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美術教育是培養學生綜合藝術素養的關鍵,其中審美能力的培養對于學生在藝術領域的發展尤為重要。從關注學生審美情趣的培養、營造良好的課堂審美氛圍、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意識與態度、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通過組織競賽活動來提升學生審美能力、關注學生審美創造力和表現力的培養等方面展開研究,旨在探索高校美術教育中有效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路徑,幫助學生在藝術領域取得更顯著的進步與成就,為他們未來的藝術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關鍵詞:高校美術教育;審美能力;培養路徑
一、高校美術教育中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意義
(一)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感受力與洞察力
在高校美術教育中,審美教育的目標之一是提升學生的感受力和洞察力。這兩個方面構成了學生對外界的獨特感知,為其創作注入生命力和獨特性。首先,審美教育通過多樣化的藝術表達形式,培養學生對美的深刻體驗,激發他們對外界的濃厚興趣。這種興趣使得學生在面對周圍事物時,充滿熱情和好奇,從而為創作提供持續的靈感。其次,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促使他們在審美過程中逐漸形成對生活細節的敏感性,從而更深入地體驗和理解周圍環境的微妙之處[1]。這種敏感性不僅體現在對藝術作品的欣賞中,還可以為學生的創作提供豐富的素材和靈感來源。
(二)有利于提升學生想象力與創造力
在美術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直接可以促進他們想象力和創造力的提升。首先,通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他們的欣賞水平能得到不斷提升,對美的理解也隨之深化。這為學生的想象力開辟了更加廣闊的天地,讓他們能夠在內心構建豐富多彩的美學世界。其次,審美能力的培養可以引導學生認識美的本質,追求卓越之美,并將其融入自己的創作中。同時,審美教育通過賞析藝術作品、引導學生分析和表達對美的理解,能夠激發學生創造美的欲望。舉例而言,在大自然的景色中,通過對色彩、形狀的感知,學生能夠形成豐富的想象力,從而在創作時展現出更為獨特和富有創意的一面。另外,在美術教育中,教師的引導也至關重要。通過帶領學生走進自然、深入分析優秀的繪畫作品,能夠激發學生對美的獨特認知,引導他們建立獨立的審美意識。通過審美能力的培養,學生不僅能夠準確表達對美的感知,更能夠展現出獨具匠心的創作能力。
二、高校美術教育中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具體措施
(一)關注學生審美情趣的培養
在高校美術教育中,關注學生審美情趣的培養是至關重要的一環。通過精心設計的課程、豐富多彩的藝術活動以及啟發性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在培養學生審美能力方面取得顯著成效。以下是培養學生審美情趣的具體措施:
第一,創造多元化的學習環境。為了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高校美術教育應該營造一個多元化的學習環境。這意味著教師不僅要在課堂上介紹經典的藝術作品,還要引導學生去欣賞不同類型、不同風格的藝術,包括傳統藝術、現代藝術、民間藝術等。通過讓學生參觀美術館、畫廊、藝術展覽等活動,拓寬他們的藝術視野,培養他們對藝術的興趣。
第二,鼓勵個性化的審美表達。教師應該鼓勵學生表達個性化的審美觀點和情感體驗。每個人對美的理解和感受都是獨特的,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審美情趣,讓他們自信地表達自己的審美偏好和看法[2]。具體而言,可以通過課堂討論、小組交流、個人作品展示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表達欲望。
第三,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為了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學校應該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除了課堂教學以外,學生還應該有機會參與藝術實踐活動,例如繪畫、雕塑、攝影等。通過實際操作,學生可以深入了解藝術創作的過程和技巧,從而形成藝術感知和創作能力。
第四,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與跨學科融合。高校美術教育不僅要注重技術的培養,還應該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藝術作品背后的意義和價值。通過課堂討論、研究論文等形式,學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探討藝術作品的主題、風格、表現形式等,從而拓展他們的思維深度和廣度。此外,將美術教育與其他學科相結合,如文學、歷史、哲學等,可以幫助學生從多元的視角理解和欣賞藝術作品,提升他們的跨學科思維能力。
第五,高校美術教育應該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學生不僅要學會欣賞他人的作品,還要具備分析、評價和創作的能力。學生具有了批判性思維,就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藝術作品,體會其中的內涵和價值;學生具有了創造性思維,就可以表達自己獨特的審美情趣,為藝術領域注入新的活力和創意。
總之,關注學生審美情趣的培養是高校美術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通過創造多元化的學習環境、鼓勵個性化的審美表達、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引導深入思考和跨學科融合,以及培養批判性思維和創造力,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為他們的藝術發展和個人成長奠定堅實基礎。
(二)營造良好的課堂審美氛圍
在高校美術教育中,創造良好的課堂審美氛圍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關鍵環節。為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可以采取多方面的措施。
第一,營造藝術氛圍至關重要。通過精心設計墻面裝飾、擺放藝術品和恰到好處的照明設計,課堂環境被注入藝術的氣息,從而激發學生對藝術的好奇心和學習熱情。
第二,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藝術作品、圖書、影像資料等,以便學生近距離地接觸來自不同地區和時期的文化藝術作品,培養他們的跨文化審美觀念。
第三,采取互動式教學方法。通過鼓勵學生參與討論、提問和分享個人見解等方式,課堂會變得更加生動有趣,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思考能力,進而加深對藝術的理解。
第四,實踐性教學也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通過安排各種實踐性活動,如繪畫、雕塑等,學生可以親身體驗藝術創作的過程,從而提高他們的審美水平和繪畫技能。
第五,組織學生參觀藝術展覽和參與藝術活動也是創造良好審美氛圍的途徑。真實的藝術現場可以拓寬學生的審美視野,使他們更深入地理解藝術的多樣性[3]。
(三)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意識、審美態度
在高校美術教育中,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意識和審美態度是至關重要的任務。為了提升學生對藝術作品的欣賞能力,教師可以在美術課堂中增設“名作欣賞”環節。這一環節旨在通過展示優秀的美術作品,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藝術作品背后的意義和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進而培養他們的藝術鑒賞能力。在“名作欣賞”環節中,教師精心挑選優秀的美術作品,并將其展示給學生。通過展示作品,學生有機會全面了解作品的繪畫技法、創作背景、作者生平等信息,從而更深入地理解藝術作品。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探索經典美術作品《清明上河圖》的創作時間、作者身份以及創作動機,進而分析作品中所表現的社會生活和人文情感。通過深入分析和討論,學生將逐漸形成從藝術角度去審視世界的思維模式,養成批判性思維和藝術敏感性。這樣的“名作欣賞”環節不再是學生被動地接受作品,而是通過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審美觀念和積極的審美態度。通過對作品背后的故事和藝術技法的探究,學生逐漸形成獨立思考和批判性分析的意識,從而提升其審美水平和藝術素養。因此,“名作欣賞”環節在高校美術教育中非常重要,它通過深入的作品分析和思考,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意識和審美態度,進而提升他們的藝術鑒賞能力和審美水平,對于學生的綜合發展來說具有重要意義。
(四)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實踐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和提升創造力的重要途徑。教師在實踐性教學中應避免單調枯燥的技巧闡述和模仿式創作,而是引導學生融入實際創作中。通過實物體驗,刺激學生的感官,從而使他們在實踐中不斷提升個人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避免單純地傳授技巧,而是通過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發現美,并通過想象力來創造美。這種方式能夠激發學生的創造力,讓他們創作出更具個性和美感的作品。例如在基礎繪畫技法教學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戶外進行寫生活動,讓他們根據個人愛好和觀察角度進行創作。這樣的實踐活動不僅能夠使學生深入感受藝術創作的樂趣,還能夠培養他們的審美能力。在之后的課堂上,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作品展示和分享,讓他們向其他同學介紹自己的作品,并闡述觀察角度和創作原因[4]。這種分享和交流的方式不僅能夠增加學生的自信心,還能夠促使他們在審美領域更好地理解和借鑒他人的觀點,進一步豐富自己的創作。總體而言,通過實踐性的教學活動,學生的審美能力能夠得到更全面的培養,并將其轉化為創造能力,進而在美術領域得到成長。
(五)組織競賽活動,進一步提升學生審美能力
在學生已具備一定審美能力的基礎上,教師的任務是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審美水平。首先,教師可以將美術課程的一部分作為美術作品賞析課。在這些課程中,教師引導學生深入欣賞各種藝術作品,探索作品之美,并將賞析環節納入考核范圍。通過對學生審美能力的評估,教師能夠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并針對性地提出解決方案。這樣的安排不僅可以加強學生的審美訓練,還將審美能力的培養納入正式的教學評估體系中。其次,定期組織全校師生參加美術比賽。這些比賽既可以設定主題,也可以讓學生自由創作。由美術教師和專業畫家進行評審,評選出優勝者,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創作積極性。在評審過程中,教師及專業畫家要重點考量創作者的審美能力,以引導學生自主提升個人的審美水平。通過這些方式,教師不僅可以鞏固學生已有的審美能力,還可以推動他們不斷進步。作品審美課程和美術比賽不僅讓學生在實踐中得到鍛煉,也為他們提供了展示和比較的機會,有利于學生的審美能力得到全面發展。這種循序漸進的培養方式有助于學生在美術領域取得更為顯著的進步和成就。
(六)關注學生審美創造力和表現力的培養
關注學生審美創造力和表現力的培養在高校美術教育中至關重要。通過具體措施,學校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審美創造力和表現力。
第一,開設多樣化的創意課程是關注學生審美創造力和表現力的重要舉措之一。這些課程可以包括繪畫、雕塑、攝影、藝術設計等,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創作平臺和實踐機會,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第二,為學生提供藝術資源和工具支持是培養學生審美創造力和表現力的重要手段。學校應提供先進的藝術設施、材料、技術設備等,為學生的創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條件,讓他們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創意和想象力。
第三,組織各種形式的創作活動和比賽是培養學生審美創造力和表現力的有效途徑之一。通過參與比賽和展覽,學生可以展示自己的作品,接受他人的評價和建議,從而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創作水平和表現能力。
第四,跨學科合作也是培養學生審美創造力和表現力的重要方式。與其他學科的學生進行合作,如文學、音樂、舞蹈等,共同探索藝術的邊界和可能性,可以拓展學生的創作思路和表現形式。
第五,提供導師指導和評價反饋也是關注學生審美創造力和表現力的重要舉措之一。專業導師可以針對學生的作品進行指導和批評,幫助他們發現不足之處并加以改進,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創作水平和表現能力。
總之,關注學生審美創造力和表現力的培養,需要學校采取一系列的具體措施,包括開設多樣化的創意課程、提供教學資源和工具支持、組織創作活動和比賽、推動跨學科合作以及提供導師指導和評價反饋等,這樣才能夠全面培養學生的藝術創作能力和表現能力,為他們未來的藝術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5]。
三、結語
通過對高校美術教育中學生審美能力培養路徑的綜合探討,我們深刻認識到了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不僅僅是提高對藝術作品的欣賞水平,更是要促進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的提升。在今后的美術教育實踐中,教師應當注重對學生審美情趣的培養,同時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借助實踐活動提升學生的審美水平,并通過競賽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只有通過全方位的培養,學生才能夠在審美領域中取得更為顯著的成就,從而為未來的藝術創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劉曉明.關注學生審美能力培養,構建優質高校美術教學課堂[J].美術教育研究,2023(13):172-174.
[2]李丹.高校美術教育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策略探究[J].鞋類工藝與設計,2022(24):77-79.
[3]黃珉.高職美術教育對學生審美能力培養的思考[J].藝術大觀,2021(28):115-116.
[4]王屹航.高校現代音樂教育改革與學生審美能力培養方法分析:評《音樂教育之實踐與審美思考》[J].熱帶作物學報,2021(9):2 793.
[5]楊桂琴.高校美術教育培養學生審美能力淺談[J].黑龍江教師發展學院學報,2020(11):47-49.
作者簡介:
劉波,碩士,天津商務職業學院助教。研究方向:高校美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