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玉婷 楊樂 李澤遠 程景民



Development of social capital scale for poverty?alleviation relocated elderly and its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test
GUO Yuting, YANG Le, LI Zeyuan, CHENG Jingmin
School of Management,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 Shanxi 030000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YANG Le, E?mail: yangle05@hotmail.com
Abstract? Objective:To develop a social capital scale for poverty?alleviation relocated elderly and test its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Methods:Based on the social capital evaluation item system constructed by our research group in the early stage,a social capital scale for poverty?alleviation relocated elderly was constructed through expert inquiries. A total of 1 874 elderly from 24 poverty?alleviation relocation resettlement areas in Shanxi province were selected for household surveys.Results:The social capital scale for poverty?alleviation relocated elderly was developed,which included 6 dimensions and 33 items.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extracted 6 common factors with feature roots>1, with cumulative contribution rate of 61.892%.The results of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performance factor loadings of each item on the corresponding factors were ranged from 0.389 to 0.965 after adjustment,and the chi?square degree of freedom ratio was 2.962,comparative goodness of fit index was 0.923,Tucker?Lewis index was 0.912,root mean square residual was 0.046,standardized root mean square residual was 0.044,item?level content validity index were ranged from 0.800 to 1.000,average scale?level content validity index was 0.953.The total Cronbach's α coefficient was 0.926,and the split half reliability coefficient was 0.660.Conclusions:The social capital scale for poverty?alleviation relocated elderly has high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and can be used as a measurement tool for the social capital of poverty?alleviation relocated elderly.
Keywords??? poverty?alleviation relocated; elderly; social capital; scale; reliability; validity
摘要? 目的:編制易地扶貧搬遷老年人社會資本量表并驗證其信效度。方法:基于課題組前期構建的社會資本評價條目體系,通過專家函詢構建易地扶貧搬遷老年人社會資本量表,選取山西省24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1 874名老年人進行入戶調查。結果:編制的易地扶貧搬遷老年人社會資本量表包括6個維度,共33個條目。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特征根>1的6個公因子,累積方差貢獻率為61.892%。驗證性因子分析結果顯示,調整后各條目在相應因子上的表現因子載荷為0.389~0.965,卡方自由度比(χ2/v)=2.962,比較擬合指數(CFI)=0.923,Tucker?Lewis系數(TLI)=0.912,近似誤差均方根(RMSEA)=0.046,標準化均方根殘差(SRMR)=0.044,量表各條目的條目水平內容效度指數(I?CVI)為0.800~1.000,平均量表水平的內容效度指數(S?CVI/Ave)為0.953。總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926,分半信度系數為0.660。結論:易地扶貧搬遷老年人社會資本量表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作易地扶貧搬遷老年人社會資本的測量工具。
關鍵詞? 易地扶貧搬遷;老年人;社會資本;量表;信度;效度
doi:10.12102/j.issn.1009-6493.2024.10.004
社會資本的定義尚不統一。Bourdieu從社會網絡視角出發,認為社會資本是與社會網絡有關的實際或潛在資源,強調社會關系和社會網絡在個體生活中的重要性,這些關系可以為個體提供資源、支持和機會[1]。Coleman從結構功能角度出發,將社會資本視為不同實體之間的資源,這些實體包括信息網絡或社會組織等,強調社會資本的重要性,對個體和組織的行為產生影響[1]。Putnam從社會凝聚力角度出發,認為社會資本是社會組織的特征,通過促進社會參與、信任和互惠等方式,提高人們之間的互動與合作,進而提高社會效率,關注社會組織對社會資本的貢獻[2]。Nahapiet等[3]從關系網絡視角出發,將社會資本定義為個體或社會單元可以利用的關系網絡所包含的實際和潛在資源的總和,強調了關系網絡在社會資本中的重要性,這些關系可以為個體和組織帶來各種資源和支持。不論是個體層面、家庭層面、社區層面還是組織層面,社會資本均可對個體本身或處于組織內部的個體產生多重影響[4]。目前學界對社會資本的測量與評估多從結構型和認知型[5],結型、橋型、鏈型[6],關系維度、認知維度、結構維度[7]等建構模式開展。社會資本對個體的身心健康會產生影響[8],同時也可影響個體與群體行為[9?10]。社會資本與社會表現、身心健康、社會行為等密切聯系,其理論在老年人研究中越來越受到關注,也成為探討老年人發展的重要主題之一。本研究將Nahapiet等[3]的主張作為理論基礎,通過文獻法和德爾菲法編制適用于我國易地扶貧搬遷老年人的社會資本評價量表,并以山西省易地扶貧搬遷老年人為研究對象,研究量表信效度,以期為后續進行易地扶貧搬遷老年人的社會資本相關研究提供有效的測量工具。
1? 資料與方法
1.1 構建量表條目池
基于課題組前期構建的社會資本評價條目體系設計易地扶貧搬遷老年人社會資本量表條目池,包括3個一級條目(結構、關系、認知)、7個二級條目(社會參與、社會網絡、信任、互助互惠、歸屬感、凝聚力、共同愿景與價值)、32個三級條目。
1.2 專家函詢
采用德爾菲專家函詢法進行3輪專家函詢。專家納入標準:1)具有中級及以上職稱;2)工作年限≥5年;3)主要從事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學、社會學、衛生政策學、全球健康學、人口學等領域工作;4)對本研究具有較高的積極性,能給出專業性意見與建議,并能持續參加本課題的專家咨詢;5)知情同意且愿意參加。綜合考慮專家的權威性、代表性及可靠性,最終納入20名專家對量表結構、條目表述等進行評價。經過3輪專家函詢,最終形成包括3個一級條目(結構、關系、認知)、7個二級條目(社會參與、社會網絡、信任、互助互惠、歸屬感、凝聚力、共同愿景與價值)、35個三級條目的易地扶貧搬遷老年人社會資本量表初稿。其中,信任、互助互惠、歸屬感、凝聚力、共同愿景與價值下屬條目采用Likert 5級計分法,“完全不同意”計0.00分,“不太同意”計0.25分,“一般”計0.50分,“比較同意”計0.75分,“完全同意”計1.00分;社會網絡下屬條目按照頻率計分,0人次計0.0分,1人次計0.2分,2人次計0.4分,3人次或4人次計0.6分,5~8人次計0.8分,≥9人次計1.0分;社會參與下屬條目主要按照頻率采用Likert 5級計分法,“從不”計0.00分,“偶爾”計0.25分,“有時”計0.50分,“經常”計0.75分,“每天”計1.00分,此外,社會參與中的正式社會參與為二分類變量,“是否有以下團體/機構組織(黨政類、慈善類、文體類、社區居委會類)成員身份”回答“否”計0分,回答“是”計1分。總分0~35分,得分越高表明易地扶貧搬遷老年人的社會資本水平越高。
1.3 信效度檢驗
1.3.1 調查對象
于2023年6月—8月采用多階段分層抽樣方法選取研究對象,先根據地理特征及經濟發展水平抽取山西省4個市,再從抽取的每個市隨機抽取2個貧困縣,每個貧困縣隨機抽取4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不足4個則全部抽取,最終抽取24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老年人進行入戶調查。納入標準:1)年齡≥60歲;2)屬于易地扶貧搬遷人群;3)具備理解和回答問題的能力;4)知情同意并參加本研究。排除標準:1)個體身體狀況不適宜參與研究;2)回答具有明顯的規律性;3)不愿意配合。調查嚴格遵守《赫爾辛基宣言》,開展調查前已經過山西醫科大學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并獲得批準(批準號:2022GLL012)。
1.3.2 調查方法
采用入戶面對面調查的方式發放和收集問卷,以確保數據的有效性和準確性。在調查過程中采用統一指導語,詳細說明問卷調查的目的、意義以及填寫方式。老年人可根據自身意愿選擇自行填寫或由調查人員代為填寫(調查人員客觀記錄選擇),問卷當場回收,如發現有錯填或漏填的情況,及時進行指正。共發放問卷1 882份,回收有效問卷1 874份,問卷有效率為99.57%。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EpiData 3.1軟件錄入數據,采用SPSS 26.0和Mplus 8.3軟件進行數據比較、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定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不符合正態分布的定量資料以中位數(四分位數)[M(P25,P75)]表示,定性資料以頻數及百分比(%)表示。采用隨機數字生成器將老年人隨機分為兩個子樣本,即樣本 1和樣本 2(均為937人)。在樣本1采用相關系數法、內部一致性系數法等方法進行條目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最大方差旋轉法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樣本2采用穩健最大似然(MLR)估計法[11]進行驗證性因子分析。采用Cronbach's α系數衡量量表內部一致性。對量表各條目進行奇偶分半處理,并采用Spearman?Brown系數評價分半信度。采用平均量表水平的內容效度指數(S?CVI/Ave)、條目水平的內容效度指數(I?CVI)進行內容效度評價。統計檢驗設定顯著性水平α= 0.05。
2? 結果
2.1 老年人一般資料
1 874名老年人家庭人口數量為2(2,3)人;個人平均月收入為200(130,600)元,家庭平均月收入為800(300,2 000)元。其余一般資料見表1。
2.2 條目篩選
基于樣本1進行條目分析,K?S檢驗表明樣本呈非正態分布,采用以下5種方法進行條目篩選[12]。1)臨界值比率法:將問卷總分最高的27%和最低的27%的老年人分別劃分為高分組和低分組,通過獨立樣本t檢驗比較兩組得分,結果顯示,條目“是否有以下團體/機構組織(黨政類、慈善類、文體類、社區居委會類)成員身份”的臨界比(critical ratio,CR)<3,無統計學意義(P>0.05)。2)Spearman相關系數法(條目水平):以條目與總分的Spearman相關系數≥0.4為保留標準,結果顯示,條目“是否有以下團體/機構組織(黨政類、慈善類、文體類、社區居委會類)成員身份”“您參加社區或其他團體/機構組織的集體活動(黨政類、公民團體類、慈善類、文體類、互助類、志愿類等)的頻率”“您與親戚/朋友/鄰居相互串門/交往/相伴出行的頻率”“您參與休閑娛樂活動(如廣場舞、麻將等,至少2人參與的活動)的頻率”“您與親戚/朋友/網友進行網絡互動的頻率”“您每個月至少與多少親戚見面或聯系”得分與總分相關系數<0.4。3)Spearman相關系數法(維度水平):以條目與其所在維度得分的Spearman相關系數≥0.4為保留標準,結果顯示,條目“是否有以下團體/機構組織(黨政類、慈善類、文體類、社區居委會類)成員身份”“您參加社區或其他團體/機構組織的集體活動(黨政類、公民團體類、慈善類、文體類、互助類、志愿類等)的頻率”得分與其所在維度得分相關系數<0.4。4)Cronbach's α系數法:若條目在被剔除后所在維度的Cronbach's α系數顯著增加則剔除該條目,結果顯示,無條目剔除。5)共同性值和因子負荷量法:以共同性值<0.20且因子負荷量<0.45為剔除標準,結果顯示,無條目剔除。根據以上結果,剔除≥2種方法檢測下符合剔除標準的條目[12]。最終剔除條目“是否有以下團體/機構組織(黨政類、慈善類、文體類、社區居委會類)成員身份”“您參加社區或其他團體/機構組織的集體活動(黨政類、公民團體類、慈善類、文體類、互助類、志愿類等)的頻率”,剩余33個條目。
2.3 效度
2.3.1 結構效度
2.3.1.1 探索性因子分析
對最終保留的33個條目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結果顯示,KMO=0.924(>0.5),效度較高;Bartlett's球形檢驗有統計學意義(χ2=17 889.898,P<0.001),滿足進行因子分析的條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最大方差旋轉法提取特征根>1的6個公因子,其中公因子1命名為“群體凝聚力”(結合因子分析結果,整合前期“凝聚力”“歸屬感”“共同愿景與價值”子條目),公因子2命名為“信任”,公因子3命名為“互助互惠”,公因子4命名為“朋友網絡”,公因子5命名為“家庭網絡”,“朋友網絡”和“家庭網絡”均屬于“社會網絡”,公因子6命名為“社會參與”。6個公因子的累積方差貢獻率為61.892%,表明具有較好的結構效度。見圖1、表2。
2.3.1.2 驗證性因子分析
根據樣本1中探索性因子分析結果,采用Mplus 8.3軟件中MLR估計法對樣本2進行驗證性因子分析,本研究在條目分析時刪除了2個條目,且對部分條目歸屬維度進行了相應調整,將調整前后的量表進行參數比較,對比顯示調整后的模型擬合參數表現出顯著優勢。調整前各條目在相應因子上的表現因子載荷為0.269~0.916,卡方自由度比(χ2/v)=5.049,比較擬合指數(CFI)=0.822,Tucker?Lewis系數(TLI)=0.803,近似誤差均方根(RMSEA)=0.066,標準化均方根殘差(SRMR)=0.054,均未達到適配標準;而調整后各條目在相應因子上的因子載荷為0.389~0.965,χ2/v=2.962,CFI=0.923,TLI=0.912,RMSEA=0.046,SRMR=0.044,均達到適配標準[11,13],模型擬合良好。見表3。
2.3.2 內容效度
量表各條目的I?CVI為0.800~1.000,S?CVI/Ave為0.953,量表在內容上一致性較高。
2.4 信度
總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926,基于標準化項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936,群體凝聚力、信任、互助互惠、朋友網絡、家庭網絡、社會參與的Cronbach's α系數分別為0.916,0.878,0.849,0.844,0.905,0.558。將量表條目按照奇偶分半,計算分半信度系數為0.660(均P<0.01)。
3? 討論
3.1 易地扶貧搬遷老年人社會資本量表編制的意義
1)豐富研究成果:已有研究顯示,社會資本與健康之間存在密切關系[14?15],但目前針對易地扶貧搬遷老年人的社會資本研究較少。本研究通過建立專門的社會資本量表,豐富了研究成果,為相關領域的發展提供了新視角。2)提高測量工具的特異性:社會資本具有復雜性,通用量表可能無法準確反映易地扶貧搬遷老年人的社會資本水平。本研究基于前期建立的社會資本評價條目體系,通過多種方法進行嚴格的條目篩選,最終形成適用于易地扶貧搬遷老年人的社會資本量表,提高了測量工具的特異性和針對性。3)促進多學科合作:社會資本具有多學科屬性,本研究促進了多學科之間的合作,使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學、社會學、衛生政策學、全球健康學、人口學等領域的專業知識得以整合,為更全面地理解易地扶貧搬遷老年人社會資本提供了跨學科視角。4)提高研究結果的可比性:國內外學者在社會資本研究中會使用不同的量表和指標[16],通過國家面板數據庫提取問題[17]代表社會資本展開相關研究,可能導致不同國家和地區結果的可比性較差[18]。本研究通過構建適用于易地扶貧搬遷老年人的社會資本量表,有利于建立一致的測量標準,提高研究結果的可比性和可靠性。5)為未來研究提供基礎:通過構建易地扶貧搬遷老年人社會資本量表,有利于為未來在該領域進行更深入、更廣泛的研究奠定基礎。該量表可作為未來相關研究的有效測評工具,促進對易地扶貧搬遷老年人社會資本與健康關系等方面的深入探討。
3.2 易地扶貧搬遷老年人社會資本量表的條目分析及同質性分析
本研究臨界值比率法結果顯示,僅1個條目CR<3,表明量表其余條目在得分上能夠有效區分高分組和低分組,符合理想的量表性質[19]。Spearman相關系數法(條目水平)結果顯示,6個條目得分與總分相關系數<0.4,Spearman相關系數法(維度水平)結果顯示,2個條目得分與其所在維度得分相關系數<0.4,表明這些條目在與量表總體或各維度的同質性上表現較差。原因可能為:1)社會參與限制,部分易地扶貧搬遷老年人在實際社會生活中較少參與社會活動,可能導致相關條目難以準確反映其社會資本水平;2)文化背景差異,易地扶貧搬遷老年人的文化背景和價值觀可能存在差異,影響其對部分條目內涵的理解。
3.3 易地扶貧搬遷老年人社會資本量表具有良好的效度
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6個公因子,能夠解釋總變異的61.892%,量表在因子結構上能夠較好地捕捉潛在的相關性,為維度的建立提供合理的基礎。刪除與總分和所在維度得分Spearman相關系數<0.4的條目,進一步優化量表結構后,量表結構效度得到進一步提高[19]。采用MLR估計法[11]進行驗證性因子分析,各項擬合指數表現良好,RMSEA和SRMR均<0.050,CFI和TLI均>0.900,各條目因子載荷為0.389~0.965,模型擬合度良好。量表在理論上所構建的模型與實際觀察數據相符,其結構效度較好。在內容效度評估中,I?CVI>0.780,S?CVI/Ave>0.900,該量表在內容上具有較好的效度[20],其包含的條目能夠較好地代表測量概念,符合研究目的。可見,在當前研究背景下,構建的易地扶貧搬遷老年人社會資本量表在結構、內容等方面均表現出了良好的效度,為實際測量提供了可靠的工具。
3.4 易地扶貧搬遷老年人社會資本量表具有良好信度
一般而言,量表總體信度系數>0.800表明量表的信度很高,分量表信度系數最好>0. 700,如為0.600~0. 700也可接受[19]。本研究構建的易地扶貧搬遷老年人社會資本量表總體Cronbach's α系數為0.926(>0.800),表明該量表在整體上具有較高的信度,能夠穩定且可靠地測量社會資本。高水平的總體信度代表了量表較好的內部一致性,使其成為評估易地扶貧搬遷老年人社會資本水平的可信工具。社會參與維度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558(<0.600),可能與該維度條目較少且在條目篩選過程中刪除了正式社會參與條目而保留了非正式社會參與條目有關。其他維度的Cronbach's α系數均>0.800,表明量表在除社會參與維度外的其他維度上具有較高的內部一致性。量表分半信度為0.660(>0.600)[19],進一步表明量表內部一致性和穩定性較好。
4? 小結
本研究編制的易地扶貧搬遷老年人社會資本量表包含6個維度,共33個條目,其信度和效度較好,具備成為評估易地扶貧搬遷老年人社會資本水平有效工具的潛力,有利于為進一步開展易地扶貧搬遷老年人社會資本與健康相關研究奠定基礎。但本研究也存在局限性,如施測數據僅來源于山西省的安置點,樣本代表性受到一定限制。未來研究應包括多中心研究和多地區抽樣,以拓展樣本覆蓋范圍,提高研究的外部有效性;同時,需擴大樣本量,以確保研究結果的普適性;此外,對于社會參與情況和文化因素的考慮至關重要,在今后研究中,應謹慎分析老年人的社會參與狀況,并充分考慮文化差異對量表的解釋和應用產生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王明珠,王琴,胡思鴻,等.老年人社會資本與健康的研究進展[J].職業與健康,2023,39(15):2143-2147.
WANG M Z,WANG Q,HU S H,et al.Research progress on social capital and health of the elderly[J].Occupation and Health,2023,39(15):2143-2147.
[2]? PUTNAM R D,LEONARDI R,NANETTI R.Making democracy work:civic traditions in modern Italy[M].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3:258.
[3]? NAHAPIET J,GHOSHAL S.Social capital,intellectual capital,and the organizational advantage[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8,23(2):242-266.
[4]? JEONG S W,HA S J,LEE K H.How to measure social capital in an online brand community?A comparison of three social capital scales[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21,131:652-663.
[5]? 趙雪雁.社會資本測量研究綜述[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2,22(7):127-133.
ZHAO X Y.Review of social capital measurement[J].China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12,22(7):127-133.
[6]? 姜俊豐.多取向社會資本對中國居民健康的因果性影響[D].武漢:武漢大學,2021.
JIANG J F.Causal effect of multiform social capital on the health of Chinese adults[D].Wuhan:Wuhan University,2021.
[7]? 李豐榮,朱仁康,丁勇,等.校園足球社會資本量表的初步開發與信效度檢驗[J].軍事體育學報,2019,38(3):61-64;119.
LI F R,ZHU R K,DING Y,et al.The scale for campus football social capital:preliminary development and test of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J].Journal of Military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2019,38(3):61-64;119.
[8]? KALJEE L M,CHEN X G.Social capital and risk and protective behaviors:a global health perspective[J].Adolesc Health Med Ther,2011,2011(2):113-122.
[9]? 巫俏冰.社會資本理論與青少年研究[J].青年探索,2011(3):12-17.
WU Q B.Social capital theory and youth research[J].Youth Exploration,2011(3):12-17.
[10]? MURAYAMA H,WAKUI T,ARAMI R,et al.Contextual effect of different components of social capital on health in a suburban city of the greater Tokyo area:a multilevel analysis[J].Soc Sci Med,2012,75(12):2472-2480.
[11]? 王孟成.潛變量建模與Mplus應用——基礎篇[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4:276.
WANG M C.Latent variable modeling and Mplus application--fundamentals[M].Chongqing:Chongqing University Press,2014:276.
[12]? 劉月,王莉莉,鄧永萍,等.養老機構老年人社會資本量表的編制及信效度檢驗[J].現代預防醫學,2022,49(11):2031-2034;2047.
LIU Y,WANG L L,DENG Y P,et al.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social capital scale for older people in nursing homes[J].Modern Preventive Medicine,2022,49(11):2031-2034;2047.
[13]? 劉麗,張瑞雪,劉堃.中文版青少年社會資本問卷信效度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17,20(17):2123-2126.
LIU L,ZHANG R X,LIU K.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Chinese Version of Social Capital Questionnaire for Adolescent Students[J].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17,20(17):2123-2126.
[14]? RODGERS J,VALUEV A V,HSWEN Y,et al.Social capital and physical health:an update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for 2007-2018[J].Social Science & Medicine,2019,236:112360.
[15]? XUE X D,REED W R,MENCLOVA A.Social capital and health:a meta-analysis[J].Journal of Health Economics,2020,72:102317.
[16]? BAI Z L,WANG Z J,SHAO T T,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social capital and loneliness among older adults:a cross-sectional study in Anhui province,China[J].BMC Geriatrics,2021,21(1):26.
[17]? GU J F,ZHU R Y.Social capital and self-rated health:empirical evidence from Chin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2020,17(23):9108.
[18]? CARRILLO ?LVAREZ E,RIERA ROMAN? J.Measuring social capital:further insights[J].Gaceta Sanitaria,2017,31(1):57-61.
[19]? 吳明隆.問卷統計分析實務:SPSS操作與應用[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0:158-296.
WU M L.Questionnaire statistical analysis practice:SPSS operation and application[M].Chongqing:Chongqing University Press,2010:158-296.
[20]? 史靜琤,莫顯昆,孫振球.量表編制中內容效度指數的應用[J].中南大學學報(醫學版),2012,37(2):49-52.
SHI J C,MO X K,SUN Z Q.Content validity index in scale development[J].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2012,37(2):49-52.
(收稿日期:2023-12-30;修回日期:2024-04-25)
(本文編輯 陳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