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董 靜
“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學習任務群是《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 年版)》設置的六大學習任務群之一。其中“創意表達”旨在觀察、感受自然與社會,關注語言文字作品的形式,從中感受形象、體會情感、獲得審美體驗,進而有意識地嘗試有個性、有創意、有深度地表達自己獨特的體驗與思考。統編教材中的小練筆關聯文本的語言實踐,是語言實踐的豐富資源,對學生學習語言運用、促進語言發展、提升審美創造、進行創意表達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統編教材共安排小練筆近20次,有基于課文內容的升華:“如果有人問你為什么而讀書,你的回答是什么?想一想,寫下來,注意寫清楚理由。”(《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有對課文典型表達的仿寫:“第2 自然段寫出了荷花不同的樣子,仿照著寫一種你喜歡的植物。”(《荷花》);有基于文本的變式表達:“根據課文內容,給那塊叫‘海力布’的石頭寫一段話,簡要介紹它的來歷。”(《獵人海力布》);有發揮想象補白:“發揮想象,把孩子們在巨人的花園里盡情玩耍的情景寫下來。”(《巨人的花園》);有基于文本的延伸拓展:“聯系上下文,說說為什么‘我’拿到錢時‘鼻子一酸’。你有過‘鼻子一酸’的經歷嗎?試著寫一寫。”(《慈母情深》)。這些,都是學生進行創意表達的支架或者說路徑。
另外,小練筆中“仿照”“照樣子”等詞語共出現8 次,還有一些指向“仿寫”的隱性表達,如“讀一讀下面的句子,感受這些普通而又美好的事物。你也來寫一寫吧”。這些小練筆指向課文精彩語句的運用、典型段落的仿寫、富有特色的表達練習以及獨特寫法的遷移運用,涉及不同年段的“創意表達”要求。其中,“你喜歡”“你認為”等高頻詞尊重個體感受,側重引導學生表達自己的獨特觀點,在融入閱讀感受和生活體驗中,表達個性化的內容。仿寫、變式寫、想象寫,突出了表達方式的多樣化,呈現方式富有創意。拓展與補白等練筆形式還突出了思維的創造性,在觀察、思考的基礎上,通過聯想、想象促進直覺思維、形象思維能力的發展。“你在上學或放學路上看到了什么樣的景色?”“你聽到過哪些‘美妙的聲音’?”“看到下面的事物,你會想起哪些人?”表達中要綜合運用積累的文本語言、文本閱讀經驗、典型表現手法等要素,體現創造性思維。
小練筆的內容及要求凸顯了“創意表達”的特征,對學生語言能力提升和思維品質發展,有不可小覷的作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課后小練筆,使其在“創意表達”中發揮作用。
教材中的小練筆,對于學生順利完成教材習作、提高表達水平,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六上八單元的習作是“有你,真好”。從三年級開始,以寫人為內容的習作多次出現,以往的習作已經要求學生能結合具體事例寫出人物特點,本單元習作在此基礎上,強調要“表達出自己的情感”,即獨特的體驗與思考。這是學生感覺困難之處。
同單元的教材《少年閏土》的課后小練筆是:“照片凝固了我們生活中的一個個瞬間。從你的照片中選一張,仿照第1 自然段寫一寫。”
結合單元習作要求,該小練筆對習作進行創意表達有哪些幫助呢?一是選材。為什么第1 自然段選擇“看瓜刺猹”的場景?因為印象極深,因為鮮活地展現了健康、機智、勇敢的閏土形象,所以能喚起內在的情感。二是環境描寫。借助“深藍、金黃、碧綠”等表示色彩的詞語,渲染出夜晚海邊瓜地的靜謐,讓人身臨其境,產生美好的情感體驗,在環境描寫中抒發情感。然后再抓住人物的外貌和動作進行詳細描寫,感受閏土機智勇敢、身手敏捷的形象。
小練筆作為搭建學生語言能力提升的臺階,可以在較短時間內滿足學生特定的創意表達學習要求,還可以將相關年段創意表達寫作技能拆分訓練,化整為零,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分布到單元每篇課文訓練中,助力單元習作目標的達成和單元語文要素的落地。如三下《我們奇妙的世界》課后小練筆:“讀一讀下面的句子,感受這些普通而又美的事物。你也來寫一寫吧。
雨后,我們會看到地上有許多水洼,就像有趣的鏡子,映射著我們的臉。
黑夜降臨了,我們看見夜空中群星閃爍,就像千千萬萬支極小的蠟燭在發光。
夏日,在大樹下乘涼,我們會感嘆,大樹帶來這么多綠蔭。”
這個小練筆指向第二學段“創意表達”要求:“閱讀描繪大自然、表現人類美好情感的詩歌、散文等文學作品,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嘗試用文學語言表達自己熱愛自然、珍愛生命的情感。”如何嘗試用“文學語言”展現普通而又美好的事物呢?
第一步,感受美。先反復朗讀練筆中的例句,再回到課文探尋類似的句子,全方位感受生動優美的語言所營造的美好體驗。
第二步,發現美。當水洼“像有趣的鏡子”,當群星“像千千萬萬支極小的蠟燭在發光”,普通的事物瞬間變得那么美好、那么有趣。再借助聯想“映射著我們的臉”,讓表達充滿詩意與畫面感:天上的云彩變成雨灑落大地,無數有趣的鏡子映射著孩子的笑臉,天地交融,奇妙無限。這樣的表達突破了時間的局限,進入到時空的交錯之中,將天地間的神奇自然而然展現出來了。
第三步,創造美。尋找生活中普通的事物,分別模仿三個例句練筆,通過運用比喻和聯想的方法,表現普通事物的美好。
服務于“創意表達”的小練筆要擺脫孤立的、封閉式學習狀態,落實以生活為基礎、以語言實踐為主線、以學習情境為引領、以文學作品為載體,整合練筆的內容、情境、方法,形成新的樣態。
雖然教材中的小練筆常常零星分散地呈現,但是我們應將其置于單元整體中去審視,關聯語文要素、年段要求、真實學情,精準目標定位,提升小練筆的實效性,助力“創意表達”。
如《富饒的西沙群島》課后小練筆:“從給出的四幅圖中選擇一幅,寫幾句話。”單看練筆內容,沒有任何具體要求,如果孤立訓練,很可能異化為“看圖寫話”。如何定位基于“創意表達”的練筆目標呢?
一看單元要素。三上第六單元閱讀要素是“借助關鍵語句理解一段話的意思”,習作要素是“試著圍繞一個意思寫”。表達要素指向“創意表達”中“運用多樣的形式呈現作品,發揮自己的創造性”。習作與閱讀教學關聯非常緊密,要在課文學習中領悟表達方法,通過小練筆等形式學習“試著圍繞一個意思寫”,使學生有章可循,降低習作難度。
二看年段要求。中段要關注自然段教學,突出段落訓練。“試著圍繞一個意思寫”就是在弄清句與句、層與層之間關系的基礎上,抓住段的中心句來寫,是學生“有結構、有創意”表達的具體體現,對學生掌握自然段內部結構規律,迅速、準確把握自然段的中心有很大幫助。
三看學生實際。三年級學生進行段落描寫常常出現意思不集中、句與句缺少邏輯關聯的問題。通過閱讀典型段落示例,借助小練筆從“模仿”走向“創新”,是一條有效路徑。
小練筆形式很多:仿寫、續寫、補寫、抄寫、擴寫、評寫……
選擇哪種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內核一定要指向語言文字的學習和運用。所以,“創意表達”要關注語言,新穎的語言是“創意表達”的主要體現。借助小練筆模仿練習課文精彩語言,對學生形成“創意表達”能力大有裨益。
四上《走月亮》課后小練筆:“讀讀課文第6 自然段,說說‘我’的所見所想。你還記得月下的某個情景嗎?仿照著寫一寫。”
仿的第一個層次從構段方式和文本內容上進行深層的結構分析。作者圍繞“月下田園”寫出了豐收的景象:修補村道、蟲唱魚躍、果園飄香、種菜栽稻。一個個場景猶如一幅幅畫面,通過給畫面起名字幫助學生理清這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描寫中作者調動了多種感官,不僅用眼看,還用耳聽、用鼻聞、用心想。當學生遷移寫“你還記得月下的某個情景”時,就能自覺地從不同角度呈現畫面,讓仿寫有所依憑。
仿的第二個層次從微觀層面上對精彩的、不同于一般的句式進行措辭分析。在本段的“秋蟲唱著,夜鳥拍打著翅膀,魚兒躍出水面……”中,作者把聽到、看到的景象用動態的詞語“唱、拍打、躍出”鮮活地展現在讀者面前,讓人如聞其聲,如見其形。還有這一句:“從果園那邊飄來果子的甜香,是雪梨,是火把梨,還是紫葡萄?”讀到這兒,我們仿佛聞到了水果的香甜。從嗅覺的角度來描述果園的豐收景象,多么別致新穎!文中擬人、比喻等修辭的穿插運用,讓課文的表達優美生動,富有畫面感。
當學生發現了不同語句的思維奧秘,就能主動到文本中去品味、取法、仿效,打開思維,建構有別于原有水平的句子表達,助推語言的發展與提升。
情境是語言運用與發展的重要載體,創意的發生需要真實而美好的情境。當我們把情境與小練筆巧妙地結合起來時,“創意表達”之門就會打開。
五上《慈母情深》課后小練筆:“聯系上下文,說說為什么‘我’拿到錢時‘鼻子一酸’。你有過‘鼻子一酸’的經歷嗎?試著寫一寫。”學生雖然沒有經歷過“我”的生活體驗,但生活中也有因感動、委屈、傷心等“鼻子一酸”的情景。激活生活體驗,學習運用細節描寫等文學表現手法,描述自己成長中的故事,是第三學段“創意表達”的要求。教師可以利用校園生活中真實且熟悉的情境,如公眾號需要大家撰寫“我的成長故事”的文章為核心任務,激發學生學習需求,使其主動在讀中探求充滿真情的表達,在寫中內化對課文語言、句式的認識,變單純學習課文為以課文為重要的學習資源。
“寫”的時機可以關聯情境任務和創意表達的目的靈活機動地安排。
課中練筆伴隨著閱讀教學,如影隨形地進行。當聚焦精彩語段,駐足欣賞時,巧借小練筆,讓學生有意識地運用那些新學的但不怎么熟悉的語言材料,促進消極語言向積極語言的轉化。《慈母情深》作者巧妙地運用“慢鏡頭”和“快鏡頭”將母親的形象刻骨銘心地印在讀者心里。文中反復出現的詞句,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讀起來富有節奏感。這樣富有創意的表達值得學生品味、學習。
課后練筆可以幫助教師診斷學情,改進教學。本單元語文要素是“體會作者描寫的場景、細節中蘊含的感情”。學生的小練筆是否打開思路?是否能運用課文中通過場景、細節表達情感的方法?課后練筆可以折射出上述問題落實情況。改進教學時要繼續落實以上訓練點,整合多種學習資源,為學生講述、評析、交流自己的情感體驗開拓學習空間,促進學生進行創意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