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平?陳盛
摘要:當前,切實加強學生勞動教育,不僅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必然舉措、是職業院校落實立德樹人任務的重要內容,更是新時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題中之義。近年來,職業院校加強勞動教育的價值和優勢明顯,但也存在對勞動教育的內涵認識不夠深、生態營造不夠強、載體建設不夠全的現象和問題。所以應該著眼于學生優化勞動教育的環境氛圍;立足于職業院校提升勞動教育的教學質量;借助于社會拓展勞動教育的載體平臺。
關鍵詞:新時代;勞動教育;職業院校
引言
2018年9月,全國教育大會上提出了“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新時代教育方針,2020年7月,教育部印發《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提出“準確把握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勞動精神面貌、勞動價值取向和勞動技能水平的培養要求,全面提高學生勞動素養”的總體目標,勞動教育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一、新時代職業院校加強勞動教育的時代價值
勞動是人的自由自覺的本質活動,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根本力量。勞動教育是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和養成勞動習慣的必要課程,關系到大學生的全面綜合發展,同時也涉及職業院校立德樹人根本目標的實現,更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題中之義[1]。
(一)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必然舉措
全國教育大會明確指出“要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為新時代做好勞動教育工作提供了遵循。人才培養是高職院校的立足之本,勞動教育具有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綜合育人價值,是職業院校進行人才培養的核心環節[2]。進入新時代,在遵循教書育人規律的基礎上,在全國教育大會明確了勞動教育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指出要構建“五育”并舉的人才培養體系,賦予勞動教育獨立的教育地位。加強勞動教育,讓學生在勞動實踐中感知勞動不易和學習勞模工匠精神,培養他們崇尚勞動、珍惜勞動成果等高尚品德;增長學生的知識智慧,同時也塑造學生的強健身體,在勞動教育實施中使學生產生參與感,帶來自我滿足和幸福感,發現自身價值和勞動之美,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
(二)落實立德樹人任務的重要內容
中央高度重視勞動教育在立德樹人中的重要作用,明確提出“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長大后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為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勞動教育模式、落實立德樹人任務指明了方向。教育是各類育人因素相聯系的整體系統,作為教育因素之一的勞動教育與學校各項活動的開展是具有關聯性的,對于職業院校來講,勞動教育活動的順利開展,能為學校各類教育活動的開展具有積極的作用。通過勞動教育,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勞動的價值和意義,增強對勞動者的尊重和敬意,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勞動教育的加強利于學生未來職業生活中職業道德修養的塑造,為社會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奠定堅實基礎。因此,職業院校應創新“五育并舉”的路徑方式,為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提供保證。
(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題中之義
“整個所謂世界歷史不外是人通過人的勞動而誕生的過程”,勞動對于當今社會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國從衰弱走向復興輝煌的過程就是人民群眾勞動創作的過程。因此我們要更加明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币獔孕拧吧鐣髁x是干出來的,新時代是奮斗出來的。”勞動是民族復興的基礎,只有通過辛勤勞動,才能創造出豐富的物質財富,提高國家的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以正確的勞動價值觀為引領,培養學生的勞動精神和創造力,激發他們對國家和民族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通過勞動教育,學生可以更好地學習和掌握各種職業技能,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作出貢獻。此外,勞動教育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和社會責任感,使他們成為有擔當、有貢獻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勞動教育的加強將有助于激發全體國民的創造力和創新精神,推動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目標實現。
二、新時代職業院校實施勞動教育的現實困境。
新時代中央不斷強調職業教育及勞動教育的重要性,新時代職業院校的勞動教育迎來了發展的歷史機遇期。但也應看到由于勞動教育的特殊性,當前職業院校勞動教育仍具有以下幾點薄弱方面。
(一)職業院校對勞動教育的內涵認識還不夠深化
由于職業院校通常注重培養學生專業技能,以滿足市場的需求,以至出現部分職業院校對勞動教育的重視程度還不夠。一方面,職業院校往往傾向于將更多的時間和資源投入到專業課程中,更注重理論課程和實驗室訓練,而忽略了傳授學生有關勞動教育的知識,使勞動教育游離于專業課程以外,未形成合力影響效應。另一方面,部分職業院校對勞動教育課程的開設理念還沒有將勞動的內涵和外延上升到日常生活、生產勞動、服務性勞動層面,沒有深度結合高職學生的思政課、專業課、實習實訓、創新創業、校園文化活動等領域。這些問題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勞動教育內涵建設的深層次推進,導致部分職業院校對勞動教育存在認知偏差和誤解,最終影響學生對待勞動教育課程的態度。
(二)職業院校對勞動教育的生態營造還不夠強
教育效果的實現程度與教育環境息息相關,勞動教育環境的營造為教育效果的達成提供了重要保障。勞動教育的思想性和價值性需要在良好的教育生態營造中得以實現。雖然職業院校在落實立德樹人方面進行各自探索,但是良好的勞動教育生態尚未完全營造,從當前的實施效果來看,部分職業院校在勞動教育環境建設方面仍存在一些共性問題。從學校教育角色來看,教學模式陳舊,部分職業院校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注重理論知識的灌輸,忽視了實踐和動手能力的培養,無法滿足學生對勞動教育的需求,難以實現“五育并舉”;從教學評價層面來看,在評獎評優中勞動教育課程占比較低,有的甚至不被列入評獎評優的量化依據中,導致學生弱化勞動教育課程;從社會就業方面來看,在西方享樂主義思想的影響下,“勞動分貴賤”輕視體力勞動、想要一夜暴富等錯誤價值觀依然存在,缺乏對勞動價值的深入理解和認同,整體上來說,勞動教育的生態營造還不夠強。
(三)職業院校對勞動教育的載體建設還不夠全
勞動教育是顯性與隱性因素交互影響的情境性教育,即勞動教育不僅需要生態營造更需要特定的場域和情境。巧用合適的勞動教育載體才能最大釋放勞動教育育人效用。按照2020年《意見》中的實施要求,新時代高校要“多渠道拓展實踐場所”。據調查顯示,在當前職業院校中以校內實訓中心、實踐教學基地為主要勞動教育載體的比例占據86.3%,且參與主體多以理工科類為主,勞動教育實踐參與對象和教育場所覆蓋面略窄。同時,勞動教育載體的內容多為校內志愿服務類為主,學生認為每學期的勞動教育活動形式重復率較高,因此載體的單一會降低學生的參與興趣;作為校外補充性的教育平臺數量少且單一,難以滿足不同學生對勞動教育載體的差異訴求。據調查顯示,其中有兩所職業院校有75%的學生認為目前學校的勞動教育載體少且單一,希望開拓更多的校外勞動教育實踐基地。依據大學生群體差異性選擇勞動載體的受限程度較高,難以成批次完成相應任務。
三、新時代職業院校加強勞動教育的實踐路徑
根據《意見》和《綱要》精神,結合上述存在的問題,新時代職業院校加強勞動教育需落到實處和深處,必須從多方面入手,系統發力,厘清什么是勞動、如何對待勞動的問題,做好各項工作,實現教育聯動,真正做到以勞樹德,以勞增智,培養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時代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
(一)著眼于學生,優化勞動教育的環境氛圍
勞動教育的對象是學生,必須著眼于學生,既要重視顯性勞動教育因素,更要發揮校園文化環境、學生評價考核等隱性勞動教育因素。一是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在全校形成熱愛勞動、尊重勞動者、珍惜勞動成果的良好氛圍。根據學生的專業差異性有針對性的制定特色勞動清單,有目的有方法的讓學生投身于勞動實踐中,結合專業學習舉辦各種勞動技能比賽、創新創業大賽,讓學生在勞動教育比賽中找尋專業價值,提升學生勞動教育獲得感和對本專業的認同感,在全校營造崇尚勞動的濃厚氛圍;二是圍繞勞動教育開展勞動宣講活動、知識類競賽等,并通過校園新媒體平臺傳播“大國工匠、勞動模范”的先進事跡,讓學生直觀感受勞動模范和大國工匠的寶貴品質和價值追求;三是強化學期評獎評優的多元化機制,利用互聯網新技術、新手段,進行多元化勞動教育評價,依據學生參與勞動教育過程的勞動情感、勞動態度和勞動習慣進行全方位多元評價;給予在考核中的優秀學生相應表彰,形成模范帶動作用,影響更多的學生參與勞動、熱愛勞動,進而達到勞動教育環境的氛圍烘托。
(二)立足于高校,提升勞動教育的教學質量
高校在大學生勞動教育培養中起著關鍵作用。推動勞動教育長效運行和發展,職業院校在許多方面還需要不斷完善。以問題意識為導向,首先,職業院校要多方面支持大學生勞動教育活動的開展,讓學生看到職業院校對于勞動教育課程的重視度。通過政策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勞動價值觀,通過資金傾斜傳播勞動創造是對人的社會本質的肯定。其次,在加強勞動教育中師資隊伍是關鍵。職業院校要嚴把勞動教育師資隊伍關,勞動教育任課老師需統一進行培訓,提升教師的勞動教育自覺性,統籌考慮隊伍建設。最后,實現課程聯動、優化課程建設,打造思想政治理論課和其他專業課程與勞動教育的結合。注重實現與思想政治教育課的雙向滲透,發揮思政育人的教學作用,以豐富的勞動教育實例和素材講授何為正確的勞動價值觀,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勞動教育課程設置應該貼近實際,與學生所學專業緊密結合,依據學生專業的差異性設置專業特色的勞動教育清單,不僅提升學生勞動教育的參與度,還能實現勞動教育與專業課程教學的雙重效應,進而提升勞動教育質量。
(三)借助于社會,拓展勞動教育的載體平臺
勞動教育從藍圖的制訂到最后落實是一個系統性工程,社會是開展勞動實踐活動的最大場所,良好的社會環境對大學生勞動觀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要充分發揮社會在勞動教育中的支持作用,打造積極的社會發展空間。要充分發揮社會合力效用,強化工作責任、規范行為引導,加強監督、全面落實,推動勞動教育不斷深化、落地生根。一是充分釋放校企合作實踐平臺的效用,適時更新合作企業和項目,如借助鄉村新型農場、虛擬仿真等新興企業資源,開展實踐項目、學徒制度和實習平臺,使學生能夠體驗真實的工作環境和職業要求;二是采取學生喜聞樂見且易于接受的方式充當勞動教育平臺,比如當前學生常用的抖音、微博等短視頻平臺,進行校園勞動模范案例的傳播和學生勞動教育成果的展示和評比;三是借助社會力量,根據學生的專業差異性,助力勞動教育開展。依據學校特色和學生專業優勢,與社會產業進行特色化合作,提供菜單式勞動教育平臺,進行有差別地選擇適合學生職業發展和勞動技能提升的社會載體,充分發揮基于新業態而產生的勞動教育因素,多途徑發揮社會教育合力。總而言之,聚焦于社會,形成勞動教育育人合力需要重視社會意識、實踐應用、合作交流和評估改進。通過這些步驟,我們可以培養出有社會責任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年輕一代,為社會的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結語
新時代大學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中堅力量,是推動中國社會主義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而勞動教育在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過程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新時代職業院校要樹立問題意識和創新思維,既要清楚認識時代發展的瞬息萬變,肯定時代進步的正面影響,也要明確時代進步帶來的問題與挑戰,多方發力優化創新大學生勞動教育的路徑,用行動迎接機遇與挑戰。
本文系1.江蘇城鄉建設職業學院基金項目2022年度立項課題(項目編號:2022KYC022);2.2022年度江蘇省社科應用研究精品工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專項課題一般資助項目(項目編號:22SZB-029)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 劉映芳,朱志明.習近平關于勞動的重要論述及其時代價值[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 2021,(04):47-52.
[2] 習近平.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 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報,2018-09-11(1).
(作者單位:江蘇城鄉建設職業學院)
(責任編輯:豆瑞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