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軼
財會監督作為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維護中央政令暢通、規范財經秩序、促進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等方面發揮關鍵性作用。開展財會監督專項行動,是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落實黨中央關于加強財會監督工作決策部署的具體行動。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財會監督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強調,財會監督應堅持“強穿透、堵漏洞、用重典、正風氣”,對財會監督行動范圍和力度提出更高要求。
為落細落實《意見》相關精神,財政部召開財會監督專項行動動員部署會,對專項行動進行系統謀劃、周密部署,強調各中央部門、各級財政部門應提升思想認識,抓牢抓實開展專項行動這項重要政治任務,按照行動部署安排采取有力措施,堅持問題導向,查處違法違規行為、查辦重大案件、通報典型案例,對相關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員追責問責,進一步強化有力震懾。財政部各地監管局積極履行屬地監管職能,有序開展財會監督專項行動,以扎實的工作舉措充分發揮財政職能作用,提升財政治理能效,強化財經紀律約束,保障財政政策加力提效,不斷提升會計評估行業質量,維護市場經濟秩序,有效防范化解風險,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財政部海南監管局切實落實黨中央和財政部重要部署要求,將抓實財會監督專項行動作為監管工作的重中之重,圍繞專項行動目標任務,提高政治站位,優化監管模式,精心組織實施,持續加強重點領域財會監督專項行動工作力度,集中全局優勢力量保障監督成果,力求讓財會監督“長牙帶電”,為財政平穩運行筑牢監督“防火墻”。
1.強化組織領導,統一部署持續加力。聚焦中央重大決策部署,有組織有紀律地開展財會監督專項行動。
(1)統一思想凝聚共識。組織召開駐瓊中央財會監督工作會議,與海南省財政廳聯合召開全省財會監督和預算執行監督專項行動工作部署會,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財政工作重要指示批示,傳達《意見》精神和重點工作要求,安排部署全省財會監督專項行動有關工作,要求各級單位應自上而下形成監督合力,找準問題重點、強化源頭管控,以專項行動為契機推動“當下改”和“長久立”,不斷提升財會監督實效。
(2)統籌部署加強組織領導。組建財會監督工作專班,領導班子靠前指揮,集聚精銳力量協同合作,結合駐地特點和工作實際,修訂財會監督工作管理辦法,出臺專項行動工作方案,明確總體要求,突出檢查重點,制定工作時間表,細化專項行動方法路徑,確保各項工作取得實效。
2.強化問題導向,聚焦重點領域精準發力
(1)以財經秩序問題為導向,開展地方財經紀律重點問題專項整治,督促地方立行立改、落實落細整改措施,著力促進財政平穩運行。聚焦減稅降費政策落實領域,督促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規范收費減免和緩征政策執行情況,進一步加大涉企違規收費整治力度。聚焦財政收入管理、違規返稅、財政暫付款等領域,督促地方加強財政收支核算管理,規范財政專戶管理使用,優化財政資金使用效益。聚焦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領域,督促地方嚴格把關資金結算發放過程,杜絕超范圍超標準發放、發放不及時不精準等情況,確保補貼政策落地見效。聚焦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處置領域,督促單位及時、完整、合規上繳處置收入,進一步加強國有資產管理。聚焦地方政府債務領域,督促地方抓實隱性債務風險化解工作,修訂完善相關資金管理辦法,規范政府債券發行、使用、管理及償還,防范“處置風險的風險”。
(2)以行業行為問題為導向,開展會計和評估行業專項監督,進一步規范行業管理,提高中介機構執業質量和誠信水平。以會計和評估監督專項檢查為抓手,針對行業重點違規行為開展一案雙查,強化責任追究。如,對會計師事務所進行檢查時,執業質量方面,對照會計法、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等相關規定,檢查事務所及注冊會計師執業行為有沒有違反準則制度,審計過程是否存在實施審計程序不到位、未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等情況,市場交易是否出現非法售賣審計報告、出具虛假審計報告等現象;內部管理方面,檢查事務所內控制度和一體化建設執行情況,督促會計師事務所完善人員管理、制度規定、檔案管理。除此之外,根據事務所檢查發現問題,延伸至項目相關企業開展會計信息質量穿透式檢查,對照會計、評估準則相關規定,核對企業會計核算處理是否合理合規,同時認定事務所審計責任和關聯企業會計責任,進一步規范財務審計秩序。
(3)以預算資金管理問題為導向,開展預算執行監督專項行動,不斷強化轉移支付資金監管。依托信息化手段實現線上預警與線下核實雙向發力,線上緊緊依托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直達資金監控系統開展非現場動態監控,線下結合專項核查、績效評價等現場工作,多方核實轉移支付資金管理疑點信息,對預算執行全過程進行動態跟蹤監管。聚焦重點地區、重點資金、疑點事項,緊緊圍繞擠占挪用、截留滯留、虛報冒領等嚴重違反財經法規問題,以及“三公”經費管理、深化預算績效管理等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落實情況;轉移支付重點監督項目方面,重點關注財政制度是否健全完善,政策目標設置是否科學合理,資金分配下達時間是否符合相關規定;中央部門重點監督項目方面,重點關注單位經費使用規范性問題,定期通報發現的共性普遍問題,跟進問題核實整改,督促相關單位按范圍按標準列支資金、按時分配下達資金、合理有效使用資金,保障轉移支付資金相關政策落到實處。
3.強化機制保障,提升監督檢查效力。不斷完善專項行動工作機制,優化監督方式方法,確保財會監督專項行動穩步推進。
(1)建立工作聯動機制,暢通信息上傳下達渠道。開展專項行動注重強化過程監督,建立財會監督專項工作聯合聯動機制,積極與財政部相關司局溝通匯報以明確專項行動工作重點和監管要求,加強與地方財政、紀檢、審計等部門協同聯動以強化屬地監督信息資源共享,推進與中介機構行業自律聯合監督工作以拓展專項行動廣度深度,積極與各地監管局溝通交流經驗做法以提升專項行動工作效能。
(2)強化日常監控機制,提升動態監管分析能力。圍繞財會監督專項行動重點領域,日常開展多領域動態監控,通過統計數據和調研了解,重點關注和跟進監管疑點和問題線索,有針對性地開展核查,從而實現日常監督與專項行動相結合,顯著提升監督效能。
(3)落實持續跟蹤整改機制,形成監督工作完整閉環。就專項行動中發現的問題,督促相關單位積極糾錯糾偏,并持續關注后續整改成效,推動其堵塞管理漏洞、彌補制度短板,做好專項行動“后半篇”文章。
1.深入一線檢查整改,加大監督行動力度
(1)檢查覆蓋范圍廣、涉及領域多。財經紀律檢查重點抽查2 家省級單位、4 個市縣、9 大領域,列出“基層三保”、鄉村振興等政策、口徑疑難問題清單,多次赴地方廳局、市縣政府和各相關部門開展督導調研和問題核查。預算監督執行專項行動中,依托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進行國庫支付業務監控,對轉移支付重點監督項目19 項專項資金開展監管,對中央部門重點監督項目13 項、18 家預算單位開展監管,發送關注函十多次、核實預警信息上千條。
(2)按照問題輕重程度分層分級處理。堅持對程度較輕的問題邊查邊改、即查即改,充分發揮財會監督過程監督優勢,盡量在前期監管階段消化解決問題,避免問題進一步發酵。堅持對部分情節較為嚴重的共性問題采取通報批評、發函督促、約談等方式,督促被監管單位除對問題進行逐一整改外,針對薄弱環節、關鍵節點,研究修訂制度辦法、優化工作流程,推動其建立長效整改機制,從根本上改善內部管理。堅持深入查處重大問題,對查實的違法違規行為進行嚴肅處理和責任追究,并及時將相關問題線索移交至紀檢監察、審計等部門,實行聯動監督,增強專項行動監督影響力。
2.深入開展實地調研,拓展監督行動深度
(1)深入調研會計師事務所執業質量情況,探究中介機構行業發展。對屬地會計師事務所開展多次摸底調查和書面調研,結合異地檢查案例分析,訪談了解會計師事務所體制機制建設情況,如會計準則執行情況、質量管理水平、一體化建設等,深入分析會計師事務所在管理理念、業務質量控制、利益分配、技術發展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探索其發展面臨的問題、困難及成因,建議從工作機制、程序管理、內部控制上強化會計師事務所執業管理,推動行業審計質量提升。
(2)揭示上市公司商譽減值“洗澡”問題,預警市場經營風險。結合檢查發現問題,調研部分上市公司并購重組期間的會計行為,探究其并購是否存在估值溢價不合理、商譽減值短期大額計提、長期股權投資未計提減值準備等情況,建議從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政策、強化信息披露、完善評估機制等方面入手,規范上市公司并購財務管理,保障市場經濟穩健發展。
3.深化檢查思路理念,提升監督行動高度。財會監督專項行動不應限于檢查發現問題、整改問題,更重要的是,以專項檢查為切入點,從多角度分析檢查發現的問題及成因,促進被檢查單位及相關行業轉變管理理念、采取改革措施,扎實推進國家相關重大決策部署走深走實,更好惠及廣大人民群眾。以公立醫院會計信息質量檢查為例,檢查組積極開展對公立醫院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問題的專項檢查。一是從保障政府會計準則制度和財務制度執行角度出發,嚴查醫院自身財務管理漏洞,采取調閱賬務、審核數據、當面訪談等方式,重點檢查貨幣資金、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等資金流較大的會計科目,保證賬表相符、賬賬相符、賬實相符,提高其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性。二是從促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角度出發,圍繞解決“看病難”“看病貴”重點難點問題,分析公立醫院運營管理的薄弱環節,根據存貨、職工福利、往來款項和捐贈收入等項目的資金情況,了解其在先進醫療器械購置、醫療技術研發、專業人才培養、醫保支付的資金占比,評估公立醫院資源配置合理性、財政專項資金績效產出、相關政策落實情況,督促檢查發現的相關資金違規使用問題整改到位,推動公立醫院主動轉變管理思路,由“以治病為中心”轉變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積極優化運營管理模式,提供高質量醫療服務。
各地監管局充分發揮“探頭”“哨兵”作用,開展財會監督行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具體落實過程中仍存在監督手段不夠創新、監督口徑不一致、監督力量不足等問題,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切實履行屬地監督職責,優化工作方式方法,扎實推進專項行動重點監督。
破除思維定式和路徑依賴,不斷深化“互聯網+監督”,在用好財政部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直達資金監控系統等平臺基礎上,加大數字監管系統自主研發及專業分析工具軟件外購,深入運用“大數據”掃清風險盲區,并及時分析異常數據背后的原因,進一步完善財會監督專項行動預警機制和監管網絡,有力提升財會監督技術水平。
結合日常監管和專項檢查情況,向相關部門反映實際操作遇到的堵點與難點,積極推動財會監督相關法律法規配套細則的制定落實,確保專項行動有據可依。持續加強與財政部內司局、地方監管部門的溝通交流,定期會商研究監督發現的情況和問題,統一監督標準、口徑,確保財會監督專項行動政策尺度一致、約束有力。
重視強化內部培養機制,通過組織專題座談、案例探討等活動鼓勵干部加強監督業務知識學習,多崗位鍛煉引導干部深入了解一線監管情況,積極選派干部參加重大專項監督工作,在檢查實戰中明晰檢查思路、積累實踐經驗。同時,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等方式加強業務培訓交流,通過財會監督人才庫建設吸納財政部門及中介機構專業人才參加財會監督專項行動,加強合作、共同進步,致力打造新時代高素質財會監督鐵軍、尖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