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聯網+”背景下中職英語教學運用網絡資源的必要性,既在于豐富課堂教學形式和內容,也是為了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實用性和時效性。在“互聯網+”時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已經基本完善,業界內外對于網絡資源的運用在思想觀念層面也得到了高度認同和普遍接受。這些都使得中職英語教學運用網絡資源成為可能。“互聯網+”時代中職英語教學運用網絡資源既要結合職教特點、突出行業需求,也要立足學生實際,探索多元化、個性化教學模式,還要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夯實基礎、提升學生的興趣。總之,只有從思維模式到行為模式都實現網絡化轉型,中職英語教學才能基于網絡資源的運用而提升教學的質量。
關鍵詞:互聯網+;中職;英語教學;網絡資源;運用
“互聯網+”時代,技術正在給各行各業帶來前所未有的重大改變。對于不少傳統行業來說,網絡資源的運用已經成為突破瓶頸、超越局限的最強抓手。包括中職英語教學在內,職教領域運用網絡資源正在成為潮流趨勢。
一、“互聯網+”背景下中職英語教學運用網絡資源的必要性
(一)豐富課堂教學形式內容
互聯網自出現以來短短數十年間便實現了爆發式增長與全面普及,這充分說明互聯網技術切實響應了現代生產生活方式的客觀要求,在越來越多受眾高度認可的狀態下獲得了自然而然的成功。[1]究其原因,互聯網除了光速傳輸與海量存貯的典型優勢外,浩如煙海的數據資源、資訊信息也是不可或缺的強大助力。受益于不拘一格的開源發展模式,每個互聯網使用者都在享受數據信息的同時豐富著網絡資源。而如井噴般增長的網絡資源體量則為越來越多傳統行業、產業提供了創新發展的機遇與條件。
就中等職業教育來說,網絡資源使職業教育的內涵及外延均得到了指數級擴展與突破。海量網絡資源不僅使中職教育從根本上改變了靜態、刻板的單調模式,也使各類專業(職業)教育從課上延伸到課下、從校園中拓展到生活中。
在“互聯網+”時代,技術的先進性愈發凸顯傳統職教模式的陳舊性,也愈發彰顯中職英語教學運用網絡資源的必要性。基于網絡資源的無限體量可以不斷豐富課堂教學形式及內容,從而充分激發學生積極參與英語學習的興趣與熱情。
網絡資源的運用使中職英語教學從靜態轉向動態,從抽象發展到具象,從呆板僵化轉變為生動活潑。越來越多肉眼可見的良性發展變化不僅令學生改變了對英語學習長久以來的成見與偏見,也在幫助中職學生逐步發現行之有效的個性化學習方式,并且在技術支持的引導下不斷提高學習英語、學好英語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伴隨中職英語教學對網絡資源的充分運用,豐富的教學形式及內容不僅有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熱情,也必然基于興趣導向促進中職生英語學習實現質的飛躍。
(二)提高教育針對性、實用性、時效性
不可否認,全民參與的互聯網生態建設是最具現實意義的技術創新活動。這種本質屬性決定了網絡資源對于各種傳統領域都將不同程度地產生顛覆性影響。就中職英語教學來說,“互聯網+”時代中職英語教學運用網絡資源的必要性之一就是大幅提升教育的針對性、實用性、時效性。
長久以來,包括中職在內的職教領域普遍存在教材陳舊、內容單一、理論脫離現實的突出問題。這是傳統職教模式始終難以根本性解決的瓶頸與短板問題。而在“互聯網+”時代,網絡資源的更新速度通常近乎“秒速”,這種技術特性決定了運用網絡資源于職教領域將極大促進職業教育與時俱進。以中職英語教學為例,運用網絡資源開展教學將最大限度實現常用常新,也就是始終可以發現和使用最新內容。同時,網絡資源提供者來自各行各業,其中不乏行業與產業的領軍者、前行者,這決定了中職英語教學運用網絡資源可以充分提高教育的行業性、專業性優勢。不僅如此,上傳網絡資源的網民來源于全球各地,其中以英語為母語的網民不計其數。使用這些地道英語素材用于國內中職英語教學,這將從根本上解決“中式”英語不倫不類的尷尬處境。
二、“互聯網+”時代中職英語教學運用網絡資源的可行性
(一)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完善
在“互聯網+”時代,中職英語教學運用網絡資源實為水到渠成、順理成章。這是由于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早已相對完善且仍在持續優化,[2]使中職英語教學運用網絡資源具備了高度的可行性。
一方面,校園中配備的多媒體輔助教學設施設備齊全,且有線與無線網絡也實現了完整覆蓋。因此,學生進入校園后即可享受到優質網絡信號支持的各種服務。而校方則可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獲取一切可用、適用的網絡教育資源,包括網絡平臺、數據信息、社交軟件、信息工具等等。
另一方面,隨著移動通信基礎設施的完善,現在絕大多數城鄉人口基本實現了智能移動通信終端全覆蓋。在職業院校中,大多數師生都擁有智能手機,這使得學生在課余時間也能方便地使用網絡資源。舉例來說,在疫情期間,國內大中小學校紛紛采用遠程教學模式。短短數月就基本實現了“停工不停課”“停教不停學”。即使在防疫模式調整后,線上教學也成了大多數教育機構的首選方式。
換言之,良好的硬件基礎設施條件已經為“互聯網+”環境下中職英語教學運用網絡資源提供了最大可能性。
(二)思想觀念高度認同、普遍接受
在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完善的前提下,包括中職學生、職教教師及學生家長等各方在內,對于學校教育應用網絡資源已達成了思想認識上的基本統一。換言之,“互聯網+”時代中職英語教學運用網絡資源的可行性表現之一,就是教學雙方思想觀念上的高度認同、普遍接受。
這一狀態在三年疫情防控期間表現得尤為突出。各地各類教育機構、學生和家長不約而同地認可并積極參與線上教學模式。爭分奪秒地開展遠程教學不僅是教學雙方珍惜學習機會的普遍表現,也促進了越來越多網絡資源在教育領域的實際應用。在此期間,中職英語教學同樣在運用網絡資源的過程中實現了有序推進。這也是當下各中職院校在學科教育中運用網絡資源愈發游刃有余的重要原因。
三、“互聯網+”時代中職英語教學對網絡資源的運用策略
(一)結合職教特點、突出行業需求
在“互聯網+”時代,各級各類教育機構都在探索“互聯網+”發展模式,對于網絡資源的運用也越來越普遍且常態。[3]不過,職業教育獨樹一幟的職業性、行業性與眾不同,這一本質特性決定了中職英語教學運用網絡資源也需結合職教特點、突出行業需求
比如,教師應當結合不同專業有所區別地選擇網絡教學資源。例如,文秘類專業通常需要兼顧英語口語及書面表達,因此教師選擇及使用網絡資源開展教學時就應當相對均衡地安排課件及學習進程;而藝術設計或廣告策劃等專業則相對側重于書面表達,教師就應當著重挑選與文字說明、規劃方案、書面企劃等相關的網絡教育資源;至于旅游等需要大量口語互動的專業顯然應當側重于口頭表達訓練。這些都是教師在探索網絡資源教學應用中應當有所區別的領域及環節。
結合職教特點、突出行業需求對于中職英語運用網絡資源的意義至少有兩個。其一,分門別類地選擇網絡資源本身就是在提高中職英語教學的針對性,也就是避免不同專業的英語教學過于泛化、籠統,從而最大限度提高英語教學的有效性。其二,共性中有個性的網絡資源運用也有助于提高學生對于英語教學的認同與接受。只有當學生認識到學英語確實有利于未來找工作或爭取更好職位,學生才能在思想和行動兩個方面與教師達成共識,從而使教學雙方相向而行。這也是不斷提高中職英語教學實效性、可靠性的先決條件之一。
(二)立足學生實際,探索多元化、個性化教學模式
不可否認,受到多重因素綜合影響,選擇中職學校就讀的學生普遍存在文化知識底子薄、學習能力相對差等問題。且不少學生對職業教育存在成見與偏見,因而中職學校的英語教學面臨的問題與挑戰更加復雜、尖銳。[4]
在“互聯網+”時代,中職英語教學運用網絡資源應當始終堅持問題導向,即充分了解學生在學習能力、觀念和態度等方面的實際情況,通過全面分析每個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的優勢與不足,積極探索更加多元化和個性化的教學模式。
例如,在運用網絡資源設計微課教學時,可以采取多預案方法,即一主多輔模式。具體來說,教師首先根據多數學生的能力、特點、需求和水平,制作一套主課件,并將其作為基準線。然后,按照適當的比例提升或降低難度、容量,以適應不同水平的學生。如果其他學生可以被基本劃分為相對后進與相對先進兩類,教師可以基于主課件另外設計兩個輔助方案:高階課件和低階課件。這樣,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與需求,在課后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線上學習資源進行學習。
此外,當學生對口頭表達或書面表達存在特殊需求時,教師也可在一主二輔基礎上增加口語強化或書面強化等更多預案。總之,一切教學方案的設計和使用都應緊緊圍繞學生的實際情況展開。
又如,為了大幅提高課堂教學的時效性和實效性,中職英語教學在運用網絡資源時可嘗試翻轉課堂模式。即將常規和基礎的內容遷移至線上平臺,由學生在課余時間自主完成預習與復習。課堂上可以重點解決學生在線上學習時遇到的堵點和難點問題,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解答和釋疑。如此,課堂上有限的教學時間可以發揮出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教師也可以借助網絡社交平臺與學生保持在線或離線聯系。學生不僅可以利用微信等網絡渠道與教師實時互動,還可以將問題發送到郵箱,待教師有空閑時回復。如此,中職英語教學不再受特定時間和場地的限制,同時也能促進師生之間更緊密地聯系,提升英語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再如,作為網絡原住民的組成部分,新生代中職生早已習慣了網絡化生活方式。圖像閱讀已成為這些年輕學生的首選。中職英語教學不妨充分利用網絡影像資源。一方面,可以借助網絡影像來活躍線下課堂氛圍,同時利用影像使書本和教材的文字內容更加易于理解和記憶。這樣一來,學生在更大程度上可以改變對英語學習的刻板印象,從而不斷提高英語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另一方面,線上教學應著重使用網絡影像資源。尤其是深受年輕人喜愛的動畫、動漫等影視劇素材,可以作為網絡教學的核心內容。對于中職英語教學來說,動態影像不僅更加具象、感性、充滿吸引力,而且其記錄的內容大多與現實生活相關,學生通過觀看影像可以學習和模仿更實用的英語表達。尤其對于強調口語能力的專業來說,貼近真實生活場景的英語更加有利于暢通人際交往,這對學生未來進入社會工作崗位具有重要意義,不容忽視。
(三)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夯實基礎、培養興趣
語言學習是需要漫長時間積淀的漸進過程。尤其對于與母語迥異的外語教學而言,長時期、少間斷、滲透式教育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取得良好效果。[5]換言之,為了最大限度地克服漢語對英語教學的干擾與侵蝕,中職英語教學格外需要充分利用業余時間強化教育與教學。也就是說,在“互聯網+”時代,中職英語格外需要借助網絡平臺上豐富的教育資源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要通過更加全面的滲透式、融入式教育促進學生英語學習提質增效。具體而言,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夯實學生的基礎,并培養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熱情與興趣。比如,利用一切碎片化時間聽英語。教師可以選擇主流網站上的行業英語、影視英語等作為素材,也可以自行創編英語聽力課件。學生可以在上下學路途中、課間休息時、體育運動間隙等各種時間、場合聽英語和說英語。碎片化學習可能效果不如整段教學時間顯著,但可以在持之以恒的重復中提升培養學生語音、語感等意識與能力。同時,堅持不懈的聽力訓練也有助于學生逐步提高對英語學習的認同感,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達到喜愛英語表達的目的。
另外,可以給學生布置看完整部經典原聲電影的課后作業。選擇適合中職學生的經典英語原聲影片,要求學生在一定時間內完成視聽練習。這種兼顧娛樂性與教學性的課后作業通常能夠得到學生的認同和接受。在此基礎上,選擇其中較有代表性、實用性的句式、段落等進行考核,以此促進學生加快提升各項基礎知識與技能水平。一方面,觀看電影顯然較常態化書本學習更具趣味性,學生可以由此逐步養成主動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習慣。另一方面,由于同時調動了視覺和聽覺,更加綜合的學習方式也有助于學生形成記憶、強化記憶。
四、結束語
在“互聯網+”時代,中職英語教學運用網絡資源具有顯著的技術性特點。職教領域對網絡資源的運用既體現在渠道資源的拓展,也表現在教育素材的極大豐富。前者使課堂教學成果能夠在廣闊的課余時間持續與延伸,后者則徹底超越了書本教材的有限范圍及邊界框架。然而,僅僅著眼于技術更新并不意味著中職英語對網絡資源運用的價值最大化。技術帶來的改變往往停留在實踐技巧層面,而對教學雙方的思想觀念仍然缺乏革命性創新與引導。換言之,倘若中職英語教學運用網絡資源未能觸及教育理念升級,那么“互聯網+”對于中職英語教學的改變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只有真正樹立互聯網思維,基于網絡資源的運用開拓視野、擴展眼界,中職英語才能基于“互聯網+”實現根本性的轉型升級,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網絡資源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積極作用。“互聯網+”時代中職英語教學運用網絡資源應兼顧理念與實踐的多維革新。只有基于網絡資源的運用引導學生逐步實現自主學習、終身教育,中職學生才能從校園走向職場,進而將行業英語從理論照進現實。這不僅是“互聯網+”時代中職英語教學對網絡資源的有效運用策略,也是新形勢下職教領域加快轉型升級、以網絡資源運用深化素質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
作者單位:秦利沙 晉城技師學院
參考文獻
[1]馬莉艷.“互聯網+”下中職商務英語專業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20,36(4):52-54.
[2]李桂云.職校商務英語專業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實踐——以特色活動項目“H.pastry創業訓練營”為例[J].廣東職業技術教育與研究,2020(2):56-58.
[3]江帆.中職“互聯網+外貿”雙創人才的培養路徑研究[J].中國商論,2020(2):181-182.
[4]盧帆.“互聯網+”下的中職英語教學模式創新探研[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2):40-41.
[5]趙妤.移動學習內容設計與應用研究——以中職公共英語教學為例[J].英語廣場,2020(11):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