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受社會不斷發展的影響,互聯網和信息技術逐漸成熟,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同時滋生出各種不同類型的新興媒體。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英語跨文化交流被廣泛提及,并以新型的信息傳播形式——新媒體作為主要的信息傳播途徑,風靡于中西方多個國家,接收與傳播文化信息更加的便捷、高效。由于英語跨文化交流是一個全新的領域,各方面都不夠成熟,導致其存在諸多阻礙。該文首先研究開展跨文化交流活動的現實意義,同時根據時代發展的特點將先進的科學技術與教學有機結合。兩種文化碰撞的目的就是加深對彼此文化的了解,尊重對方文化的特色和地域特殊性,實現自我能力的提升。該文在研究中掌握跨文化交流活動目前面臨的問題,并提出可行性建議,以期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新媒體;互聯網信息技術;文化差異;英語;跨文化;交流
中圖分類號:G206;H313"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2096-4110(2024)03(c)-0165-05
A Study on English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Based on New Media Communication
ZHANG Siyu
(Suzhou Silk Specialized Secondary School, Suzhou Jiangsu, 215228, China)
Abstract: Influenced by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 Internet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ve gradually matured, bringing about earth shaking changes in people's lives, and spawning various types of emerging media. In such an environment,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English has been widely mentioned, and a new form of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new media has become the main way of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popular in many countries in the East and West, making it more convenient and efficient to receive and disseminate cultural information. Due to being a completely new field and not yet mature in all aspects, there are many obstacles to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English. This article first studies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conducting cross-cultural exchange activities, and at the same time, combines advanc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ith teaching organically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The purpose of the collision of two cultures is to deepen our understanding of each other's cultures, respect the unique characteristics and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other's cultures, and achieve the improvement of our own abilities. This article aims to grasp the current problems faced by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ctivities in research and provide feasible suggestion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related research.
Key words: New media; Interne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ultural differences; English;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新媒體在互聯網技術不斷發展的形勢下應運而生,打開了信息傳播全新的大門,以高效、便捷的服務方式滿足大眾的日常需求。無論是信息的傳播者還是接收者,都能夠在這種模式下,隨時隨地交流信息,在新媒體平臺上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新媒體文化交流的形式讓國內外聯系更加緊密,英語跨文化的交流機會與挑戰并存,在無跡可尋的領域慢慢摸索,并逐步形成體系,需要在中職院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實現。
1 新媒體傳播背景下開展英語跨文化交流的意義
1.1 與時代的發展接軌
所謂跨文化交流,其本質意義是讓不同國家的人在自己本國的文化背景下進行充分交流,雙方均能感受異國他鄉的魅力和風采,體驗全新的領域。而新媒體的傳播形式是在不同文化背景的基礎上,將人們籠絡在新媒體這一交流平臺上,雙方互換信息的一種全新的方式[1]。在實際的交流過程中,雙方通過對彼此情感、底蘊和肢體語言等各方面的認知,更深入地理解對方想要表達的意思,挖掘深層含義,從而加深彼此之間的理解,逐漸了解對方國家的文化內涵,提升交流質量。
由于各國的經濟等各方面發展都十分迅速,加大彼此之間的交流十分有必要。由于現代信息技術已經普遍應用于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人們習慣于通過新媒體來獲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提升自己的生活水平和認知水平[2]。在打開國門促進共同和諧發展的背景下,社會各界人士也增加了對外來文化的關注,人們開始越發主動地接觸外來文化,認真觀察會發現,無論是報紙、雜志、影視作品、互聯網信息平臺等都有越來越多的外來文化。
結合時代發展的特點,為滿足人們對信息獲取的需求,我國開始逐步引進并向廣大群眾推送外來文化,在主流媒體平臺上設立相關的新聞平臺,建立起以英文為主流語言的信息傳播途徑。這樣一來不僅能滿足人們體驗原汁原味英語閱讀的興趣,也能將英語閱讀融入教學中,幫助讀者提升英語閱讀和英語寫作的能力。除此之外,由于熱愛外來文化的受眾群體,英語水平參差不齊,所以主流媒體平臺還要提供翻譯后的閱讀內容供大家使用,同時還能外派記者到當地去實時采集新聞,保證海外新聞的質量和時效性。
1.2 滿足文化傳播的需求
信息技術不斷發展,讓傳播成為時下的熱門話題。信息技術開啟了一個全新的局面,新媒體為人們提供集生活、工作、娛樂等多方面的內容,同時人們也能在新媒體平臺上分享自己,并通過文字、圖畫、聲音等多種形式傳遞出去,以此來豐富自己的生活[3]。
無論新媒體形式發生怎樣的變化,將其運用到英語跨文化交流中,其本質就是文化的傳播和拓展。眼下新媒體的使用人數越來越多,參與新媒體創編的隊伍也在逐漸壯大,基于此需要開始考慮其正規性和安全性等問題。加之外來文化的引入,各國不同文化、不同地域風情對我國文化產生沖擊。所以在快速抓住大眾眼球的同時,要及時發揮社會管理的作用,一方面,避免全新異國文化與本國傳統文化發生沖突;另一方面,避免單一的外來文化流入,注重加強對本國文化的傳播,促進彼此之間的溝通和交流。
外來文化大量流入,大眾在接觸信息時,也會及時給予反饋,這讓新媒體內容可以根據反饋及時作出調整。在新媒體上獲取信息,人們碎片化閱讀的情況越發明顯。從原本紙質閱讀、電視媒介,慢慢發展到現在的新媒體,人們獲取最新信息的積極性從未削減,只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在不斷發生著變化[4]。
社會的發展導致各方面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各類信息鋪天蓋地,人們在網絡環境中很難尋到真正對自己有幫助的信息。特別是在開啟跨文化交流后,由于本身對國外文化知之甚少,導致在傳播過程中面對眾多信息無從篩選,并不太適應跨文化交流的模式。新媒體的介入不僅能為大眾提供更高品質的信息傳播服務,還能提供更豐富的外來信息,幫助人們提升素質,維護國際交流的大環境。
2 新媒體傳播背景下英語跨文化交流面臨的問題
2.1 理論與實踐相背離
現如今,大部分新聞傳播媒介還保留著傳統新聞傳播的模式,并沒有結合英語跨文化交流的特征和內容形成新的體系,從而影響跨文化交流工作的開展,并減緩了新聞媒介的發展速度,讓英語跨文化交流受到影響[5]。新媒體傳播不斷發展,大多數媒體平臺認識到了英語跨文化交流的意義和重要性,并著手落實信息傳播工作,但礙于實際能力較弱,并不能完美地勝任實踐工作。
除本身工作技能短缺外,部分中職生本身英語能力較差,在跨文化交流中,不能精準地還原受訪者真正想要表達的內容,英語課堂上學到的口語、閱讀和對話等知識,并不適用于去理解當地人們日常生活交流所使用的俚語,導致出現理解誤差,從而向人們傳遞不準確的信息。這就考驗了英語翻譯人員的職業素養,需要深入地了解當地的文化背景、風土人情等,才能更深層次地理解人們日常對話中的含義,切實地將信息傳遞出去。但受主觀因素的影響,目前嚴重缺乏這類新媒體從業者,實踐工作存在諸多不足,有待完善。
2.2 文化背景不同產生的交際影響不同
由于地域的限制,各國人們生活在完全不同的領域里,他們有著不同的思想和見解,也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底蘊。日常生活習慣和方式的不同,會或多或少地呈現在跨文化交流活動中,與異國文化產生鮮明的對比,這些差異會導致彼此在文化交流中產生障礙。特別是在初次交流時,新引進的外來文化會讓彼此感到陌生,甚至理解起來難度較大。但在新媒體傳播的影響下,隨著彼此之間交流變得頻繁,人們在積累了一段時間的了解后,更熟悉他國人們的生活習慣和思維模式,從而能進一步理解他們要表達的意思,彼此之間用英語交流更加流暢。中職學生享受著最純正的英語交流體驗,無形中極大地提高了自身英語交際能力,但受“啞巴英語”教學方式的影響,部分學生不敢開口使用英語交流。也就是說本身英語口語能力不足,再加上各國文化背景的差異,導致在跨文化交流中理解能力較弱,極易產生誤會影響正常交流[6]。
2.3 沒有及時轉變傳統的授課模式
在社會發展的促進下,科技也進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工作和休閑娛樂方式,不僅增加了諸多樂趣,還提高了效率,滿足了人們的各方面需求。在多元化的形勢下,衍生出了多種可供選擇的教學模式,如果沒有正確認識并及時轉變教學思想,始終停留在傳統授課模式中,不僅無法體現出新媒體背景下英語跨文化交流的優勢,還會讓學生產生厭倦感,影響授課效果。
新媒體背景下課堂上的授課模式多種多樣,如慕課、微課、翻轉課堂等,這些形式改變了傳統課堂只停留于教室空間的局限性,讓學生可以在課后空余時間,隨時隨地利用在線課堂鞏固知識,增強學習效果。如果課程仍保留傳統的教學模式,沒有任何創新,那么學生難掌握英語學習的精髓,進步緩慢,打擊學習信心。
3 新媒體傳播背景下英語跨文化交流對中職學生的影響
作為國際通用語言,英語學習一直是世界各國重點關注的內容,在跨文化國際交流中也顯得尤為重要。受新媒體形式的影響,開展英語跨文化交流合作學習的模式,可以有效促進學生多方面能力的提升,具體如下。
3.1 提升英語水平,激發學習主動性
漢語是我國的母語,英語是第二語言,英語與漢語在語法、句式等方面相差甚遠,所以英語學習的難度并不低。掌握英語口語對學好英語有很大的幫助,但結合目前英語的教學情況來看,“啞巴英語”是常態,所以為了打破這種局面,必須要有效提升學生的口語能力,糾正發音,讓口語更加流暢。通過新媒體獲取關于英語的音樂、廣播、電影等,學生在娛樂中提高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同時與異國伙伴針對某個話題使用英語交流,練習英語口語。
寓教于樂好過枯燥、呆板的教學效果,學生更樂意積極主動地去參加跨文化交流活動,甚至可以在有組織的情況下,將形式拓展為旅游、交換生等,在語言環境發生本質的變化后,學生可以更迅速地融于其中,切身感受來自不同地域文化背景的刺激,有利于更深層次地感知他國的文化底蘊,增加彼此之間的了解。
3.2 培養客觀了解異國文化的意識
根據研究,大腦處理信息的能力越強,就越需要吸取、積累更多的信息。在加強跨文化交流的活動中,大量吸取并積累他國的文化內容,更有利于讓這些信息與我國的文化內容相結合,從而創新出全新的理念。因此,需要關注如何提高接受他國文化信息的能力。要客觀看待異國文化內容,一是不要在接觸其他國家的文化時以一種鄙夷的心態去看待;二是不要妄自菲薄,認為自己國家什么都很落后,文化底蘊也很單薄,在接觸他國文化后,崇洋媚外,過于吹捧[7]。
由此可見,客觀地看待異國文化、了解異國文化,是很重要的一種心態,在引導學生參與英語跨文化交流的活動時,需要有意識地提醒學生,客觀的情緒才有助于自身交流能力的提升,才能真正做到在學中思考,懂得在交流中去感受伙伴的情緒和真實想法,使彼此之間的交流更加融洽。
3.3 提升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中國和西方國家不僅存在語言上的差異,其思維模式、行為習慣都有諸多的不同之處。西方有句諺語:“We should not judge another person until we have walked two moons in his moccasins.”翻譯成中文的意思是,“我們不應該在不了解對方的情況下著急去做出錯誤的判斷”。簡而言之就是不要輕易去判斷一個人,也不要輕易對一件事情下定義,這不全面,也不準確。在英語跨文化的交流活動中,這句話就是提醒學生在具體的交流過程中,要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只有肯定自己的情緒,才不會輕易被情緒所左右,這是良好交流的前提,也是關鍵。另外,我國與他國本身就存在很大的思維方式上的差別,不能只通過簡單的語言就妄下定論,懂得在交流中去琢磨得出更準確的信息,才能更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3.4 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技巧
人們通常喜歡待在自己的舒適圈里,因為周圍的一切事物都是熟悉的,可以輕松應對。而事實上,要想成長,就要遠離舒適圈,在周圍都相對陌生的情況下,才更能激發大腦思考,熟悉情況。交流模式也是如此,在熟悉的語言環境下,早已形成了固定的交流模式,參與新媒體下英語跨文化交流的活動,語言環境從熟悉變成不熟悉,更有利于促進學生接納對方的不同,學會在進一步的交流中達到動態平衡,求同存異地尊重彼此。陌生的環境下會有諸多不確定因素,只有切實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才能滿足在新媒體下開展英語跨文化交流的目的。
4 新媒體傳播背景下改善中職生英語跨文化交流的建議
4.1 深層次理解他國的文化及思想
我們要有效提升新媒體跨文化的交流質量,保證其水平能符合當下新媒體傳播交流的職業需求。在科技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我國與他國之間文化交流密切,如果自身的英語水平得不到實質性的提高,加之對他國文化背景了解較匱乏,不僅不足以促進新媒體持續發展,還會影響本國在他國心中的形象,同時會導致與當地人的交流受阻,降低交流的有效性[8]。新媒體平臺作為英語跨文化交流的紐帶,信息的接收和傳播都尤為重要,是打開大門與他國建立友好往來的窗口,如果不能理解或者只能理解字面意思,那么會使得受訪者的本意被曲解,造成交流障礙。
結合實際情況來看,新媒體英語跨文化交流中對翻譯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存在的問題也愈發突出。新聞一直都是人們獲取社會文化、時事動態等重要的途徑,在跨文化交流中也有著不一樣的意義,那么在實際翻譯的過程中,要具備當地文化素養,才能更準確、具體地將信息傳遞出去。因此,務必要重視避免因文化差異造成工作上的失誤,只有自身樹立起跨文化意識,才能與這份工作相匹配。
新媒體平臺作為中國文化和思維的載體,憑借語言組織和翻譯的能力,將文化傳遞到國外。同時也需要接納、吸收他國的文化和思維,在自己的了解和掌握下,結合自己的理解組織語言并翻譯,最后傳遞到國內,即兩者信息完成處理和交換。
為了保留各國文化的多樣性,需要系統地辨識出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尊重各地的文化習俗。在具體的交流中,在我國文化的影響下,我國人民在面對問題時,更習慣使用綜合性的思維來解決;西方則不同,他們更擅長于用抽象思維和分析性思維來處理問題。這也就意味著英語和中文在表達同一個意思時,使用的語法和語序等各方面都有很大不同。中職生需要正視這些差異客觀的存在,并依托不同的文化背景,用不同國家的語言,做出最準確的翻譯。
4.2 互換角色促進彼此之間的交流
在大力使用時下新媒體傳播平臺的過程中,面對英語跨文化交流的大環境,需要意識到加強自身對英語跨文化交流重視程度的重要性,需知曉平臺上翻譯呈現出的相關信息會作為各高校實際英語教育教學中的一部分。在中職院校的教學工作中,要從容應對目前各種各樣的媒體設備,熟練掌握新型教學設備,同時在教學中適當增加新的教學內容來做補充和提升,這須得正視英語跨文化交流,保證教學與時代同步發展,同時幫助學生提高英語跨文化交流的水平[9]。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嘗試站在不同國家的角色身份,并進行隨機轉換,思考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如何讓跨文化交流更加順暢。假想自己在他國的文化背景下,更多方面地了解各種文化知識,并結合當地的人文嘗試解決問題,通過多次的練習,反復地推敲,逐步減少他國文化的理解差異,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
不僅如此,在交流的過程中,采用雙方自己的語言和對話習慣進行,這樣才能讓跨文化交流更加自然、流暢,促進雙方文化融合以及共同發展,這樣才能真正地體現出跨文化交流的意義。將英語跨文化交流立足于新媒體傳播形式下,保證了信息傳遞的時效性,更能促進雙方對彼此了解,從而優化整體跨文化交流的效果。
4.3 端正態度并熟練運用翻譯技巧
在翻譯各國新聞信息時,依舊要遵循新聞的價值五要素,也就是新聞的“5W”,即時效性、重要性、接近性、趣味性、真實性五個要素。在新媒體的傳播形勢下,為更好地保證跨文化新聞的時效性,中職生在新媒體平臺上翻譯信息時,熟練地應用英語將要分享的內容以一般現在時的形式展示出來,這樣是更能體現出信息時效性的一種策略。
而其他的要素需要充分地把握新聞的文字信息及語言特征,利用地方特色,讓跨文化交流更具趣味性和可讀性,提高中職生閱讀的主動性。新聞的報道中,不僅要將新聞內容完整地翻譯出來,同時還需要注明新聞的來源及所有能證明該條新聞真實性的相關補充說明,這樣能保證新聞的客觀性。另外,將新聞通過主流媒體機構傳播出去,這是證實新聞真實性和權威性的關鍵。新聞要傳遞出的信息應該是簡潔明了的,這非常考驗中職生對英語的掌握能力,將不同語種翻譯過來,并省略大量的無關信息,確保內容能更精簡地傳遞給大眾,提高可閱讀性[10]。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新媒體下英語跨文化交流,是英語交流能力提升的關鍵。在綜合分析和探究下,面對兩國文化多方面的差異,懂得尊重彼此,在不同之處打破交流障礙,促進文化互鑒和發展。結合實際情況來看,開展英語跨文化交流對增強教學效果,促進教學模式的改革,有明顯的推進作用,促進學生英語口語能力提升的同時,更能幫助他們客觀地接納他國文化,理解交流伙伴的真實想法,形成最佳的交流模式。
參考文獻
[1] 黃素華.新時代戰略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學與跨文化能力培養研究[J].北極光,2019(8):175-176.
[2] 張蓉.新媒體傳播環境下英語跨文化交際能力提升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27):115-116.
[3] 吳正安.大學英語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6):11.
[4] 盧小月,王久貴.新媒體傳播下英語跨文化交流研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3,7(10):171-175.
[5] 王婷婷.基于新媒體傳播下的英語跨文化交流能力培養[J].文化產業,2021(13):33-35.
[6] 周萍.新媒體傳播下英語跨文化交流研究[J].校園英語,2019(50):74.
[7] 巨君君.英語語言文化系統中的語言政策與跨文化交流研究[J].現代英語,2023(14):80-83.
[8] 周云潔.對基于新媒體傳播下英語跨文化交流的幾點探討[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2(16):64-65.
[9] 高莉莉.基于新媒體傳播下英語跨文化交流研究[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17,25 (6):24-26.
[10]馮薇,王立非.新媒體英文網絡語言特征及其教學價值新探[J].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2017,25(2):80-85.
基金項目:蘇州市吳江區第十批學年課題“新媒體影響下的中職英語跨文化教學探究”(項目編號:1023GJ0031)。
作者簡介:張思妤(1992,11-),女,江蘇吳江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中職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