。線上通過各網絡媒體平臺開展仲景文化教育教學,與大學生慕課相結合,將傳統思政教育“教師講、學生聽”的被動授課方式轉變為微視頻授課,破解受眾面較窄的難題,將“大講堂”與“小平臺”相結合、“大思想”與“小故事”相結合,滿足醫學生群體的快節奏生活狀態及情感互動需求,讓思政教育真正入耳、入腦、入心。線下則積極響應共青團中央關于進學校、進企業、進農村、進社區、進機關開展實踐活動號召,增強醫學院校思政教育體驗感,以實踐活動為契機,教育引導醫學生苦練精練臨床技能,為服務基層醫療事業奉獻才智。
(三)仲景文化+隊伍建設,打造長效育人機制舉“新措”
提高醫學院校思政教育成效的關鍵在教師。在思政教育教學過程中,專業課教師與思政課教師要充分發揮指引幫扶作用,將仲景文化融入醫學院校教育教學全過程,采取多種形式推動思政教育工作改革創新,定期召開集體備課會和研討會,組織優秀思政課教師對專業課教師進行一對一幫扶指導,提升專業課教師思想政治理論水平和人文素養,通過專家學者講座、交流研討等方式,加強醫學院校教師培訓輔導力度,提升思政教育教學工作水平和能力。
(四)仲景文化+社會實踐,突出知行合一有“新思”
醫學院校要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突出醫學生在思政教育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讓仲景文化更加“接地氣”,更加貼近醫學生的生活學習,增進醫學生的政治認同與情感認同。一是帶領醫學生深入醫院、養老院、藥房、藥企等一線醫療衛生保健機構,將其作為開展思政教育的生動課堂,通過參觀交流,提升醫學生的職業認知。二是引導醫學生學習身邊的先進典型,引導他們見賢思齊,對醫學事業保有敬畏之心。三是依托青年志愿者服務團隊、黨員先鋒志愿崗等載體,深入基層一線,深入農村社區,開展醫學生志愿服務行動和公益活動,落實思政教育秉持的知行合一理念。
新時代醫學院校應堅持立德樹人與鑄魂育人相結合,將仲景文化作為開展思政教育的重要抓手,將仲景文化融入醫學生的思政教育全過程中,幫助醫學生在修煉醫德、鉆研醫理、深研醫術過程中成長為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參考文獻:
[1]郭靜,羅瑞,王沛,等.以文化自信為引領的課程思政元素三級體系構建[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3).
[2]晏盈聰,郭笑鴿.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應然、實然與必然[J].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3(3).
[3]劉國菊.新時代大學生文化自信的培育路徑探析:評《文化覺醒與文化自信:大學生文化自信培育》[J].中國教育學刊,2023(6).
[4]賈成祥.仲景學術的文化精神[J].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1).
[5]師吉金,王寶寧.關于高?!八颊n程”“課程思政”協同育人路徑的思考[J].錦州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3).
[6]張波.培養完整的人:課程思政導向的價值觀育人[J].教育研究,2023(5).
責編:勉 耘
基金項目: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規劃資助項目“基于道斯矩陣層次分析下的仲景文化國際影響力研究”(編號:2022-ZZJH-128);南陽醫學高等??茖W校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新醫科背景下中醫內科學課程思政‘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編號:JGXM202122)
作者簡介:杜曉平(1971— ),女,南陽醫學高等??茖W校仲景醫藥文化研究中心教授,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李夢華(1985— ),女,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仲景醫藥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醫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