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雯

摘 要: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積累了豐富而獨特的傳統文化符號,它們既是一個國家的文化遺產,又是一個體現國家文化價值觀的重要載體。在當今全球化背景下,人們越來越重視將中國傳統文化符號運用于當代藝術創作中。敦煌壁畫具有獨特的色彩搭配、精妙的構圖形式和深刻的內容寓意,是當代藝術家創作的重要靈感來源。以敦煌壁畫符號為例,從中國傳統文化符號概述、敦煌壁畫符號的藝術特色與文化內涵、敦煌壁畫符號在當代藝術中的應用和敦煌壁畫符號在當代藝術中的創新發展四個方面,深入探討中國傳統文化符號在當代藝術中的應用與創新。
關鍵詞:中國傳統文化符號;敦煌壁畫;當代藝術;創新
一、中國傳統文化符號概述
(一)中國傳統文化符號的定義與特點
中國傳統文化符號是指具有一定象征意義的圖形、圖案及標志等,它們以一種直觀而形象的方式將中國的民族特性、時代精神和文化特征表達了出來,同時也表現了一個民族的文化心態,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國傳統文化符號將社會生活中具有吉祥寓意的事物進行提煉、整理、變形,從而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視覺形象。中國傳統文化符號是中華文明歷史長河的文化積淀,承載著豐富的精神內涵,展現了深厚的文化底蘊,折射出每個時代的社會特征與文化特征,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美學追求。
(二)中國傳統文化符號在當代藝術中的重要性
在當今時代,藝術領域的人文精神愈發受到重視,中國傳統文化在此方面具有鮮明的特點,濃郁的人文主義氣息貫穿其中。中國傳統文化始終關注人,崇尚自然,強調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共生。在這一文化背景下,傳統美學強烈地體現出人文關懷,關注的焦點是人的精神成長和生活的本質意義,并充分意識到中國傳統文化對于人生和社會所具有的獨特而必不可少的作用。不僅如此,中國傳統文化符號在國際交流中還具有重要意義,作為中華文化的代表,它們使世界更加了解中國的歷史、文化和民族精神。這些符號是文化傳承的載體,展現了中華民族的智慧與精神。它們是中國歷史與文明的代表,傳遞了中華民族的價值觀和審美觀。這些符號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和審美價值,可以為藝術家提供靈感,無論是繪畫、雕塑還是設計領域,中國傳統文化符號都能夠為創作者提供源源不斷的創意。
二、敦煌壁畫符號的藝術特色與文化內涵
(一)敦煌壁畫的起源與發展
敦煌壁畫是中國古代壁畫藝術的杰出代表,具有獨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備受世人矚目。這些珍貴的壁畫主要分布在我國甘肅省敦煌市的莫高窟等地,其創作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魏晉南北朝時期,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公元前2世紀,絲綢之路的開通使東西方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敦煌成為這條文化交流之路的重要節點。在這樣的背景下,敦煌壁畫的藝術風格得到了豐富和發展,東西方藝術的交融,使敦煌壁畫更具包容性和創新性,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貌。
(二)敦煌壁畫的藝術風格與表現手法
敦煌壁畫的藝術風格鮮明獨特,它將中國傳統繪畫的線條勾勒與西域藝術的色彩斑斕完美結合,使敦煌壁畫在表現形式上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壁畫中的線條、色彩、造型等元素,都顯示出東西方藝術相互交融、相互影響的痕跡。
裝飾構成是敦煌壁畫中很重要的一個表現手法,它展現了敦煌壁畫別具一格的審美價值。在敦煌壁畫中可以看到豐富的圖案元素,如植物、動物、人物等,它們經過巧妙組合和排列,形成了獨特的裝飾效果。這種裝飾效果不僅體現在圖案的運用上,還表現在色彩的搭配和運用上。通過色彩的對比和調和,壁畫畫面既富有層次感,又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讓人眼前一亮。在色彩的運用上,敦煌壁畫注重對比和調和的結合,使畫面既有鮮明的視覺效果,又不失和諧統一。工筆重彩也是敦煌壁畫的一大特色,這種表現手法以精細的筆觸和濃烈的色彩描繪出各種形象,使畫面生動逼真,栩栩如生。
(三)敦煌壁畫符號的象征意義與文化內涵
敦煌壁畫中蘊含著豐富多樣的圖案符號,承載著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內涵和豐富的歷史信息。在這些壁畫中,人物、動物和植物符號是最為顯著和引人注目的元素。特別是“飛天”“反彈琵琶”“蓮花”等具有代表性的象征符號,不僅體現了其鮮明的美學特征,而且具有很強的藝術表現意義。
敦煌壁畫中的人物符號是最引人注目且具有深遠意義的一部分,這些壁畫以精湛的繪畫技巧呈現,每個人物符號都承載著獨特的社會和文化意義,為人們提供了對生命、存在和境界的深刻思考。敦煌壁畫中的動物符號扮演著重要而獨特的角色,呈現出多樣的形態,如龍、鳳、獅、象和麒麟等。敦煌壁畫中的動物符號不僅是壁畫中的藝術元素,更蘊含著深刻的象征意義。例如,龍作為中國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圖騰和象征,代表著帝王的威嚴和權威,被視為吉祥的象征。鳳則象征著幸福、吉祥和美好的未來,是吉祥的代表。這些動物符號不僅是古代藝術的精妙表現,更反映了古代社會對生命、自然和宇宙的敬畏與追求。
三、敦煌壁畫符號在當代藝術中的應用
(一)當代藝術中敦煌壁畫符號的應用與再現
在當代藝術中,藝術家在繪畫、雕塑、裝置藝術等領域中巧妙地融入敦煌壁畫符號,使其與現代藝術的語境相互交融,這種應用既是對傳統文化的致敬,又是對歷史的回應。例如,在一些裝置藝術和雕塑作品中,可以看到藝術家運用敦煌壁畫的圖案和色彩,以全新的形式展現出古老文化的魅力。而在一些繪畫作品中,藝術家借鑒敦煌壁畫的構圖和線條,以現代的繪畫技巧詮釋古老的藝術。
藝術家通過對符號的再現,使其在當代藝術中煥發生機。通過再現,敦煌壁畫符號在當代藝術中獲得了新的審美和文化價值。例如,藝術家可能對傳統的圖像符號重新構思,賦予其現代的象征意義,引導觀眾展開對傳統與當代的思考。這種再現不僅僅是對藝術技法的運用,更是一種對文化傳承的參與和詮釋。在當代藝術中,敦煌壁畫符號的應用與再現,不僅僅是一種形式上的模仿或復制,更是一種深層次的文化交流與對話。
(二)當代藝術家對敦煌壁畫符號的解讀與再創作
在當代藝術中,這些壁畫符號被視為一種重要的文化資源,被廣泛引用。藝術家通過復制、重構、解構等方式,將這些符號融入自己的作品,以此表達對傳統文化的敬意,同時也賦予作品新的意義和價值。他們深入研究壁畫的構圖、色彩、線條等元素,力求在再現這些符號時,能夠保留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歷史韻味。他們運用現代的藝術手法和材料,打破傳統的規范和框架,創作出既具有歷史感又充滿現代氣息的作品。這種尊重傳統的態度,使當代藝術作品在保持現代感的同時,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而這種解構的方式,也使敦煌壁畫的符號得以在現代社會中獲得新的詮釋和解讀。
曾浩是中國當代油畫家,他以本土文化為靈感,創作了多幅敦煌題材的作品。在《大夢敦煌》(圖1)這幅作品中,人物形象借鑒了敦煌壁畫中的飛天形象,充滿了神秘和浪漫的色彩。反彈琵琶的樂舞形象生動活潑,神形兼備,展現了敦煌壁畫獨特的藝術魅力。他運用西方油畫技法,展現出敦煌藝術的美,將當代審美情趣和創作理念融入繪畫。這種獨特的藝術表達方式,使畫面既保留了敦煌古韻,又具有現代審美價值。
在常書鴻的作品《敦煌風景》中,他展現了對壁畫藝術的獨特理解和創新運用。這幅風景作品受敦煌壁畫影響,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和豐富的肌理效果,體現在色彩、技法和構圖等方面。在色彩上,常書鴻運用暈染技法,使顏色層層疊加,呈現出層次感。
四、敦煌壁畫符號在當代藝術中的創新發展
(一)敦煌壁畫符號在數字藝術中的應用與發展
隨著科技的發展,數字藝術成為當代藝術的主流。敦煌壁畫符號在數字平臺上被重新呈現,經過數字化處理,這些古老符號展現出新的活力。數字藝術為敦煌壁畫提供了新的展示方式,使其從靜態變為生動、多元。藝術家通過動畫、互動設計等,使敦煌符號與當代審美產生共鳴。在數字平臺上,敦煌壁畫不受畫布限制,觀眾可借助VR、AR等技術與其進行互動,這不僅是對傳統文化的延續,還是對傳統審美的挑戰和拓展。數字平臺的多樣性和創新性讓藝術家可以自由表達,并引發觀眾對傳統與現代審美邊界的思考。這種創新不僅擴大了敦煌符號的傳播范圍,還使其在數字時代煥發新生。
(二)敦煌壁畫符號在跨界合作中的創新與實踐
在當代,敦煌壁畫符號通過跨界合作,展現出與科技、設計、商業等領域的創新結合。設計師運用敦煌符號,創作出富有文化底蘊的產品與設計作品,從服裝、家居到產品包裝,都融入了文化的內涵。敦煌壁畫符號在商業領域的應用賦予了傳統文化新的商業價值,為品牌營造了獨特的文化氛圍。跨界合作不僅為敦煌壁畫符號注入了現代元素,還讓傳統文化在當今時代獲得了新生。這種合作方式實現了傳統文化從“靜態”到“動態”的轉變。
(三)敦煌壁畫符號在全球文化交流中的傳播與影響
在全球化時代,通過國際巡回展覽和演出,敦煌壁畫符號得以在全球范圍內傳播,吸引了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觀眾。同時,藝術家通過國際舞臺上的演出,將敦煌符號與當地文化相結合,創作出融合東西方元素的藝術作品。
許多學者和研究者致力于深入挖掘敦煌文化的內涵,通過學術研究擴大敦煌符號在全球范圍內的影響。這種學術交流不僅促進了各國人民對敦煌文化的深入理解,還為不同文明間的對話提供了學術基礎。敦煌壁畫符號的傳播不僅僅是文化的輸出,更是中國文化軟實力的體現。
五、結語
敦煌壁畫符號是中國珍貴的文化遺產,具有深厚的歷史內涵和獨特的藝術表達,邁入了當代藝術的殿堂。藝術家通過應用、再現和創新,賦予了敦煌壁畫符號新的時代內涵,為這些古老的圖騰賦予了新的寓意與詩意,將其融入當代社會的多個層面,使這些古老的符號在當代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正如歷史的長河匯聚了千百年的智慧,當代藝術在這河流中行舟,借著敦煌壁畫符號的風帆,駛向更加廣闊的藝術海域。這一場融合了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的文化盛宴,必將在全球文明的交匯中,奏出激蕩人心的動人旋律,為世界文化的繁榮與共融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易思羽.中國符號[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
[2]段文杰.敦煌石窟藝術研究[M].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2007.
[3]杜冰.中國傳統民族文化符號的審美特征[J].學習與探索,2018(6):155-159.
[4]李淳,陶晉.從符號學角度再讀中國傳統圖案的文化意蘊[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2(7):139-141.
[5]尤霞.中國傳統圖式的符號化研究[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2003.
[6]張維青.傳統文化符號與當代藝術創新[J].齊魯藝苑,2009(6):84-89.
[7]陳健勇.中國現代油畫創作對敦煌壁畫藝術的借鑒[J].美術大觀,2009(3):18-19.
[8]馬俊峰.圖像·符號·意義:以敦煌壁畫為例[J].鄭州輕工業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2):24-29.
[9]闕佼.對中國傳統文化符號“被當代”的反思[J].美術觀察,2012(11):114.
[10]賈潔,杜冰.中國傳統民族文化符號在當代藝術中的運用與創新[J].黑龍江民族叢刊,2018(2):121-126.
[11]劉勁蓬.淺析中國傳統文化符號在當代繪畫中的借用[J].設計藝術(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學報),2014(2):114-117.
作者單位:
湖北美術學院