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茗
思政課教師在教學中要把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時期,以武裝斗爭為革命勝利的主要法寶,取得革命的勝利,審時度勢廣泛發動人民群眾,平穩取得斗爭勝利的故事講給學生聽,使學生有感于中國共產黨淬火而生的斗爭風骨,進而堅定正確政治方向,堅持科學價值立場;同時還要把中國共產黨從大革命國共合作的失敗到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反教條主義,從延安整風到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反腐敗斗爭中反省自己,以斗爭精神直面問題的故事講給學生聽,使學生有感于中國共產黨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發揚斗爭精神,勇于擔當作為”[1],進而提振銳意進取,做擔當有為的時代青年。
思政課教師要講深黨史中所蘊含著的中國共產黨斗爭精神,把宏觀敘述與微觀視角相結合,把抽象理念與具體事例相結合,以鮮明的具有價值導向的素材,用透徹的理論進行再提煉,講深中國共產黨斗爭精神的思想起源、文化淵源,使學生深入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為中國共產黨在領導實現民族復興進程中形成的斗爭精神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理解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的自強不息的斗爭品格,從而明確中國共產黨人的堅定信仰與崇高使命及中國共產黨人在理想信念的支撐和指引下,在斗爭中求解放,在斗爭中謀發展的理論支撐。
中國共產黨的斗爭精神來源于中國共產黨人及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所進行的斗爭實踐。在實踐中產生的斗爭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也是中國人民的制勝法寶。思政課教師在教學中通過《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講中國共產黨斗爭精神,就是要使學生在多元文化的沖擊下,意識到“奢靡之始,危亡之漸”,能夠在生活中樹立正確對待得與失的人生態度,堅定斗爭意志;通過《形勢與政策》課程講中國共產黨斗爭精神,就是要使學生在中國現代化進程中,厚植愛國情懷,勇立時代潮頭,提高斗爭本領。
政治引導是思政課的基本功能,思政課內容要跟上時代,在堅持正確政治方向的基礎上將中國共產黨斗爭精神融入到各門思政課教學內容之中,構建高校思政課內容體系。教材是教學的重要依據,教學是思政課傳授知識、培養人才的有效形式。中國共產黨斗爭精神為思政課教材編寫和教學設計提供了豐富的思想內容。在高校思政課課程教材和教學設計中,積極引導大學生在前進道路上保持斗爭意志,使學生在關系國家利益等大是大非面前敢于站出來維護國家的根本利益。
高校思政課講好中國共產黨斗爭精神要全面整合思政課程資源,創新形成以制度為保障、以教學為基礎、以融入為主線、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育人為根本的思政課教學模式。通過開展中國共產黨斗爭精神融入思政課的實踐教學,使思政課教學因時而進、因事而化、因勢而新。同時,高??梢岳锰摂M現實技術為思政課注入新活力。通過新技術創設學習情境,能夠深化學生對中國共產黨斗爭精神的理解,進一步擴大學生對中國共產黨斗爭精神了解的知識面,增強學生思政課的學習興趣。
教師是影響思政課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教師根據授課計劃在講授中國共產黨斗爭精神時,不僅要“能講”還要“善講”,“能講”要求高校思政課教師主動學習黨史,挖掘黨史中中國共產黨斗爭精神的深刻內涵,闡釋黨史中中國共產黨斗爭精神的價值意蘊;“善講”要求高校思政課教師在對理論進行準確把握的基礎上,思考不同時期中國共產黨斗爭精神的形成條件、發展脈絡,深入探尋中國共產黨斗爭精神的成因,在教學中選取典型案例,增強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在高校思政課中,應結合“知重負重”的原理和方法論,發揮思政課政治引導功能,向學生講好“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2],這一論述所揭示的中國共產黨斗爭的歷史必然及在守正創新的基礎上推進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向前發展的深刻學理。通過講述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歷程的中國共產黨斗爭精神,講述黨帶領人民以斗爭追求理想的過程,引導學生在實踐中自覺發揚斗爭精神。
中國共產黨斗爭精神凝結著黨的百年奮斗史、民族團結史、國家發展史,中國共產黨人正是在“苦干實干”中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勝利,筑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以斗爭實踐贏得發展勝利。在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偉大斗爭的重要意義,青年要不斷提高進行偉大斗爭的能力。通過思政課講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以斗爭實踐贏得發展勝利的史實,就是要使學生在政治上立場堅定、旗幟鮮明;就是要使學生在生活中,以奮斗中勇闖難關,詮釋責任和擔當。
教師在思政課教學中既要回溯黨史,使學生看到中國共產黨在斗爭中所取得的輝煌成績,展現的奉獻和追求,從歷史中汲取營養;又要著眼現實,讓中國共產黨斗爭精神成為大學生日用而不覺的精神滋養,傳承斗爭精神基因。要結合新時代國際環境波譎云詭、復雜敏感,國內思想多元復雜、交融交鋒的時代背景,鼓勵學生以知促行,用中國共產黨斗爭精神武裝頭腦,明辨是非,與危害黨和國家、人民的行為頑強斗爭。
青年大學生應始終政治堅定、團結奮斗,以清醒的頭腦,進取的精神,明辨是非,與危害黨和國家、人民的行為頑強斗爭。在高校思政課中講好中國共產黨斗爭精神,就是要引導青年學生以中國共產黨斗爭精神提升境界,以初心育情懷,以情懷擔使命,以使命昭方向,以方向辟新路,以新路向未來。中國軍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