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華
(青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 河北 青縣 062650)
舞蹈教學要求學生必須具有強大的肢體表現力,舞者通過自身的體態變化來傳達情感、塑造形象,進而達到感染觀眾的效果。要想達到這種效果,學生必須具備優秀的表演技巧和表演意識。因此在中職舞蹈教學中,教師一方面要重視對學生進行舞蹈技巧的指導,另一方面還要重視對學生表演意識的培養。
1.1 提升舞蹈靈動性。舞蹈是一種動態表現藝術,沒有特定的標準,舞者在表演過程中也不需要按照生硬的規則進行表演。通常情況下,舞者只需要將自身的表演意識和情感通過舞蹈動作表現出來,將內心的情感和肢體動作相結合,就能形成舞蹈表演。優秀的舞蹈作品可以感染觀眾的情緒,讓觀眾產生深層的情感共鳴。但是要達到這樣的境界,舞者必須正確且深入地理解舞蹈的真正情感,這樣才能賦予肢體更好的表達方式,從而讓舞蹈充滿靈動感。
1.2 提高舞蹈的感染力。在舞蹈這門藝術當中,感染力可以從更高程度上激發舞蹈的魅力,讓更多人體會到舞蹈的深層價值。舞蹈的感染力和音樂的感染力不一樣,舞蹈具有更加直觀的形態,觀眾可以憑借視覺感受舞蹈的魅力,同時還能提高觀眾的感知能力。在舞蹈表演過程中,舞者要將表演意識融入舞蹈表演中,從而讓舞蹈能夠更好地塑造角色,讓觀眾不自覺地融入舞蹈情境中,讓舞蹈表演的感染力增強。
1.3 渲染舞蹈意境。優秀的舞者都具備強烈的表演意識,他們在舞蹈表演的過程中都會將表演意識與舞蹈動作相結合,提高舞蹈的意境。表演意識強烈的舞者會在表演中將觀眾帶入舞蹈的情境之中,幫助觀眾更深層次地理解舞蹈的內涵。舞者在強烈的表演意識驅動下,舞蹈的美感和表現力會得到質的提升,舞蹈的意境也會更加濃烈。
2.1 天賦因素。舞蹈表演意識與天賦有密切的關聯。天賦就是人的先天遺傳因素賦予的能力,比如學生的父母都是優秀舞者,這種情況下,通常學生的舞蹈表演天賦就會領先其他學生。根據相關調查結果顯示,天賦、家庭影響、成長環境等因素都會對學生的舞蹈表演意識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但是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天賦對于每個人的作用力都是不一樣的,后天的成長和培養也會對學生表演意識的形成產生作用。
2.2 家庭與社會因素。文化背景、生活環境等因素對于學生的表演意識也會產生作用。比如學生的家庭成員都沒有舞蹈經驗,但是學生從小接受舞蹈教育,在長時間地舞蹈學習之后,學生的表演意識逐漸得到增強,這種例子在中職舞蹈教學中也是很多見的。因此,表演意識雖然與先天因素有關,但是后天的家庭教育和社會影響都可以促進學生舞蹈表演意識的形成。
2.3 學校因素。對于中職院校舞蹈專業的學生來說,學校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中職舞蹈教學中,以下兩點會影響學生學習舞蹈:第一是課程設計,中職的舞蹈教師在設計課程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絕不能進行單一化課程設計,否則會阻礙學生培養表演意識。第二是教師的教學能力,從現階段的中職舞蹈教學情況來看,舞蹈教師有三類,第一類是留校任教的舞蹈教師,這種教師專業基本功扎實,但是缺少舞臺的實踐經驗;第二類是專業舞者轉型的舞蹈教師,這種舞蹈教師舞臺經驗豐富,但是缺少理論教學經驗,在教學方式方面比較匱乏;第三類是從文藝團體轉入院校的舞蹈教師,這種舞蹈教師教學能力和舞臺經驗都有過硬的基礎,但是數量比較少。近年來,中職舞蹈專業的教師隊伍建設已經不能充分滿足學生的需求,各個院校都在積極拓展和提升教師團隊的規模和教學能力。
2.4 學生的身心成長因素。近年來,學生進入中職院校學習專業舞蹈的動機已經發生改變,在學習過程中遇到難題時,也比以前更容易放棄。學生的心態變化還體現在課堂學習方面,他們大多不滿足教師的灌輸式授課形式,會主動對教師提出學習要求。總之,現在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了更多的主動性,但是部分教師還在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這就會對學生自主學習造成阻礙。另外,學習舞蹈需要長期投入精力,學生要進行大量的舞蹈訓練;有時候教師會批評學生在訓練中出現的停滯現象,這也會對舞蹈教學產生負面影響。
3.1 培養原則和培養目標。在中職舞蹈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表演意識是為了讓學生在掌握舞蹈技能的同時,對舞蹈形成情感和意識方面的綜合能力,最終將舞蹈帶入更高的境界。
3.1.1 點滴滲透。點滴滲透原則指的是教師要在中職舞蹈教學的每一個細節中滲透表演意識的訓練內容。要想讓學生掌握扎實的舞蹈基本功、舞蹈知識以及足夠的表演意識,就要在日常教學中既注重知識和技能的傳授,又要重視表演意識的滲透。教師要引導學生感受舞蹈,在他人進行舞蹈表演的時候,學生要認真揣摩其中的細節;在自己進行訓練的時候,要注意肢體的運用,做到心領神會。
3.1.2 興趣至上。無數的舞蹈教學實踐經驗表明,興趣是學生學習舞蹈并在舞蹈行業有所成就的原動力。只有在強烈的興趣驅動下,學生才不會覺得教學課程枯燥乏味,甚至會饒有興致地不斷學習和探索。當學生具備強烈學習興趣的時候,他們會主動克服各種困難,并在學習和訓練中刻苦努力。教師要遵循興趣至上的原則,想辦法激發并保持學生對于舞蹈的學習興趣。另外,在中職舞蹈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的舞蹈表演意識,比較高效的教學途徑就是借鑒其他學科的教學方式,將其他學科的教學方式與舞蹈教學的特點相結合,可以研究出一種比較適合培養學生表演意識的教學手段。教師可以通過教學對比的方式取長補短,讓學生對舞蹈的表演意識產生比較深刻的理解和認知。
3.1.3 氛圍創設。氛圍創設原則比較適合中職院校學生的舞蹈教學。舞蹈教師可以將學生帶到真實的舞臺上,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舞蹈表演的氛圍。單一地舞蹈訓練場所會讓學生產生疲倦的感覺,舞臺表演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還能給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對提升學生的表演意識有重要作用。另外,舞蹈教學不只是讓學生學習舞蹈知識和技能的過程,也是學生發掘自身潛力、形成創造能力的過程。所以,舞蹈教師要從舞蹈教學的根本規律出發,關注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進度,從知識和技能方面入手,讓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全面發展。
3.2 培養方式
3.2.1 培養舞蹈表演的興趣。從心理教學角度來看,學習興趣是個體認知事物的基礎,所以在學習過程中,興趣的作用至關重要。舞蹈是一門需要學生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成就的藝術學科,因此持久地學習興趣是學生學好舞蹈的關鍵。對于中職舞蹈專業的學生來說,長期的舞蹈訓練無疑是枯燥的,教師要多多鼓勵學生,讓學生始終保持強烈的學習熱情才能堅持下去。舞蹈教師想要讓學生保持長久的學習興趣,可以應用的方式有很多,其中比較常見的方式就是教師從舞蹈以及舞蹈相關的科學中汲取營養,保持與學生的順暢溝通;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心和期待,自然就能將學習興趣保持下去,從而在舞蹈專業方面不斷進步。
3.2.2 改善教學模式。在中職舞蹈教學中,教師為了培養學生的表演意識,一定要在教學模式上進行創新和優化,傳統的教學模式顯然已經不能滿足新時代的教學需求。教師要從舞蹈知識、專業技能以及心理素質等各個方面入手,實行全方位的創新教學模式。首先,中職院校要深化改革,從教學理念到教學內容,教師要從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跳出來,以全新的姿態成為學生的引路人。其次,舞蹈教師要具備多元化的課程觀,多元化的課程觀是對舞蹈教學的深層次意義構建,這種多元化來自舞蹈的開放性,這種新時代的課程觀會為師生互動建立溝通的橋梁。再次,教師要讓學生積累豐富的舞臺表演經驗,舞臺表演會在無形中鍛煉學生的表演意識,教師要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原則,給學生盡量多提供舞臺表演機會,比如在重大節日,讓學生到各個公開場合進行舞蹈表演。最后,教師要重視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培養,舞蹈專業中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指的是即興表演的能力和編舞能力,學生在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的過程中會增強表演意識。
3.2.3 凸顯舞蹈的地方特色。在中職舞蹈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定期組織學生進行藝術采風活動或者舞蹈特色實踐活動等,讓學生走出課堂,到生活中感受舞蹈的藝術魅力。任何形式的藝術都離不開人們的生活,任何形式的藝術都離不開民族特色。我國擁有各種各樣的民族舞種類,學生可以從生活中體會民族舞的藝術價值,學習民族舞的技藝和知識。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引導,先從本地的民間舞蹈開始學習,再選擇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進行深入研究,從不同種類的民間舞蹈中汲取營養,培養學生的表演意識,學生通過學習不同的舞蹈成為復合型的舞蹈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