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霞
【摘要】初中數學是提高理性認知、優化思維品質、解決生活問題的基礎性課程,基于深度學習的初中數學單元整體教學契合了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的大趨勢,從知識學習的深度與廣度兩個維度更好地滿足了現階段由知識教學向素質能力培養轉型的育人需求.基于此,文章先介紹了基于深度學習進行單元整體教學的重要價值,明確了進行相關教學活動的關鍵點,并提出了相應的教學策略,建議一線教師立足于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積極探尋多種基于深度學習的單元整體教學有效策略,為推進初中數學教學改革提供一點啟示.
【關鍵詞】初中數學;深度學習;單元整體教學;優化策略
深度學習,是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思維持續卷入從而達到理想化學習狀態的一種描述;單元整體教學,是以知識單元形式展開整體教學,以便于學生對知識學習形成整體認知的教學形式.基于深度學習的單元整體教學契合了新一輪基礎教育由知識學習向素養提升、能力增強轉型的教改方向,從知識學習的深度、廣度兩方面助力學生成長與發展,為廣大一線教師優化課堂教學指出了一條有效路徑.
一、基于深度學習的初中數學單元整體教學具有重要價值
從有益于學生開展有效學習與知識整體建構的維度考量,深度學習與單元整體教學二者之間存在密切的內在關聯.其中,深度學習是指學生在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中,其“心智”始終保持著向“知識深層次”探索的積極狀態,并嘗試通過一系列的有效思維活動來不斷拓展思維、提高認知、豐富經驗,從而使學習者實現良好發展;單元整體教學則是以單元主題為線索,以知識單元為教學單位,整體規劃并設計課程教學方案,確保學生對知識形成整體感知并建構富有一定邏輯性的知識系統的教學模式.初中數學課程知識內容較多,教材以單元為基本單位編撰而成,課堂教學則以課時為單位依循章節開展,按部就班、穩步推進,但學生學習狀態、學習成效未必能夠得到保障.數學課程內容應體現層次性和多樣性,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教師要采取有效的教學手段,確保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實驗猜測、計算、推理、驗證等活動,引導學生通過獨立思考、主動探索、合作交流,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根本的數學活動經驗.基于深度學習的單元整體教學具有知識結構體系化、知識目標遞進化、學習活動探究化等典型特征,恰好能夠滿足新課標的上述教學要求,為課程從知識教學向素質能力培養轉型提供了關鍵載體,因而具有一定的教學價值.
二、基于深度學習進行初中數學單元整體教學的關鍵點
學習內容、學習目標、學習活動及學習評價是建構教學模式的關鍵點.深度學習關注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深入性和持續性,單元整體教學則關注學生能否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為了更好地實現上述目標,教師在建構過程中應充分把握以上關鍵點,盡量做到以下幾點.
(一)理順知識內容
知識內容,即單元整體教學的具體內容物.現行的初中數學教材多以單元為基本單位,知識結構相對清晰.但為了更好地實施單元整體教學,尤其是更清晰地把握深度學習方向,教師還是有必要對單元知識內容做進一步整理,明確單元主題、清晰知識層級、架構知識體系.首先,單元主題明確.單元主題,即本單元知識教學展開的核心,是串聯整個單元知識的主線索.以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知識單元“平行四邊形”這部分內容為例,圍繞“平行四邊形”這一知識主題,本單元涵蓋了平行四邊形的概念、特性及判定,以及添加輔助線將平行四邊形問題轉化為三角形問題解決的方法.其次,知識層級清晰.一方面指單元內的知識層級應清晰,即從知識現象入手,如平行四邊形的概念、特性,再深入到知識理解層面,如平行四邊形的判定等,最后到應用拓展層面,如掌握添加輔助線將平行四邊形問題轉化為三角形問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另一方面是指本單元在整個知識體系中的占位應清晰.如平行四邊形在初中數學知識體系中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其中“承上”是指在探究平行四邊形性質定理和判定定理時,運用了以往所學的平行線、全等三角形知識,這是對已學知識內容的具體應用和進一步深化,而“啟下”是指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定理、判定定理是研究特殊平行四邊形的基礎,為后續研究特殊的平行四邊形奠定了堅實基礎.最后,知識體系架構.在確定單元主題、清晰知識層級的基礎上,教師要引導學生理清知識的“來龍去脈”,確保學生在頭腦中形成完整系統的知識架構,從而在深度學習過程中更加游刃有余.
(二)確立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即單元整體教學的“標的物”與重要導向.在基于深度學習的單元整體教學中,為了確保學生處在持續推進、逐漸深入的良好學習狀態,學習目標就不應只是孤立的、固定的單個目標點,而應是由一個個具有層級性的、遞進式的子目標所構成的目標體系,確保學生能夠“拾階而上”,在逐一達成子目標后持續獲得提升.以人教版八年級上冊“三角形”這部分內容為例,教師圍繞“三角形”這一單元主題展開教學,遵循學生的思維發展規律,將知識目標分為知識現象、規律探究和拓展應用三個層級,并以此為依據來推進教學流程.為了科學設計教學目標,教師應盡量做到以下三點:1.把握課標、教材,教材是“本”,課標為“綱”,通過研讀課標、吃透教材,進一步明確知識教學的內容及具體要求,為教學目標確立提供依據;2.做好定點定位,明確本單元、本課時、本知識點在知識脈絡體系中的位置,理清相關知識要點之間的內在關聯;3.進行科學表述,用相對精準的動詞,如“了解”“掌握”“運用”等,準確描述知識學習和能力提升的具體要求,進一步規范課堂教學實踐,便于貫徹落實課標要求.以“三角形”這部分內容為例,教學目標具體表述如表1.
(三)設計學習活動
學習活動,即通過深度學習逐步達成單元目標的重要載體.初中數學教師在設計學習活動時,一方面,應堅持以教學目標為“繩墨”,設計與教學目標相匹配且具有一定層級性和遞進性的學習活動,確保學生在完成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始終處在探究的良好狀態;另一方面,要考慮初中生的身心特點,學習活動應契合學生的實際年齡、認知特點和生活經歷,與學生的現實生活關聯密切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積極參與的興趣.
(四)教學評價優化
教學評價,即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及學習成果進行評價.在基于深度學習的初中數學單元整體教學模式中,教師要采取有效策略進一步優化教學評價,提高評價的力度和效度,一方面要考量是否實現了深度學習,學生的學習態度、合作意識、學習策略、思維品質等都是評價指標體系的重要元素,即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習態度是否端正,是否積極參與到學習之中,是否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技巧與策略,是否始終保持著深度思考的良好狀態,是否相對完整地完成了各項活動任務;另一方面則要考量是否實現了單元整體教學目標,即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是否完成了其學習能力范疇之內的、富有一定層級性的學習目標,并最終完成了整個知識單元的學習目標.
三、基于深度學習進行初中數學單元整體教學的有效策略
深度學習與單元整體教學二者的目標雖然各有側重,但其實質都是著眼于學生素質和能力的提升,將二者更好地融而為一,更有利于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在初中數學課堂上,教師應通過有效教學手段促使學生樂于探究、勤于思考、善于合作,并最終形成解決問題的必備品格、高階思維和關鍵能力.教師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一)設計問題以牽引思維
“問題”是促成深度學習、開展單元整體教學的關鍵點.“問題”具有激發、引導、推動及提煉等功能,在基于深度學習的初中數學單元整體教學中,教師要善于設計“問題”、利用“問題”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促進學生思維的生發、牽引學生認知的深入,最終順利地完成學習任務.為了能夠更好地發揮“問題”的上述功能,教師應盡量做到以下兩點:1.“問題”應精準、精練.為了在學習過程中促成學生的思維持續深入,教師應當在思維“起、承、轉、合”的關鍵節點上設計具有思考價值的關鍵性問題,提高問題的精準度,由此來促成思維的“更進一步”.例如,在人教版數學七年級上冊“有理數”單元整體教學中,教師在“正數與負數”課時導入環節共設計了三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激發學生的興趣,由此引入概念:“冷空氣來襲后,最低溫度達到了-25℃,這個數字是一個新數‘負數,它有什么特點?實際含義是什么?”
第二個問題,引導學生探究規律,思維關注點從淺表性的知識現象逐漸深入:“在‘-7,15,0,-3.269…這一組數字中,哪些是正數?哪些是負數?如何分辨?”
第三個問題,鼓勵學生進行遷移拓展,以進一步比較、辨析并應用于解決現實生活問題:“在現實生活中,正數和負數有哪些用處?請舉例.”
2.“問題”應具有一定的關聯性.具體是指問題與問題之間應當具備一定的層級性、遞進性關系,引導學生思維遵循相應的邏輯線索層層深入、持續推進.一般來說,這些問題大多遵循的是“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的邏輯主線.例如,在人教版數學八年級上冊“軸對稱”單元整體教學時,教師首先通過“剪蝴蝶”來引導學生思考什么是軸對稱圖形;其次通過詢問“如何剪”來明確軸對稱圖形的特征;最后再提問生活中有哪些軸對稱圖形.以上三個問題之間關聯密切、逐級深入,引導學生在思考中發現問題、探究原理、實際應用,從而不斷實現思維認知的提升.
(二)組建小組以促成合作
學習小組是當前較為普遍的一種教學組織形式,對于學生實現深度學習、完成單元整體教學任務具有重要作用.在基于深度學習的初中數學單元整體教學課堂中,教師作為教學的主導者,主要通過嚴謹的教學設計來牽引學生思維的持續深入,而學生作為學習的重要主體,則要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并在以上教學支架的支持下完成學習任務.但這并非易事,尤其是學生在完成“探究原理、總結規律、拓展應用等任務時確實存在一定的難度,這就需要借助群體的力量.學生互為天然的合作伙伴,教師將班級學生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鼓勵小組成員之間相互激勵,合作完成學習任務.為了提高小組合作的實效性,教師應注意以下兩點:1.小組結構合理化.要適度控制小組規模,小組人數以4~6人為最佳,人數過少則思維難以碰撞出火花,人數過多則關系過于松散.同時,小組成員結構應合理,保持1個優生、3個左右的中等生及不超過2個的待進步生,優生可以作為小組活動的主持者,中等生之間相互探討,而待進步生則在被帶動后跟進.另外,各小組之間應當實力相當,這樣便于開展小組競賽,以激發課堂活力,提高學習效率.2.小組任務項目化.一般來說,知識現象類學習活動通常由學生個體就可以完成,而規律探究類和拓展應用類則比較適合由各個學習小組來承擔.為了更好地發揮小組團隊的力量,確保小組中的每個成員都能有所收獲和進步,教師可以項目形式發布小組任務,項目中包含若干個小任務,其中初階任務由待進步生或中等生完成,有難度的中、高階任務則由小組成員合作完成.學生在完成初、中、高階任務的過程中,其思維和能力也在不斷進步與發展.
(三)依托信息技術來優享信息
信息技術是基于深度學習的初中數學單元整體教學的輔助手段.但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下,更好地實現了信息的交流共享,為基于深度學習的單元整體教學順利推進提供了重要支持:1.有利于了解學情,如前所述,設計基于深度學習的初中數學單元整體教學,教師應充分了解學生的學情,可在課前發布電子學習包、布置導學案、學情調查表等,要求學生完成后上傳至釘釘、問卷星等信息化學習平臺上,再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分析并得出結論,由此來調整教學設計,使之更契合學生的學情,更有效地助力學生實現深度學習;2.有利于監測課堂,教師引導學習小組將階段性學習成果隨時發布到學習平臺上,這樣有利于自己隨時監控小組活動情況并及時給予有效的幫助,也為后續的教學評價提供了重要的依據;3.有利于暢通交流,利用信息技術可以突破師生交流壁壘,教師與學生之間可借助社交App,如微信、QQ來進行溝通和交流,教師在班級群內發布學習任務、學生學習成果展示,學生提出問題、質疑等,家長也可以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以上都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參與度和有效性.
結 語
基于深度學習的初中數學單元整體教學是以單元主題為線索,以知識單元為單位,將零散的數學知識進行充分整合,并以此來實現學生學習持續深入的教學形式.初中是學生思維從感性認知上升到理性認知的關鍵階段,數學是一門解決生活問題、增強理性認知、優化思維品質的基礎類課程,初中數學課程的學習深度和廣度也在持續增加,教師在課堂上開展基于深度學習的單元整體教學較為適宜.筆者以所執教的班級為改革一隅,結合數學課堂的具體現實嘗試開展了一系列實踐探索,現全面總結,以反思不足、提煉經驗,希望能夠為推動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參考.
【參考文獻】
[1]許力慧,施俊,周群艷,等.深度學習視域下的初中數學單元教學設計研究[J].科技風,2024(2):31-34.
[2]蕭明正.基于深度學習的初中數學單元主題式教學策略[J].亞太教育,2022(18):87-89.
[3]苗世彩.設置問題鏈以問導思:初中數學問題鏈教學實踐[J].考試周刊,2023(43):122-125.
[4]榮盼,楊麗萍.淺析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教學的深度融合[J].中國新通信,2023,25(8):197-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