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


摘要:隨著智能時代的到來,互聯網+教育越來越受到各高校的重視,提升學校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是未來教育行業的發展目標,而共享型教學資源平臺的建設,則為學校教育改革和人才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本文結合軟件工程專業發展特點,闡述了共享型教學資源平臺建設的意義,分析了平臺發展現狀,根據平臺實際建設需求,提出了平臺基本構建思路,并希望通過不斷優化平臺建設,提高教學質量,為學校教育改革和發展提供堅實基礎。
關鍵詞:軟件工程;教學資源;共享型平臺;教育改革;互聯網+教育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674-2117(2024)10-0095-04
引言
在高校教育教學體系改革過程中,學生與專業的發展是改革的重點,與科技發展息息相關的軟件工程專業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應用型學科,學生需掌握全面的軟件知識,并建立完整的軟件體系,在學習過程中需結合大量相關專業知識和實踐操作,這對學生數字素養、數據處理能力及軟件開發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1]但在實際教學和學習過程中,教師通常不能將專業知識融會貫通,學生對專業知識的學習也僅停留在課堂中,無法對專業知識進行全面學習,而共享型平臺能夠幫助教師對專業課知識進行整合,提高教師教學效率,平臺的建設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縮短知識搜集時間,提高學習效率,對專業課知識的進一步教學工作具有支撐作用。目前,共享型平臺在各大高校信息化建設中受到了一定重視,多數高校對共享型平臺系統進行了詳細設計及布署,并且在使用過程中效果顯著。但對標國際高校,共享型平臺的建設還存在不少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知識的信息化、網絡化和智能化,所以,各高校需高度重視,必要時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進。
軟件工程專業共享型教學平臺建設意義
1.實現教學資源共享性和可用性
在各大高校信息化建設中,專業知識的共享型平臺建設必不可少,傳統教學資源平臺中的教學資源分為校本資源、網絡資源、網絡精品課程、電子課程及出版物,但海量資源也增加了教師和學生檢索的時間,降低了學習效率。在教育改革的新時代,加強共享型教學資源平臺的建設,能夠改變現有的教學模式,打通傳統知識教育壁壘,實現教學資源的可用性、共享性,提高教師教學質量。[2]高校可通過校企合作共同建設共享型教學資源平臺,由科技企業搭建的平臺,能夠給高校帶來相應的技術支持以及配套設備,教學資源的整合有利于提高平臺的利用率,精良的學習資料和教學資源有利于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也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3]同時,它也能夠彌補線下教育中知識講解或學生知識盲區的缺陷,促進線上線下教學的有機結合,幫助學生實現對專業知識的觸類旁通,拓寬專業知識掌握程度,提高學習效率。
2.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質量
隨著科技的進步,教師和學生都能夠通過網絡獲取各種資源,但收集到的資源往往雜亂無章,導致教師和學生無從下手,而通過共享型教學資源平臺,可對教學資源進行整合,并以課程思維導圖為基礎建立知識架構,根據課程所屬專業與本專業其他課程根據思維導圖中的相同或相似的知識顆粒進行關聯,形成專業知識圖,完成知識關聯的底層設計。平臺的建設能夠為教師提供優質的教學資源。教師在使用平臺的過程中能及時進行教學反思,以及對課程進行持續性的改進,這樣有助于教學能力的提升,并為學校課程改革奠定基礎。
3.促進教育資源可持續發展
共享型教學資源平臺的發展建設,能為專業性較強的學科教育帶來可持續發展,尤其是需要大量豐富的網絡資源的軟件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更加需要學生的綜合應用以及操作技能,這就要求學生除了在課堂上汲取知識外,還要從知識盲區以及課外獲取知識。共享型教學資源平臺的建設能夠使教育更加系統性和多元化,不拘泥于課本知識,避免知識理論化。
軟件工程專業共享型教學平臺現狀
1.平臺架構建設單一
從現有的共享型教學資源平臺來說,大多數高校和企業在平臺建設方面比較薄弱,對專業知識的建設多為一次性內容,在平臺建設完成后,只做一次專業知識整合,后期對專業知識的更新不及時、維護不到位。各高校以及各專業相關聯的企業之間沒有建立對知識和應用提供長期合作的機制,缺乏對職業和行業教育的發展意識,從而導致資源建設單一,影響教學質量。
2.教學資源利用率低
目前,共享型教學平臺雖在各高校教學中普遍存在,但教師和學生對教學資源的使用率較低,且專業知識的共享性差,學生通常無法從平臺獲取到相關或近似相關的專業知識資源。[4]平臺在使用過程中,需教師主動提供教學資源,但部分教師只將其視為教學任務,并沒有采用信息化手段或教學平臺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的教學模式仍處在“教師為中心”的階段,教師沒有將教育教學與信息化、智慧化相結合的意識。軟件工程專業的學生在學習階段需要大量的網絡資源來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但大部分學生對專業課的學習僅停留在教師授課階段,學生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教師沒有對學生信息化學習加以引導監督,導致學生缺乏學習動力,不會主動在教學平臺或網絡資源中擴充專業知識。另外,如果校企合作共建的共享型教學平臺缺乏系統性、交互性,沒有統一的建設體系,教師沒有對學生進行引導和監督,無法調動教師和學生積極參與,都將會造成教學資源共享性差、使用率低。
3.平臺管理有待改進
目前,部分高校對平臺的管理不規范,缺乏規范的資源管理制度,從而導致教學資源的質量參差不齊,給平臺和師生帶來不便。同時,對共享型資源平臺的硬件、軟件設施及應用的建設還未形成統一機制,平臺中對數據體系的建設還不夠完善,沒有使用云計算、大數據等較先進的技術,資源建設還需改進,并且平臺不足以支撐大量用戶并發使用,不能滿足學校教育信息化發展的需要。
軟件工程專業共享型教學資源平臺構建
1.平臺建設目標
共享型教學資源平臺的建設旨在建立以課程思維導圖、專業知識架構為關聯的教學平臺。由校企合作單位整合各種技術對平臺進行開發,將各高校中的優質資源進行整合,同時,將行業及企業內的相關經典案例進行整合,真正做到在“學中練、練中學”,有效提高平臺的利用率和多樣性。平臺的建設要能夠滿足學校教學改革、教師教學、學生自主學習等需求,教師在平臺中能夠實現教學資源建設過程中按知識點對接視頻、動畫、實訓仿真等資源與網絡精品課程,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知識盲區有針對性地對知識進行學習和拓展。此外,教師能夠根據社會和專業發展動向,對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進行實時調整,根據學生知識盲區,隨時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實現教學改革常態化,確保教學平臺資源的時效性。
2.平臺建設思路
教學資源共享型平臺的建設要以學校課程改革、教師教學、學生自主學習為目標,著重整合建設優質教學資源,高校應積極與企業合作共同建設共享型教學資源平臺,創新共享型教學平臺建設,創新平臺建設思維和理念,推動共享型教學平臺可持續發展。[5]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網絡資源和平臺,把“互聯網+教育”納入學校教育教學信息化、智能化工作中,特別注重優質資源共享和平臺的共享,建設符合專業發展特色的共享型教學資源平臺,盡可能多地搜集整合優質專業知識,不斷升級共享型教學資源平臺,增強平臺與教師、平臺與學生的交互性,提高資源利用率,保障學校課程改革和教師教學的質量。
由校企合作建設的平臺可充分結合“互聯網+”技術,服務智慧課堂。例如,利用語音識別系統、圖像識別系統、視頻編輯系統全方位記錄課堂實景,對教師講授內容和學生發言進行實時記錄并轉換文字,并將內容剪輯成小視頻存儲為教學資源,幫助教師進行教學反思,從而持續性地改進教學設計。此外,平臺還可將收集整合到的教學資源以思維導圖的形式架構成知識顆粒,形成基礎知識架構,并將同專業內的課程根據平臺中的知識顆粒進行關聯,形成專業知識圖,同時將專業課通過標簽與圖書管理系統進行對接,利用電子課程及出版物充實課程資料。教師在教學資源建設過程中按知識點將對接的視頻、動畫、實訓仿真等資源與網絡資源和網絡精品課程進行關聯,完成對教學資源的整合。
軟件工程專業資源庫的建設是為學校計算機技術、軟件工程專業的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服務的,培養學生數字素養、自主學習的能力,為企業、國家培養IT人才。因此,平臺的建設應緊密聯系專業行業,分析優質課程資源和行業技能資源,將學校專業知識與行業應用技能資源開發整合,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真正做到資源深度整合,學校教學目標逐漸與企業需求相一致,實現專業資源的共享性、豐富性和時效性。
3.平臺建設的架構設計
共享型教學資源平臺的建設包括AI課堂的打造、系統平臺的開發以及教學資源的整合。AI課堂的建設主要以互聯網技術為手段,結合語音識別技術、圖像識別技術以及視頻編輯來實現教師、學生、平臺三者的交互:對教師講授內容和學生發言利用語音識別技術進行記錄,用圖像識別技術將學生課堂中的抬頭頻率作為教師授課中重難點講授時間的數據支撐,再采用視頻編輯系統完成本堂課的剪輯,并將本次內容作為教學資源進行上傳保存,方便教師進行教學反思,為教師優化課堂提供技術支持。系統平臺的建設主要以學校和企業的教學資源為基本架構,以大數據開發、云計算和資源共享為核心,集AI課堂、教學資源、思維導圖于一體,通過智慧課堂資源管理平臺,對教學資源和網絡課程進行統一管理,為廣大師生提供服務。平臺設計圖如上頁圖1所示。
在平臺中,教學資源由專業、課程、崗位和素材構成。學校的專業尤其是軟件工程專業,需要實時根據當下網絡發展現狀,結合軟件發展行業的趨勢及人才需求制訂符合市場的人才培養方案。
人才培養方案應包括專業調研報告、專業具體介紹、專業辦學條件、專業合作企業、課程體系結構及學習指南。專業課程的建設是學校教學改革的一部分,也是教學資源建設的關鍵,課程內容包括課程大綱、課程設計、教學課件、作業布置及實驗指導等,關鍵的專業知識由AI課堂生成的網絡教學視頻、專業知識思維導圖、行業素材構成。崗位資源的建設需根據專業涉及的當下就業崗位進行數據調研,分析崗位所需知識和技能,更精準地為教師和學生提供專業知識。
素材資源的建設即整合網絡中不同專業涉及的知識和課程,并將平臺中的網絡課程作為資源,供教師課前備課、課中練習、課后反思使用,學生根據課堂的知識盲區或想要獲取的知識進行學習,提高學習效率和自主學習能力。平臺整體架構圖如圖2所示。
結語
從教育行業與互聯網的發展情況來看,共享型教學資源平臺的建設是教育智能化的發展趨勢。平臺的建設是一個系統且長期的工程,需在開發中不斷創新,在使用中不斷改進,其過程始終堅持共建共享、邊建邊用、校企合作的原則。平臺將教育與先進的智慧化技術相結合,實現知識共享、高校協同教學,教師教學理念與時俱進,學生專業知識穩固提升,為社會各行各業儲備優秀專業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陳曉光.高職高專共享型專業教學資源平臺建設研究[J].智庫時代.2019(09):65-66.
[2]李曉宏,于波.高職院校智能制造專業群教學資源共享性研究[J].現代信息科技.2020.4(01):197-198.
[3]高世杰.校企聯手共建共享型教學資源平臺建設研究[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01):12-14.
[4]趙慧嫻.基于共享型教學資源庫的翻轉課堂實踐研究[J].農家參謀.2020(19):296-297.
[5]黃梅香.共享型教學資源管理平臺開發[D].廈門:廈門大學.2018.
作者簡介:李琳(1996—),女,山東聊城人,聊城大學東昌學院助教,研究方向為軟件工程。
基金項目:基于智慧課堂知識盲區的共享型教學資源平臺研究(項目編號:2022XF035);基于“一體三思”的課程思政校企融合教學模式改革研究(項目編號:2022JGA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