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萍 吳蘭輝
為了解成都雙流區城市體育場地設施的普及率與使用現狀是否滿足居民對體育場地設施的需求,本文通過訪談、查閱文獻資料、問卷調查、數據統計的方法對成都雙流區體育場地設施現狀、居民使用情況、居民滿意程度等進行調查分析。通過分析找出了存在的問題:體育場地設施不足、新舊社區場地設施分配不均衡、設施配備不完善、專業人員少、相關保障措施落實不到位等。據此給出如下建議:相關部門應加強對體育場地設施現狀的重視、加大社區體育場地設施的經費投入、加強體育場地設施的管理與維護、指導社區居民科學健身。
社區體育設施是指小區周邊與小區內與所住居民的體育健身活動有關系的人為建設、規劃的運動實體,其內容包括體育鍛煉運動場地、場館及配套設施建筑等。《全民健身計劃綱要》中指出:“我國城市體育以社區為重點,應當注重社區體育設施的規劃和建設,積極為居民提供方便、實用的體育鍛煉場所。”體育場地設施是居民進行體育鍛煉、提高身體素質、全面貫徹全民健身計劃的先決條件。
一、成都雙流區社區體育場地、設施現狀
(一)社區體育場地設施數量與分布
社區體育場地設施是社區居民進行體育鍛煉的空間條件,是提高身體素質、全面貫徹全民健身計劃的重要保證,是現代文明和一個地區體育發展的重要標志,是發展體育的硬件。社區體育場地設施的主體是社區居民,是社區建設的重要窗口和載體。
通過對四個社區實地考察和對社區居民委員會工作人員的了解得知:東升街道除了兩個居民自建房區和華興南街幾個街道居住區沒有體育健身場地設施外,其余小區都配備了體育健身場地設施,幾個商品住宅小區配備有羽毛球場、乒乓球桌和籃球場。西航港街道同樣也是除了兩個居民自建房區外其他小區都配備有體育健身場地設施,場地配備方面新建小區較多,其中久苑二期建有游泳池,屬于收費場所;黃甲街道有兩個商品住宅小區和三個居民自建房區,其中三個居民自建房區都配備有體育健身場地設施,且有的小區有居民自建的乒乓球桌等場地設施;協和街道在體育場地社區的配備上低于被調查的其他三個社區,協和街道有四個商品住宅小區和五個居民組,通過對協和街道居民委員會的工作人員的了解得知,五個居民組因為用地的原因沒有配備體育場地設施,走訪協和街道五個居民組的居民了解到,居民想要進行體育鍛煉都必須跨社區進行。
(二)社區體育場地設施使用的時間及頻率
1.使用時間段
所調查的四個社區體育場地設施的使用時間上不固定,以19:00~21:00時間段使用率最高,占比54.2%。其中居民體育鍛煉的形式多樣,以自己鍛煉為主,多種形式并存。
社區居民在使用社區體育場地設施的時間選擇上不同的原因在于:首先,大多數居民在晚上19:00~21:00這個時間段空閑時間比較多,可用于體育鍛煉的時間也多,并且大多居民表示,晚上進行一定的體育鍛煉有助于睡眠,能夠提高睡眠質量;其次選擇在早上6:00~9:00進行體育鍛煉的居民大多都為老年人,他們認為,早晨的空氣比較新鮮,在早晨進行體育鍛煉有助于促進血液循環,舒經活絡,一天都能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下午15:00~17:00這個時間段大多數居民都選擇在家,很少有居民會選擇這一時間段進行體育鍛煉。
2.使用次數
社區居民使用社區體育場地設施進行體育鍛煉的次數每周4~5次,占比40%,每周2~3次的占比33.2%,每周6~7次的占比19.7%,每周0~1次的占比7.1%。由此可以看出,成都雙流區社區居民使用社區體育場地設施進行體育鍛煉的次數較頻繁。
通過調查結果看,每周使用社區體育場地設施進行體育鍛煉的居民大都是退休人員,這部分居民空閑時間多且對自身的健康又比較重視,都希望通過鍛煉來強身健體,調查中每周鍛煉次數較少的大部分為上班族或在家帶小孩的居民。
3.使用持續時間
社區體育場地設施使用的持續時間在30~60分鐘,占比50.8%,大多數居民在使用社區體育場地設施進行體育鍛煉時間比較合理;7.8%的居民持續時間較短,達不到強身健體的目的;6%的持續時間較長,長時間的體育鍛煉容易使人體的肌肉疲勞,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身體健康。
(三)社區體育場地設施的管理與維護
社區體育場地設施的維護周期是指社區體育場地設施在日常的使用過程中平均多長時間進行一次檢查與維護。通過對所調查的四個社區居民委員會的工作人員訪談了解到,由社區街道辦事處安放的體育場地設施平均一個季度進行檢查維修一次。商品住宅小區里的體育場地設施由物業進行檢查與維修,各小區體育場地設施的維修周期各有不同且維護管理的方法也不盡相同,但經常性的檢查與維護普遍不足。
社區體育場地設施的建設和管理經費一般來源于政府撥款、贊助、社區街道自籌。有的小區物業認為,設施的管理與維護一直以來都遵循誰建造誰管理的原則,多數器材的保修期只有一年,一年過后就需要自費修理,由于沒有專項維護經費,大多數設施都無法定期檢查和更新。
(四)居民對社區體育場地設施的滿意程度
調查的四個社區中新建小區對體育場地設施的滿意度遠遠高于老式小區,通過訪談了解到,新建小區不僅擁有健身器材、廣場舞場地等運動場地,體育設施的配備比較完善,然而大部分老式小區缺乏運動場地,有的運動場地還存在年久失修的問題。不管新式小區還是老式小區,對現有的體育場地設施的滿意度不超過5%,社區居民反映,有時使用體育健身設施進行體育鍛煉時需要排隊,這就反映出現有的體育場地設施總量不能滿足社區居民日常體育鍛煉需求。
二、成都雙流區社區體育場地設施存在的問題
(一)場地布局不均衡
協和街道和西航港街道大部分小區都屬于老式住宅小區,在小區規劃的時候就沒有預留太多的空地建設體育場地和設施,這兩個社區只有幾個健身場地,極個別住宅小區建有體育場地。東升街道的芙蓉金城小區體育健身設施配備比較完善,有羽毛球場、籃球場、乒乓球桌以及兒童游樂設施。黃甲街道除了健身場地以外,還有游泳池、網球場。
社區體育場地設施作為城市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并沒有得到相關部門的重視,很多社區的體育場地設施布局都存在不合理的現象,許多社區的體育場地設施都得不到合理的利用。新建小區和老式小區摻雜,存在著老式小區的體育場地缺失,僅僅只放置了幾件體育健身器材,部分居民想要進行其他體育活動項目只能另選地方,小區在修建時沒有預留合理的能供居民進行體育鍛煉的活動場所。
(二)器材數量不足、種類單一
大部分小區只有幾件健身器材,如:扭腰器、肩關節活動器、腹肌板等,數量明顯不足,缺少室內健身場地,天氣惡劣的情況下基本上不能滿足居民日常鍛煉的需要。通過調查了解到,東升街道除了兩個居民自建房區和華興南街幾個街道居住區沒有體育健身場地外,其他居住區都配備了體育健身場地,幾個商品住宅小區配備有羽毛球場、乒乓球桌和籃球場。西航港街道同樣也是除了兩個居民自建房區外,其他小區都配備有體育健身場地,場地配備上新建小區較多,其中久苑二期建有游泳池,屬于收費場所;黃甲街道有兩個商品住宅小區和三個居民自建房區,其中三個居民自建房區都配備有體育健身場地,且有的小區居民自建有乒乓球桌等;協和街道在體育場地社區的配備上低于調查的其他三個社區,協和街道除了四個商品住宅小區有一些簡單的體育健身場地外,其他五個居民組因為用地的原因沒有配備體育場地設施。
(三)缺少社區體育活動指導人員
在調查的社區居民委員會了解到,具有國家頒發資格證的體育活動指導人員極少,且社區內也很少組織社區居民進行體育活動,多數是居民自行組織體育活動,缺少專業的人員指導。由于社區居民缺少專業的知識,在使用社區體育場地設施的時候操作不規范,達不到鍛煉的目的,且社區居民在體育鍛煉過程中也比較容易造成損傷。社區體育活動指導人員是社區體育活動開展的重要力量,專業的社區指導人員可以對居民進行講解與示范,幫助社區居民提高鍛煉效果。
(四)體育場地設施使用和維修保養制度不完善
合理使用、及時維護是實現體育場地設施價值最大化的保障。就所調查的四個社區的情況來看,仍然存在社區體育場地設施使用不規范、體育場地設施維修和保養制度不健全的情況,多數住宅小區對體育設施都只負責清掃,對小區的體育場地設施持續檢查與維護不足。我國《體育法》明確規定,“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占、破壞公共體育設施”,但仍有居民侵占社區體育場地設施的現象,小區內居民通常會占用設施來晾曬東西,小區物業對此現象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導致體育場地設施沒有得到有效利用。
三、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成都雙流區社區體育場地布局不均衡,器材設施數量少、種類單一、檔次不高。現有的體育場地設施還不能滿足社區居民體育鍛煉的需要,器材設施的數量和種類對于所服務的人群來講有所不足。社區安放的器材旁沒有關于器材如何使用的說明標識,在器材的使用規范方面也沒有專業人員進行指導,安全防護措施不完善。場地器材管理欠缺,社區體育場地設施沒有專業人員進行管理和維修,社區現有的體育場地設施損壞嚴重。社區體育場地設施所存在的問題影響社區居民正常開展體育健身活動。
(二)建議
1.相關部門應加強對體育場地設施的重視
政府應按照國家出臺的有關文件、法規,執行體育設施用地標準,特別是在改造老式社區和新建社區時要嚴格按照相關標準進行,避免出現設施配備不均衡的問題。相關領導要加強對社區體育設施的重視,設立專門的社區體育場地設施管理部門,制定社區體育設施管理部門的崗位責任規章制度,確保社區體育設施管理出現問題能依規追查到相關負責人。另外還應購進先進設備,修建符合社區居民鍛煉需求的體育活動中心,盡可能滿足各年齡段居民的健身需求。
2.加大社區體育場地設施經費投入
政府的經費投入是促進社區體育發展的重要保證。隨著經濟的發展,居民對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重視,體育價值觀念也在逐漸發生改變,居民對社區體育場地設施的需求日益攀升。隨著居民體育價值觀念的轉變,對場地設施的需求也逐漸提升,這也就要求政府加大對社區場地設施的經費投入,引進一些先進設備,增加場地設施的種類,為居民參與體育活動提供多樣性選擇。
3.加強體育場地設施管理與維護
社區公共體育場地設施大都隸屬于街道辦事處,當街道辦事處資金不足時,社區體育場地設施就難以得到日常維護和及時修理。因此社區在宣傳全民健身的同時也要倡議愛護場地設施,使社區居民參與到場地設施的日常維護工作中,增強社區居民的歸屬感。政府要出臺相關政策,落實相關部門的監管責任,明確維修設施的資金來源,建立專門的維修機構,逐步建立起科學合理、行之有效、操作方便的長效管理機制。
4.加強對社區居民科學健身的指導
健康的基礎來源于科學的運動,只有依靠科學的運動才能達到最理想的運動效果。為倡導居民科學健身,增強社區居民的健身意識,樹立正確的健康理念,社區居民委員會可與高校進行合作。調查的四個社區距離綿陽師范學院較近,可利用體育學院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學生的專業知識為社區體育場地設施的使用方法進行講解與示范,傳授科學的健身理念和方法,幫助居民掌握正確的運動技巧和方法,提高運動效果和安全性。
(作者單位:1.四川省雙流中學;2.綿陽師范學院體育與健康教育學院)
作者簡介:
劉萍:女,漢族,四川省成都市人,大學本科學歷。研究方向:體育教育理論、學生德育教育。
吳蘭輝:男,1977年9月出生,漢族,四川綿陽市人,碩士研究生,副教授,綿陽師范學院體育與健康教育學院。研究方向:體育教育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