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多媒體教學是現代教學中的主要教學方式之一,其中網絡教育資源正逐漸成為教育教學的主要內容及教材補充內容。現階段,大部分教師在多媒體教學過程中能夠充分借助網絡教育資源設計教學活動,但網絡資源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仍存在諸多問題亟待解決。基于此,本文將深入研究多媒體教學中利用網絡教育資源的積極意義,分析網絡教育資源特點及多媒體教學中網絡教育資源存在的問題,探討多媒體教學中解決網絡教育資源問題的對策。
關鍵詞:計算機多媒體教學;網絡教育資源;現存問題;解決對策
一、引言
在互聯網浪潮下,多媒體教學模式在教育教學中被廣泛使用,并逐漸發展成為主流教育模式之一,網絡教育資源也被教育者探索挖掘并運用至計算機多媒體教學中,切實推動了我國教育現代化的轉型升級。網絡教育資源主要指互聯網發展過程中所產生的信息化教育資源。在多媒體教學過程中,利用網絡資源能夠有效提升我國教育總體質量,推動教育領域加快創新改革步伐,促使教育行業發展緊跟時代腳步,實現教育領域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二、多媒體教學中利用網絡教育資源的積極意義
教育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主要途徑,在信息時代,多媒體教學中利用網絡教育資源對于提升教育質量等方法具有重要現實意義[1]。首先,有利于提升整體教育質量。在多媒體教學中。利用網絡教育資源在極大程度上能夠充分發揮網絡教育資源積極效用,彌補傳統教育資源的不足,更好地滿足學生發展需求,進而有效提升整體教育質量。其次,有利于加速教育行業現代化發展。相較于其他行業而言,教育行業具有其自身獨特屬性,其發展現狀影響著我國市場經濟及社會發展。同時,教育行業是我國發展體系中的關鍵環節。在多媒體教學中,利用網絡教育資源能夠加快教育成果轉化,提升人才培育質量,助推教育行業向現代化發展轉型升級,全方位構建“互聯網+教育”這一模式。最后,有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育的本質是育人,主要目標是為社會發展培育優秀社會主義接班人,這對學生綜合素質等方面提出了較高要求。在多媒體教學過程中,融入網絡教育資源能夠拓寬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認知,大大增加學生的學習成效,促使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進而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網絡教育資源特點
(一)動態性
網絡教育資源極具動態性,能夠將教學方案最大限度地呈現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借助網絡教育資源可以補充和完善教學方案及教學內容,使得教學方案可行性更高、教學內容之間聯系更加緊密,從而增強教學內容整體性,形成動態化教育體系。此外,學生還可以依照掌握知識點的實際情況,結合學習過程中所產生的困惑,實時反饋給教師;而教師則可以依照學生反饋情況調整教學方案和教學設計,進而提升課堂教學質量[2]。
(二)豐富性
互聯網的不斷發展使得網絡教育資源種類不斷增加,極大程度上豐富了網絡教育資源內容,使得網絡教育資源內容計劃涵蓋了教學全部內容。多媒體教學方式能夠實現教學資源之間多元化傳遞,打破傳統教學資源局限性,使得教學資源變得更加豐富廣泛,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同時,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升教學質量,助推學生全面發展。同時,網絡教學資源不僅為學生、教師等查閱相關資料提供了便捷條件,也為教師教學以及學生學習提供了優質服務[3]。
(三)互動性
多媒體這一教學模式具有資料闡述作用,利用網絡教育資源能夠使教師通過相關平臺實現師生之間互動交流。師生之間的有效良好交流能夠促進教師與學生之間建立平等關系及師生情誼,增加教師與學生之間溝通交流頻率,以便于教師及時發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4]。
四、多媒體教學中網絡教育資源存在的問題
(一)網絡教育資源內容有待完善
多媒體在教育領域得到廣泛運用。如今,隨著網絡教育資源種類不斷增加,教育內容較為完善全面,但仍然無法滿足教育發展需求,其相關內容以及各類資源有待完善。例如,網絡教育資源的形式較為頻發,多數為試卷或試題,并且高校教育資源及計算機多媒體教學資源較為缺乏,部分網絡教育資源與教學需求關聯較小,導致網絡教育資源在計算機多媒體教學中難以發揮積極意義。
(二)缺乏關聯性
當下,網絡教育資源種類繁多,但不同種類中的網絡教學資源重復內容較多,缺少創新性和個性化內容,能夠與多媒體教學相匹配的教學資源數量有限。此外,網絡教育資源在內容組織以及資源之間關聯性等方面存在諸多不足,導致教師無法充分借助網絡教育資源開展計算機多媒體教學,使得計算機多媒體教學成效大打折扣。
(三)缺乏層次性
目前,網絡教育資源主要以文字資料為主,對視頻、音頻等教育資源缺乏有效合理地管理,導致網絡教育資源缺乏層次性。此外,極小部分多元化網絡教育資源組合形式也不完全符合學生認知習慣,在組織網絡教學資源時,通常從教學外在知識點入手,忽視了從學生的個性化層面搭建層次性教學資源,導致網絡教學資源無法有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大大降低了網絡教育資源的利用效率。
五、多媒體教學中網絡教育資源問題解決對策
(一)擴充完善網絡教育資源內容
在組織多媒體教育資源時,為了進一步滿足學生的成長和發展需求,教師需要注重搜集整理多樣化的教育資源,并在教育資源中融入多學科、多方面的知識資源,搭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模式。在利用網絡教育資源時,教師需要立足教學活動的實際需求以及學生的基礎知識水平、接受能力和認知能力等方面,搜集、整理和積累相關網絡教育資源,引導學生借助網絡教育資源進行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促使網絡教育資源能夠更好地為學生及教師服務。
一方面,針對網絡教育資源積累方面,教師需要根據教學實際需求搜尋備課、上課、最新教育理念等方面的分類化網絡教育資源。教師資源積累主要有課堂實錄、教學方法等,同時還包括教學改革最新思想、教學內容、教育理念等。同時,網絡教育資源還需要實時更新,增加前沿教學知識、新型教育理念等。
另一方面,教師為學生準備的網絡教育資源主要為自主性、探究性學習內容,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在為學生準備網絡教育資源時,教師需要將教材輔助補充資源納入其中,增加符合學生實踐能力、認知水平等方面的探究性學習資源,以此幫助學生探尋相關知識并整合知識,構建更為完善的知識體系。除此之外,為了進一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在準備網絡教學資源時,教師需要充分發揮新媒體環境優勢,不斷豐富網絡教育內容,以提升學生綜合素養[5]。
在豐富語文學科網絡教育資源時,語文教師需要充分借助新媒體技術整合各類資源。首先,在新媒體環境下,文學種類不斷豐富,網絡文學、大眾文學等逐漸興起,為語文教學提供了教學內容。因此,語文教師可以借助新媒體平臺,在原有教學資源基礎之上搜集適宜的、易于學生理解和接受的網絡文學等內容,借助班級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出來,并將其作為語文教學內容,為學生講解其中所包含的語文知識點,也可以在課后上傳至平臺,引導學生進行自主觀看。其次,語文教師可以借助新媒體平臺上傳語文課程視頻,讓學生可以隨時隨地觀看語文教學視頻,并借助互聯網暫停等功能,反復學習和理解在課堂上未能掌握的語文知識點,進而有效提升學習成效。最后,在講解與傳統文化密切相關的知識點時,語文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傳統文化所涉及的具體習俗等,并將其與語文知識點相對應,以此豐富語文網絡教育資源內容,加深學生對語文知識的了解,有效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并提升教學質量。
(二)搭建計算機多媒體呈現模式
多媒體教學方式要求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需要運用多媒體開展教學活動,搭建多媒體呈現模式,實現圖文共同呈現。在聯系圖片與文字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建設聯系架構;在組合圖片文字并闡釋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先調研學生的基礎知識,根據調研結果,建設更加符合教學實際需求的多媒體呈現形式,以此減少復雜無用信息所占篇幅,精簡知識點,便于學生理解;在搭建多媒體呈現模式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所學知識之間建立相關聯系,輔助學生整理所學知識,以此提升教學效率。此外,教師還可以借助微課創新網絡教育資源呈現形式。微課是互聯網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的產物,具有呈現時間較短、內容更加簡潔精煉、占用內存空間較小等特點。傳統網絡教育資源視頻呈現時長一般為45分鐘,其涵蓋內容較多,學生很難掌握重難點內容,即便是提前錄制好的教學視頻,也難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并且因其呈現時長較長,極易導致學生喪失學習興趣,嚴重影響網絡教育資源呈現成效。而微課視頻呈現時長較短,通常為10分鐘左右,并且視頻內容中的教學重點、難點十分突出,學生能夠很快抓住教學重點及難點,從而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可以積極主動地借助微課視頻開展學習活動。因此,在安排設計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借助微課視頻輔助教學,充分發揮網絡教學資源的積極作用。
(三)尊重學生差異性
由于受多方面因素影響,不同學生存在較大差異性。因此,在多媒體教學中利用網絡教育資源時,教師需要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通過分配不同的網絡教學資源,充分滿足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在設計課后作業時,教師可以設置分層作業。分層設計課后作業能夠進一步滿足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提升教學質量。在傳統教學模式中,課后作業設計普遍采用“一刀切”的方法,給不同層次學生布置相同的作業內容,忽略了學生的差異性,使得部分學生在做作業時有些力不從心。基礎較好的學生會認為作業中的基礎題缺乏挑戰性,而基礎較差的學生往往對一些難度較高的題目束手無策,喪失了學習主動性,甚至還會出現抄襲作業現象。而通過對課后作業進行分層設計,教師可以為不同層次學生設置合理的作業內容,讓作業富有層次性。教師可以從題量上和題目的難易程度上入手,有差異地布置作業,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同時,幫助不同層次學生鞏固知識。此外,教師還可以在網絡上搜集課后作業相關習題資源以及探究性問題資源,為不同層次學生預留不同難度的探究性問題,并將其上傳至學習軟件,促使學生充分借助自身基礎知識探究問題,進而增強學生的學習效率。
(四)提升網絡教育資源利用效率
網絡教育資源利用效率是指學習者播放和學習的次數。隨著我國科技水平不斷提升,知識承載方式變得多種多樣。除了文字符號之外,圖片、視頻也成為知識文化的主要載體。為了進一步提升網絡資源利用效率,教師可以借助視頻這一方式承載網絡教育資源,使得教師與學生可以借助移動設備瀏覽、查閱網絡教育資源,為師生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務。例如,學校可以依托自身發展需求、當地文化特色以及學生的學習實際需求等方面建設視頻化校本課程,搭建學校網絡教育資源庫,并將校本課程上傳至資源庫中,以供教師與學生學習使用。此外,學校還可以將校本課程網絡教育資源分享至校園網站、微博超話、微信公眾號、教師微信群聊等平臺上,并要求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自主觀看學習,使得教師和學生能夠隨時隨地了解、學習校本課程,進而充分開發和利用網絡教育資源,發揮網絡資源的重要價值,進而提升網絡教育資源利用效率。
(五)綜合利用網絡教育資源
首先,教師可以借助學習通、智慧樹等新媒體平臺,在課前上傳與課堂教學內容相對應的網絡教育資源視頻,引導學生進行自主觀看并進行課前初步預習;接著,鼓勵學生在視頻下方留言區留言,將自己在觀看視頻過程所產生的困惑記錄下來;最后,教師應當總結學生留言,將學生困惑最多的知識點作為重點在課堂上詳細地講解。在課堂上,語文教師可以將學生在觀看視頻過程中出現困惑最多的知識點設置為討論主題,引導學生進行討論,以此集結其他學生思維,轉變自身觀點。
其次,教師可以共同搭建課程公眾號,借助公眾號的推送等功能,在公眾號上發布與課程內容密切相關的網絡教育資源,同時借助互聯網中的海量網絡教育資源與課堂教學內容進行超鏈接,以此拓寬學生的視野。
最后,教師可以借助微信等溝通軟件,為學生提供能夠隨時隨地交流的平臺,使得學生與教師之間交流更加順暢。在平臺上,教師可以上傳學科知識相關圖片、視頻、音頻等,促進網絡教學資源共享的同時,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與掌握,以此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
六、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多媒體教學中,充分利用網絡教育資源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可以通過擴充完善網絡教育資源內容、綜合利用網絡教育資源、提升網絡教育資源利用效率、尊重學生差異性、搭建計算機多媒體呈現模式等措施,充分發揮網絡教育資源的積極意義,拓寬學生的視野和知識層面,提升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作者單位:朱秀剛 鹽城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參考文獻
[1]李倩.計算機多媒體教學中網絡教育資源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無線互聯科技,2022,19(6):144-145.
[2]蔣立彪.網絡資源在高校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2,35(19):130-132.
[3]薛永平,馬朝霞,郭治豪.網絡資源在高校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電腦愛好者(普及版),2023(1):166-168.
[4]張璇.網絡資源在高校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資訊,2022,20(23):161-164.
[5]吳林.網絡資源在高校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J].數字通信世界,2021(4):259-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