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根據教育部《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就實施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各地藝術院校要積極貫徹落實《意見》精神,結合自身人才培養目標啟動一系列特色鮮明的舞蹈類改革試驗項目。在此背景下,筆者提出文藝創新視域下舞蹈拔尖人才培養研究策略,以天津音樂學院為例,深入分析了舞蹈拔尖人才的選拔標準及培養路徑,全面推動本校舞蹈專業教學改革,培養出更多兼具專業水平、人文情懷、藝術審美與道德修養的“高、精、尖”舞蹈人才的同時,充分發揮舞蹈藝術文化載體之作用,使更多觀眾能夠通過欣賞舞蹈藝術感受優秀傳統文化的無窮魅力,進而推動中華優秀優秀傳統文化永久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關鍵詞】高校;舞蹈專業;拔尖人才;標準;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2;J7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4)04—160—03
“詩,言其志也;歌,詠其聲也;舞,動其容也。”舞蹈是一門綜合性的造型藝術,在我國古代,常與詩、歌結合起來,表達人們的內心感受,反映社會生活的不同側面。隨著時代的發展,舞蹈逐漸發展成為一種獨立的藝術形式,其社會功能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在當今社會,舞蹈藝術不僅已經成為人們抒發感懷、增進交流、陶冶情操、增長見識的重要形式,同時也作為一種重要的文化載體,承擔著傳承和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使命。近年來,教育部等六部委共同頒布了《關于實施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的意見》,提出了:培養基礎學科拔尖人才是高等教育強國建設的重大戰略任務。在此背景下,天津音樂學院也積極響應號召,以文藝創新為根基,對舞蹈拔尖人才的選拔和培養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實踐。
一、文藝創新視域下舞蹈拔尖人才的選拔標準
(一)具備扎實的專業功底
舞蹈是一種人體動作藝術,通過流動變化的肢體動作塑造舞臺形象,表達人物的內心世界,給觀眾帶來美好的視覺享受。元曲作家白樸在其所寫的小令《駐馬聽·舞》中,曾這樣贊美舞者轉移變換的曼妙舞姿:“鳳髻蟠空,裊娜腰肢溫更柔。輕移蓮步,漢宮飛燕舊風流。”作者通過清麗典雅的辭藻以及西漢成帝皇后趙飛燕之典故,形象地描繪了婀娜多姿、輕盈柔美的舞步,強調了舞蹈藝術的獨特魅力。可以說,動作之于舞蹈,正如文字之于文章,音符之于音樂,重要性不言而喻。對于舞蹈教學而言,扎實的專業功底是舞蹈表演和舞蹈創編的基石,同時也是高校舞蹈拔尖人才培養的重要標準。舞蹈教學中,學生進行一段舞蹈表演,只有建立在扎實的專業水平之上,才能舞姿舒展、靈動流暢,詮釋出舞蹈作品的神韻和意境。舞蹈學生專業功底除了包括基礎肢體動作之外,還包括對舞蹈力量、速度、軟開度、律動感、身體協調性把控力以及舞臺表現力。因此,高校舞蹈拔尖人才的遴選,應根據不同專業的風格特點和培養方向制定科學合理的選拔標準,選拔出具備專業學習的身體條件和藝術潛能的合格人才。
(二)具有深厚的人文情懷
舞蹈不僅是一種常見的藝術表現形式,更是人類文化的一種特定形態和直接載體。我國的舞蹈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最早可追溯至距今4000多年的原始社會。之后,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人們的思想觀念和審美標準不斷變化,舞蹈的形式、內容及風格也日益豐富。可以說,中國舞蹈伴隨著中華民族走過了漫長而艱辛的奮斗進程,是時代發展的一面鏡子,體現了不同歷史時期的社會背景、經濟環境、文化特點以及審美喜好,蘊含著多彩的民族文化精髓。因而,在高校舞蹈拔尖人才培養中要為學生貫徹文化是舞蹈的核心這一認知。讓學生明白舞蹈一旦失去了文化支撐,舞蹈便只是純粹的肢體運動,難以形成具化的舞臺形象,使觀眾為之動情。因此,對于舞蹈拔尖人才來說,除了需要具備扎實的專業基本功之外,還應具有深厚的人文情懷,對事物有自身獨到的見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創作和演繹出具有思想深度的舞蹈精品,使民族優秀舞蹈文化得到更好的傳承和發展。
(三)具有優秀的審美能力
舞蹈是一門審美藝術,將人類最為簡單的身體動作進行提煉、組合與美化之后,通過靈動流暢的肢體變化和生動優美的身體造型塑造舞臺形象,給學生帶來美的享受和藝術熏陶,從而起到以美啟真、以美揚善的作用。俗話說,藝術來源于生活。對于高校舞蹈學生來說,只有具備優秀的審美能力,才能將生活進行高度的提煉和美化,使之以舞蹈的形式展現在觀眾面前,給自身和大眾帶來美好的藝術享受。著名舞蹈家楊麗萍老師,正是具有優秀的審美能力,從大自然中汲取了創作靈感,才能運用靈動傳神的肢體動作,塑造出“孔雀公主”的藝術形象,使觀眾真切感受到了生命的律動之美。1988年,還是北京舞蹈學院學生的姚勇和張羽軍,正是具有優秀的審美能力,受到了冼星海《黃河大合唱》的啟發,才能創作出中國古典舞的經典之作《黃河》,通過生動的舞蹈語匯展現了黃河波瀾壯闊、一瀉千里的氣勢,同時也贊頌了黃河兒女保家衛國、堅強不屈的民族精神。由此可見,優秀的審美能力也是舞蹈拔尖人才的必備素質之一,能夠極大地豐富舞蹈創作的內容和形式,提高舞蹈藝術的表現力與感染力。
(四)具有良好的道德素養
文藝是時代的號角,能夠體現時代的風貌,引領社會的風氣。而文藝工作者其道德素養的高低,不僅直接影響著文藝作品的質量,而且關系著文化領域乃至整個社會的生態。高校舞蹈專業的拔尖人才亦是如此。大多數舞蹈專業的學生,未來都將從事文藝相關事業,依托舞蹈作品弘揚真善美,輻射積極的正能量,引導大眾形成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舞協于2022年修訂的《中國舞蹈工作者職業道德公約》中,也明確提出要加強舞蹈藝術工作者的職業道德建設,共同營造山清水秀的文藝生態。因此,高校舞蹈拔尖人才的遴選,應高度重視學生的道德素養,確保選拔出來的人才具有正確的政治方向,高尚的道德情操,能夠自覺遵守法律和公序良俗,只有這樣,才能以文載道,以文立德,創作和演繹出體現時代精神的舞蹈作品。
二、文藝創新視域下舞蹈拔尖人才的培養路徑
舞蹈拔尖人才是衡量藝術院校舞蹈教學水平的重要標準。天津音樂學院在拔尖人才的培養過程中,應突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教學模式,不斷深化教學改革,為舞蹈拔尖人才量身定制個性化的培養方案,以充分滿足學校舞蹈教學實踐的需求,提升學生的未來發展空間。具體實施可以從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強化基訓課程改革,提升學生的業務水平
由于師資、場地等因素的制約,在國內很多高校當前的舞蹈專業教學中,普遍存在著重視集體舞,忽視個人單項能力的人才培養傾向,導致培養出來的人才往往具有較強的協調配合能力,而個人舞蹈技能明顯不足。因此,天津音樂學院舞蹈拔尖人才的培養,應勇于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桎梏,多措并舉,強化舞蹈基訓課程改革,從根本上提高舞蹈拔尖人才的業務水平。比如,天津音樂學院針對選拔出來的具有舞蹈天賦的學生,可以制定專項舞蹈人才培養計劃,通過開設高標準的舞蹈基訓課程,全方位地夯實學生的舞蹈技能技巧,提升學生的肢體表達能力和舞蹈審美能力。同時,針對這部分學生群體,學校還可以開設“一對一”導師制基訓課堂,將導師們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導師小組對接1—2名學生,對學生進行個性化培養,在細節實踐中,傳授學生如何準確完成每一個動作,調整好每一次呼吸,處理好每一段音樂節奏的方法,不斷完善學生的舞蹈業務水平。
(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為人才培養提供保障
師資隊伍是高校舞蹈專業建設與發展的第一資源。自成立以來,天津音樂學院舞蹈系始終堅持“研、教、創、演”有機結合的專業發展目標,高度重視師資隊伍建設,打造了一支德才兼備的高質量教師團隊。然而,源浚者流長,根深者葉茂。當前背景下 ,著眼于舞蹈拔尖人才培養的使命,我校舞蹈專業師資隊伍的結構仍需不斷優化。所以,天津音樂學院要系統的建設一支專業扎實、經驗豐富、結構合理的一流教師團隊,全面提升舞蹈理論、舞蹈教學、舞蹈創編等綜合業務能力,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天津音樂學院應著重推進現有教師團隊建設,通過加強培訓引導、明確責任分工、強化量化考核、重視過程監管等方式,助力舞蹈教師隊伍的高質量發展;另一方面,學校應根據舞蹈拔尖人才培養的實際需求,引進一批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實踐經驗,較強的研究能力、創新能力的舞蹈教師,以加強人才培養的全流程管理,為天津音樂學院舞蹈拔尖人才培養提供堅實保障。
(三)大力開展實踐教學,豐富學生的表演經驗
舞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藝術形式,要求學生充分利用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與技巧,并能夠在不同的場合中進行靈活運用。因此,天津音樂學院在舞蹈拔尖人才的培養過程中,應積極順應國家舞蹈人才的培養需求,堅持“學演結合,以學促演”的人才培養原則,將舞蹈實踐貫穿于課堂內外,為學生提供更多表演實踐的機會和平臺。首先,天津音樂學院應加強課堂實踐教學,通過開設獨舞課程,彌補傳統舞蹈教學的不足,提高學生的個體能力;其次,天津音樂學院應組織形式新穎、內容豐富的校園文藝演出,通過帶領學生排練獨舞、雙人舞、集體舞等不同形式的舞蹈作品,多維度、全方位地提升學生的舞蹈功底、表演技巧、思辨能力及編創能力。此外,天津音樂學院還應積極整合各項資源,帶領學生參加不同類型、不同規模的舞蹈展演活動,為學生提供更加廣闊的舞臺,不斷豐富學生的表演經驗,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
(四)融入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
我國高校舞蹈教育起步較晚,教學體系還不夠完善,加之教育功利性等因素的影響,導致當前的舞蹈教學中,普遍存在著重視專業課、輕視文化課的人才培養弊端。這種教育失衡現象導致大部分學生的文化基礎十分薄弱,對舞蹈作品缺乏深入的了解,不僅削弱了舞蹈作品的藝術表現力,而且限制了學生的長遠發展。因此,天津音樂學院舞蹈拔尖人才的培養,應在教學實踐中有意識地融入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通過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不斷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促進學生專業水平的提高和身心健康發展。首先,天津音樂學院應將文學、歷史、哲學等人文學科貫穿于舞蹈教育教學之中,培養學生的豐富的情感、開闊的視野以及正確的價值觀念;其次,學校應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如課外閱讀、音樂欣賞、美術展覽、藝術講座等,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此外,天津音樂學院教學團隊應以優秀傳統文化為素材,帶領學生創編彰顯本地文化特色的舞蹈作品,以此加強學生對本土文化的了解,培養學生對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與自豪感。
三、結語
總體而言,在五千多年的華夏文明發展史中,舞蹈藝術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人類最古老的藝術形式之一,產生于人民群眾的勞動生活之中,汲取了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與智慧精華,蘊含著華夏兒女世代相傳、生生不息的信仰與精神,被視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一塊藝術瑰寶。高校舞蹈專業作為培養優秀舞蹈人才的搖籃,應充分認識到舞蹈藝術的文化屬性,肩負起弘揚民族文化的使命,以培養舞蹈拔尖人才為抓手,捋清思路、強化責任,打造一套具有鮮明地域文化特色的課程體系,以全面促進舞蹈學科專業建設,為國家和社會孵化更多綜合素質全面、兼具實踐與理論研究能力的舞蹈人才,推動民族文化欣欣向榮,民族精神永續傳承。
參考文獻:
[1]馬云霞,周樂.民族舞蹈拔尖人才培養改革與實踐——以中央民族大學舞蹈學院“尖子計劃”為例[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22(1).
[2]仁青草.舞蹈拔尖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研究——以中國古典舞蹈為例[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17(1).
[3]楊靖明.舞蹈拔尖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研究[J].黃河之聲,2017(22).
[4]柳文杰.舞蹈拔尖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研究[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14(3).
[5]馬云霞,譚欣露.后“桃李杯”時代:舞蹈拔尖人才培養何去何從?[J].舞蹈,2019(5).
作者簡介:張雅芳(1984—),女,回族,天津人,碩士研究生,天津音樂學院附中,舞蹈學科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舞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