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華
為深入貫徹《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精神,根據湖北省武漢市教育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總體要求,武漢市制訂新一輪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黨的領導、政府主導、改革創新、規范管理”基本原則,完善學前教育體制機制,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優質發展。市、區政府進一步調整教育經費支出結構,將學前教育經費列入公共財政保障范圍,使財政性學前教育經費在同級財政性教育經費中占合理比例;完善學前教育成本培養分擔機制,逐步建立學前教育收費標準動態調整機制;規范學前教育收費行為,堅決制止亂收費,抑制過高收費。
為貫徹落實“全面提高公益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在園兒童比例達到80%以上”工作要求,進一步引導廣大民辦幼兒園,體現學前教育公益性、普惠性的基本原則,武漢市武昌區教育局對“學前教育專項經費”項目進行績效評價,為以后年度項目績效管理工作提供理論和實踐支撐,更大程度地促進全區學前教育健康、持續發展。
武昌區學前教育專項經費是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所產生的專項經費,包括地區普惠性幼兒園獎補、地區公辦幼兒園獎補及幼兒園房租三個項目;獎補資金主要用于降低保教費收費標準,其資金使用范圍包括:補充幼兒園玩(教)具、保教、增加幼兒園生活設施設備、加強校舍維修改造、支付園舍租金等方面,從而改善幼兒園辦園條件;積極開展園長教師培訓、改善幼兒園教師待遇以及彌補幼兒園公用經費不足等其他有利于幼兒身心健康及幼兒園發展的事項。
普惠性民辦幼兒園依據《武昌區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認定獎補管理規定》(2019 年)進行補助,主要分為等級園獎勵和月補助。等級園獎勵為:(1)對于每生每月收費低于或等于700 元的普惠性民辦幼兒園,按照一級及示范性幼兒園每生每月300 元、二級幼兒園每生每月240 元、三級幼兒園每生每月200元,全年補助10 個月的標準予以財政補助。所需資金,按照市、區財政1∶1比例分擔。(2)對于每生每月收費低于或等于1600 元的普惠性民辦幼兒園,按照幼兒園等級,其中一級及示范性幼兒園每生每月補助150 元,二級幼兒園補助120 元,三級幼兒園補助100 元,全年補助10 個月。月補助標準為:(1)對于每生月收費(不含伙食費)低于或等于1000元的民辦園,教育局對幼兒園招收的武昌戶籍(含武昌區居住證)適齡幼兒,家長每月向幼兒園繳納保教費600 元,差價由區財政補貼,全年補貼10 個月。(2)對于每生月收費(不含伙食費)高于1000 元、低于或等于1600 元的民辦幼兒園,教育局對幼兒園招收的武昌戶籍(含武昌區居住證)幼兒,每生每月補貼400 元,全年補助10 個月;家長按幼兒園月收費備案價減去400 元計算繳納月保教費。所需資金,按照市、區財政1∶1 比例分擔。項目依據《中共湖北省委 湖北省人民政府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實施意見》(鄂發〔2019〕11 號)精神,大力發展公辦幼兒園。
本次評價的目的是通過對財政專項資金支出的“追蹤問效”,考核、評價財政預算中由武昌區教育局承擔的“學前教育專項經費”項目支出的實施和運作情況,檢驗項目支出是否達到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優質發展預期目標,以提高部門的績效意識,為深化預算管理改革、規范預算編制管理、優化支出結構,合理配置資源、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和效益提供參考依據。
武昌區教育局按照項目資金管理要求,并結合本項目的實際情況,運用定量定性原則,確定了績效評價的一級指標、二級指標和三級指標,從項目的決策、過程、產出、效益和滿意度五個維度,采用了11 個二級指標,設計了27 個三級指標對“學前教育專項經費”項目進行綜合評價(具體見表1)。
表1 “學前教育專項經費”項目績效評價指標框架
1.項目決策。該指標重點評價項目立項的充分性和規范性、績效目標設定的合理性、預算編制科學性和資金分配合理性等,由2 個二級指標、5 個三級指標組成。根據《項目支出績效評價管理辦法》(財預〔2020〕10 號),并結合本項目的具體情況,確定評價內容。具體包括:一是項目立項。重點考察項目立項依據的充分性和程序的規范性。二是績效目標。通過從項目設定績效目標與實際工作內容的相關性;與預算確定的項目投資額或資金量的匹配性;以及項目預期產出效益和效果是否完成績效目標等方面,分析績效目標設定是否與項目年度計劃相匹配,是否細化且清晰可衡量。三是資金投入。從項目預算額度測算依據、標準的充分性;預算確定的項目投資額或資金量與工作任務的匹配性;到制定相關資金管理辦法中資金分配依據是否充分,資金分配辦法是否全面、合理等方面,評價預算編制的科學性,資金分配合理性等。
2.項目過程。該指標重點評價項目單位管理制度健全性、制度執行有效性、資金使用合規性、資金到位率、預算執行率等,由2 個二級指標、5 個三級指標組成。具體包括:一是資金管理。重點考核資金到位率、預算執行率、資金使用合規性。二是組織實施。對相關財務制度合法性、合規性、完整性,管理制度的健全性,制度執行有效性進行重點評價。
3.項目產出。該指標重點評價項目的實際完成情況、目標完成及時性情況、質量情況和成本情況,由4 個二級指標、10 個三級指標組成。具體包括:一是產出數量。通過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和地區公辦幼兒園補助數量評價補助覆蓋面,本地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92.22%。二是產出質量。圍繞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和地區公辦幼兒園補助達標率評價質量指標。三是產出時效。通過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名單公示時間、獎補資金發放及時率評價資金下達是否及時且有效率。四是產出成本。根據年末累計實際支出數與項目資金當年預算數相除得到的成本控制率考核資金利用率。
4.項目效益。該指標重點評價項目取得的階段效益情況,由1 個二級指標、2 個三級指標組成。一是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覆蓋率達80.2%;二是公辦園在園幼兒數占比達50%,完成了市區兩級績效目標。
5.滿意度。該指標重點評價項目滿意度情況,由1個二級指標、4 個三級指標組成。根據問卷調查、座談訪談等方法,從減輕幼兒家庭經濟負擔、改善幼兒園基本辦學條件、政策知曉率、社會公眾或服務對象滿意度四個方面,重點關注項目可持續發展前景。
本次績效評價運用單項指標計分方法,通過案卷研究、問卷調查、當面交流座談、隨機抽樣及項目資料復核等方式,完成對“學前教育專項經費”項目的客觀評價,績效評價綜合得分為87.1 分,最終評價等級為“良”。該項目整體完成情況良好,項目前期通過充分論證,立項程序完整規范,項目過程管理制度基本建立,管理程序執行較好,圓滿完成項目績效目標。
一是通過制定《武昌區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認定獎補管理規定》,充分有效地利用了財政資金,保障學前教育專項經費持續發展。二是多舉措保證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覆蓋逐年增長,公辦園在園幼兒數占比逐年提高;積極扶持了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健康發展,激勵幼兒園舉辦方采取措施提高質量,并對上年績效評價結果好的幼兒園進行表揚。同時補助標準根據當年實際情況進行了有效調整,提高申報普惠園的積極性,從而讓更多的家庭受惠。
一是普惠性幼兒園審核不嚴謹。存在不符合《武昌區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認定獎補管理規定》 得到獎補情況。二是政策宣傳力度有待加強。在本次績效評價的調查問卷中,“您是否了解‘學前教育專項經費’政策?”問題中,70%的幼兒家長選擇“非常了解”,20%選擇“比較了解”,10%選擇“一般”,政策知曉率為90%。少數家長對普惠性幼兒園政策不夠了解,需要加強獎補資金宣傳力度,提高政策知曉率的廣度。三是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認定獎補管理規定需要進一步完善。按每年各普惠性幼兒具體情況,需及時修訂《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認定獎補管理規定》,杜絕不符合條件的普惠性幼兒園得到獎補,保證符合條件的普惠性幼兒園應補盡補。四是在績效周期內未對執行項目支出績效運行進行有效監控。部分享受獎補的幼兒園,未建立獎補資金備查臺賬,需要進一步加強受惠幼兒園專項資金意識培訓與學習,完善獎補資金備查臺賬,保證專款專用。
一是不斷完善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認定獎補管理規定。由于普惠性幼兒園屬民辦幼兒園,每年收費標準按實際情況有所變化,應該根據相關幼兒園的實際情況,對獎補管理規定進行相應調整。同時針對公辦幼兒園補助的情況,項目單位應及時制定公辦幼兒園相關獎補標準文件。二是在資金使用過程中,加強對專項資金支出績效運行的有效監控。督促享受獎補的幼兒園,建立獎補資金備查臺賬,所有獎補資金支出項目均在獎補資金臺賬中登記,增強專款專用的意識,項目總支出嚴格控制在預算申報金額內。三是加大學前教育經費政策宣傳力度,建議在聚集地域張貼宣傳標語,引導社會力量積極舉辦普惠性幼兒園,提高社會參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