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花

摘 要 在學科大概念背景下,基于項目式學習分析高中語文單元教學設計流程,以《荷塘月色》為例,從計劃階段、實施階段到成果評價和展示階段進行高中語文單元教學設計,以期提高教學效果,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核心素養。
關鍵詞 項目式學習? 高中語文? 教學設計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明確要求:“重視以學科大概念為核心,使課程內容結構化。”即語文教學要以學科大概念為核心,重構課程內容。語文學科大概念的理解與運用,作為高中語文教育的核心,不僅關乎知識的傳遞,更涉及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和文化素養的提升,在當前教育背景下,對于推動語文教學方法的革新和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具有關鍵意義。項目式學習作為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結合,使學生在實際項目中學習和應用知識。基于此,筆者以項目式學習為基點,將項目式學習融入高中語文單元教學設計中,旨在為高中語文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開展項目式學習提供指導和參考。
一、項目式支持下的高中語文單元教學設計流程
1.選定單元主題,梳理知識結構
整合性、系統性和簡明化是基于項目式學習的單元教學模式的主要特點。教師要理清單元知識脈絡,才能更好把握單元目標。項目式單元教學不僅關注概念性知識,還囊括程序性知識和元認知知識。程序性知識強調文本分析、寫作技巧、口語表達等語文課程的實踐性和綜合性,而元認知知識則著重于學習策略、批判性思維等學生的自我意識和行為調節,二者共同作用于學生的智力和人文素養等綜合能力開發[1]。在此階段,教師要深入分析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將其與單元主題緊密結合。以人教版《語文》必修三第三單元的《過秦論》為例,教師應重點關注如何通過古文學習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審美能力和文化認知。在《過秦論》的學習中,教師可以設計議論文寫作訓練,引導學生分析作者對秦朝興衰的見解,鼓勵學生從歷史和現實的角度審視和評價秦朝的政治制度。通過深入而具體的項目式學習,學生能夠把握語文知識,形成對文學作品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2.分析教學要素,制定單元目標
教學要素的分析應基于對語文學科特性的深入理解,包括文學、語言、文化等多維度內容。項目式學習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因此教學要素分析需聚焦于學生的認知發展、興趣傾向和學習需求,同時考慮教學內容的適宜性和挑戰性,確保教學設計既能滿足學科要求,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2]。制定單元目標時,需將教學要素與學科大概念相融合。教師可以利用項目式學習的框架設計一系列任務,使學生通過參與實踐活動深化對文本的理解,提升語言表達和創新思維能力。此外,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批判性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教師可以創建學習小組,綜合考慮學生的知識背景、學習能力、組織技能以及表達能力,形成有效的小組。每個小組的理想人數為4到6人,具體的小組數和成員配置可以根據每個單元學習項目的規模及班級具體情況進行調整[3]。確保各個小組在能力上大致持平,同時小組內部分工清晰、明確,這有助于學生明確自己在活動中的角色,增強參與意識,有效地解決問題。
3.設計任務驅動,搭建活動支架
任務驅動應圍繞文學鑒賞、語言表達、歷史文化等語文學科素養展開,活動支架則需要為學生提供必要的學習資源和引導,以促進學生的深入學習和探究。在單元教學設計中,任務驅動策略的核心在于構建具有挑戰性、相關性的學習任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內在動力。通過此設計,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深化對語文核心概念的理解,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鍛煉思維能力與實踐技能。在教學活動的設計中,最常見的是讓學生以研究者的角色深入探索問題,此方法強調學生的主動參與和問題解決能力。通過多元化學習活動,可以為課程搭建堅實的支架,使學生能夠更加投入課堂,享受學習的快樂[4]。在開展項目活動時,小組成員需明晰各自角色,例如負責項目流程的“協調者”、負責思維創新的“策略師”、負責成果呈現的“報告者”等,盡管角色分配明確,但成員間的工作職責可能存在重疊,此設置旨在促進學生在課堂中的全面參與,確保項目的順利進行。
4.總結知識網絡,回顧反思改進
項目式單元教學遵循“以終為始”的設計理念,以目標來引領學習過程,以評價來修正目標及過程。一方面,項目式學習的設計要求教師充分考慮學科大概念的內在關聯性,精心選擇和組織教學內容,將各個知識點串聯起來,構建起一個有機的知識網絡。以必修二第二單元《蘭亭集序》為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古代文學作品與歷史背景的關系,幫助學生建立起文學作品、歷史事件、社會背景之間的深刻聯系,這樣的知識網絡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文學作品的內涵,同時也拓展了學生對歷史文化的認識。另一方面,項目式學習的教學設計要注重知識網絡的回顧與反思[5]。在項目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回顧已學知識,反思其在解決問題和完成任務過程中的應用情況,幫助學生鞏固知識,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項目式支持下的《荷塘月色》單元教學設計
1.計劃階段
(1)學情分析
《荷塘月色》被編入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二第一單元中,此單元圍繞寫景抒情散文進行組元,高一學生在初中階段已有寫景抒情散文的學習經歷,具備了一定的基礎知識,但缺乏深度鑒賞寫景抒情散文的方法和技巧。學生能較好地把握文中的景物描寫,但在感知和理解作者的情感方面存在困難,這很大程度上受到作品年代久遠和文化背景差異的影響。
(2)核心知識
賞析景物描寫,理解作者的情感,領略語言之美。
(3)教學目標
通過解析作者情緒的演變深入探尋其復雜心理是教學的重點,這不僅涉及對文本情感層面的理解,也涵蓋對文本情境與意境的深入賞析,如細賞荷塘月色中如詩如畫的美景。同時,通過欣賞充滿聲色情味的文字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技巧,使其能夠運用文字生動、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此外,教學過程中還要注重培育學生對文本進行深入分析的能力,鼓勵其自信地提出批評與疑問,并與他人交流閱讀體會,以此促進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交流協作能力的發展。
(4)確定驅動性問題
一個熱衷于朱自清作品的文學迷打算創辦一間以《荷塘月色》為靈感的書吧,希望從目前正在研讀該篇作品的高中一年級學生那里征求主題書吧店的裝修設計方案,請你幫助他完成這份方案的設計。
(5)分解驅動性問題
2.實施階段
(1)入項活動
展示主題書吧店的視頻和圖片資料,讓學生獲得直觀的體驗,激發其學習興趣。
(2)提供學習支架
①子項目 1:制作背景知識小卡片
在這一子項目中,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研究《荷塘月色》的背景知識,包括作者生平、文學時代背景等。通過收集相關資料,制作背景知識小卡片,更好地理解文本的歷史和文化背景,這有助于學生建立對學科大概念的基礎認知,為后續的文本分析提供必要的背景信息。
②子項目 2:鑒賞美景和品味語言
這一子項目旨在培養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讓學生在4、5、6自然段中找出描寫美景的句子進行品析,并分析這些句子美的原因。學生深入閱讀文本中描寫自然景色的部分,如荷塘、月光等,然后在小組內展示自己的鑒賞成果。通過對文本的品味和美景的鑒賞,學生將更好地理解文本中的意境和情感表達,同時也鍛煉了批判性思維[6]。
③子項目 3:繪制情感脈絡圖
這一子項目旨在引導學生分析文學作品的情感脈絡。讓學生挖掘作品中的情感線索,如人物的情感變化、情感高潮等,并將其繪制成情感脈絡圖,深入理解文本中角色的內心世界。
④子項目 4:分析“不寧靜”的原因
在這一子項目中,讓學生分析文本中作者“不寧靜”的情感,探討其產生的原因。學生需要研究文本中的事件、人物關系等因素,進行深入的分析和討論。
(3)探究和制作成果
學生根據對課文的理解,分小組討論并合作制作主題書吧的裝修設計方案。小組成員之間進行自評和互評,按照項目評價標準對裝修方案進行評估和改進。
3.成果評價和展示
舉行裝修方案設計大賽,每個小組派出組員講解本組的設計方案。教師依據評價量規對各組的方案進行點評,指出需要完善和修改的地方,評選出一、二、三等獎。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項目式學習中融入學科大概念,設計一系列具體的單元教學方案,此方案不僅強調學科知識的傳授,更注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合作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通過項目式學習,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深化了對語文核心概念的理解,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鍛煉了思維能力和實踐技能,教師要繼續推動高中語文教育的創新和發展,為學生提供富有挑戰性和意義的學習機會,培養其成為具有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能力的學習者。
參考文獻
[1]張 雪.大概念視域下基于項目式學習的高中語文單元教學設計——以部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第七單元為例[J].教育科學論壇,2023(14):40-42.
[2]楊葛莉,陳艷華.以項目式學習突破“活動·探究”單元實施困境——以八年級上冊新聞單元教學為例[J].語文建設,2020(13):15-18.
[3]史成明,楊萬扣.項目驅動下的“實踐活動類”單元教學策略——以“家鄉文化生活”單元為例[J].中學語文教學,2021(09):12-15.
[4]孫陽菊.大概念視域下的大單元項目式學習探究——以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三第二單元唐詩學習為例[J].教育科學論壇,2023(14):23-28.
[5]陳 雪.基于項目式學習的議論文寫作教學探究——以高中語文統編教材必修上冊第六單元為例[J].教育科學論壇,2023(14):29-32.
[6]秦旭芳,馬曉亮.大概念視域下的“當代文化參與”項目式學習設計——以部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第四單元“家鄉文化生活”為例[J].教育科學論壇,2023(14):33-35.
[作者通聯:濟南市商河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