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福林
摘要:以《背影》一課的教學為例,詳細闡述了比較閱讀法如何提升學生的文本理解能力,并探討比較閱讀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通過比較閱讀法的實踐,學生能夠更深入地理解文本的主題、情感和寫作手法,同時鍛煉其分析、評價和批判性思維能力。總結比較閱讀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實踐與效果,以及比較閱讀法為初中語文教學帶來的創新和突破,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綜合能力。
關鍵詞:初中語文;比較閱讀法;文本理解能力;背影
傳統的語文教學方式注重知識的灌輸和文本的表面解讀,忽視學生對深層次文本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維的培養。在教育教學改革持續推進的背景下,如何創新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文本理解能力,成為了當前初中語文教學亟待解決的重要議題。比較閱讀法作為一種新興且富有成效的教學策略,正逐漸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關注和重視。該方法通過引導學生對兩篇或多篇具有相似性或差異性的文本進行對比分析,幫助學生深入挖掘文本的主題、情感和寫作手法,不僅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分析、評價和創新能力,還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在積極的思考和交流中實現知識的內化和能力的提升[1]。
本文將以朱自清的《背影》和鄒韜奮的《回憶我的母親》兩篇經典課文為例,詳細探討比較閱讀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具體應用。通過對比分析這兩篇課文在主題、情感和寫作手法等方面的異同,展示比較閱讀法如何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文本,提升他們的閱讀能力和文學素養。同時,也將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種新的教學思路和方法參考,以推動初中語文教學的創新與發展。
比較閱讀法是指對比和分析兩篇或多篇文本,以尋找它們之間的相似性或差異性,強調學生對文本進行深層次的探究和思考,通過對比文本的不同層面(如主題、情節、人物、寫作風格等),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提高他們對文本的深入理解和評價能力[2]。通過比較閱讀,學生可以從多個角度和層次審視文本,加深對文本內涵的理解。對比不同文本時,學生需要分析和評價作者的觀點、寫作目的和手法,領略不同文體的魅力和特點,增強對文學的感知和鑒賞能力。
比較閱讀法需要選擇兩篇或多篇在主題、情感、寫作手法等方面具有一定相似性或對比性的文本。閱讀前,教師可以提示學生要對比的具體方向,如人物塑造、情節發展、寫作風格等,讓學生對文本進行初步的分析和理解。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分享他們的發現和觀點,鼓勵他們對不同文本進行比較分析。各小組在全班范圍內分享討論結果,教師進行點評和總結。鼓勵學生在課后對比較閱讀的過程和結果進行反思,并嘗試將這種方法應用于其他文本的閱讀中。通過遵循這些實施原則與步驟,比較閱讀法可以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發揮最大的效果,幫助學生提升文本理解能力和文學素養。
《背影》是朱自清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文章以平實的筆觸描繪了父親送別兒子的場景,通過細膩的心理描寫和生動的細節刻畫,表達了父子之間深厚的感情和作者對父親的深深懷念。《回憶我的母親》是鄒韜奮的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文章以深情的筆觸回憶了母親的生平和與自己的深厚感情。通過描繪母親的勤勞、善良和無私,表達了作者對母親的深深感激和懷念之情。
1.相同的主題,但各有側重
《背影》和《回憶我的母親》都以親情為主題,但各有側重。《背影》以父親送別兒子的場景為主線,展現了父子間深沉而復雜的情感。這種情感不僅是簡單的思念或感激,更包含了作者對父親背影的深深眷戀。朱自清通過父親的“背影”表達了對父親一生付出的敬意和感激,同時也透露出對家庭、對親情的深深眷戀。相比之下,《回憶我的母親》則更側重于展現母愛的偉大和無私。鄒韜奮通過對母親日常生活的描繪,展示了母親的勤勞、善良和無私,以及母親對自己成長的深遠影響。文章中的母愛如同陽光般溫暖而恒久,無私地照耀著作者的人生之路。通過回憶母親,鄒韜奮表達了對母愛的無盡感激和對生命意義的深刻思考。
2.含蓄與直接的情感表達
《背影》中的情感表達是含蓄而內斂的。朱自清通過細膩的筆觸,描繪了父親送別時的場景和自己的心理變化,將深深的父子情隱藏在字里行間。文章中的情感如同一條暗流,雖不張揚卻深沉有力,讓讀者在平淡的敘述中感受到作者對父親的深深懷念和感激。而《回憶我的母親》中的情感則是直接而熱烈的。鄒韜奮以直白的敘述和深情的呼喚來表達對母親的感激和懷念之情。文章中的情感如同火山噴發般洶涌澎湃,直擊讀者心靈深處。通過對母親生平和母子間深厚感情的回憶,鄒韜奮將母愛的偉大和無私展現得淋漓盡致,讓讀者感受到母愛的偉大和無私。
3.細膩與樸實的寫作手法
朱自清在《背影》中運用了細膩的心理描寫和生動的細節刻畫,通過描繪父親送別時的動作、神態和語言,以及自己的心理變化和情感波動,將父子之間的情感糾葛展現得淋漓盡致。同時,他還巧妙地運用了象征手法,將父親的“背影”作為父愛與責任的象征,進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主題。而鄒韜奮在《回憶我的母親》中則運用了樸實流暢的語言和豐富的生活細節來刻畫母親的形象以及與自己的深厚感情,通過對母親日常生活的描繪和對自己成長經歷的敘述,將母愛的偉大和無私展現得具體而生動。文章巧妙地運用了對比手法,將母親的勤勞、善良和無私與自己的成長經歷和人生感悟進行對比,進一步突出了母愛的偉大和無私。
通過對比和分析,學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本的內涵和情感表達,從而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和文學素養。通過對《背影》和《回憶我的母親》兩篇課文的文本分析,可以看到兩者雖然在主題、情感和寫作手法上有所不同,但都表達了作者對家庭親情的深深感激和懷念之情,這種相似之處為教師在教學中運用比較閱讀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和可能性。
在課前準備階段,教師需要精心選擇兩篇或多篇具有相似性或差異性的文本,并確定比較點。比較點的選擇應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情況而定,包括主題、情感、寫作手法等方面,同時,還需要設計詳細的教學方案,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確保比較閱讀法在課堂教學中的有效實施。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引導學生分別閱讀選定的文本,并對文本進行初步的分析和理解。在小組討論中,學生可以相互啟發、互相補充,加深對文本的理解。然后,各小組分享討論結果,教師進行點評和總結,強調比較閱讀的重要性和意義。通過分享和教師的點評,學生可以進一步拓展思路,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在引導學生進行比較閱讀時,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如問答法、討論法、角色扮演法等,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同時,注意引導學生關注文本的語言特點、寫作風格等方面,培養他們的語言感知能力和文學素養。
在課后評價與反思階段,教師需要對比較閱讀法的教學效果進行總結和評價。可以通過觀察學生的表現、收集學生的反饋意見等方式來了解教學效果,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意見。教師需要對教學設計和實施過程進行反思和總結,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法和策略。通過課后評價與反思,及時發現并改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并根據學生的反饋意見和需求調整教學內容和方法,以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和發展需要。
比較閱讀法是一種有效的教學策略,可以幫助學生通過對比分析深入理解文本的主題、情感和寫作手法。在課堂教學中實施比較閱讀法時,教師需要做好課前準備、引導學生進行比較閱讀、展開討論與交流以及進行課后評價與反思等工作,以確保教學效果的最大化。
通過比較閱讀,學生能夠更準確地把握文本的主題和情感。在對比不同文本的過程中,學生需要仔細分析文本的內容、語言和結構,深入地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和所表達的情感。這種深入的理解不僅有助于學生準確地把握文本的主題,還能讓他們更細致地體會文本中的情感變化,增強對文學作品的感悟力[3]。
通過比較閱讀法的實踐,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也得到了顯著的提升。在閱讀方面,學生能夠更快地理解文本內容,更準確地把握作者的觀點和情感,提高閱讀效率和理解能力;在寫作方面,學生通過模仿和借鑒不同文本的寫作技巧和表達方式,能夠豐富自己的寫作手法,提高寫作水平。同時,比較閱讀法還能激發學生的寫作靈感和創意,為寫作提供更多的素材和思路。
比較閱讀法對初中生的文本理解能力有著積極的影響,不僅提高了學生對文本主題與情感的把握能力,還增強了他們的分析與評價能力,提升了他們的閱讀與寫作水平。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積極運用比較閱讀法,引導學生進行對比分析,培養他們的文本理解能力和文學素養。
展望未來,建議在以下幾個方面繼續深入研究比較閱讀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首先,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學作品之間的比較,未來可以拓展到不同體裁、不同文化背景的文本比較,以更全面地提高學生的文本理解能力;其次,雖然比較閱讀法在教學實踐中取得了顯著的效果,但相關的理論研究還不夠深入,未來可以進一步探討比較閱讀法的理論基礎、實施策略和評價方法等方面的問題;再次,每個學生在文本理解上都存在差異,未來的研究可以關注如何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制定個性化的比較閱讀教學策略,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最后,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未來可以探索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如數字化資源、在線協作工具等)來支持比較閱讀法的實施,提高教學效果。比較閱讀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和研究空間,通過進一步的研究和實踐,相信比較閱讀法將為初中語文教學帶來更多的創新和突破。
參考文獻:
[1] 胡需恩.基于關鍵能力培養的高中語文比較閱讀實踐與總結[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23(3).
[2] 莫梓雯.群文閱讀與還原比較閱讀圓融共生的探討[J].西部學刊,2018(9).
[3] 李國棟,夏盛油,吳周英姿,等.中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 教育與教學研究,2019,33(12).
編輯/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