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會寧是長征的會師地,流傳下來包括長征精神在內的許多紅色精神。本文通過對現有書籍和已有研究的分析,深度挖掘史料,探訪革命舊址,提出新的方向重新講述發生在海寧的紅色故事,沿著挖掘紅色歷史、探究紅色精神的脈絡,展示了運用新媒體等方式進行創意提升和宣揚紅色精神的有效手段。
【關鍵詞】會寧|紅色資源|新媒體
會寧是長征的會師地,紅軍三大主力在會寧會師后為這里留下了豐富的紅色資源,其中會師精神是最具價值的資源之一。會師精神中的“堅定信念、艱苦奮斗、團結一致、敢于勝利”是當地人民的信仰,也是中華民族在抗戰時期積累的最重要的精神財富。并且在百年后的現在仍舊有著重要的意義。紅色精神值得被傳遞,并且在當下時代應當以更鮮活的方式展現。
一、會寧“雙地”紅色資源的內容與研究現狀
(一)會寧的紅色文化
會寧紅色文化是指在長征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工農紅軍在會寧會師期間形成的與留存下來的紅色物質文化和紅色精神文化,這一系列的文化經過會寧人民不斷創新發展逐漸形成的一個比較穩定的文化體系,主要體現了三軍會師期間所涌現出的英勇事跡、崇高精神和優秀品質,這對于發展會寧地區的經濟、促使會寧地區的人民群眾打贏脫貧攻堅戰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會寧紅色文化具有階級性、歷史繼承性和地域性。鞠晶認為紅色文化資源具有三種特征:多樣性、本土性、創新性。
(二)會寧城市的長征精神
(民族)精神是指一個國家或民族通過社會記憶在長期的歷史變遷中所形成的一種全體人民共同具有的意識和信念,文化傳承的主要內容之一就是精神。奮斗拼搏,自強圖存的革命精神、團結統一,顧全大局的革命意識、依靠群眾,爭取勝利的進取精神。長征精神和會師精神是伴隨會寧會師產生的精神,而會師精神依然有許多需要被深度挖掘的地方,對于會師精神更多學者把研究重點放在了會師精神對會寧縣教育的影響和會寧縣紅色文化宣傳上。
(三)關于會師精神研究的三方面
1.會師精神本身
其中學者武志元提到:從文化視角上看會師精神是長征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革命傳統精神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他認為應當充分挖掘會師精神的文化內涵,把會師紀念地建成全國重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使會師圣地體現出更濃郁、純粹的文化意蘊。學者曾愛娜認為會寧紅色文化的內核即會師精神。這種精神是在長征精神的基礎上繼承和發展才形成的,是紅軍戰士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為了開辟新的道路在會寧地區進行卓絕斗爭時形成的優良傳統和優秀品質。
2.弘揚會師精神
孫效東等學者認為應當弘揚長征會師精神,最關鍵的應當是將其作為先進文化的重要內涵,大力推進精神文明建設。長征會師精神是革命文化傳統民族精神、時代精神和共產主義精神的集中體現。最根本的是不斷增強宗旨意識,努力實現新時期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他提到:“我們要十分重視對其思想內涵的挖掘、研究和宣傳,堅持不懈地對廣大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進行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革命傳統教育,進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教育,尤其要注重對廣大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社會主義和革命傳統的教育”。
3.會師精神融入教育
學者楊紅霞認為應當將會師精神融入高中語文教學中,他認為有助于增強青少年學生的家國情懷、拓寬青少年學生的認知視野、有助于疏導青少年學生的心理困惑、有些呼吁培育青少年學生的價值觀等。在詳細做法中提到:在教學當中可以甄選一些通俗易懂的叢書和文章向學生推薦閱讀,比如《發生在會寧的會師故事》,讓學生在了解長征、大會師概況的同時,再延展閱讀,學習一些歷史的細節,學習更容易引起共鳴的小故事比如“小紅軍救魏煜”“襲占會寧城”等。學者馮倩倩等人認為會師精神在當代高校思政教育中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會寧紅色文化以及會師精神宣傳現狀
(一)群眾對會寧會師的看法與了解
在面向當地群眾的隨機采訪中,有91%的受訪者表明詳細了解了會師精神,72%的受訪者知道紅軍會師后去往哪里,80%認同會寧是“抗日前線陣地”,根據這些數據表明人們詳細了解會師精神。對會師后的紅軍去向有基本的了解,說明人們學習了解這段歷史。而在回答“會師精神是否對您的生活態度有影響”的問題時,88%的受訪者給出的答案為“是”,體現了紅色文化宣傳的效果和必要性。此外,問題6中受訪者對于“三個團結”認識中,53%的受訪者認為“三個團結”更多體現在軍民團結,28%的受訪者認為體現在軍軍團結,19%的受訪者認為體現在黨外團結。可以看出長期以來對“三個團結”的宣傳重點在于“軍民團結”,對其他兩方面的團結缺乏宣傳。這些數據可以體現我國在紅色文化的宣傳有很不錯的效果,大多數人對于會寧會師有一個基本的詳細地了解。但同時也可以看出,更多的人對紅軍會師之后的去向缺乏了解,“三個團結”的宣傳方向不夠均衡,這也是將來進行紅色宣傳要注意的一個要點。
(二)群眾對于紅色文化宣傳方式的看法
關于問題10,受訪者對于“您最頻繁接觸到的紅色宣傳方式”這一問題,30%受訪者的回答是網絡與媒體,28%的受訪者的回答是“紅色文化活動”。其余四個選項共占42%。由此可以看出當前大多數群眾接觸到的紅色宣傳方式以網絡媒體與紅色文化活動為主。再結合問題11分析,41%的受訪者對于“您更期望的紅色宣傳方式”這一問題的回答是“紅色文化活動”,23%為網絡與媒體。問題10和問題11分析結果表明,現在網絡媒體與紅色文化活動對紅色文化宣傳起到了巨大作用,且網絡媒體渠道豐富,但同時受訪者希望能有更多的線下紅色文化活動,這反映了群眾對于紅色文化的需求,是紅色文化宣傳的下一個方向。
由這些數據可以看出,當前紅色文化宣傳在當地已經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在人民群眾中已經建立了初步的紅色文化認識,對其他地區具有良好的借鑒意義。但群眾也更加希望能有更多更充分的線下紅色文化宣傳,并且需要進一步加強紅色教育的重視程度,從而讓紅色文化宣傳更加深入人心。是會寧也是全國下一個著手方向。
三、會寧“雙地”紅色資源的價值及創意提升策略
(一)會寧“雙地”紅色資源的價值
一方面,長征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值得每一名中華兒女銘記與傳承。在長征過程中,不怕苦、不怕難的紅軍戰士克服了多種常人難以忍受的艱苦條件,抵達了預定的會師地點,造就了我國軍事史上的奇跡,這樣一支充滿信仰的戰斗隊伍所具有的精神內涵十分豐富。在紅軍身上,我們能夠看到信仰對于一個人的影響,在絕境之中,是紅色信仰不斷指引著戰士前進,這份信仰無疑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在那個物質匱乏、條件艱苦的時代,我黨領導下的紅軍戰士擁有著崇高的信仰,他們心中的革命理想異常堅定,使他們在困境中展現出堅強的面貌。在當今時代,縱然物質條件已經得到了極大豐富,社會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但仍然有各種各樣的事件考驗著我們,這時長征精神可以幫助我們所有人堅定信念,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過程中,若要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進度,完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就必須將長征精神覆蓋到全社會,尤其要使青年一代堅定紅色信仰,貫徹長征精神。
另一方面,長征精神體現了人們對于美好未來的向往與追求,具有很強的普適性,被現代社會生活所需要,能夠幫助人們確立正確的價值觀。理想信念能夠給予人們持久的精神支持,使一個人在紛繁的生活事件中保持清醒。在全球化發展的大背景下,互聯網工具的廣泛應用在一定程度上抹平了信息差,這一現象不僅給生活帶來了諸多便利,也使得一些不良思想在社會中傳播,其中危害較大的便有西方資本主義所倡導的享樂主義與利己主義,青年一代若是被此類不良思想腐蝕,則會對社會的未來發展產生負面影響。如今的我們不必再忍饑挨餓,生長于一個物質生活相對富裕的時期,對于艱苦奮斗的理解有待加強。長征精神所倡導的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等精神,都能夠引導青年人正視眼下的生活,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腳踏實地地依靠自己的雙手創造美好生活,而避免出現過度消費、超前消費,以至于奢侈浪費等現象。
(二)會寧“雙地”紅色資源的創意提升策略
首先,建議多舉辦一些紅色精神宣傳活動,深刻發掘長征會師對全黨全軍的深刻影響,捕捉會寧在長征與會師除戰略外的意義。為了保障宣傳的效果,相關部門以及學校都要做好紅色資源的基礎設施建設,打好物質基礎,不僅要建設紅色教育基地,將長征精神相關的物質資源集中在一起,供學生進行學習,也要在一些細節之處下功夫。比如說,在城市街道、宣傳欄等場所,對“雙地”精神進行宣傳,以精美的繪畫或醒目的文字吸引行人的注意力,或是在學校內懸掛、張貼相關的橫幅與海報等,使每一個角落都轉變為宣傳長征精神的微型基地。此外,相關專業人才的培養也要得到加強,如發動文化館、博物館等機構與高校簽訂定向培養合同,招募更多有志于挖掘與發揚會寧紅色文化的人加入相關工作中,使紅色資源的創意提升更加專業化與系統化。
其次,加大會寧紅色文化的宣傳,借助媒體,互聯網等多種形式讓會寧紅色文化走向全中國,吸引更多感興趣的人前來學習會師精神。希望能夠重視這些問題,增加各個會師紀念地的資金支持,完善基礎設施,增加與紅色文化相關的娛樂設施,給予游客最大的方便,讓游客有更好的旅游保證,增加游客前來參觀游玩的興趣。為了更大限度地吸引游客,文旅部門可設置紅色精品旅游路線,以提供優惠名額等形式,讓更多游客自愿走近會寧的紅色文化,在旅游中深度了解“雙地”資源的內容。在此過程中,景區將發揮重要作用,一方面要通過內部調度與建設,開發適合游客欣賞與學習的宣傳內容,另一方面要做好服務工作,如通過訓練講解員與招募志愿者的方式,將會寧紅色文化的精彩之處生動地講解出來,以及確保來到景區的游客及時得到各方面的幫助,確保該條旅游路線向著高質量發展。通過上述種種手段,不僅會寧當地人民對“雙地”資源的了解程度更深,慕名而來的游客也能夠系統地學習長征精神,并在獲得良好的游覽體驗后愿意接納長征精神。
四、結語
會寧作為長征的會師地,在這里,長征精神,會師精神實現了前所未有的統一與發揚光大。在會寧,紅軍長征勝利會師,中國革命轉危為安,其根源便是“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是建黨百年永恒不變的信仰!中國軍轉民
參考文獻
[1]曾愛娜.甘肅會寧紅色文化的內涵與發展研究[J].青海大學,2018(11).
[2]王樹增.長征(第一版)[M].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
[3]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紅軍長征史[M].中共黨史出版社,2016.
[4]劉統.紅軍長征記:原始記錄(第六版)[M].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
[5]鞠晶.甘肅紅色文化資源在當代思想政治教育中[J].蘭州財經大學,2016(6).
[6]武志元.會師精神的文化內涵[J].甘肅理論學刊.1996(06).
[7]孫曉東.弘揚長征會師精神 努力實踐“三個代表”[N].甘肅日報,2001-10-14(002版).
[8]楊紅霞.把弘揚會師精神融合于高中語文教學的思考[J].考試周刊,2019(45).
[9]馮倩倩,許文強,石寒.淺談會寧會師精神及其在當代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作用[J].時代教育,2016(23).
(作者簡介:周思遠,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本科,研究方向為地下水科學與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