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亞飛


【摘?? 要】與傳統的標準化紙筆測試相比,表現性評價能檢測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以及運用知識解決真實、有意義問題的能力。英語教學中,表現性評價是促進學生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全方位提升的重要手段,指向核心素養的培養。在PEP《英語》三年級上冊Unit 4 We love animals的教學中,教師通過“基于主題,確定評價目標;依托情境,設計評價任務;精準衡量,設置評價量表;關聯遞進,指向整體育人”等策略,用表現性評價引導學生解決問題,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關鍵詞】表現性評價;情境;任務設計;小學英語
與傳統的標準化紙筆測試相比,表現性評價能檢測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以及運用知識解決真實、有意義問題的能力。英語教學中,表現性評價是促進學生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全方位提升的重要手段,指向核心素養的培養。具體實踐中,教師要以《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為依據,堅持育人為本,以主題為引領,以情境為依托,有效設計小學英語表現性評價任務。
一、小學英語表現性評價任務的設計思路
單元是英語課程的學習單位之一,單元教學設計是一個重要的教學環節。為落實核心素養培養目標,教師可基于《課程標準》,圍繞特定主題,結合學習主體的認知情況和生活經驗,對教材中的學習單元進行解構和重組,搭建單元育人框架。將表現性評價融入單元教學中,有利于實現以評促學、以評促教。需要注意的是,在開展表現性評價時,教師須基于單元主題確定評價目標,創設真實的問題情境,設計評價任務(包括大任務以及相互關聯、逐層遞進的子任務),然后借助評價量表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助推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
二、小學英語表現性評價任務的實施
表現性評價的實施過程既是教學過程,又是評價過程。對于學生來說,他們既參與了學習活動,又完成了評價任務。小學英語表現性評價任務的使用可貫穿整個單元。PEP《英語》的每一個單元都圍繞相應主題展開,教師可深入挖掘單元主題,基于主題解構單元內容,在教學過程中開展表現性評價。下面將以PEP《英語》三年級上冊Unit 4 We love animals為例進行具體闡述。
(一)基于主題,確定評價目標
確定表現性評價目標是實施表現性評價的首要之舉。分析教材發現,本單元的話題為“Animals”,A部分主要描述的是學生玩動物手影游戲的情景,B部分主要展現的是學生在動物園里觀察并談論有趣的動物的情景,C部分主要講述的是動物之間互相招呼并一起玩耍的小故事。基于此,教師確立了單元主題內容框架:以“We love animals”為單元主題,通過三個子主題——“初步感知,認識動物”“深入體驗,了解動物”“形成態度,熱愛動物”逐步推進教學。這三個子主題分別通過三個整合語篇“Animals shadows”“Animals in the zoo”“A funny animal story”逐步落實。單元表現性評價目標如下。
1.通過用手影演繹小動物、用泥塑制作小動物等具體任務,初步用英語在情境中就“Animals”這一話題進行簡單的交流。
2.走進動物園了解動物,用英語簡單地描述動物。
3.用歌唱表達對動物的喜愛和欣賞,增強語感和語言表現力。
4.通過故事創演,產生熱愛動物的情感,初步形成保護動物的意識。
(二)依托情境,設計評價任務
1.借助情境,設計大任務
表現性評價任務是實施表現性評價的載體,能夠反映學生在真實情境中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實踐操作的能力,進而為考查目標是否達成提供直接證據。表現性評價任務以真實或者擬真實的生活情境為依托,目的是解決真實問題。它具有挑戰性,靠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包含語言、思維、情感等要素,旨在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表現自我。教師在設計表現性評價任務時,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分析學生現有的知識基礎以及學生將要經歷的認知過程。
從知識層面來看,三年級學生已初步習得與問候、顏色、身體部位等相關的語言。從年齡特點來看,該年齡段的學生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表演欲,對動物有一定的了解。且三年級學生具有一定的聽音、閱讀能力,能夠擔任一定的角色并初步開展團隊合作。由此,教師借助“世界動物日”這個真實情境,設計了有效的表現性評價大任務:10月4日是世界動物日,學校將在10月份開展“我們愛動物”活動,屆時將開展一次名為“We love animals”的英語主題展演,具體如表1所示。
該表現性評價大任務結合了“世界動物日”這一真實情境,具有真實性、時效性,且面向所有學生,亦體現了全員參與的公平性。這樣的任務對于三年級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挑戰性。他們需要在真實的情境中“用英語做事情”,解決實際問題,由此實現能力的提升與素養的發展。
2.基于大任務,設計子任務
教師將上述表現性評價大任務分解成幾個子任務,通過全員卷入的形式逐步推進,最終完成英語主題展演活動。四個基于情境的子任務具體如下:子任務一為“I can make”動物作品展;子任務二為“I can talk”動物脫口秀;子任務三為“I can sing”動物歌曲秀;子任務四為“I can act”動物故事會。四個子任務在表現性評價大任務的引領下逐步展開。下面以子任務一為例進行具體闡述。
任務名稱:“I can make”動物作品展
任務目標:體驗制作泥塑小動物等具體活動,初步用英語在情境中就“Animals”這一話題進行簡單的交流,培養學生對動物的喜愛之情。
任務描述:
Step 1:欣賞優秀的動物泥塑作品,并用英語介紹。
Step 2:用泥塑等材料制作自己喜歡的動物。
Step 3:展示成果,用英語簡單地介紹,并與同學交流。
從子任務一到子任務四,學生的學習逐層遞進。他們從簡單地制作泥塑小動物,到走進動物園實地了解小動物,再到歌唱與小動物相關的歌曲,最后創編故事,表達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整個過程中,學生從簡單的詞句交流到生動的故事演繹,從簡單的記憶理解到應用分析與創造,從初步認識動物到熱愛動物,實現了語言、思維、情感的進階,體現了表現性評價任務與目標之間的一致性。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使用該學段學生容易理解的指導語,助力他們高質量地完成任務。
(三)精準衡量,設置評價量表
評價量表是一種評價工具,也是一種評分指南,用于評判學生的學習作品以及在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等方面的表現,指向學生素養的提升,特別適用于表現性評價。評價量表具有科學性和導向性,一個完整的評價量表一般包括三部分,即評價指標、評價等級以及評價標準。評價指標是指從哪幾個維度評價任務的完成情況;評價等級是指任務完成的質量高低層級;評價標準是指達到某一等級的具體表現。評價標準要具有連續性和差異性。以子任務二為例,評價量表如表2所示。
上述評價量表具體明確,并非籠統地評價學生在“英語脫口秀”中的語言水平,而是從內容、表達、場景三個維度進行了細化,指向學生綜合素養的測評。教師可借助此評價量表開展學生自評、生生互評、師評等多主體評價,并利用評價結果,進一步完善任務的設計,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效,有效落實“教—學—評”一體化。
(四)關聯遞進,指向整體育人
本文中的表現性評價大任務“英語主題展演”是基于單元主題,立足真實情境開展的。四個子任務以主題為引領,以學情為基礎,相互關聯,逐層遞進。子任務一要求學生制作泥塑作品,在此過程中理解所學語言,形成感知,產生學習興趣,旨在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子任務二依托真實語境,幫助學生習得、表達語言;子任務三在學生習得、表達語言的基礎上,借助歌曲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語感;子任務四在學生形成語感的基礎上,讓學生圍繞主題創編、表演故事,用英語表達與交流新的知識,體現學生對主題的理解。在這個具有持續性與梯度性的表現性評價過程中,學生從課堂走向生活,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學習能力都得到了發展。
表現性評價是指向核心素養培養的評價,是結果和過程并重的評價。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表現性評價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教師需基于學情,對照《課程標準》,以學生的學習與發展為中心,精準設計評價量表,引導學生用英語解決問題,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魏惠,程曉堂.初中英語單元教學目標設計的理念與實踐[J].課程·教材·教法,2022,42(8):137-144.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3]易凌峰.多元教學評價的發展與趨勢[J].課程·教材·教法,1999(11):10-12.
[4]周文葉,毛瑋潔.表現性評價:促進素養養成[J].全球教育展望,2022,51(5):94-105.
[5]張所帥.評價量表的內涵、特點及開發[J].教學與管理,2019(9):122-124.
(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教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